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洞神部
- 玉诀类
- 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
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
以国观国,
以修国之法观国,能勤俭者乃丰。
以天下观天下。
以修天下之法观天下,能无为者乃普。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以此观身等观之,则可知尔。
含德之厚章第五十五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至人含怀道德之厚者,其行比於赤子。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至人神矣,物不能伤,既无害物之心,故无螫搏之地,此至人之含德也。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竣作,精之至。终日号而不嘎,和之至。
赤子骨弱筋柔,而能握拳牢固,未知阴阳配合,而含气之源。动作者,犹精粹之至。终日啼号而声不嘶嘎,犹纯和之至,此赤子之全和也。
知和曰常,
能如婴儿,固守和柔,是谓知常之行。
知常曰明。
守和知常,是曰明了。
益生曰祥,
祥者吉凶之兆,言人不知守常,而求益生越分,动之死地,是曰凶祥。
心使气曰强。
心有是非,气无分别,若役心使气,是曰强梁之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凡物壮极则衰老,故戒云矜壮恃强,是谓不合於道,当须早已。
知者不言章第五十六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知,了悟也。言,辩说也。
塞其兑,
了悟者於法无爱染,於言无执滞,故云塞其兑也。
闭其门。
既无爱染,则嗜欲之门闭矣。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解具如道冲章,彼则约道,此则约人。言人能体道,是为与玄同德也。
故不可得而亲,
玄同无私,故不可得而亲。
不可得而疏,
泛然和众,故不可得而疏。
不可得而利,
无欲,故不可得而利。
不可得而害,
不争,故不可得而害也。
不可得而贵,
体道自然,故不可得而贵。
不可得而贱。
洗然无滓,故不可得而贱也。
故为天下贵。
体了无滞,言忘理畅,锐纷尽解,光尘亦同,既难亲疏,不可贵贱,故为天下至贵矣。
以政治国章第五十七
以政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在宥天下,贵乎无为,为政若以政教理国,奇诈用兵,斯皆不合於道。唯无事无为,可以取天下,此三句标也。
吾何以知天下其然哉?以此。
以此,下文知之。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以政理国,动多忌讳,人失作业,故令弥贫也。
人多利器,国家滋昏。
利器,谓权谋,人主以权谋为多,不能反实,下则应之以诈谲,故令国家滋益昏乱。
人多仗巧,奇物滋起。
人主以伎巧为多,不能见素,下则应之以奢泰,故令淫奇之物滋起也。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无为既失,法令益明,窃法为奸,尽成盗贼,岂非多有乎?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事而民自富,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欲而民自朴。
无为则清静,故人自化。无事则不扰,故人自富。好静则得性,故人自正。无欲则全和,故人自朴。此无事取天下矣。
其政闷闷章第五十八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政教闷闷,无为宽大,人则应之淳淳然而质朴矣。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政教察察,有为苛急,人则应之缺缺然而凋弊矣。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孰知其极?
倚,因也。伏,藏也。上言其政闷闷,俗则以为无政理之体,人反淳淳然而质朴,此则祸为福之所因也。其政察察,而俗则以为有政理之术,人乃缺缺然而凋弊,此福为祸之所藏。
其无正邪?正复为奇,善复为祆。
祸福之极,岂无正邪,但众生迷执,正者复以为奇诈,善者复以为祆祥,故祸福倚伏,若无正尔。
民之迷,其日固久。
以正为奇,以善为祆,如此迷倒,其为日也,固以久矣。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圣人善化,不割彼而为方,不刿彼而为廉,不申彼而为直,不耀彼而为光,修之身而天下自化矣。肆,申也。
治人事天章第五十九
治人事天莫若啬。
啬,爱也。人君将欲理人事天之道,莫若爱费,使仓禀实,人知礼节,三时不害,则天降之嘉祥。人和可以理人,天保可以事天矣。
夫唯啬,是谓早服。
何以聚人?曰财,故能俭爱,则四方之人将襁负而至,早服事其君矣。服,事也。
早服谓之重积德。
夫唯俭啬,以是有德,人归有德,早事其君,故云重积德。
重积德,则无不克。
圣人积德,四海归仁,则无有不能制服者矣。克,能也。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人君之德,无有不能制御者,则无远不至,故四方莫知其穷极也。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莫知其穷极,然后可以为有国。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有国而茂养百姓者,则其国福祚可以长久矣。
是谓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
积德有国,则根深花蒂固矣。深固者,有国长生久视之道。
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卷之三竟
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卷之四
德经下
治大国章第六十
治大国若烹小鲜。
烹小鲜者不可挠,治大国者不可烦。烦则人劳,挠则鱼烂矣。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以道临莅天下,不求有妄之福,故鬼无以见其神明。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民。
上言其鬼不神,非谓鬼歇灭而无神,但有其神而不见神怪以伤民也。
非其神不伤民,圣人亦不伤民。
鬼见神怪则伤民,圣人有为则伤民,今鬼所以不见神怪而伤民者,盖以圣人无为清静故尔。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鬼神伤民则害国亏本,圣人伤民则匮神乏祀,今两不相伤物,故德交归焉。
大国者下流章第六十一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
下流者,谦德也。大国当下流开纳,则天下之人交至矣。
天下之交,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天下之人交至者,归於谦德,则如牝以雌静,常为牡动所求,由以静为下故。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
大取小,以为臣妾。小取大,以为援助。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以者,大取小。而者,小取大。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大国执谦德而下小国者,不过欲兼畜小国为臣妾。小国赞贡赋以下大国者,不过欲入事大国为援助也。
两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为下。
一求臣妾,二求援助,是两者各求得其所欲,然大国者常戒於满盈,故特云大者宜为下。
道者万物之奥章第六十二
道者,万物之奥。
万物皆资妙本以生成,是万物取给之所,故兴言云为万物之奥。奥,内也。
善人之宝,
善人知守道者昌,失道者亡,故常宝贵之,而无患累也。
不善人之所保。
保,住也,不善之人,不能宝贵至道,及有患难,即欲以身保住於道,自求免尔。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
甘美其言,可以求市,尊高其行,可以加人,以况圣人,以甘美法味之言,尊高清静之行,以化不善之人,亦如市贾之售,相率而从善矣。故下文云也。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不善之人,亦在化之而已,何弃遗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公。
共教不善之人。
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三公辅佐,虽以合拱之璧,先导驷乘之马以献之,犹不如坐进此无为之道於君,以化人尔。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
何,问辞也。
不日求以得,有罪以免耶?故为天下贵。
道在於悟,不在於求,不如财帛,故可日日求而得之,故云不日求以得。既悟则自无罪累,岂待有罪方求免也?可以为天下贵。
为无为章第六十三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於为无为,於事无事,於味无味者,假令大之与小,多之与少,既不越分,则无与为怨。若逐境生心,违分伤性,则无大无小,皆为怨对。今既守分全和,故是报怨以德。
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
肆情纵欲者,於为无不难,於事无不大,今欲图度其难,营为其大,当须於性未散而分未越,则是於其易细也。
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
明上文所以预图为也。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因云大事必作於细,将明圣人所以能成其大者,以不为其难事大事,故能成其尊大耳。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轻诺诈人,必寡於信,动作多易,后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难为轻诺多易,故终无难大之事。
其安易持章第六十四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言人正性安静之时,将欲执持,令不散乱,故虽欲起心,尚未形兆,谋度绝之,使令不起,并甚易耳。
其脆易破,其微易散。
欲心初染,尚自危脆,能绝之者,脆则易破。祸患初起,形兆尚微,将欲防之,微则易散耳。
为之於未有,
覆上易持易谋也,所以易者,为营为之於未有形兆耳。
治之於未乱。
覆上易破易散也,所以易者,为理之於未成祸乱耳。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此三者喻其不早良图,使后成患。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凡情不能因任,营为分外,为者求遂,理必败之。於事不能忘遣,动成执着,执着求得,理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
民之始从事於善者,当於近成而自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慎其终,未尝如始,从善之心,则必无祸败之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难得之货,为性分所无者,今圣人於
欲不欲,不营为於分外,故常全其自然之性,是不贵难得之货。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圣人不求过分之学,是於学不学,将以归复众人过分之学,以辅自然之性,不敢为俗学与多欲也。
古之善为道章第六十五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人君善为道者,非以其道明示於民,将导之以和,使归复於朴,令如愚耳。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君将明道以临下,下必役智以应上,智多则诈兴,是以难洽。
是故以智治国,国之贼。
以,用也。人君任用多智之臣,使令治国,智多必作法,法作则奸生,故是国之贼也。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若不用巧智之臣,但取纯德之士,使偃息蕃丑,弄丸解难,自然智诈日薄,淳朴日兴,人和年丰,故是国之福也。
知此两者,亦楷式。
役智诈则害於人,任淳德则福於国,人君能知此两者,委任淳德之臣,是以为君楷模法式。
常知楷式,是谓玄德。
人君常知所委任,是谓深玄至德矣。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玄德深远,能与物反,归复其本,令物乃至大顺於自然之性也。
江海为百谷王章第六十六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江海所以能令百川委输归往者,以其善能卑下之,故百川朝宗矣。
是以圣人欲上人,以其言下之。欲先人,以其身后之。是以处上而人不重,处前而人不害。
谦为德柄,尊用弥光,以言谦下之,百姓欣戴,故处其上而人不以为重,以身退后之,百姓子来,故处其前而人不以为害也。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以是不重不害之故,故天下之人乐推崇为之主,而不厌倦。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圣人谦退,不与物争,天下共推,谁与争者?
天下皆谓章第六十七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
肖,似也。老君云,天下之人皆谓我道大,无所象似,我则答云耳。
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夫唯我道至大,故无所象似。若如代问诸法,有所象似,则不得称大,久已微细也夫。
我有三宝,保而持之。
我道虽大无所象似,然有此三行甚可珍贵,能常保倚执持,可以理身理国也。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则广救,俭则足用,不敢为天下先,故乐推而不厌也。
夫慈故能勇,
慈人敏惠,则德有余,故勇於救济也。
俭故能广,
节俭爱费,财用有余,故施益广。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慈俭之德,谦伪益光,推先与人,人必不厌,故能成神器之长。
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死矣。
今舍慈且勇,勇则害物,舍俭且广,广则伤财。舍后且先,先则人怨。伤财害物,聚怨於人,是必死之道,故云死矣。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用慈以战,利在全众,用慈以守,利在安人,各保安全,故能胜固耳。
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以慈战守,岂但人和,天道孔明,亦将救卫。战胜,天救也。守固,天卫也。是皆以慈故,故云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善为士章第六十八
善为士者不武,
士,事也。善以道为理国之事者尚德,故云不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