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解义

  御注曰:纪要而已,不假书契。
  臣义曰:有不信,有书契,民复古,则信於结绳。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
  御注曰:耕而食,织而衣,含哺而嬉,鼓腹而游,民能已此矣。止分故甘,去华故美,不扰故安,存生故乐。
  臣义曰:甘其食,不待滋味而甘也,甘其分而已。美其服者,不待华绮而美也,美其衣而已。安其居,则无所往而不自安。乐其俗,则无所处而不自乐。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使民至老死不相与往来。
  御注曰:居相比也,声相闻也,而不相与往来,当是时也,无欲无求,莫之为而常自然,此之谓至德。
  臣义曰:嘘嘘为仁,孑孑为义,此民所以尚往来也。至德之世,民相忘於自得之场,无欲於己,无求於人,相望相闻之间,至老死不相往来,然则恶有傲情作伪,相为容悦之弊耶。
  信言不美章第八十一
  信言不美,
  御注曰: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关百圣而不惭,历万世而无弊。
  臣义曰:信言者,信於道,非苟人之好也,不可以投俗,此世俗所以不美也。美言不信。
  御注曰:貌言华也,从事华辞,以支为旨,故不足于信。
  臣义曰:美好之言,可以悦人,非信於道也,故於信为不足。
  善者不辩,
  御注曰:辞尚体要,言而当法。
  臣义曰:善者不待辫而善自明,故其言简约而不费。
  辩者不善。
  御注曰:多骈旁枝,而失天下之至正。
  臣义曰:辩以求明,辞费寡理,故曰不善。
  知者不博,
  御注曰:知道之微者,反要而已。
  臣义曰:道一而已,非博者所能知。 反要则复乎无知,何事於博。
  博者不知。
  御注曰:闻见之多,不如其约也。《庄子》曰:博之不必知,辩之不必慧。
  臣义曰:博有溺心之累,益博而益不知务外故也。闻见自外至,故歌其博。自知则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天矣,故不如其约。
  圣人无积。
  御注曰:有积也,故不足。无藏也,故有余。《庄子》曰:圣道运而无所积。孔子曰:丘是以日祖。
  臣义曰:圣人至虚而无物,何积之有?以至无供天下万物之求也。苟有积而散之,则积有时而尽矣,惟其无积,此圣道之所运也。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御注曰:善贷且成,而未尝费我。万物皆往资焉,而不匮。
  臣义曰:人所不能为,待我而后为者,谓之为。人之所亡,待我而后有者,谓之与。圣人所为所与,皆本乎道,故於己无费,於己无乏。
  天之道,利而不害。
  御注曰:乾始能以美利天下,不言所利,而物实利之,未始有害。
  臣义曰:生其所自生,成其所自成,美利万物,而不言所利,何害之有?是天之道。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御注曰:顺而不逆,其动若水,应而不藏,其静若鉴,和而不唱,其应若响,虽为也,而为出于无为。体天而已,何争之有?兹德也,而同乎道,故德经终焉。
  臣义曰:圣人虚己以应世,无为而体道,付一气之自运,遂万物於自然,其动也顿,若水不逆。其静也明,若鉴不藏。物来来感应之如响,
  其为出於无有者也,无为则无我,无我则无物,物我且忘,何争之有。为而不争,体道故也。老氏明道德之意,其要在乎柔弱不争为本,故以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终焉。惟得道者为能与此,故於德经之终言之。
  宋徽宗道德真经解义卷之十竟
  #1原作『惟』,据下文『故其性仁爱』 句,知『惟』当作『性』。
  #2原作『此』,依义当作『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