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洞神部
- 玉诀类
- 南华真经注疏
南华真经注疏
无以巧胜人,
〔注〕守其朴而朴各有所能则平。
〔疏〕大巧若拙,各敦朴素,莫以机心争胜於人。
无以谋胜人,
〔注〕率其真知而知各有所长则均。
〔疏〕忘心遣虑,率其直知,勿以谋模胜捷於物。
无以战胜人。
〔注〕以道应物,物服而无胜名。
〔疏〕先为清淡,以道服人,勿以兵战取胜於物。
夫杀人之士民,兼人之土地,以养吾私与吾神者,其战不知孰善?胜之恶乎在?
〔注〕不知以何为善,则虽克非己胜。
〔疏〕夫应天顺人,而或灭凶珍逆者,虽亡国戮人而不失百姓之欢心也。若使诛杀人民,兼土并地,而意在责取,私养其身及悦其心者,虽复战克前敌,善胜於人,不知此胜於何处在,善且在谁边也。
君若勿已矣,修胸#8中之诚,以应天地之情而勿樱。
〔注〕若未能已,则莫若修己之诚。
〔疏〕诚,实也。樱,扰也。事不得止,应须治国,若修心中之实,应二仪之生杀,无劳作法樱扰黎民。
夫民死已脱矣,君将恶乎用夫偃兵哉。
〔注〕甲兵无所陈,非偃也。
〔疏〕大顺天地,施化无心,民以胜残,免脱伤死,何劳措意作法偃兵邪。
黄帝将见大院乎具茨之山,
〔疏〕黄帝,轩辕也。大魄,大道广大而魄然空寂也。亦言大魄,古之至人也。具茨,山名也。在荥#9阳密县界,亦名泰魄山。黄帝圣人,久冥至理,方欲寄寻玄道,故托逵具茨。
方明为御,昌寓胶乘,张若谓朋前马,昆合滑稽后车;
〔疏〕方明滑稽等,皆是人名。在右为縿,在左为御。前马,马前为导也。后车,车后为从也。
至於襄城之野二七圣皆迷,无所问涂。
〔注〕圣者名也;名生而物迷矣,虽欲之乎大魄,其可得乎。
〔疏〕涂,道也。今汝州有襄城县,在泰魄山南,即黄帝访道之所也。自黄帝已上至于滑稽,总有七圣也。注云,圣者名也,名生而物迷矣,虽欲之乎大魄,其可得乎。此注得之,今子重释也。
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
〔疏〕牧马童子,得道人也。牧马日牧。适尔而值牧童,因问道之所在。
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
〔疏〕若,汝也。然,犹是也。问山之处所,答云我知。
若知大魄之所存乎?曰:然。
〔疏〕存,在也。又问道之所在,答云知处。
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陈之所存。请问为天下。
〔疏〕帝惊异牧童知道所在,因问缉理区宇,其法如何。
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若此而已矣,又奚事焉。
〔注〕各自若则无事矣,无事乃可以为天下也。
〔疏〕异,何也。若,如也。夫欲修为天下,亦如治理身,身既无为,物有何事。故《老经》云,我无为而民自化。
予少而自游於六合之内,予适有督病,有长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车而游於襄城之野。
〔注〕日出而游,日入而息。
〔疏〕六合之内,谓嚣尘之裹也。瞽病,谓风眩冒乱也。言我少游至道之境,栖心尘垢之外,而有眩病,未能体真。幸圣人教我修道,昼作夜息,乘日遨#10游,以此安居而逍遥处世。本有作车字者,谓乘日新以变化。
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复游於六合之外。夫为天下亦若此而已。予又奚事焉。
〔注〕夫为天下,莫过自放任,自放任矣,物亦奚樱焉。故我无为而民自化。
〔疏〕痊,除也。虚妄之病,久已痊除,任染而游心物外,治身治国,岂有异乎。物我混伺,故无事也。
黄帝曰:夫为天下者,则诚非吾子之事。
〔注〕事由民作。
虽然,请问为天下。
〔注〕令民自得,铃有道也。
〔疏〕夫牧养苍生,实非圣人务。理虽如此,犹请示以要言。
小童辞。
〔疏〕无所说也。黄帝又问。
〔疏〕殷勤请小童也。
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注〕马以过分为害。
〔疏〕害马者,谓分外之事也。夫治身莫先守分,故牧马之衍,可以养民。问既殷勤,聊为此答。
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注〕师夫天然而去其过分,则大魄至也。
〔疏〕顿悟圣言,故身心爱敬,退其分外,至乎大魄,合乎天然之道,其在吾师乎。
知士无思虑之变则不乐,
〔疏〕世属艰危,时逢祸变,知谋之士,思而虑之,如其不然,则不乐也。
辩士无谈说之序则不乐,
〔疏〕辫类县河,辞同炙辗,无谈说端故,则不欢乐。
察士无凌评之事#11则不乐,
〔疏〕机警之士,明察之人,若不容主客问讯,辞锋凌橾,则不乐也。
皆囿於物者也。
〔注〕不能自得於内而乐物於外,故可囿也#12。故各以所乐囿之,则万物不召而自来,非强之也。
〔疏〕此数人者,各有偏滞,未达大方,并囿域於物也。
招世之士兴朝,
〔疏〕推荐忠良,招致人物之士,可以与於朝廷也。
中民之士荣官,
〔疏〕治理四民,甚龙折中,斯人精干局分,可以荣官。
筋力之士矜难,
〔疏〕英髦壮士,有力如虎,时逢底难,务於济世也。
勇敢之士奋患,
〔疏〕武勇之士,果央之人,奋发雄豪,涤除祸息。
兵革之士乐战,
〔疏〕情好干戈,志存锋刃,如此之士,乐於征战。
枯槁之士宿名,
〔疏〕食寡衣褐,形容颇颊,留心寝宿,唯在声名也。
法律之士广治,
〔疏〕刑法之士,留情格条,惩恶劝善,其治大也。
礼教#13之士敬容,
〔疏〕节文之礼,矜敬容貌。
仁义之士贵际。
〔注〕士之不同若此,故当之者不可易其方。
〔疏〕世有述遭,时逢际会,则施行仁义以着名勋际会也。
农夫无草莱之事则不比,商贾无市井之事则不比。
〔注〕能同则事同,所以比。
〔疏〕比,和乐。古者因井为市,故谓之市井也。若乖本务,情铃不和也。
庶人有旦暮之业则劝,
〔注〕业得其志故劝。
〔疏〕众庶之人各有事,旦暮称情,故自勉励。
百工有器械之巧则壮。
〔注〕事非其巧则惰。
〔疏〕壮,盛也。百工功巧,各有器械,能顺其情,事斯盛矣。
钱财不积则贪者忧,
〔注〕物得所嗜而乐也。
权势不尤则夸者悲。
〔疏〕尤,甚也。夫责竞之人,爻聚财以适性;矜夸之士,假权势以娱心;事苟乖情,则忧悲斯生矣。
势物之徒乐变,
〔注〕权势生於事变。
〔疏〕夫祸起则权势尤,故以势陵物之徒乐祸变也。
遭时有所用,不能无为也。
〔注〕凡此诸士,用各有时,时用则不能自已也。苟不遭时,则虽欲自用,其可得乎。故贵贱无常也。
〔疏〕以前诸士,遭遇时命,情随事迁,故不无为也。
此皆顺比於岁,不物於易者也,
〔注〕士之所能,各有其极,若四时之不可易耳。故当其时物,顺其伦#14次,则各有用矣。是以顺岁则时序,易性则不物,物而不物,非毁如何。
〔疏〕比#15,次第也。夫士之所行,能有长短,用拾随时,成#16有次第,方之岁叔炎冻,不易於物。不物,犹不易於物者也。
驰其形性,漕之万物,终身不反,悲夫。
〔注〕不守一家之能,而之夫万方以要时利,故有匐匍而归者,所以悲也。
〔疏〕驰惊身心,潜伏前境,至乎没命,不知反归,顽愚若此,深可悲欺也已矣。
庄子曰:射者非前期而中,谓之善射,天下皆羿也,可乎?
〔注〕不期而中,谓误中者也,非善射也。若谓谬中为善射,是则天下皆可谓之羿,可乎?言不可也。
〔疏〕期,谓准的也。夫射无期准而误中一物,即谓之善射者,若以此为善射,可乎?
惠子曰:可。
〔疏〕谓宇内皆羿也。
庄子曰:天下非有公是也,而各是其所是,天下皆尧也,可乎?
〔注〕若谓掺中者羿也,则私自是者亦可谓尧矣。庄子以此明妄中者非羿而自是者非尧。
〔疏〕各私其是,故无公是也。而唐尧圣人,对桀为是。若各是其所是,则皆圣人,可乎?言不可。
惠子曰:可。
〔疏〕言各是其是,天下尽尧,有斯理,而惠施滞辨,有言无实。
庄子曰:然则儒墨杨秉四,与夫子为五,果孰是邪?
〔注〕若皆尧也,则五子何为复#17相非乎?
〔疏〕儒,姓郑,名缓。墨,名翟也。杨,名朱。秉者,公孙龙字也。此四子者,并聪明过物,盖世雄辨,添惠施为五,各相是非,未知次定用谁为是。若天下皆尧,何为五复相非乎?
或者若鲁遽者邪?其弟子曰:我得夫子之道矣,吾能冬爨鼎而夏造冰矣。
〔疏〕姓鲁,名遽,周初人。云冬取千年燥灰以拥火,须央出火#18,可以爨鼎;盛夏以瓦瓶盛水,汤中煮之,县瓶井中,须臾成冰也。而迷惑之俗,自是非徒#19,与鲁无异也。
鲁遽曰:是直以阳召阳,以阴召阴,非吾所谓道也。
〔疏〕千年灰阳也,火又阳也,此是以阳召阳;井中阴也,水又阴也,此是以阴召阴。鲁遽此言非其弟子也。
吾示子乎吾道。於是为之调瑟,废一於堂,废一於室,鼓宫宫动,鼓角角动,音律同矣。
〔注〕俱亦以阳召阳而横自以为是。
〔疏〕废,置也。置一瑟於堂中,置一瑟於室内,鼓堂中官角,室内弦应而动,斯乃五音六律声同故也,犹是以阳召阳也。
夫或改调一弦,於五音无当也,
〔注〕随调而改。
〔疏〕堂中改调一弦,则室内音无复应动,当为律不同故也。
鼓之,二十五弦皆动,
〔注〕无声则无以相动,有声则非同不应。今改此一弦而二十五弦皆改,其以急缓为调也。
〔疏〕应唯宫角而已密,二十五弦俱动,声律同者悉应动也。
未始异於声,而音之君已。
〔注〕鲁遽以此夸其弟子,然亦以同应同耳,未为独能#20其事也。
〔疏〕声律之外,曾更有异术。虽复应动不同,总以五音为其君主而已。既无他卫,何足以自夸。
且若是者邪?
〔注〕五子各私所见而是其所是,然亦无异於鲁遽之夸其弟子,未能相出也。
〔疏〕惠子之言,各私其是,务夸陵物,不异鲁遽,故云若是。
惠子曰:今夫儒墨杨秉,且方与我以辩,相拂#21以辞,相镇以声,而未始吾非也,则奚若矣?
〔注〕未始吾非者,各自是也。惠子便欲以此为至。
庄子曰:齐人镝子於宋者,其命阍也不以完,
〔注〕投之异国,使门者守之,出便与手不保其全。此齐人之不慈也,然亦自以为是,故为之。
〔疏〕阍,守门人也。齐之人弃蹢其子於宋,仍命以此,不亦我是?
其求鉼锺也以束缚,
〔注〕乃反以爱锺器为是,束缚,恐其破伤。
其求唐子也而未始出域,有遗类矣。
〔注〕唐,失也。失亡其子,而不能远索,遗其气类,而亦未始自非。人之自是,有斯谬矣。
〔疏〕钘,小锺也。唐,亡失也。求觅亡子,不偶境域;束缚钘锺,恐其损坏;贱子贵器为不慈,遗其气类,亦言我是。
夫楚人寄而蹢阍者,
〔注〕俱寄止而不能自投於高地也。
夜半於无人之时而与舟人斗,未始离於岑而足以造於怨也。
〔注〕岑,岸也。夜半独上人船,未离岸已共人斗。言齐楚二人所行若此,而未尝自以为非,今五子自是,岂异斯哉。
〔疏〕楚郢之人,因子客寄,近于江滨之侧#22,投蹢守门之家。夜半无人之时,辄入他人舟上,而船未离岑,已共舟人斗打,不怀恩德,更造怨辞,愚猥如斯,亦云我是。惠子之徒,此之类也。岑,岸也。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23,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
〔注〕暝目恣手。
〔疏〕 郢,楚都也。《汉书□扬雄传》作郢#24,乃因。郢人,谓泥画之人也,垩者,白善土也。漫,污也。庄生送亲知之葬,过惠子之墓,缅怀畴昔,仍起斯譬。暝目恣手,听声而斲,运斤之妙,遂成风声。若蝇翼者,言其神妙也。
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
〔疏〕去垩漫而鼻无伤损,郢人立傍,容貌不失。元君闻其神妙,尝试召而为之。
匠石曰:臣则尝能斲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注〕非夫不动之质,忘言之对,则虽至言妙斩而无所用之。
〔疏〕质,对也。匠石虽巧,必须不动之质;庄子虽贤,犹藉忘言之对。盖知惠子之亡,庄子丧偶,故匠人辍成风之妙响,庄子息濠上之微言。
管仲有病,桓公问之,曰:仲父之病病矣,可不谓#25云,至於大病,则寡人恶乎属国而可?
〔疏〕管仲,姓管,名仲,字夷吾,齐相也,是鲍叔牙之友人。桓公尊之,号曰仲父。桓公,即小白也,一匡天下,九合诸侯而为霸主者,管仲之力也。病病者,言是病极重也,大病者,至死也。既将属纩,故临问之,仲父死后,属付国政,与谁为可也。
管仲曰:公谁欲与?公曰:鲍叔牙。
〔疏〕问:国政欲与谁?答曰:与鲍叔也。
曰:不可。其为人絮廉善士也,其於不已若者不比之,又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使之治国,上且钩乎君,下且逆乎民。其得罪於君#26也,将弗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