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经衍义手钞

  衍义云:良匠不能伐樗栎为栋梁。
  钞:夫樗者,《庄子□逍遥进篇》云:惠子姓惠名施;庄子友人,亦云门人。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噢之则奥,恶木之类也。其大木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傲者。伺傲慢野鼠而捕之。东西跳梁,不避高下。中於机辟,死於罔罟。亦犹执持圣迹之人,矫情伪行,以要前利,不避危亡,后必有患也。今夫牦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於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又引栎者,《庄子□人间世》云:匠石之齐,至乎曲辕,谓曲道也。崔云道名。见栎杜树。其大蔽牛,絜约束也。之百围,径尺谓围。其高临山,十仞七尺曰仞。而复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 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耶。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门户则液,津液脂槅不受斤斧者。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今取此以为说者,言师资授受之道,若遇天性能者,可教而成材器也。若无天性,虽教不成,亦如伯乐不能御驽骀为骐骥,良村不能伐樗栎为栋梁者也。
  衍义云:列子师老商氏,友伯高子,而得风仙至内外进矣。
  钞《列子□黄帝篇》之文云:列子师老商氏,友伯高子,进二子之道,乘风而归。尹生闻之,从列子居,数月不省合。因间请蕲其术者,十反而十不告。尹生怼而请辞,列子又不问。尹生退数月,意不已,又往从之。列子曰:汝何去来之频。尹生曰:曩章戴有请於子,子不我告,固有憾於子。今复脱然,是以又来。列子曰:曩吾以子为达,今汝之鄙至此乎。姬将告汝所学於夫子者矣。自吾之事夫子友若人也,三年之后,心不敢念是非,口不敢言利害,始得夫子一盻而已。五年之后,心庚念是非,口更言利害,夫子始一解颜而笑。七年之后,从心之所念,庚无是非,从口之所言,庚无利害,夫子始一引吾并席而坐。九年之后,横心之所念,横口之所言,亦不知我之是非利害欤,亦不知彼之是非利害欤,亦不知夫子之为我师,若人之为我友,内外进矣。而后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无不同也。心凝形释,骨肉都融,不觉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随风东西,犹木叶干壳,竟不知风乘我耶,我乘风耶。今汝居先生之门,曾未浃时,而怼憾再三,汝之片体将气所不受,汝之一节将地所不载。履虚乘风,其可几乎。尹生甚作,屏息良久,不敢复言。若列子与老商氏,真可谓师资相忘者也。今取此证解不贵其师、不爱其资之义也。
  衍义云:孔子见太公任,然后辞其交游,去其弟子。
  钞《庄子□山木篇》云:孔子围於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太公任往吊之曰:子几死乎。曰:然。子恶死乎。曰:然。任曰:子尝言不死之道。东海有鸟焉,其名曰意怠。其为鸟也,翂翂翐翐,是舒迟不能高飞之貌。而似无能,引援而飞,迫胁而栖,进不敢为前,退不敢为后,食不敢先尝,必取其绪。是故其行列不斥,与群俱也。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於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子其意者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故不免也。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隳,名成者亏。孰能去功与名而还与众人。道流而不明居,德行而不名处,纯纯常常,乃此於狂,削迹捐势,不为功名。是故无责於人,人亦无责焉。至人不闻,子何喜哉。孔子曰:善哉。辞其交游,去其弟子,逃於大泽,衣裘褐,食橡栗,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鸟兽不恶,而况人乎。
  衍义云:七圣皆迷,无所问涂。
  钞《庄子□徐无鬼篇》之文。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方明为御,昌寓骖乘,张若、謵前马,二人先马导也。昆阍、滑骨稽后车,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今汝州有襄城县,在泰隗山南,即黄帝访道之所也。自黄帝已上至于滑稽,总有七圣也。注云:圣者,名也。名生而物迷矣。虽欲之乎,大隗其可得乎。无所问涂。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童子得道人也。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在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在。请问为天下。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若此而已矣,又奚事焉。
  知其雄章第二十八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於朴#1。
  衍义云:草木之蕃也为荣。
  钞:草木蕃,《周易》坤卦文言之辞云: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孔颖达正义云:此一节明六爻辞,天地变化谓二气交通,生养万物,故草木蕃滋。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衍义云:子贡问夫子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
  钞《论语□公冶长第五》之文。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器有用之成材,夏曰瑚,商曰琏,周曰簠簋,皆宗庙盛黍稷之器而饰以玉,器之贵重而华美者也。
  将欲章第二十九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衍义云:舜避尧之子於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讼狱、讴歌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非所谓力取天下也。
  钞《孟子□万章章句上》之文。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於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之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而践天子位焉。今取此为证,言舜之为君,天与之,民归之,非力取而为之也。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衍义云:神器者,大宝之位,是天地神明之器也。
  钞大宝之位,《易系辞》云: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此言天下之大,有神以主之,岂可以力而取之乎。虽得之,必失之,可不慎欤。
  衍义云:《庄子》载天根游於殷汤,至蓼水之上,适遭无名人而问焉,曰:请问为天下。无名人曰:去,汝鄙人,何问之不豫也。
  钞:《庄子□应帝王篇》。天根姓名也游於殷汤,至蓼水之上,适遭无名人而问焉。天根,无名,并为姓字。寓言问答也。殷汤,殷山之阳。梦水在赵国界内。天根遨游於山水之间,适遇无名人而问之,意在天下。无名又曰:汝游於淡,合气於漠,顺物自然而无私容,而天下治矣。
  衍义云:七窍凿而混沌死。
  钞《庄子□应帝王篇》之辞。载之已详,不复重录。
  衍义云:鞭策威而马力竭。
  钞《庄子□马蹄篇》之辞。大道废,章中已备,不复重录。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衍义云:故仲尼不为已甚。
  钞《孟子□离娄章句下》云:孟子曰:仲尼不为已甚者。注杨氏曰:言圣人所为本分之外不加毫末,非孟子真知,孔子不能是以称之。
  衍义云:礼,与其奢也,宁俭。
  钞《论语□八佾第三》之辞。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此孔子答林放鲁人之言也。
  衍义云:舜受尧之天下,而不以为泰也。
  钞《孟子□滕文公章句下》。彭更孟子之弟子也。问曰: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於诸侯,不亦泰乎。孟子曰: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於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子以为泰乎。此言圣人於施为之中有三者之过,必为亡败之祸。故皆去之,谦抑自居,冲虚自守,则与道合。真必无过分之累矣。
  道德真经衍义手妙卷之七竟
  #1 『知其荣』前疑缺一段文字。
  道德真经衍义手钞卷之八
  五峰清安逸士王守正集
  以道佐人主章第三十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衍义云:杀人之父者,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者,人亦杀其兄。
  钞《孟子□尽心章句下》之文。孟子曰:吾今而后知杀人亲之重也。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人亦杀其兄。然则非自杀之也,一间耳。注:一问者,我往彼来问一人耳。其实与自害其亲无异也。
  衍义云: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钞《孟子□梁惠王章句下》,邹与鲁哄,穆公问曰。,斗声也。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库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
  衍义云:楚灵王,齐愍王、秦始皇、汉孝武,或以杀其身,或以祸其子孙。
  钞:楚灵王者,《春秋》昭公十三年,楚公子比、子干公子黑肱、子晢公子、弃疾蔓成然、蔡、朝吴大夫。帅陈、蔡、不羹、许、叶之师,因四族之徒四族谓薳氏、许围、蔡洧、蔓成然。以入楚。杀太子禄及公子罢敌,使观从从师于乾溪,而遂告之,告其兵使畔楚。师及訾梁而溃。王闻群公子之死也,自投于车下曰:人之爱其子也,亦如余乎。王曰:予杀人子多矣,能无及此乎。岂非天报我乎。右尹子革曰:请待于郊,以听国人。王曰:众怒不可犯也。曰:若入于大都而乞师于诸侯。王曰:皆畔矣。曰:若忘於诸侯,以听大国之图君也。王曰:大福不再,只取辱焉。然丹乃归于楚。子革。王缢于芋尹申亥氏。灵王至共家而镒死,此岂非杀其身而祸及其子孙乎。《通鉴》齐愍王三十一年,燕上将军乐毅以秦、魏、韩、赵之师伐齐。毅曰:齐王伐功矜能,谋不逮下,废黜贤良,信任谄谀,政令戾虐,百姓怨怼,其民必畔,齐可图也。愍王出走莒。楚使淖齿将兵救齐。因为齐相。齿欲与燕分齐地,乃执愍王而杀之。苟子曰:国者,天下之利势也。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及其綦也,索为匹夫,不可得也。齐愍、宋献是也。此非无道,或以杀其身乎。秦始皇正立元年乙卯至二十六年庚辰,平诸侯,灭六国,自号始皇。三十七年秋七月,于沙丘平台崩。胡亥立,称二世。三年,丞相赵高恐诛及其身,阴令咸阳令阎乐将史卒千余人至望夷宫。阎乐前即二世,数曰:足下骄恣,诛杀无道,天下共畔足下,足下其自为计。乐麾其兵进。二世自杀。乃立子婴为秦王。高祖元年冬十月,沛公至灞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音只《字书》 云:车轮之穿为道道旁。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子婴立四十六日以至国亡身死,此岂非祸其子孙乎。汉武帝征和二年四月,帝如甘泉。秋七月,皇太子据杀使者江充,白皇后发兵反。诏丞相屈牦讨之。据罢走湖,皇后卫氏及据皆自杀。胡氏曰:武帝意广欲多,穷兵黩武,大兴土木,巡游不休,民力既殚,盗贼蜂起,而后大祸及其子孙,不亦宜乎。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衍义云:田荒石露,荆棘生焉。
  钞:田荒石露者,《庄子□渔父篇》云:官治其职,人忧其事,乃无所陵,故田荒石露,衣食不足,征赋不属,妻妾不和,长幼无序,庶人之忧也。此明大军之后,农民失业,田土荒废,荆棘乱生,必有凶年之兆也。
  故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是果而勿强。
  衍义云:自圣人画卦,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
  钞《周易系辞下》之文。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睽者,乖也。物乖则争端兴,弧矢之用,所以威乖争也。此圣人不得已而用之,以示其威,初非嗜杀人者也。
  衍义云:庚桑子曰:原兵之所起与始有人俱。又曰:有此咽药而死者,欲禁天下之医,非也。至征伐不可偃於天下,言善以道佐人主者,当守雌静,不可以兵强天下。若为敌所侵,不得已而应之,故曰善用也。
  钞此皆《亢仓子□兵道篇》之文也。今取以为证者,言兵虽不可废,亦不可恃此,戒以兵强於天下。
  衍义云:《春秋》曰:杀敌为果。
  钞:《春秋》宣公二年春,郑公子归生受命于楚,伐宋。宋华元帅乐莒司寇御之。二月壬子,战于大棘,宋师败绩,囚华元,囚以明其生获。获乐莒,及甲车四百六十乘,俘二百五十人,馘百人。宋大夫狂狡辂迎也郑人,郑人入于井,狂狡,宋大夫也。倒戟而出之,获狂校。君子曰:失礼违命,宜其为擒也。戎,昭果毅以听之之谓礼。听谓常存於耳,着於心,想闻其政令。杀敌为果,致果为毅。言易之,而反之,必为戮矣。易之,戮也。将战,华元杀羊食士,其御羊斟不与。及战,曰:畴昔前日也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与之郑师,故败。君子谓:羊斟非人也。以其私憾,败国珍尽也。民,於是刑孰大焉。《诗》所谓人之无良者,《诗小雅》义,取不良之人相怨以亡也。其羊斟之谓乎。是知杀敌为果,即止敌也。事不得已而用兵,用以止敌,令不为寇,故曰不敢以取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