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洞神部
- 神符类
- 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
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
甲乙王相日,以金钱三栽至东方福德地,席香#119烧之毕。复以丙丁王相日,以金钱九千至南方福德地,席香烧之毕。复以庚辛王相日,以金钱七千至西方福德地,席香烧之毕。复以壬癸王相日,以金钱一千至北方福德地,席香烧之毕。复以戊己王相日,以金钱四千於中方,若都市福德地,席香烧之毕。并使尽合用金钱二万四千,皆己自斋具。烧香不得调求五音。天宿东井日,沐浴兰汤,清洁身体,斋忌入室烧香。先始东方,二十四日毕。天气纳和,传付五音。子若惜钱财,妄有分损,不如天气,或未应传如擅传,天气不和,五星不照,五帝不授,五岳不开#120,五藏伤疾,殃致灭身。 仙公曰:乡县#121道士多贫,今#122以金铜钱准之#123,可传经也。弟子自具信直,皆以恭斋法事,及救困穷,不得私用。具五合香烧之#124,以效至心也。
老君曰:灵宝为道之先,神灵常所凭,诸天诸地诸圣#125之所共宗。玄洞通灵神真符,三皇天文大字,洞真经本,同於灵宝。故先撰为五称符,余者入天气,故曰天文字,及为皇符也。并可以施召,役使天地之灵,皆先、佩服灵宝,施文乃得神,得神至#126,辄凭己,不为人#127祸殃也。子无灵宝文,何以畜天真。慎於所施,召神不常凭己,反为人殃,害及子孙。既有灵宝符,当得灵宝图,图有二十四首,天之真气也。吾之法号也,大道之真法也。子欲求道法,先沐浴去臭秽,当得东井图。子欲定五帝,役山精,当得五岳图。子欲通神灵法,先决八精,当得八史真形图。子欲通五行,致行厨,当得六甲通灵图。子欲存五牙#128,致天神,当得九宫紫房图。子欲奉道法,当得泰清图。子欲奉顺道,当得混成图。子欲得通道机#129,当得西升保录图。子欲通道变化,当得灵化图。子欲蹑天道#130,当得九天图。子欲脱身形,当得九变图。子欲隐存守身神,当得常存图。子欲定身守神宝,当得含影图。子欲恬泊守一以存身,当得养身图。子欲寂嘿养其志,当得精诚守志图。子欲清静洁白致芝英,当得芝英玉女图。子欲娉六丁,当得六阴玉女图。子欲致仙录,当得九九导仙图。子欲食道气,当得导引图。子欲治道术,当得洞中洪宝图#131。子欲为变化,当得隐测图。子欲临炉定九丹金液,当得太一图。子欲登五岳求神仙芝药,当得开山芝药图。子欲保身形#132,别邪精魔魅,当得明镜图。子既有明镜图,应得含镜图。凡二十四真图,吾之灵宝也。洞中黄录章,中黄九都文,各有秘要经,即吾之别号也。皆得灵宝自然符为宗元,相须而成真人。子能得之,必能长生,萧萧高仙,飞步太清,亿劫犹日顷也。
黄帝曰:天老以小兆未知天气,故授兆灵宝五称符经。请按东井谶#133,清洁吉日#134沐浴斋静,受灵宝符也。正月十日人定时,二月八日黄昏时,三月六日日入时,四月四日下哺时#135,五月一日上哺时,二十九日日哺时,六月二十七日日中时#136,七月二十五日禺中时,八月二十二日日出时,九月二十日鸡三呜时,十月十八日鸡初呜时,十一月十五日过夜半时,十二月十三日夜半时。此皆天气月宿东井时,与神仙合香,此日时#137沐浴,神降己也。沐浴兰汤,言道士欲通神人也,谓诸百姓不须此沐浴也。又上法行五石镇宅#138,按《开明经》:家有灵宝,万岁不老。君有五称八威,众宝不衰。谓不复须镇也。必以治民,无此文者施耳。又《玉札记》#139云:五符,五方之称者,道之真一也。故不以此经符宝文尊书以入神房静室中,与众书会也。使常在帐中,又通灵八符威制八方之神,皇符难服,故别祭如受之以威使八神也。
太上太极真人曰:学道者受此经后,四十年传一人。已延寿者,四百年传一人。得地仙者,四千年传一人。得天仙者,四万年传一人。得无上洞寂太上至真者,四万劫传一人。太上灵宝大法传授之科备矣。此经言高仙浚虚之道具矣。太上弘普之教陈矣,渊远之辞彰矣,玄真之真,希微之旨,不可思而议矣。仙公曰:故历代凡贤,有绝思之谣也。
太上玄一真人曰:道德五千文,经之至赜,宣道之意,正真之教尽也。焕乎奇文#140矣。诵之千日,虚心注玄,白日升仙,上为太上四华真人。此高仙之宗也,亦能致庆於七祖矣。
仙公曰:五千文经之伟矣,其妙赜难为辞者也。学人心不尽於荣华之想,常存於内外,以读此经而望天真,未可睹矣。才若君子之辈,便使世咸知斯文之不虚诞也。能弘希微之辞者,犹火中生莲华乎。夫体道至真,六通巳备,不生不死,德合自然,飞行洞听,身出水火,而能以道度人。恐海水入毛孔,火中生莲,未言其无也。案经戒至道难成,起一遗之功,时修修乎,如人千里行始一步,要须历劫积善,乃可自然而会焉#141。
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卷下竟
#1『分』字据教煌本补。
#2奏画:原作r春书』,据教煌本改。奏,表纸也。
#3敦煌本『四方』下有『五方、十方』四字。
#4『为』字据敦煌本补。
#5章拒:敦煌本作『章柜』。案章拒即章陆根刻作人形,睨之以析福。本篇下文中『章拒』,敦煌本均作『章柜 』。不复出校记。
#6#23于:教煌本作『乎』。
#7兰艾:教煌本作『兰菊』。据下文,当作『菊』。
#8『五』字据教煌本补。
#9握其根:教煌本作『掘取其根』。
#10某甲:教煌本作『王甲』。
#11『其』字据教烧本补。
#12彼但:教煌本作『后旦』。
#13知人情:教煌本作『知人精诚』。
#14『子』字据敦煌本补。
#15使致富责:原作『史至富贵』,据敦煌本改。
#16役:原作『后』,据教煌本改。
#17『令』字据教煌本补。
#18『愿一字据教煌本补。
#19闻语:原作『闻诸』,据敦煌本改。
#20『通』字教煌本作『止』。,
#21教煌本『出行』下有『山林』二字。
#22不得:原误作『不六』,据敦煌本改。
#24玉女:原误作 『玉亦』,据敦煌本改。
#25出行:原误作『出一』。
#26左肘:原误作『左有』,据敦煌本改。
#27怪异:原误作『怪魁』,据敦煌本改。
#28自语:原误作『自六』,据敦煌本改。
#29敦煌本『此道』二字上有『乃可免於凶耶之厄矣』九字。
#30既成:原误作『既相』,据敦煌本改。
#31可藏录:敦煌本作『可通』。
#32『见』字据敦煌本补。
#33一暗:原误作『室腌』,据敦煌本改。
#34乱:敦煌本作『易』。
#35纬度:原误作『违皆』,据敦煌本改。
#36纵横:原作『踪横』,据敦煌本改。
#37阴阳:原误作『脯阳』,据敦煌本改。
#38轰以:当作『轰娘』。敦煌本无『能令雷电』至『蓊郁飞扬』等十六字。
#39既臻:敦煌本作『自然』。
#40子:原误作『下』,据敦煌本改。
#41变化:敦煌本作『道德』。
#42生者:原误作『生符』,据敦煌本改。
#43轻陵:原误作『於凌』,据敦煌本改。
#44祷祀:敦煌本作『祝祠』。
#45天神:原误作『天中』,据敦煌本改。
#46无:原误作『黄』,据敦煌本改。
#47一千岁:原误作『囊千岁』,据敦煌本改。
#48不须:原误作『致须』,据敦煌本改。
#49学仙:敦煌本作『学士』。
#50急:原误作『仙』,据敦煌本改。
#51不待:原误作『不得』,据敦煌本改。
#52矣:原误作『老』,据敦煌本改。
#53老君:原误作『数君』,据敦煌本改。
#54之神:原误作『教神』,据敦煌本改。
#55通神草:原误『众神草』。据敦煌本改。
#56一年:原误作『名年』,据敦煌本改。
#57职吏耳:原误作『职在耳』。敦煌本作『职史身』。
#58敦煌本『一千』上有『斋』字。
#59通灵图:原误作『止灵图』,据敦煌本改。
#60六甲:原误作『得中』,据敦煌本改。
#61亦:原误作『女』,据敦煌本改。
#62一名:原误作『行名』,据敦煌本改。
#63独摇:敦煌本作『蜀摇』。
#64有:原误作『肘』,据敦煌本改。
#65『其』字据敦煌本补。
#66魁:原误作『异』,据敦煌本改。
#67六丁:原误作『语丁』,据敦煌本改。
#68相配:原误作『成配』,据敦煌本改。
#69入室:原误作『入一』,据敦煌本改。
#70皆令:原误作『度令』,据敦煌本改。
#71酒脯:原误作『酒阴』,据敦煌本改。
#72以羊:原误作『娘手』,据敦煌本改。
#73书通灵符:原误作『书通灵者』。敦煌本作『书通符灵』。
#74於:原误作『轻』,据敦煌本改。
#75日中:原误作『日神』,据敦煌本改。
#76状:原作『法』,据敦煌本改。
#77黄帝符:原作『无帝符』,据敦煌本改。
#78五彩囊:原误作『五彩一』,据敦煌本改。
#79何烦致之哉:原作『例烦不之我』,据敦煌本改。
#80求仙者:原作『求急者』,据敦煌本改。
#81也:原作『死』,据敦煌本改。
#82老君:原作『矣君』,据敦煌本改。
#83无鞅数劫:原误作『无鞅老劫』,据敦煌本改。
#84敦煌本『先』字上较道藏本少十八字。
#85十方之教:敦煌本作『十方之佛』。
#86『於』字据敦煌本补。
#87众真人:原误作『通真人』。敦煌本作『众佛』。
#88香林馆:敦煌本作『香林剎』。按后文乐林馆、华林馆、首(敦煌本作道)林馆、莲林绾、金林馆、宝林绾、金刚馆、宝(敦煌本作欲)林宫、水精宫等九条,敦煌本均以『馆』字或『宫』字作『剎』。疑系僧人抄写所致也。
#89其真人名入精进:原本『名入』误作『一文』,据敦煌本改。按敦煌本此句作『其佛名入精进菩萨』。后文中『其真人名不舍精进』、『其真人名习精进 』等九条,敦煌本皆以『真人』二字作『佛』,句末加『菩萨』二字。疑系僧人改抄。
#90在:原本误作『吏』,据敦煌本改。
#91乾卦:原本误作『境卦』,据敦煌本改。
#92字八精:敦煌本作『字日八精』。
#93字八史:敦煌本作『字月精八史』。
#94及学仙之士:敦煌本作『沙门尼』。
#95真道:敦煌本作『真佛』。
#96官馆灵庙:敦煌本作『佛图浮庙』。
#97精舍宫殿:敦煌本作『佛图剎寺』。下文『严精舍』亦作『剎精舍』。
#98真教名:敦煌本作『真佛名』。
#99无极之众:敦煌本作『无极之佛』。下文『东方无极之众』、『东南无极之众』等句, 『众』字敦煌本均作『佛』。不复出校记。
#100悲精进真人:敦煌本作『悲精进菩萨』。下文『入精进真人』、『尽精进真人』等句,敦煌本『真人』二字均作『菩萨』。不复出校。
#101同来至大道真人:敦煌本作 『同来至大道真佛』。下文东方、南方等各条中『同来至真人』句,敦煌本『真人』二字均作『真佛』。不复出校记。
#102身光:敦煌本作『含利』。下文中凡『身光』二字,敦煌本均作『舍利』。道藏本多作『身光』,亦有作『舍利』者。不复出校记。
#103得道:敦煌本作『得佛』。
#104与真相见:敦煌本作『与佛相见』。
#105宿恩:敦煌本作『宿因』,近是。
#106六害:原作『六畜』,据敦煌本改。
#107五兵:原作『五岳』,据敦煌本改。
#108钱财如云:敦煌本作『钱宝自足』,近是。
#109游居船车行贾市:敦煌本作『船车游行山林』。
#110敦煌本无『兼十倍』三字,疑系衍文。
#111五色奏:原本缺,据敦煌本补。奏,表纸也。
#112画灵符:敦煌本作『书灵宝符』。下文『朱画』,敦煌本作『朱书』。
#113『灵』字据敦煌本补。
#114取黄材作签其上:敦煌本作『取黄杖作枢,检其上』。下文『题签』,敦煌本作『题检』。
#115五湖三河:敦煌本作『五湖三江四海』。
#116神精:敦煌本作『神王精灵』。
#117『十四人』三字据敦煌本补。
#118夜唱:敦煌本作『夜明』。
#119席香:敦煌本作『市香』。下文同此。
#120不开:原误作『不关』,据敦煌本改。
#121乡县:敦煌本作『赤县』。
#122『今』字据敦煌本补。
#123准之:原作『倍之』据敦煌本改。
#124『弟子自具信直』至『具五合香烧之』,此段文字原本作『弟子自具五合香』七字。据敦煌本补。
#125诸天诸地诸圣:敦煌本作『诸天诸地诸水诸佛』。
#126乃得神得神至.r敦煌本作『乃得行神,神至』。
#127『人』字据补本补。
#128存五牙:敦煌本作『存吾身』,近是。
#129得通道机:敦煌本作『通道机』。下文『通道变化』,敦煌本作『通道变』。
#130蹑天道:原误作『跚天道』,据敦煌本改。
#131洪宝图:敦煌本作『皇宝图』。
#132保身形:敦煌本作『保神形』。
#133东井识:敦煌本作『东井记』。
#134『吉日』下敦煌本有『吉时』二字。当有此二字。
#135下哺时:敦煌本作『日跌时』。下文『上哺时』,敦煌本作『日中时』。『日哺时』,敦煌本作『巳时』。
#136日中时:敦煌本作『食时』。下文『禺中时』,敦煌本作『早食时』。
#137『时』字据敦煌本补。
#138敦煌本此句作『又太上法行石五石镇官宅』。
#139玉札记:敦煌本作『玉机记』。
#140奇文:原作『其文』,据敦煌本改。
#141案『夫体道至真』以下注文,原本缺,据敦煌本补。凡八十三字。又案较煌本与道藏本之异文尚不止以上所记。其无关经旨者不录,以免烦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