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易考原

  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束北,其道穷也。利见大人,往有功也。谓震初易五,四易三,非。
  解,利西南,往得众也。其来复吉,乃得中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谓艮上易二,艮二易上者,无稽。
  鷟曰:此亦甚明。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谓泰三变上者,非。
  益,损上益下,自上下下。谓否四变初者,非。
  鷟曰:损下益上则损,损上益下则益。二卦颠倒玩象,辞甚明而义甚闳。谓自泰否来者,何相关涉之有?
  萃,聚也。顺以说,刚中而应,故聚也。
  升,柔以时,升巽而顺,刚中而应,是以大亨。
  张氏曰:柔指六四。徐氏曰:解之六二上而为六四,如此言见夫子之言柔升。但言四一画而已,五与上皆不言升,何其诡经偕圣至如此者哉。又以六之之,则以爻而释卦,可谓不辨菽麦矣。然则经何以不言柔以时降邪?曰:升则侈言之,降则不铃言之。圣人成人之美益如此。与明夷、家人同。
  总卦变图
  乃周公之用九、用六也。於是一卦可变为六十四。
  六画无变
  卦之元爻者止可谓之画,故易六画而成卦是也。元变者止有七,元九,有八,元六,故元变也。文王设卦观象而系辞于其下者,此也易学。先儒亦谓一卦可变为六十四卦,误矣。及其蝶着所得,或九或六,始名日爻,然后有变。
  一画变者六卦以下皆以乾坤二卦着明之。于下其他六十二卦皆可知已。
  六变夬剥 五变大有比 四变小畜豫 三变履谦 二变同人师 初变诟复
  揲得九者,刚将变柔。揲得六者,柔将变刚,故言变初。变者初九、初六也。姑以乾坤二卦明之。乾之娠,坤之复是已。九二,乾之同人。六二,坤之师。九三,乾之履。六三,坤之谦。九四,乾之小畜。六四,坤之豫。九五,乾之大有。六五,坤之比。上九,乾之央。上六,坤之剥。六十二卦皆放此。周公《系辞》
  二画变者十有五卦。
  初上变大过颐 初五变鼎屯 初四变巽震 初三变讼明夷 初二变遁临 二上变革蒙 二五变离坎 二四变家人解 二三变无妄升 三上变兑艮 三五变湀蹇 三四变中孚小过 四上变需晋 四五变大畜 五上变大壮观
  三画变者二十卦。
  初二上变咸损 初二五变旅节 初二四变渐归妹 初二三变否泰 初三上变困 初三五变未济既济 初三四变泱丰 初五上变怛益 初四上变井噬嗑 初四五变蛊随 二三上变随蛊 二三五变噬嗑井 二三四变益怛 二五上变丰泱 二四上变既济未济 二四五变困 三五上变归妹渐 三四上变节旅 三四五变损咸 四五上变泰否
  四画变者十五卦。
  初三五上变小过损 初二四上变蹇湀 初二四五变艮兑 初二三上变萃小畜 初二三五变晋需 初二三四变观大壮 初四五上变升无妄 初二五上变解家人 初三四上变坎离 初三四五变蒙革 二四五上变明夷讼 二三五上变震巽 二三四上变屯鼎 二三四五变顿大过 三四五上变临遁
  五画变者六卦。
  初三四五上变师同人 初二四五上变履 初二三五上变豫小畜 初二三四上变比大有 初二三四五变剥夫 二三四五上变复垢
  六画皆变者一卦。
  用九乾之坤
  用六坤之乾
  以上周公《系辞》,止乾坤二用。朱子曰:卦之一画变者六,二画变者十五,三画变者二十,四画变者十五,五画变者六,六画皆变者一,合之为六十三,并本卦不变者共六十四。一卦变成六十四,六十四卦变成四千九十六。焦赣《易林》正如此。
  一爻变则占,本卦变爻。
  王氏曰:本卦爻为贞之卦爻,为悔,二爻当兼用。
  二爻变则占。本卦二变爻而以上爻为主。
  王氏曰:当以初变爻为贞,次变爻一为悔,作两节消息之后。准比。
  三爻变则占本卦及变卦。《彖辞》以本卦为贞,变卦为悔。按:《众辞》非可以占变,当以先变爻为贞,后二变爻为悔,作三节消息之。
  四爻变则占变卦,二不变爻仍以下爻为主。
  五爻变则占变卦,一不变爻。
  王氏曰:皆当。以先变爻为贞,后老变爻为悔,作四节、五节消息之。夏氏曰:既不变,如何用变底爻辞?周公爻辞本为九六之变者,设非为七八之不变者,设周易不用七八,岂有七八而可冒用九六之辞哉。六爻尽变,乾坤占二用,余占变卦。
  《彖辞》
  按:卦辞皆为七八。不变者设,岂可用之以占变?乾坤占二用可也。膂按:朱子据《左传》艮之八及贞、屯、悔、豫,皆八之之言而然。《左传》,说者以为用夏、商易,其用周易者则明言周易,然亦不能尽考也。
  卦主
  占卦之藏,必有主书。
  十二辟卦,如复、娠则以初画为主,临、遁则以二画为主,泰、否则以三画为主,大壮、观则以四画为主,央、剥则以五画为主,乾、坤则以上画为主。六子重卦,如震、巽则以第四画为主,坎、离则以第五画为主,艮、兑则以上画为主。六子合卦,如恒、益,则以初画为主。既济、未济则以第二画为主,咸、损则以第三画为主,震、巽、艮、兑之合元反对,如迹、大过以上画为主,中孚、小过以第四画为主。合有反对,如随、蛊以初画为主,渐、归妹以第三画为主,卦有坎、离者,主坎、离中画。讼、困、解、涣、蒙、师、同人、革、丰、家人、贲、明夷则皆以二为主,需、节、屯、井、蹇、比、大有、湀、噬嗑、鼎、旅、晋则皆以五为主。以震、巽为主者,主本卦第四画。如豫、畜以四为主。升、元妄,以初为主。以艮、兑为主者,主本卦第三画。如谦、履,以三为主。筮、大畜,以上为主。坤卦辞后得主坤主上。
  明夷初九,主人有言。明夷主二
  湀九二,遇主十巷湀主三。
  丰初九,遇其配主,九四遇其主。丰主二。
  元妄,刚自外来而为主於内。无妄以初为主。
  鷟曰:《春秋》之经,内鲁国外列国,故称内为我。《春秋》以鲁国为主故也,如云齐人、宋人、陈人伐我,面鄙齐人伐我、葬我,小君之类是已。
  《周易》亦然。凡卦辞、爻辞所言我字,皆指卦主而言,今列于后。
  蒙,童蒙求我,非我求童蒙。
  二为卦主,故称我。五艮少男,故称童蒙。
  小畜,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四为卦主,故称我。
  观六三:观我,生进退。
  四为卦主,故称我。观四之动作以为进退,巽为进退。
  颐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
  九为卦主,故称我。初处下,不当养人之任。自为灵,知自养之龟。然虽下伏而犹上观乎。上九益羡上之能养其下,而不元舍己以为人之意。
  益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二为五之正应,五当心位,言二孚而益之之心,不问可知其吉也。然二不但孚于九五,而惠五之心又孚于初九,而惠初九之德。初为卦主,故称我。二、五应远,故日惠心。初刚实为二所食,又相比近,故日惠德。六二亦言受九五之益,而又得初九之弗违,与此爻辞意正相同,此因言五之所应而并言所应之所比,彼因言二之所应而并言六二之所比。
  井九三:井深不食,为我心恻。
  五为卦主,故称我。三在兑口之下,故虽滦治清洁而不为人食之象,故九五之心为之恻然,悯其不见用于世也。益五三同德,但五上体在兑口之上,人所食者。三下体在兑口之下,人所不食。九五所以为之恻然也。
  鼎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五为卦主,故称我。此托为卦主之言,言二之道德实於中,乃我之正应,好匹也。不幸而有气体失平之疾,不我能就,我岂可以不往见之哉。士不枉道,求见君能屈己,下贤所以为吉也。
  旅九四:我心不快。
  五为卦主,当心位,故称我。五旅于四之处,非正位,故心不乐也。
  中孚九二: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四为卦主,故称我。又称吾,托为卦主,谓二、日九五刚健中正,有天之尊爵于己,在我之上,五恤与尔二当向慕系恋之也。四比五,二、五同位,故告此。
  小过六五: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四为卦主,故称我。九三蔽五坎之下体,象云密塞而不过,故不雨。四为西,在内卦之外,故日郊。九四不上合六五,何望阴阳之和而成雨哉。
  先天图六十四卦,每二卦互为一卦,故中层三十二卦左右相同,实十六卦。中层三十二卦,每二卦又互为一卦,故内层共十六卦,四分相同,实四卦。
  昊先生曰:自昔言互体者,不过以六画之四画互二卦而已,未详其法象之精也。今以先天图观之,互体所成十六卦皆隔八而得,缩四而一,图之左边起,乾、夬历八卦而至揆、归妹,又历八卦而至家人、既济,又历八卦而至颐、复。右边起,娠、大过历八卦而至未济、解,又历八卦而至渐、蹇,又历八卦而至剥、坤。左右各二卦,三二卦合六十四卦,互体只成十六卦,又合十六卦互体只成四卦,乾、坤、既济、未济也。《周易》始乾、坤,终既济、未济,以此欤。朱氏曰:中一层,左右各十六卦,其下体两卦相比,一循乾一坤八之序。其上体十六卦,两周乾一坤八之序,可玩其内层。下体乾、离、坎、坤为序,其上体乾、坎、离、坤为序,而四周之尤可玩。
  鷟曰:夫子《杂卦》之末章,八卦取中层之大过、娠、央,以其互内层之乾也。取中层之颐以其互内层之坤也,取中层之渐、既济以其互内层之未济也,取中层之归妹、未济以其互内层之既济也。不取乾、坤,以首於篇首故也。不取剥、复,以阴多略之也。不取湀、解,以取未济,归妹略之也。不取家人、奏,以取既济、渐略之也。乾取三卦,坤惟颐、既济,惟归妹、未济,惟渐者,乾尊故也。既未着于后,《周易》终既未之义也。央、复殿乎既未之复,夫子《杂卦》之序也。夏、商、周之称名也,杂而不越。夫子之称名也,亦杂而不越。
  古易考原卷下竟
  大明万历三十五年岁次丁未上元吉
  旦正一嗣教凝诚志道阐玄弘教大真人堂天下道教事张国祥奉旨校梓
  #1『八』原为『人』,据文义改。
  #2本句后疑有脱漏。
  #3『之柔』当为『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