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洞神部
- 玉诀类
- 南华真经循本
南华真经循本
杀物之心如出於天性。
与之为无方则危吾国,与之为有方则危吾身。其知适足以知人之过,而不知其所以过。若然者,吾柰之何?蘧伯玉曰:善哉问乎!戒之,慎之,正汝身哉!形莫若就,心莫若和。虽然,之二者有患。就不欲入,和不欲出。
刑就则不睽隔,又不可入其所好而与之诡随;心和则不乖戾,又不可表 於外而自矜伐。
形就而入,且为颠为灭,为崩为蹶;心和而出,且为声为名,为妖为孽。彼且为婴儿,亦与之为婴儿;彼且为无町畦,亦与之为无町畦;彼且为无崖,亦与之为无崖;达之,入於无疵。
此岂徒然哉?必达之入於无疵过之地。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螳螂以臂能当物为才美。
戒之,慎之,积伐而美者以犯之,几矣。
伐,夸也。而汝也几危也。积其夸汝之才美,以犯之其身,危矣。
汝不知夫养虎者乎?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决之之怒也。
生物则必杀,全物则必次,因而生怒。
时其饥饱,达其怒心心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故其杀者,逆也。
性之顺逆也。
夫爱马者,以筐盛平声矢,以蜃盛溺。
蜃,蚌也。以蚌饰器也。
适有蚊虻仆缘,而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碎胸。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
仆缘,仆仆然着马体也。虎马之性以喻卫太子。
匠石之齐,至於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牛,絜户结切之百围,
围,量之也。围有小大不同,有以一尺围者,有以八尺为仞围者。此百围以尺论,下文三围四围以仞论也。
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伯匠石字,遂行不辍。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草干切。
液出樠木上。
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匠石归,栎社见音现梦曰:汝将恶乎比予哉?若将比予於文木邪?
中山王,《文木赋》谓:有文理。
夫楂梨橘柚,果蓏之属,实熟则剥,剁则辱。大枝折,小枝泄。
小枝摘去实,而木液泄。
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自掊击於世俗者也。物莫不若是。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二字句乃今得之,为予大用八字句。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
予求无所可用之日久矣,几为不识者所伐死。乃今得匠石谓予不材,遂得以无用为予之大用。
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柰何哉其相物也?而几死之散人,又恶知散木!
匠石谓为不材之木是相物也,木固是物,汝亦天地间之物耳。柰何其相物,若分别汝为人、木为物,则人与物既各别,安能相知?汝亦几死之散人耳,又恶知几死之散木?
匠石觉而诊占也其梦。弟子曰:趣平声,取无用,则为社何邪?
彼既趋取於无用,则其为社何邪?为社是又不能无用也。
曰:密若无言!
匠石使弟子闭密无言,似谓社树有灵,恐知之。
彼亦直寄焉,以为不知己者诟厉也。
直,但也,彼亦但寄此身於曲辕耳,以为不相知者强以为社也。名为社,乃诟骂厉病之。
不为社者,且几有翦乎!
翦,伐也。若不为社亦无人伐之。
且也彼其所保与众异,而以义誉之,不亦远乎!
凡且也者,又进一步说彼其所保全此生者与众人异,而我欲以义理誉之不亦与之相远乎。言前此谓其不材,固不是今若称誉之,亦不足为彼轻重。
南伯子綦
即南郭子秦,居南而字伯。
游乎商之丘,见大木焉有异,结驷千乘,隐将芘其所籁。
聚驷车千乘而隐藏其下,将可芘其所藉赖。
子綦曰;此何木也哉?此必有异材夫?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俯而视其大根,则轴解如车轴折裂而不可以为棺椁;咶诗上其叶,则口烂而为伤;嗅之,则使人狂醒二日而不已。子綦曰;此果不材之木也,
以至於此其大也。嗟夫子綦自叹,神人以
此不材以用也。宋有荆氏地里名,宜楸柏桑。其拱把
两手曰拱,一手曰把。
而上者,求狙猴之杙以职切者斩之;
所以栖狙猴者。
三围四围,求高名之丽者斩之;
高名者,屋之高大而有名也。丽与欐同,屋栋也。柳文《小石城山记》: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
七围八围,贵人富商之家求禅去声傍者斩之。
司马云:棺之全一边者。
故未终其天年,而中道夭於斧斤,此材之患也。
此又出一段有用之为患,
故解之。
汉《郊祀志》古天子常以春解祠,言解罪求福也。
以牛之白颡者,与豚之亢鼻者额折故鼻
高,与人有痔病者,不可以适河。
不可祭河神也。
此皆巫祝以知之矣以与已通用,所以为不祥也。此乃神人之所以为大祥也。支离疏者,
支离,形不全貌。疏,名。
颐隐於齐,
齐,与跻同。伛者不见其颐,隐於脐间。
肩高於顶,
头低而肩高於顶。
会撮指天撮徐沽切,
台竺缁撮之,撮会合其发,而撮为髻。古者髻近项,脊曲而头低,故髻指天也。
五管在上,
管,腧也。五藏之腧皆在上。
两体为胁,
脊在髀裹,故以两髀为胁。
挫针治繲,
衣也,能挫缝衣之针。
足以糊口;鼓荚播精,
鼓,动其策以占,即今人抽签者也。精,精米所以享神。《楚辞》怀椒糈而要之。注,精,精米也。播者陈之,以享神也。言能策占并祀神也。
足以食音似十人。
所得不止於糊其口。
上征武士,则支离欀臂其间;
恃其无用,故不自藏匿。
上有大役,则支离以有常疾不受功;不任功役,上与病者粟,则受三锺六斛四斗为锺与十束薪。夫支离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又况支离其德者乎! 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子凤子,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成其功;天下无道,圣人生焉全其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己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
行者宜任其所至,若指画所往之地而疾趋焉,则困殆矣。
迷阳迷阳,无伤五肩行,
迷阳,迷蕨也。蕨生蒙密,能迷阳明之路,故曰迷阳。托兴言之。
吾行却曲却音隙,无伤吾足!
以上因论语而附益之,其下是庄子之言。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上述栎社树商丘木,故於此就木上结之。
南华真经循本卷之五竟
南华真经循本卷六
庐绫竹峰罗勉道述门人彭祥点校
内篇德充符
符,验也。言德充於内,而验於外。虽形质之不全,不足为累,列子有说符篇。
鲁脊兀者王验音台,刖足曰兀,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州常季问於仲尼曰;王骀,兀者也秀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立不教,坐不议顷虚而往,实而归。固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邪?是何人也?仲尼曰;夫子,圣、人也,丘直后而未往耳。
仲尼曰:我亦将往从之游,但偶后於众人尚未往耳。
丘将以为师,而况不若丘者乎!奚假鲁国,
何借鲁国之众,以为重。
丘将引天下而与从之。常季曰:彼兀者也,而玉去声,犹长也先生,其与庸常人亦远矣。若然者,其用心也独若之何?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落也;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
命物之化者、物之变化惟吾所命。
常季曰:何谓也?仲尼曰;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游心乎德之和;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一视丧其足犹遗土也。常季曰:彼为已句。以其知得其心句。以其心得其常心句。物何为最之哉?
常季虽闻伸尼之言,犹未悟王骀之所以然。彼,指王骀也。言彼之修已,以其知言之,非有至神之知,不过得其心思所及之知而已;以其心言之,非有大圣之心,不过得其常人所有之心而已。人何为尊之?
仲尼曰:人莫鉴於流水而鉴於止水。唯止能止众止。
仲尼答之云:水,一也,有流处亦有止处。人莫去鉴他流处,只鉴他止处。以喻常季不必以奇异看王骀,只就他得常心看便是,他高处唯止能止。众止者,止水之所众流归之,莫不从而皆止矣。王骀以常心而能化人,亦犹是也。
受命於地,唯松相独也,在冬夏青青。受命於天,唯舜独也正。幸能正生,以正众生。
又以松栢引喻圣人,以明惟止能止众止之义。凡草木皆受命於地,而松栢独冬夏青青,凡人皆受命於天,而舜独得其正。纷纷众邪之中,使非有舜之正,则几乎举世皆恶矣。幸而舜能正吾之生,以正天下之众生,则可以见唯止能止众止。
夫保始之征,不惧之实。勇士一人,雄入於九军。将求名而能自要者而犹若是,而况官天地、府万物、直寓六骸、象耳目、一知之所知而心未尝死者乎!
保始之征者,守其初志必有征验,使人可信也。不惧之实者,刚勇不惧,自有其实非为人知也。九军者,古军阵,因井田之制,每军分为九军,更递以战也。求名者,求为名声,即保始之征者也。自要者,自守要约,即不惧之实者也。官天地者,天地为吾官,守之司也。府万物者,万物为吾府藏之物也。直,但也。寓者,寄寓而不执着。象者,彷象而非真实,一知之所知而心未尝死者,一其知之所知而心未尝陷於物以死也。应前以其知得其心,以其心得其常心。二句言求名自要之人尚能勇冠千万人之上。何况王骀外形骸一心知,又非求名自要者所可比碍,岂不能感动鲁国之众乎?
彼且择日而登假音格,人则从是也。彼且何肯以物为事乎?
假,至也。登假,犹言升仙,升至于天也。《大宗师》:登假於道。亦音格。崔本比於列星之下,有其生,无父母死,登假三年而形遁,亦升至于天之义。言彼且有一日升仙去,则遗弃人世矣。故人之所以从之者,为此也。由此观之,彼且何肯以物为事乎,物字应前物何为最之哉。道家多有择日升仙事。
申徒嘉申徒氏,兀者也,而与郑子产同师於伯昏无人杂篇作瞀人。子产谓申徒嘉曰:我先出则子止,子先出则我止羞与刖者同行。其明日,又与合堂同席而坐。仍同坐。子产谓申徒嘉曰:我先出则子止,子先出则我止。今我将出,子可以止乎?其未邪?
问之,欲使必不并已。
且子见执政而不违,子齐执政乎执政子产自谓?申徒嘉曰:先生伯昏无人之门,固有执政焉如此哉?
居先生之门者,当忘贵贱。
子而悦子之执政而后人者也以人为后?闻之曰: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
与贤人处以免过,犹鉴藉人以磨去尘垢。
今子之所取大者,先生也,
取於人以大其德。
而犹出言若是,不亦过乎!
未能无过也。
子产曰:子既若是矣,犹与尧争善,计子之德不足以自反邪?
为善者莫若尧,犹与尧争善,是欲胜於尧,为第一人也。子既不谨而遭刖矣,乃犹欲与尧争善,计子之德恐不足自反,以补其遭刖之过,安能胜尧哉?
申徒嘉曰;自状其过以不当亡者众,不状其过以不当存者寡。
自状,自陈也。因上文过字言,若自陈说己之过,则己无大过,故止於受刖,其形之不当亡者尚众;若不陈说己之过,则人以为罪大恶极,当不止於刖,其形之不当存者尚寡。
知不可柰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游於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去声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
羿善射物,游於羿之壳中,中央者必中之地也。然而或不中得免於死者,命也。言己不免於刑,亦命也。
人以其至足笑吾不全足者众矣,我怫然而怒。而适先生之所,则废然而反。
废向者之怒,而后常。
不知先生之洗我以善邪?吾与夫子游十九年矣,而未尝知吾兀者也。今子与我游於形骸之内,而子索我於形骸之外,不亦过乎!
形骸内。德也。形骸外,刖也。重言不亦过乎应前。
子产蹴然改容更貌曰:子无乃称。
既悟则愧其言曰:子无如此说矣。
鲁有兀者叔山无趾,
叔山字,因名无趾。
踵见仲尼。仲尼曰:子不谨,前既犯患若是矣。虽今来,何及矣!无趾曰:吾惟不知务不知务全而轻用吾身,吾是以亡足。今吾来也,犹有尊足者存,
右为尊,虽刖左足,犹有右足存。
吾是以务全之也。夫天无不覆,地无不载,吾以夫子为天地,安知夫子之犹若是也未能容其刖。孔子曰:丘则陋矣。夫子胡不入乎?请讲以所闻。无趾出。孔子曰:弟子勉之。夫无趾,兀者也,犹务学以复补前行之恶,而况全德之人乎!无趾语老聃曰:孔丘之於至人,其未邪?彼何宾宾尊敬貌以学子为?彼且蕲以諔尺六切诡幻怪之名闻,不知至人之以是为己桎梏邪?老聃曰:胡不直种彼以死生为一条,以可不可为一贯者,解其桎梏,其可乎?无趾曰:天刑之,安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