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洞神部
- 玉诀类
- 文始经言外旨
文始经言外旨
抱一子曰:昔有学者问於其师曰:有一人,负盲聋瘠三者之病来见於师,师何以发药?师曰:汝近前来。学者近前而立,师以掌示之曰:此何物?日掌。师叱出曰:汝非三种病人矣。噫,是人闻师语而近前,则不聋矣,能见掌,则不盲矣,日掌,则不瘠矣,然其人始发问端,似知此理,及乎被师一勘,则本情露矣。《参同契》曰:耳目口三宝,固塞勿发通。《阴符经》曰: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与此同旨。呜呼,安得不闻声不见色不音言者,与之意会哉!
关尹子曰:人徒知伪得之中有真失,殊不知真得之中有真失,徒知伪是之中有真非,殊不知真是之中有真非。
抱一子曰:天下学者皆知伪得之中有真失,伪是之中有真非,故求真得以为得,真是以为是也。殊不知道无得失,无是非,才有得失有是非,则是事也,非道也,若人学道而忽遇异物异景,而横执以为真得真是者,往往多遭魔摄,而不悟其为真失真非矣。
关尹子曰:言道者如言梦,夫言梦者曰:如此金玉,如此器皿,如此禽兽,言者能言之,不能取而与之,听者能闻之,不能受而得之,惟善听者,不泥不辨#9。
抱一子曰:此一喻最善,与人说道,诚如说梦。说者曰:吾梦极富贵,听者曰:吾且不见,吾且不知。说者曰:吾真有是梦,不可不信,听者曰:吾既不见不知,何以生信?说者不能取而示之,则日听者不智,听者不能得而见之,则日说者不实。如是则裕者#10言之不如不言,听者听之不如不辨。昔人谓知道易不言难,闻道易默会难,故善听者,不於言下求道,惟默会其言外之旨可也。苟泥其言而辨其实,乌足以为善听善学者哉,关尹子特於篇末垂此章为edl1 者,盖欲学者观此玄言不泥不辨,惟领悟其言外之旨而已矣。
关尹子曰:圆尔道,方尔德,平尔行,锐尔事。
抱一子曰:道不圆则不神,德不方则不正,行不平则不常,事不锐则不利。关尹子迷微言妙义既终,又虑学者或志道而忘德,或立德而遗行,或积行而废事,是则知务本而不知务末,未有不因末而害本者也。世固有因事之失而亏行者,亦有因行之亏而损德者,亦有因德之损而妨道者,学者岂可只知从事於道,而不资德行以相扶助哉!又岂可只知积德累行,而遇事不加之馑哉!世亦有志于道,而阐提德行与夫失业废事者,安知圣人立言垂训,体用毕备,本末具陈,如此详尽耶!噫,关尹大圣人慈愍后世之心至矣,尽矣,不可思议失#11。
文始真经官外旨卷之九竟
#1『或爱鼓者』,二校本皆作『 或爱鼓』,无『者』字。
#2此句,二校本皆作『刚斯折矣』。
#3此句,二校本皆作『锐斯挫矣』。
#4此句,二校本皆作『出于是非贤愚之外』,无『者』字。
#5此句,二校本皆作『德交者』。
#6此句,二校本皆作『则有是非贤愚矣』。
#7 锯二校本,此句之后,尚缺经文二句『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8『晞觊』,疑当作『晞颤』 。
#9『 不辨』,二校本皆作『不辩』。
#10『 詻者』,当为『说者』之误。
#11『 失』,当为『矣』之误。
葛仙翁后序
丹阳葛稚川曰:洪体存蒿艾之资#1,偶好乔松之寿,知道之士,虽微贱必亲也,虽夷狄必贵也。后遇郑君#2,郑君多玉岌琼笋之书,服饵开我以至道之良药,呼吸洗我以紫清之上味,后属洪以《关尹子》#3,洪每爱之诵之,藏之拜之。宇者道也,柱者建天地也,极者尊圣人也,符者精神魂魄也,鉴者心也,匕者食也,釜者化也,筹者物也,药者杂治也。洪每味之,泠泠然若蹑飞叶,而游乎天地之混冥,沉沉乎#4若履横杖,而浮乎大海之渺漠,超若处金碧琳琅之居,森若握鬼魅神奸之印,倏若飘鸾鹤,挈亦作怒若斗虎兕,清若浴碧,惨若梦红,擒纵大道,浑沦至理,方士不能到,先儒未尝言,可仰而不可攀,可玩而不可执,可鉴而不可思,可符而不可合。,其忘物遗人者#5之所言乎,其绝边去智者之所言乎,其同阴阳而冥彼此者之所言乎!何如此之尊高,何如此之广大,又何如此之简易也。洪也幸亲受之,咸和二年五月朔丹阳葛洪灶熏敬序。
#1『资』,《关尹子》作『质」。
#2此句,《关尹子》作『复遇郑君思远』。
#3此句,《关尹子》作『彼属洪以尹真人《文始经》九篇』。
#4『沉沉乎』,《关尹子》作『茫茫乎』。
#5『遗人者』,《关尹子》作『遗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