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上妙道文始真经

  釜者,化也。
  道本至无,以事归道者,得之一息,事本至有,以道运事者,周之百为。得道之尊者,可以辅世,得道之独者,可以立我。知道非时之所能拘者,能以一日为百年,能以百年为一日。知道非方之所能碍者,能以一里为百里,能以百里为一里。知道无气,能运有气者,可以召风雨。知道无形,能变有形者,可以易禽兽。得道之清者,物莫能累,身轻矣,可以骑凤鹤。得道之浑者,物莫能溺,身冥矣,可以席蛟鲸。有即无,无即有,知此道者,可以制鬼神。实即虚,虚即实,知此道者,可以入金石。上即下,下即上,知此道者,可以侍星辰力古即今,今即古,知此道者,可以卜龟筮。人即我,我即人,知此道者,可以窥他人之肺肝。物即我,我即物,知此道者,可以成腹中之龙虎。知象由心变,以此观心,可以成女婴。知气由心生,以此吸神,可以成炉冷。以此胜物,虎豹可伏,以此同物,水火可入。惟有道之士能为之,亦能能之而不为之。
  人之力,有可以夺天地造化者,如冬起雷,夏造冰,死尸能行,枯木能花,豆中摄鬼,杯中钓鱼,画门可开,土鬼可语,皆纯气所为,故能化万物。今之情情不停,亦气所为,而气之为物,有合有散,我之所以行气者,本未尝合,亦未尝散。有合者生,有散者死,彼未尝合未尝散者,无生无死,客有去来,邮亭自若#37。
  有诵呎者,有事神者,有墨字者,有变指者,皆可以役神御气,变化万物。惟不诚之人,难於自信,而易於信物,故假此为之,苟知为诚,有不待彼而然者。
  人一呼一吸,日行四十万里,化可谓速矣,惟圣人不存不变。
  青鸾子千岁而千岁化,桃子五仕而心五化,圣人宾事去物,岂不欲建立於世哉,有形数者,惧化之不可知也。
  万物变迁,虽互隐见,气一而已,惟圣人知一而不化。
  爪之生,发之长,荣卫之行,无顷刻止,众人能见之於着,不见之於微#38,贤人见之於微,而不能任化,圣人任化,所以不化#39。
  室中有常见闻矣,既而之门之邻,之里之党,既而之郊之山之川,见闻各异,好恶随之,和竞从之,得失成之,是以圣人动止有戒。譬如大海,能变化亿万蚊鱼,水一而已。我之与物,蓊然蔚然,在大化中,性一而已。知夫性一者,无人无我,无死无生。
  天下之理,是或化为非,非或化为是,恩或化为条,条或化为恩,是以圣人居常虑变。
  人之少也,当佩乎父兄之教,人之壮也,当达乎朋友之箴,人之老也,当警乎少壮之说,万化虽移,不能厄我。
  天下之理,轻者易化,重者难化,譬如风云,须臾变灭,金玉之性,历久不渝。人之轻明者,能与造化俱化而不留,殆有未尝化者存。
  二幼相好,及其壮也,相遇则不相识,二壮相好,及其老也,相遇则不相识,如雀蛤鹰鸠之化,无昔无今。
  八筹
  筹者,物也。
  古之善搽曹灼龟者,能於今中示古,古中示今,高中示下,下中示高,小中示大,大中示小,一中示多,多中示一,人中示物,物中示人,我中示彼,彼中示我。是道也,其来无今,其往无古,其高无盖,其低无载,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其本无一,其末无多,其外无物,其内无人,其近无我,其远无彼。不可析,不可合,不可喻,不可思,惟其浑沦,所以惟道#40。
  水港,故蕴为五精,火飞,故达为五臭,木茂,故花为五色,金坚,故实为五声,土和,故滋为五味,其常五,其变不可计,其物五,其杂不可计。然则万物在天地问,不可执谓之万,不可执谓之五,不可执谓之一,不可执谓之非万,不可执谓之非五,不可执谓之非一。或合之,或离之,以此必形,以此必数,以此必气,徒自劳尔,物不知我,我不知物。
  即吾心中可作万物,盖心有所之,则爱从之。爱从之,则精从之,盖心有所结,先凝为水,心慕物涎出,心悲物泪出,心愧物汗出。无暂而不久,无久而不变,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相攻相克,不可胜数。婴儿药女,金楼绛宫,青蛟白虎,宝鼎红炉,皆此物,有非此物存者。
  乌兽俄哟哟,俄旬旬,俄逃逃,草木俄茁茁,俄亭亭,俄萧萧,天地不能留,圣人不能击,有运者存焉尔。有之在彼,无之在此,鼓不柠则不呜,偶之在彼,奇之在此,柠不手则不击。
  均一物也,众人惑其名,见物不见道,贤人析其理,见道不见物,圣人合其天,不见道,不见物,一道皆道。不执之即道,执之即物。
  知物之伪者,不必去物,譬如见土牛木马,虽情存牛马之名,而心忘牛马之实。
  九药
  药者,杂治也。
  勿轻小事,小隙沉舟,勿轻小物,小虫毒身,勿轻小人,小人贼国。能周小事,然后能成大事,能积小物,然后能成大物,能善小人,然后能契大人。天既无可必者人,人又无能必者事,惟去事离人,则我在我,惟可即可,未有当繁简可,当戒忍可,当勤堕可。
  智之极者,知智果不足以周物,故愚,辩之极者,知辩果不足以喻物,故讷,勇之极者,知勇果不足以胜物,故怯。
  天地万物,无有一物是吾之物,物非我,物不得不应,我非我,我不得不养。虽应物,未尝有物,虽养我,未尝有我。勿日外物然后外我,勿日外我然后外心#41道一而已,不可序进。
  谛毫末者,不见天地之大,审小音者,不闻雷霆之声。见大者亦不见小,见迩者亦不见远,闻大者亦不闻小,闻迩者亦不闻远。圣人无所见,故能无不见,无所闻,故能无不闻。
  目之所见,不知其几何,或爱金,或爱玉,是执一色为目也,耳之所闻,不知其几何,或爱钟,或爱鼓,是执一身为耳也#42。惟圣人不慕之,不拒之,不处之。
  善今者可以行古,善末者可以立本。
  狡胜贼能捕贼,勇胜虎能捕虎,能克己乃能成己,能胜物乃能利物,能忘道乃能有道。
  函坚则物必毁之,刚斯折矣,刀利则物必摧之,锐斯挫矣。威凤以难见为神,是以圣人以深为根,走麝以遗香不捕,是以圣人以约为纪。
  鉼有二窍,水实之,则倒泻,闭一,则水不下,盖不升则不降,井虽千仞,汲之水上,盖不降则不升。是以圣人不先物。
  人之有失,虽已受害於已失之后,久之,窃议於未失之前,惟其不恃己聪明,而兼人之聪明,自然无我,而兼天下之我,终身行之,可以不失。
  古今之俗不同,束西南北之俗又不同,至於一家一身之善又不同,吾岂执一豫格后世哉。惟随时同俗,先机后事,捐忿塞欲,简物恕人,权其轻重而为之,自然合神不测,契道无方。
  有道交者,有德交者,有事交者。道交者,父子也,出於是非贤愚之外,故久;德交者,则有是非贤愚矣,故或合或离;事交者,合则离。
  勿以拙陋日道之质,当乐敏捷,勿以愚暗曰道之晦,当乐轻明,勿以傲易曰道之高,当乐和同,勿以汗漫日道之广,当乐要息#43,勿以幽忧曰道之寂,当乐悦豫,古人之言学之多弊,不可不救。
  不可非世是己,不可卑人尊己,不可轻忽道己,不可讪谤德己,不可鄙猥才己。
  困天下之智者,不在智而在愚,穷天下之辩者,不在辩而在讷,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天不能春莲冬菊#44,是以圣人不违时,地不能洛橘汶貉,是以圣人不违俗。圣人不能使手步足握,是以圣人不违我所长,圣人不能使鱼飞禽驰,是以圣人不违人所长。夫如是者,可动可止,可晦可明,惟不可拘,所以为道。少言者,不为人所忌,少行者,不为人所短,少智者,不为人所劳,少能者,不为人所役。
  操之以诚,行之以简,待之以恕,应之以默,吾道不穷。
  谋之于事,断之以理,作之于人,成之于天,事师于今,理师于古,事同于人,道独于己。
  金玉难捐,土石易舍,学道之士,遇微言妙行,慎勿执之,是可为而不可执,若执之者,腹心之疾,无药可疗。
  人不明於急务,而从事於多务它务奇务者,穷困灾厄及之,殊不知道无不在,不可舍此就彼。
  天下之理,舍亲就疏,舍本就末,舍贤就愚,舍近就远,可暂而已,久则害生。
  昔之论道者,或曰凝寂,或日邃深,或曰澄彻,或日空同,或日晦冥,慎勿遇此而生怖退。天下至理,竟非言意,苟知非言非意在彼微言妙意之上,乃契吾说。
  圣人大言金玉,小言桔梗芣苜,用之当,桔梗芣苜生之,不当,金玉毙之。
  言某事者,甲言利,乙言害,丙言或利或害,丁言俱利俱害,必居一於此矣,喻道者不言。
  事有在事言有理,道无在道言无理,知言无理,则言言皆道,不知言无理,虽执至言,为梗为医#45。疑当作翳。
  不信愚人易,不信贤人难,不信贤人易,不信圣人难,不信一圣人易,不信千圣人难。夫不信千圣人者,外不见人,内不见我,上不见道,下不见事。
  圣人言蒙蒙,所以使人聋,圣人言冥冥,所以使人盲,圣人言沉沉,所以使人疮。惟聋则不闻声,惟盲则不见色,惟疮则不音言。不闻声者,不闻道、不闻事、不闻我,不见色者,不见道、不见事、不见我,不音言者,不言道、不言事、不言我。
  人徒知伪得之中有真失,殊不知真得之中有真失,徒知伪是之中有真非,殊不知真是之中有真非。
  言道者如言梦,夫言梦者曰:如此金玉,如此器皿,如此禽兽,言者能言之,不能取而与之,听者能闻之,不能受而得之,惟善听者不泥不辩。
  圆尔道,方尔德,平尔行,锐尔事。
  无上妙道文始真经竟
  #1『城都』,当为『成都』。
  #2造玄,《关尹子》(载《丛书集成初编》)和《文始真经注》(载《道藏》维字号)皆作『通玄』。
  #3而不穷乎,《关尹子》和《文始真经注》皆作『而不穷也』。
  #4此句,《关尹子》作『而即有言有行者,求道」,《文始真经注》作『而即有言有行求道』。
  #5两精相博,《关尹子》和《文始真经注》皆作『两精相搏』。
  #6有去之者,《关尹子》和《文始真经注》皆作『有示之者』。
  #7刃不伤手,《关尹子》和《文始真经注》皆作『刃不伤人」。
  #8此句,《关尹子》和《文始真经注》皆作『可以理财』。
  #9此句,《关尹子》和《文始真经注》皆作『其声斐斐然一。
  #10此句,《关尹子》和《文始真经注》皆作『世之愚拙者』。
  #11此句,《关尹子》和《文始真经注》皆作『事则莱布』。『焚」字衍。
  #12锯《关尹子》和《文始真经注》在『胡然彻彻尔』之后,尚脱『胡然堂堂尔』一句。
  #13锯《文始真经注》,在一故神者魂藏之』句后,尚有『惟水之为物,能藏金而息之,能滋木而荣之,所以析魂魄』句脱漏。
  #14此句,《关尹子》作『则无有一物可役我者』;《文始真经注》作『则无一物可投我者』。
  #15此句,《关尹子》和《文始真经注》皆作『钝魄为毛』。
  #16此句,《关尹子》和《文始真经注》皆作『如锁之交』。
  #17此句,《关尹子》和《文始真经注》皆作『不存而己矣』。
  #18此句,《关尹子》作『魂者木也』。
  #19此句《关尹子》和《文始真经注》皆作『故所见人同』。
  #20此句,《关尹子》和《文始真经注》皆作『人之厌生死超生死者』。
  #21此句,《关尹子》和《文始真经注》作『或日当皆喜者』。
  #22『奇鬼摄之』句后,《关尹子》和《文始真经注》尚有『心蔽药饵者,物鬼摄之』句。此脱。
  #23『或解奇事』句后,《关尹子》和《文始真经注》尚有『或解异事』。
  #24『不知所以然而然』句后,《关尹子》和《文始真经注》尚有『惟不知所以然而然」句,此脱。
  #25锯《关尹子》和《文始真经注》,在『则知道无物』句后,尚有『知道无物』句,此脱。
  #26『故物我交心生』,《关尹子》和《文始真经注》皆作『物我交心生』。
  #27『尔所谓利害是非J,《关尹子》和《文始真经注》皆作『尔所谓利害是非者』。
  #28『善吾识者』,《关尹子》和《文始真经注》皆作『善去识者」。
  #29『譬犀望月,月影入角』,《关尹子》和《文始真经注》皆作『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
  #30『何况非情』,《关尹子》和《文始真经注》皆作『何况于情』。
  #31『而不役无气』,《关尹子》和《文始真经注》皆作『而不能役无气』。
  #32『皆心中所歉』,《关尹子》和《文始真经注》皆作『皆心有所歉』。
  #33二校本在此句之下,尚有『彼痛异我痛』句,此脱。
  #34此二句,《关尹子》作『世之人以暂见者为梦,久见者为觉』,《文始真经注》作『世之人以暂见为梦,久见为觉』。
  #35『尔族何氏』,《关尹子》和《文始真经注》皆作『尔何族何氏」。
  #36玉味,《关尹子》和《文始真经注》皆作『五味』。
  #37『邮亭自若』,《关尹子》和《文始真经注》皆作内邮常自若】。
  #38此句,《关尹子》和《文始真经注》皆作『不能见之于微』。
  #39此句,《关尹子》和《文始真经注》皆作『所以无化』。
  #40《关尹子》和《文始真经注》皆作『所以为道。』
  #41此句,《关尹子》和《文始真经注》皆作『勿日外形然后外心」。
  #42此句,《关尹子》和《文始真经注》皆作『是执一声为耳也』。
  #43此句,《关尹子》和《文始真经注》皆作『当乐要急』。
  #44此句,《关尹子》和《文始真经注》皆作『天不能冬莲春菊』。
  #45此句,《关尹子》和《文始真经注》皆作『为梗为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