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真经循本

  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
  不恃勇而害物,昭揭之,则不足为道。辩之则有不及处,拘於常所爱,则仁有限而不成仁矣。
  廉清而不信,
  以清洁自许,则不足取信於人。
  勇技而不成。
  恃勇害物,则不成大勇。
  五者园而几向方矣
  园,圆也。大道不称,至大勇不快。五者本圆活道理,道昭而不道至,勇忮而不成。五者却拘执了,是几向方矣。
  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
  葆,养也。未知此理则曰:莫若以明。既得此理,则养其光曜矣。此一段分为五节:第一节以芒字结,第二第三第四皆以以明字结,第五以葆光字结。芒者明之,反光者明之,盛也。大意只说外则因是,而内则自明其真。故凡言因是者五,而言以明者三。
  故昔者尧问於舜曰:我欲伐宗,脍、胥敖,南面而不释然。其故何也?舜曰:夫三子者,犹存乎蓬艾之间。若不释然,何哉?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而况德之进乎日者乎。
  宗、脍、胥敖,三国名。宗一、脍二、胥敖三。三子者,三国之君。犹,尚也。存,在也。若,汝也。三子处於僻陋,未见德化,如蒙蔽草莽之间,何足芥蒂。惟当反之吾德耳。日犹有照所不及,十日并照则无不及矣。况德之照临何啻於日。三国虽僻陋,亦将斩蓬着披荆棘而来率化矣,何以伐为。
  啮缺问乎王倪曰:
  《高士传》:王倪,尧时贤人。天地篇云:啮缺之师。
  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恶乎知之?然则物无知耶?曰:吾恶乎知之?虽然,尝试言之:庸诅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庸诅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且吾尝试问乎汝:
  王倪反问啮缺。
  民湿湿字寝则腰疾偏死。
  体一边不仁。
  鳅然乎哉?木处则惴栗徇惧,猨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民食刍豢,麋鹿食荐,
  稠草也。汉景帝诏:或池饶广,荐草莽。赵充国奏:今虏去其美地荐草。
  鲫且甘带且音狙
  广雅云:蜈公也。带,蛇也。
  鸱雅耆读作嗜鼠,四者孰知正味?猨猵狙
  獦也,音葛,牂也。
  以为雌,
  猵狙以缓为雌也。
  麋与鹿交,鳅与鱼游。毛墙丽读作骊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庾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辩?啮缺曰:子不知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
  啮缺以王倪为至人,故怪其不知。
  王倪曰;至人,神矣。
  王倪以为别有至人。
  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於己,而况利害之端乎! 瞿鹊子问乎长梧子曰:吾闻诸夫子:圣人不从事於务,不就利,不违害,不喜求,不缘道,
  不拘拘於循道,
  无谓有谓,有谓无谓,
  谓,说也。人之无说者,独有说道是也。人之有说者,独无说是非是也。
  而游乎尘垢之外。夫子以为孟浪之言,而我以为妙道之行也。
  夫子,瞿鹊子师。孟浪,犹泛滥也。其师自以前所言者,泛滥之言耳。而瞿鹊子闻之,则 以为妙道而行之。
  吾子以为奚若?
  又质问於长梧子。
  长梧子曰:是黄帝之所听莹也,
  耳听而心莹。
  而丘长梧子名也何足以知之。
  谦辞。
  且汝亦大早计,见卵而求时夜,
  鸡司夜。
  见弹而求鹊炙。
  讥其欲速不达,未闻要道也。
  子尝为汝妄言之,汝以妄听之奚?
  妄者,亦谦辞言已亦不能的,知妙道试以谬妄。为汝言之,汝亦以谬妄听之如何?
  旁日月,挟宇宙,
  此是长梧子与瞿鹊子说妙道语。道家烹炼以日月为药材,以宇宙为鼎器,故丹经有手摄乌兔,宇宙在身之说。旁者随之,以运挟者,持之以用。
  为其吻合,置其滑愍,以隶相尊。
  吻合者,太极判而为阴阳。人具一太极,则身中自有阴阳配对相与吻合。即前所言:有情无形,而人所当自为也。滑愍者,目鼻口心思之,欲使人滑乱昏沉。即前所言:喜怒哀乐、虑叹变慹、姚佚启态,而人所当弃置也。以隶相尊者,为之者为尊置之者为隶。即前所言:其有为臣妾乎,其有真君存焉。而人当明吾真宰,使百骸九窍六脏听命也。
  众人役役,圣人愚芚,参万岁而一成纯。
  愚芚,愚蒙也。参,合也。众人役役,情欲之中,圣人独抱一守中,如愚蒙然。参合万岁之运而一成其纯。全之功,丹经火候蹙三万六千日之工程於一时。正此之谓一成纯者,所谓打成一片也。
  万物尽然,而以是相蕴。予恶乎知悦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
  上文元说予尝为汝妄言之,汝以妄听之奚,故末后又自马倒了大见解。人以修炼为小术,不足为也。有生有死万物皆然,而修炼者以此道授受相与蕴藏於身,独为长生不死,亦惑矣。弱,曲礼曰:二十日弱。丧,失也。弱丧,少年亡失其家,不知所归也。
  丽之姬,艾封人之子也。
  明非骊戎,男亲女贱也。
  晋国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於王所,与王同筐状,食刍豢,而后悔其泣也。
  喻下文。
  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薪生乎!梦饮酒者,亘而哭泣;
  又譬喻。
  梦哭泣者,亘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
  君乎?牧乎?
  分贵贱也。
  固哉。
  陋也。
  丘也与女音汝皆梦也,予谓汝梦亦梦也。
  说者亦是梦。
  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
  至怪也。
  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音蟹者,
  解,脱然也。
  是旦暮遇之也。
  以万世为旦暮,言难遇此人,恐终无有。若万世之后一遇之,犹旦暮之近也。下文却言未遇此人则无能知之。
  既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胜若,若不吾胜,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我与若不能相知也。则人固受其
  难暗,上贪暗切。
  点暗,不明也。我与若不能相知,而委他人质正之,则人固领受此糊涂不明矣,亦安能正之?
  吾谁使正之?使同乎若者正之?既与若同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恶能正之!使异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异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同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知也,而待彼也邪?
  言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知,而待彼万世之后大圣人也邪?
  何谓和之以天倪?
  瞿鹊子就问也。此亦道家常语,故以为问。
  曰:长梧子答是不是,然不然。是若果是也,则是之异乎不是也亦无辩;然若果然也,则然之异乎不然也亦无辩。
  凡事惟当是人之所不是,凡言惟当然人之所不然,吾所是者若果为是,则此事固是,他事虽不是,亦不必校其为异而辩之。吾所然者若果为然,则此言固然,他言虽不然,亦不必校其为异而辩之。
  化声之相待,若其不相待。
  化声,犹书所谓声教。孟子所谓仁声之声,言闻风而化也。人待声闻而化,何似不待声闻而化之。为妙无辩,已善矣,并声亦无之,又加一等也。
  和之以天倪,
  天者,自然之谓。倪者,端倪也。才发端便出於自然之天,不待其显着,此谓和之以天倪。
  因之以曼衍,
  游衍也。
  所以穷年也。忘年忘义,振於无竟,故寓诸无竟。
  振,发也。寓,止也。无竟,无极也。发於无极故止於无极。
  罔两问景音影曰:
  罔两,影外微阴,向云景之景也。仿髴无有中与影为两,故名罔两。
  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
  所待形也。
  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
  形之动也,又有使之然。
  吾待蛇蚹蜩翼邪?
  蛇蚹,饰腹下龃龉可行者。蛇以蚹行,蜩以翼飞,二物既蜕,则为不能行不能飞之形矣。吾所待之形,其犹蛇蚹蜩翼,一旦神去,则不能以自动也。
  恶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然!
  人之言,有然不然者,犹形也。吾之然之与不然之,犹影也。而所以然所以不然者,犹形不能自知其行止也,则吾恶能知之。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飞貌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
  寤忽遽貌。
  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觉亦是梦,则似蝶梦为周矣。
  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
  周与胡蝶必有分别而不能自知也,则是非彼此之判,安能知之。
  此之谓物化。
  此谓万物变化之理,玩物之化则物有不必齐者矣。此篇以齐物名,故仍收归物字上结。
  南华第二篇世称难读,今析为三大段:自南郭子綦隐几而坐至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为第一段。於中小分三节:初,迷子綦师弟子问答之辞;次,地籁;次,天籁。自非彼无我至此之谓葆光为第二段。於中小分五节:初,因子綦天籁之说,言人自有真宰而芒昧不知,第一节;以后多摘公孙龙之辫,第二节;摘是非,第三节;摘彼是,第四节;摘非指非马,第五节。推其弊不若无言为尚。自尧问於舜至篇末为第三段,不过引证以终前段之义,布置亦如前篇,於中小分四节:第一节言德之进乎日,所以申前以明之意;第二节言至人超乎生死之外,何有是非;第三节言道亦不必修,何有是非;第四第五说两个譬喻,只就人身上有不能知,安能知是非,故惟有听物之不齐而齐耳。
  南华真经循本卷之三竟
  南华真经循本卷之四
  庐陵竹峰罗勉道述门人彭祥点校
  内篇养生主
  此篇言养生之主。先言养生砉当顺其生;后言虽云养生,实视死生为一。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砉,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近,附近之近。缘,顺也。督,中也,衣背缝之中曰裻,亦取此义。为善者必有名称,为恶者必有刑罚,善养生砉释知而善恶两忘。谓其为善则无近名之美,谓其为恶则无近刑之祸,盖无善恶之进则自超乎刑名之外。但胶吾之中以为常。老氏所谓中砉,抱一守中之中,非谓夹善恶中间也。朱子书皇极辩后非之,未必是其本指。
  庖丁为文惠君梁惠王解牛引喻养生,手之所触,肩之所倚。
  用力而肩斜。
  足之所履,膝之所踦音纪以膝柱之,砉音阒然向音响,然,奏刀騞轰入然,
  砉声,犹微响则可闻矣。騞,则声大矣,奏刀砉其用刀有节奏如奏乐然。
  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经狸字之讹首之会。
  《左传》注:桑林,殷天子之乐。《礼记》:射义,诸侯以狸首为节。又曰:狸首砉,乐会时也。又曰:诸侯以时会天子为节。举此二乐章者,为汤祷桑林以身为牺牲,诸侯歌狸首以射首不来朝砉。皆於解牛有取义也。
  文惠君曰:嘻音熙叹声,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砉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砉;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目之官,司视。
  依乎天理,
  天,自然也。理,条理也。牛之身体其间有天生自然之条理,依而解之。
  批音披大郄隙同,导大窾空处,因其固然。技经肯綮苦梃切之未尝,
  肯綮,筋骨交结处。
  而况大軱音孤大骨也乎!良庖岁更刀,割也;
  但割肉,而不中骨。
  族众也庖月更刀,折也;
  折断其骨,故损刀;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
  前言三年,此言十九年,积至一章之数也。
  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於硎。
  刃者,刀之锋铓。硎,磨刀石也。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於硎。虽然,每至於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音或然已解谐上,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又下一转,虽是吾之用刀固善矣,每至族庖用刀之时,吾见其为之甚难则又不敢自恃,惕然为之戒惧。昔之不以目视者,视为之凝止;昔之神行者,行为之迟缓,昔之游刃有余者,动刀甚微焉。乃至謋然已解,如土之委地,则提刀而立,为之四向顾眄而目空无人,为之踌躇少立而满惬其志,於是善其刀而藏之。养生之道何以异此。
  公文轩
  公文氏轩名,宋人。
  见右师
  宋官有右师、左师。
  而惊曰:是何人也?恶乎介也?
  偏则为介,刖而为右师,如孙膑之类。
  天与?人与?
  莫是天命欤?莫是人所致欤?
  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
  自言自答曰:此介者,出於天非人也。人必有两足,相与今乃独足,是出於天矣。言遭则亦是命当如此,无非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