-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续道藏
-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
天关
天关之名,自余始之。余於南极长生宫建玉宸天关,左右列四天帝君,一日承天辅教青灵帝君,一日安邦柱国皓灵帝君,一日保镇国祚丹灵帝君,一曰制御万神玄灵帝君。关之前两楹有对曰:阊阖云开,来三界朝天之仙侣;穹窿日霁,列四灵辅弼之神君。
天门
《皇图要纪》曰:轩辕造门户。然则门户之制其在上栋下宇之后,晨昏启闭,以禁除暴曰门。古制有用二龙虎君者,有用二天丁者。今余所制,凡有天丁龙虎君者为之天关,无者为之天门,以其祀上帝二清之所,乃太罗玉清之境,故以天门称之。世俗不明理者,呼为山门。又日三门,去道远矣。
钵堂
其堂乃四方鸾俦鹤侣柄真之所,自古名山仙迹之所有之。余於南极长生官建造钵堂,名曰柄真馆,揭其名于门楣,对曰:世间云水皆居此;天下全真第一关。堂之前轩扁曰:华灵隐霭之额。轩柱对曰:阐中国圣人之大道;袭上天仙子之遗风。轩之中立启关闭关之牌,中祀王重阳真人像,案设金木水火土以相五行造化,用金莲七朵,以表七真玄机,供列于前。中立全真钵架,下列水鼎,上悬五铃一钵。架有对云:五铃齐振,弘开太极之关;一钵暂停,再入泰玄之室。两傍对列坐宠一十四,单以铅汞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为号。堂之柱对句云:默朝上帝升金阙;静守中黄闭玉关。左右有二厢房,左日鹤巢,右日麟薮。内设云床一十四,坐外事身品具、斋馒器用等物,悉皆周备,以俟云水全真栖息之用。世之作钵堂者,体此为法。
园室
以砖砌为室,方圆一丈,无门,止留一窍以通饮食。后留一穴,以便出秽。全真入园,砌其门,谓之闭关。坐百日乃开,谓之开关,此园室之制也。其张道陵,汉留侯子房之后,沛丰已里中人,本太学生,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晚乃叹曰:此无益年命,遂学长生之道,得黄帝九鼎丹法,入蜀鹤呜山坐园,精思炼志,着道书二十四篇。三年丹成,谓弟子王长曰:神丹服之,必当冲天,吾更须为国为民兴利除害,即臣事三境,则吾无愧焉。帝闻有道,授太傅,封冀县侯。永寿元年九月九日与夫人雍氏同升天,其圆室自此始也。
庵
匡续夏禹之裔,弟兄五人,生而神灵。长曰续周。武王时与老子同为柱下史,受老子之道,隐於浔阳,三人结庐于天池之峰,二人结庐於虎溪。道成冲举,故名其山日匡庐,汉武帝封为大明君。国朝改君为公,此庵之始也。后遁世之士潜修.至道者,结茅於岩壑之问,亦其事也。余故体其制,结茅於遐龄之南峰,其地产灵芝,故名之曰芝
庵,书其对曰:我居方外当离俗;谁信庵中别有天。其庵内对曰:一室斗大,寸心天宽;默坐凝神,妙思玄造。庵之下建白云之丹室,书其对曰:柄白云而炼大还;避红尘而为小隐,以俟有道者居之。其路自飞升台之南地,龄峰之西有松杉之径,周回曲折,而至其处,其径中有额曰:白云深处。书其对曰;一壶天地小;无限野云深。将至庵所,其径有额曰:红尘不到处。书其对曰:静裹日月长;闲中天地阔。
台
古之修道之士,有功成道,备冲举者,必隐名山仙地而上升。余於是立飞升台於遐龄洞天遐龄峰之上,以俟成道仙俦,必跻台上而冲升矣。台上古柱有对云:九转丹成,举步高奔紫极;大还炼就,腾身直上青旻。
寺
寺者,六卿之爵,人臣之位,大夫居之。故秦有太常寺,以主祀天之礼。汉武帝以道士凌太冲为太常卿,乃改太常寺为承天寺,以杞上帝。自是,祀天以道士为太常之官,以主祀事。又设祭酒一员,以掌醮事,以承天寺为道士之官衙。
祠
道家古圣之祠,自峨崛山天真皇人之祠始之。古有三山祠是也。蜀之峨呢山,昔天真皇人之宫在焉。浔阳匡庐之天池及虎溪,有大明君二祠在焉。晋之五台山,有二祠。一祠紫府疡门君之宫在焉,一祠乃王子晋之弟眉寿修道之宫在焉。其三山皆有放光之石,遇日生白云,则有五色之光。自五胡乱华,中原云扰,因其有光,皆为石勒、姚苌所夺为胡庙,而中国三山神祠始绝矣。
馆
天真有玄馆。有道之士所居之宅,谓之玄馆。
院
道众聚居之宅曰院。
天台口
周穆王太子奉天尊上帝之室名日天宫。自汉晋以下,凡奉道之家,供奉天尊上帝之室,皆名天宫。
雷坛
凡行雷法祈祷之家,奉雷神之室名曰雷坛。
坛墠
方氏注曰:祭地为墠,筑上为坛。《书》金滕武王有疾周公为三坛同墠。《黄帝内传》乃有筑坛墠事,是其始也。
皇坛
科曰:斋庄谨肃秘密,混融内真之事也;幡幢旌节折旋,回还外仪之事也。然诚心合真,运用无问,与天地为徒,则犹待外仪以变化境界,凡一俯一仰、一进一退,眼见耳闻,莫非正事,邪心无自而入,则可通天真,格上帝。故曰法天、象地,像世威仪,则无往不肃敬也。凡坛墠,其制三级,盖分天尊地卑之设。
上一级,立虚皇玉京山天宝华台,供三宝帝师,左列建天真命魔之幢,右列建狮子辟邪之节,左之左设通真之符,以降千真,右之右设达灵之符,以召万灵。中设三晨之符,以通万气,辟除妖氛。坛之东,植青龙幡;符坛之西,植白虎幡符;坛之南,植朱雀幡符;坛之北,植玄武幡符。五方又敷镇安玉符,此上之一级也。若不用三级,则就堂殿依方设之。
中一级设八门
西北,标云玉虚通真之门。
正北,标云清泠玄一之门。
东北,标云镇静自然之门。
正东,标云青华始生之门。
东南,标云纯和刚阳之门。
正南,标云纯阳烜赫之门。
西南,标云坤顺金和之门。
正西,标云刚明皓华之门。
下一级列十二气
子位,玄天郁初之气。
丑位,北元自然之气。
寅位,辟非荡邪之气。
卯位,始青茂元之气。
辰位,黄灵高玄之气。
巳位,镇静灵宁之气。
午位,炎真下明之气。
未位,中一凝真之气。
申位,厚和肃明之气。
酉位,刚坚素和之气。
戌位,真元养灵之气。
亥位,返阴回真之气。
已上三级之坛则成矣。
皇坛之设,非特度生用之。凡修词请命,礼圣朝真,禳灾谢过,为国为民祈寿请福,荐拔宗祖,炼度幽灵,祈天建醮,悉宜用之。
三级皇坛图
奉圣仪制章
天神尊号
天尊号
《书》曰:天曰神,地日祇,人曰鬼。天曰神者,纯阳青灵之气,造化自然,锺气之灵,故曰神。地曰祇者,秉天地锺海岳之灵,自然之妙,故曰祇。人曰鬼者,凡人有死,皆曰鬼,虽修道, 而成,不免有死,遗枯骨於人问者,纵高不妙?终为下鬼之称,故日鬼。乃以上天之神,尊日天尊。
元始天尊
造化之主,生物之始也。莫得其名,老子强名曰道。乃立其神之名日元始。
昊天玉皇上帝
即天也。不得其名,乃日昊天,黄帝称为玉皇,居上天故白上帝。
后土皇地祇
其山川海岳,必有神以主之,不得其名,黄帝称为后土皇地只。
日
黄帝称为太阳帝君。
月
黄帝称为太阴皇君。
北辰
天之枢机也。为万象之主,众星拱之,居子位,故号北辰。
五方五帝
天有五星,以配五行。五行之神,以主五方。东方神曰青灵帝君,南方神日丹灵帝君,西方神日皓灵帝君,北方神日玄灵帝君,中央神曰元灵帝君。
九宸
九宸曰长生大帝、青华大帝、普化天尊、雷祖大帝、大乙天帝、洞渊大帝、六波帝君、可韩真君、采访真君,即元始九炁化生也。故号九宸上帝,代天以司造化,主宰万灵。
奉圣仪
圣像
中国神像以玉,黄帝以白玉元始真容置于高观是也。后世无玉,止以土塑。按中央之土也,饰以五彩,兼备五方之属,以正中国之气。凡东方之神像以木雕,西方之神像以金铸,南方之神像亦用木取,木生於火也。北方之神像亦以金铸,以金生於水也。皆取像於所属。
圣像宝座
龙床之式,屏风用龙头,口衔五色结彩。屏风皆用一表龙,不许用靠光花草之饰,当以中国体制为正。
三清殿两旁,当塑九宸九帝。
玉皇殿两旁,当塑三十二天帝。
二殿之壁上,当画以万圣朝元之班像。
玄帝殿两旁,当塑雷部诸神。
殿内壁上,当画玄帝修真事迹。
许真君殿两旁,当塑列仙。
殿内壁上,当画拔宅飞升冲举之乘鸾跨鹤、御风驭龙、浮游仙侣故事。
祈寿宫观殿内,正面堂塑长生大帝,左长生保命天尊,右延寿益算天尊为主,两边用南北二斗,左南斗益算,右北斗延生,南斗六尊,当用寿星凑七尊,以对北斗。
寿星阁以福星、禄星置于阁上,其下塑寿星之像。
龙牌
道家龙牌,不用玲珑。余更其制,度实刊如碾玉状,龙在外,全身现脊为边妆,用金龙,云用五色,以表兼备五方之德,
自余始之。
龟鹤炉
丹陛上两傍,宜用铜铁铸成龟鹤二对为炉,凡建醮事,焚香於内,可以通仙灵,香气可达上苍。
旛
道家所用之旛,以表天地人三才之象。吾更其古制,旛顶用桐梓之木为之,上用日月星辰云霞,内画天尊像於上,以表天也。旛腹书天帝之名,脚俱用龙凤,两边带取象於手,皆以云龙飞凤为副之,取象於人也。坠脚亦用桐梓之木,尽山河大地五岳四渎,取象於地也。自古未有此制,自余始之。世俗之旛,皆用荷叶为顶,莲花为坠,鄙亦甚矣。
日月灯
凡殿两楹之问,必用鱼鲩为灯,以云霞履之,高耸於楣枋之间,左用红以象日,右用白以象月,自余始。
供花
用桐木刻以灵芝,以表仙瑞之物也。牡丹一茎,而花五色,高九尺,饰以金缕,以按韩湘子顷刻之花,自成五色,仙瑞之应也。
供物
当用五行金木水火土,以表天地造化相生相克之治,而合神明之德。
金 以铜铁造成锭,金铂贴之。若用真金,恐盗所窥。
木 香是也。以香刻成假山供之。
水 争水是也,以盂盛之。
火 灯是也。
土 以黄土取方,一块八方,刻以八卦供之。
供果
当用木雕寿桃、交梨、火枣、玄圃梅、昆仑瓜。
供香
降真香,乃祀天帝之灵香也。除此之外,沉速次之。信灵香可以达天帝之灵。所忌者,安息香、乳香、檀香,外夷所合成之香,天律有禁,切宜慎之。
信灵香品
降真郁金沉香速香各五钱蕾香八钱革本甘松白芷陵零各一两六钱大黄香附玄参各二钱凡合香,於甲子前一日,於静室合香之所置五子牌位,以香灯供养,务要洁争,其神主有五:甲子之神,丙子之神,戊子之神,庚子之神,壬子之神。
合信灵香法
甲子日攒香品。丙子日碾,戊子日和於一处,庚子日丸成,供於天坛之上,壬子日装入葫芦挂起,至甲日焚一丸,以祀天,其后不许常用,凡遇有急祷之事,焚之可以通神明之德。如出行在路,或遇恶人之难,或在江湖遭风浪之险,危急之中,无火所焚,将香於口内嚼碎,向上喷之,以免其厄。
天乐仪仗章
天乐乃殿上陈设之乐也。天乐之始,昔黄帝会草灵於昆仑覃之西山,命伶伦取懈谷之竹,作笙竿箫笛,以引凤
鸣。作钟磬以吋律吕,以定岁之闰余。取夔之皮作鼓,以享天帝。乃取伏羲所制之琴瑟,合之为乐,於是群神皆集,百兽率舞,凤凰来仪。至尧大杞圆丘,以享天帝,用之去古既远,失於其真。汉武帝乃命乐师侯调作箜篌,以配神灵之音,重订是乐,乃命道士大合天乐於昊天之宫,以祀三清上帝,命其名曰:三清天乐。
三清天乐章
仰瞻龙驭兮昊穹,帝陆降兮琳宫。
霓旌羽盖兮天人景从,臣率羽士兮下方奉迎。鉴臣遇忱兮精诚上通,谨拜首稽首兮祈生民寿算增崇。祝皇图万世兮家国兴隆,愿千秋王业兮福寿无穷。以此宝香,上告穹苍,普供养天皇,一缕祥烟绕上方,黎庶音仰望恩光,愿赐寿无疆。
乐具
震天集灵之鼓,焚焚丰鼓也。
碧霄震空之钥,洪钟也。
万金铮踪之钟,架上十六应候之钟。
群玉琳琅之磬,架上十六应候之磬。
瑶池灵明之丛,音桃扛鼓也。
达个通真之磬,手磬也。
玉霄紫金之钟,金钟也。
玉清天球之磬,玉磬也。
太昊咸和之琴,
琅霄遏云之管,即葭管。
湘灵空清之瑟,
太虚仙音之籁,似箜篌而纂弦。
瑶台夜月之阮,檄龙命鸦之 ,
青华瑶天之笙,玄洲洞灵之箫。
啸风凌云之笛,
灵鼉啸风之鼙,杖鼓也,名玉礼。
璚台碧玉之板,震空丹霄之傲,
叶和众音之填,保合太和之帘,
五音翕和之祝,八音九成之敔。
此乐黄帝祀三清之乐也。今之所用但钟鼓笙箫云傲仙籁而已。凡升坛朝真谒帝,则用之,其行道诵经止用常日之仙乐。
帝钟
黄帝会神灵於昆仑之峰,天帝授以帝钟,道家所谓手把帝钟,掷火万里,流铃八冲是也。天丁之所执者,又谓之火铃。代宗时令胡僧不空设盂兰会,取道家帝钟以代磬,后改其首为铃用之。
铙钹
蚩至尤,驱虎豹与黄帝战。黄帝作铙钹以破之,其虎豹畏铙钹之声故也,况亦惊逐魔怪。唐武后时,僧怀义谓佛在世日有魔,申日申波旬匿之,众设毒饭火炕陷佛,以粪血戏佛,以象踏佛,佛欲灭之,其魔有曰:吾种类甚多,日后当破尔道,故怀义凡建斋用之,以为惊逐魔怪之器。武后曰:铙钹虽能惊去魔鬼,其所荐祖宗之魂灵,安得来享,魔怪尚尔,况其鬼不惊乎!令道门亦有建阴阳醮者,皆用之,大宜禁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