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玄真经缵义

  老子曰:为礼者雕琢人性,矫拂其情,目虽欲之,禁其度。心虽乐之,节以礼。趋翔周旋,屈节卑拜,肉凝而不食,酒澄而不饮,外束其形,内愁其意,钳阴阳之和而迫性命之情,故终身为哀人。何则不本其所以欲,而禁其所欲,不原其所以乐,而防其所乐,是犹圜兽不塞其垣,而禁其野心,决江河之流而雍之以手,故曰: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夫礼者,遏情闲欲,以义自防,虽情心咽噎,形性饥渴,以不得已自强,故莫能终其天年。礼者,非能使人勿欲也,而能止之;乐者,非能使人勿乐也,而能防之。
  礼者,检身之式,防邪之具,天下之通道也。如颜子之视听言动,以礼存心,则非礼者自不能入矣。夫礼之用,以和为贵。君子之心满腔,是礼诚於中,形於外,而自然之和,盎乎天地。人情以之洽,阴阳以之和,万物以之育。
  夫使天下同畏刑而不敢盗窃,岂若使无有盗心哉?故知其无所用,虽贪者皆辞之,不知其无所用,廉者不能让之。夫人之所以亡社稷,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未尝非欲也。知冬日之扇,夏日之裘,无用於己,则万物变为尘垢矣。故扬汤止沸,沸乃益甚,知其本者,去火而已。
  盗窃之难治也,久矣。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是盗在上而不在下。若尧之茅茨不剪,朴桷不斲,虽赏之不窃也。倾宫瑶台琼室玉门,桀纣之过,身死人手,悲夫。
  老子曰:循性而行谓之道,得其天性谓之德。性失然后贵仁道失然后贵义,仁义立而道德废,纯朴散而礼乐饰,是非形而百姓眩,珠玉贵而天下争。夫礼者,所以别尊卑贵贱也;义者,所以和君臣、父子、兄弟、夫妇、人道之际也。末世之礼,恭敬而交为义者布施而得,君#3臣以相非,骨肉以生怨也。故水积即生相食之虫,土积即生自肉之狩,礼乐饰即生诈伪。
  事物之用,未有久而不弊者也。虽道之可循,德之可得,苟非其时,亦不能行。君臣尚义,犹不免於相非;父子主恩,或不免於生怨。是岂人心之固有哉?
  末世之为治,不积於养生之具,浇天下之淳,散天下之朴,滑乱万民,以清为浊,性命飞扬,皆乱以营,贞信烂慢,人失其性,法与义相背、行与利相反,贫富之相倾,人君之与仆虏不足以论。夫有余则让,不足则争。让则礼义生,争则暴乱起,故多欲则事不省,求赡则争不止。故世治则小人守正,而利不能诱也;世乱则君子为奸,而法不能禁也。
  人以食为命,一日不食则饥,三日不食则病,七日不食则死。古者,国有十年之储,故能当九年之水、七年之旱、而民不死也。末世之为治,不积养生之具,盖由人主多欲,不能省事,上不足赡,则必取於下,下不足养,则必争於时。食其重矣哉。
  老子曰:衰世之主,钻山石、挈金玉、摘硥蜃、销铜铁,而万物不滋。刳胞焚郊,覆巢毁邦,凤凰不翔,麒麟不游。构木为台,焚林而畋,竭泽而渔,积壤而丘处,掘地而井饮,浚川而为池,筑城而为固,拘兽以为畜,则阴阳缪戾,四时失叙,雷霆毁折,雹霜为害,万物焦夭,处於太半,草木夏枯,三川绝而不流。分山川溪谷,使有壤界,计人众寡,使有分数,设机械、阴阻以为备,制服色,等异贵贱,差殊贤不肖,行赏罚,则兵革起而忿争生,虐杀不辜,诛罚无罪,於是兴矣。
  盈而不知止者,天地鬼神之所共谴也。夫阴阳缪戾,四时失叙,雷霆毁折,雹霜为害,万物焦夭,川绝不流,是皆亏盈、变盈、害盈之所政。不能省愆,则又有人道恶盈之祸起。是可畏也。
  老子曰:世之将丧性命,犹阴气之所起也,主暗昧而不明,道废而不行,德灭而不扬,举事戾於天,发号令逆四时,春秋缩於和,天地除其德,人君处位而不安,大夫隐遁而不言,群臣准#4上意而坏常,疏骨肉而自容,邪人谄而阴谋遽,戴骄主而像其乱,人以成其事,是故君#5臣乖而不亲,骨肉疏而不附,田无立苗,路无缓步,金积折廉,璧袭无赢,壳龟无腹,蓍筮日施,天下不合而为一家。诸侯制法、各异,习俗悖,拔其根而弃其本,凿五刑为刻削,争於锥刀之末,斩刈百姓尽其大半,举兵为难,攻城滥杀,覆高危安,大冲车,高重垒,除战队,使阵死路,犯严敌百往#6一反,名声苟盛,兼国有地,伏尸数十万,老弱饥寒而死者不可胜计。自此之后,天下未尝得安其性命,乐其习俗也。
  阳生阴杀,二气更迁。国运兴衰,固若有数。然则六运交终,一阴肇始,洚水示儆,九年为灾,自非有尧舜禹三圣人者出,□类绝矣。是故兴衰有数,治乱由人。
  贤圣勃然而起,持以道德,辅以仁义,近者进其智,远者怀其德,天下混而为一,子孙相代辅佐,黜谗佞之端,息末辩之说,除刻削之法,去烦苛之事,屏流言之迹,塞朋党之门,消智能,循大常,隳肢体,黜聪明,大通混淇,万物各复归其根。夫圣人非能生时,时至而不失也,是以不得中绝。
  古人立教,三公论道,燮理阴阳,存其亡,治其乱。有圣贤者起,持以道德,辅以七义,黜邪佞之臣,去烦苛之事,屏流言之迹,塞朋党之门,混天下为一家,子孙相代而治。
  老子曰:酆水之深,十仞而不受尘垢,金石在中形见於外,非不深且清也。鱼鳖蛟龙莫之归也。石上不生五谷,秃山不游麋鹿,无所荫庇也。故为政以苛为察,以切为明,以刻下为忠,以计多为功,如此者,譬犹广草也,大败#7大裂之道也。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水太清者,鱼鳖不入,惧网罟之害也。山不毛者,麋鹿下游,失荫庇之安也。石上不生五谷,无着根之地也。末世之政,以苛为察,以切为明,以克下为忠,以计多为功者,明主不取焉。
  老子曰: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先为不可胜之政,而后求胜於敌,以未治而攻人之乱,是犹以火应火,以水应水也。同莫足以相治。故以异为奇,奇静为躁,奇治为乱,奇饱为饥,奇逸为劳,奇正之相应若水、火、金、木、之相伐也,何往而不胜。故德均即众者胜寡,力敌则智者制愚,智同即有数者禽无数。
  文子之书,前以皇起,后以霸终,其皇帝王霸之书也。以正治国,以奇用兵,此古今之通论。霸者则不然,用兵以奇,治国亦以奇,则是政复为奇,善复为妖矣。於戏,治国失政而以奇为务者,尚何足以多算云哉。
  通玄真经缵义卷之十二竟
  #1 连:聚珍本作『达』。
  #2 职:聚珍本作『国』。
  #3 君:原作『尹』,据聚珍本改。
  #4 准:聚珍本作『拒』。
  #5 君:原作『群』,据聚珍本改。
  #6 往:原作『姓』,据聚珍本改。
  #7 败:原本作『即』,据聚珍本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