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洞真部
- 玉诀类
- 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
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
流耀莹兆形。
道不远人,常引伐柯之诮,人能弘道,当存责己之规,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有诸内则必形诸外,所以发辉流彩,莹彻一身,所谓见於面盎於背,潜虽伏矣,亦孔之昭也。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人能以道自重,洁己避地,晦迹韬光,不求人知而人自知,不欲人见而人自见,可谓盛德。
号为寿逸阜,
寿逸阜,日精之名。人身中,精神光彩,自然享寿,释云:若有人我众生寿者,即非菩萨,大率寿非人间之寿也。人生百岁,七十者稀,何名为寿?若以此等见识,安知本来亘古历劫不坏之寿相哉,此寿相充塞天地,量等乾坤,与万物均齐,与众生同体,露堂堂,赤洒洒,岂有限数拘束哉!
亦曰澄源亭。
欲升高必自下,欲登阜必自原,亦左右二眼之分,澄源亭,月帝之名,源澄而流清也,亭,古文如楼台,诸仙所安集也。
俱灭三恶机,
三恶者,贪嗔痴是也,人能断此,则不堕三恶道,得见三宝天君。机者,动之微,吉凶悔吝系乎此也,所以君子见机而作,不俟终日也。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此三者,极阴之地,难复人身也,故修炼纯阳以灭其机轴,经云:请灭三恶,斩绝地根,同。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自然灭恶机也。
启籍登大明。
大明者,明四目也,一云太明,非也。坎水永隔於离明正照之境,故圣人南面而正天下,玉帝所居通明大殿,故人登仙,开示仙籍注名,然后朝谒玉帝也。后云:捧籍登大明,此则喻人以明明德为上,自己德性明白,不为色欲所蔽,即为大明之人,为贤圣,为真仙,皆欲不昧灵性为自任。
令我保仙真,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盈天地之间者惟万物,万物之中,最灵者莫若人,而不能修省其身,以致堕三恶道。以《大洞仙经》修炼,至此方且灭其机,而登大明保仙真矣。一云使子保仙真,上之谕下云使子,下之告上云令我,两皆不妨大义。保我自己之真炁,为仙须要自保,人不能保我也。
仙绶披绿青。
玉帝赐青紫之绶,使兆披服以朝谒,谓之选仙举进士,亦如人间登第,先授青衫,下章云:披朱中绿霞同,皆仙衣也。
解祸冥途中,
既已登仙籍,则祸沈九地之下冥冥之途矣,人间得官,则封妻荫子,荣庇族属,为一时之荣,人能冲虚,岂不贵重哉!
超福晨上灵。
诸法官能断决疑异,虽无所养,死为阴鬼,取为阴官,四十九年一转,人皆如之,若能内外交养,福慧双修,即证仙道,以自己之真灵,受福於景晨之上,快乐逍遥矣。凡晨一十一字,天晨金霄游,太阳化三晨,晨中黄景炁,高晨映上清,乘景晨中晖,七晨回帝席,玉户映晨霞,超福晨上灵,并羽月中晨,晨登广灵堂,晨登天老室,不可以一槩论,当随经义解释。人不能阅藏教,而据他人所传之本,而擅自更改经典者,愚惧其冥责莫逃,岂可不戒之慎之焉。
度世登玉乡,
过度劫尘,登入玉乡,玉比温和也,太阳道境无炎寒之苦,四时如春炁之和,故曰玉乡大罗,无日月故无昼夜寒暑。
累祖返胎婴。
累世之祖祢玄曾,反胎更生,皆变婴兄之形,谓之大洞帝尊示现人,或以为不载祸福,既无罪,何用救拔,为此经拔度者一十六处,可见念念在乎玄曾祖祢升度,方许己度,天王之用心至矣哉!今钻类于此:南拔七祖根,七祖积尸结,七祖绝滞塞,七祖返胎仙,七祖断玄滞,七祖散积滞,七祖生福堂,解结生七祖,七玄登朱官,七玄离幽肩,散祸宁九玄,九玄解重结,西解累劫凶,累祖返胎婴,累祖落克名,此等即《度人经》五苦八难、七祖升迁、魂度朱陵也。又曰:为上世亡魂断地逮役,人欲求仙道,当令身心清净,清净者,无染无着,不增不减,自己清净,可作功德,感动天地,超拔祖先,广度群有,然后自度己身,则无愧矣。
洞观无碍空,
洞者,通也,即十通妙行也,以俗眼为观,平声,以心目内观,去声,上视九天,下视九地。中卷十章谓之十洞,此大洞之标题也,洞观无碍空,洞微无障玄,洞空清净玄,洞虚清净和,洞灵清净行,洞真清净身,洞玄清净光,洞源清净光,洞明清净光,洞清冥智慧,谓之十大洞,妙行妙果圆满。
始通生因明。
《易》曰:悬象着明,莫大乎日月,日往月来则寒暑生,人无日月则道理不见,天无日月则冥冥长夜,故明字以日月二字合成,道眼始通,无所不见,虽纤尘如秋毫之末,无所逃遁。经云:圣日圣月照耀金庭,又曰:圣人以日月合其明,大人者内明而外暗,常人内暗而外明,故随事物转移。
骊珠湛方瞳,
圣人方瞳,舜有重瞳,言人道眼始通,如骊龙颔下之珠,明莹透彻,若了达之士,通身手眼,触着磕着何啻千手大悲。
内外洞照清。
表里洞烛,清净无障,是天与其鉴也,人能修大洞之道,仰观九天之上,俯察九地之下,万事万物之理,秋毫无所隐漏,大洞金丹,须采铅汞,古云:潭底日红阴怪灭,铅为阳炁山头月,白药苗新,汞为阳精,以阳归阳,则双目如金星,能通乎昼夜之道,日用左目,夜用右目,以代日月之明也。
右件玉章天篆一百二十字,上镇曜明宗飘天,下统第三垒帝德君。
《玄契》曰:真人得洞观清净,道眼始通,无障无碍,内外洞明,照见一切,能斩酆都山纣绝阴天宫恶根,地根魔籍鬼帐,常以天花飞香供养元始天王,元始天王,即我历劫不坏元神,非由外有。散花飞香,进登人仙。中卷十仙,即胞胎魂魄灵元华岳藏府元命是也,自一月生胞次第生长,已至转入十仙门,已於中卷意根妙行全十真下注,法人必难省,今於修真书中取十仙以益之,人仙者,寿至百岁已上者,历见人之世数,如老子九百岁、彭祖八百岁之类是也。
元始天王曰:文昌大洞玉章第十二,耳根洞彻,圣耳梵通。丁酉、戊戌、睽、塞。
玉晨九天司,
耳根者,但闻音声,感动灵明,随声旋转,为善为恶,顷刻有异,毫厘之差,千里之谬,所以舜好问好察,禹闻善言,盗跖喜闻为恶,纣乐闻音声,皆耳之听。昔有僧坐禅,有鸦噪其上,或问曰:闻乎?僧曰不闻,曰:何故不闻?曰:闻中不闻。以此观之,闻亦未尝不闻,但不留之於心。玉宸灵宝在九天之上,九天有三,自一炁生三炁,是为三宝,三炁生九炁,是为九天,乃生神之天,谓郁单无量天之类是,又有八梵九天,始青天,太青天,始丹天,大丹天,始素天,太素天,始玄天,太玄天,大梵天,亦谓之九天。又曰:高上神霄。南极长生大帝,东极青华大帝,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九天雷祖大帝,上清紫微碧玉宫太一大天帝,六天洞渊大帝,六波天主帝君,可韩君丈人九天采访真君● ,是为神霄九宸,掌生杀之权,发号施令,雷动风驰,故万物莫不由此而成始而成终也,所以玉宸道君主之,在人中院。
太上大道君。
道君者,有道之君也,昔灵宝降生为西那国王,天下太平,百姓称之曰有道,道者蹈也,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皆明德新民之事,自家及国,以至天下,皆能上行下效。《老子》曰:修之身,其德乃真,至天下之普。《中庸》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修齐治平。天下之大事,岂不由修身正心诚意,然后可以平治天下乎!然有道之士,务在济世利人,桀纣无道,百姓罹祸,周文商汤拯民於水火之中,为解倒悬之苦,后世歌之为有道之君。
常保景化内
《玉经》:天子王侯得奉之者,致国太平,故富国安民,强兵战胜,外无寇盗之挠,永保社稷。持诵是经,专为国王帝主君臣父子安镇国土,保天长存,喻人精炁充满,身体强壮,无有邪炁所侵,自保寿康,故保持光景造化之内,毋使失坠,毋令外邪乱其至道,败其灵根,盗其至宝。可保景化。
九回镜中清。
九和十合如镜之清明,洞见事物,《玉皇经》云:败其灵根,盗其至宝,盖不能得保守景化也,以致鉴不空而衡不平矣。昔陈与明得明镜之道,修炼十八年,以晋太康元年三月初一日飞升。又太康中,新野先生乡人张如珍,遇神人降於室,传明镜洞鉴之道,曰夫烛物理者天也,鉴物形者道也,天之道以清,镜之道以明,审而无差,形定於此,物应于彼,故川岳之状,鬼神之情,无所逃而隐也。天以清而容万有,水以澄而鉴众形,若夫天清镜明,澄心静神,而得内外洞彻,则至道成矣。倘外役於物,而内劳於神,心神昏浊,不能澄清,则去道远矣。此法吾受之於长桑公子,长桑公子受之於太清天帝,子若修之,能洞达玄通,遐照八极。夫洞真法中有四规之道,依四时而行,亦与此同。体古人所谓虚其室,白自生,定其心,道自成,信矣哉!如珍修之九年,彻见千里,无一物可隐,以梁天镒十三年十一月十八日飞升,号全真达道真人,此乃九回镜中清之旨趣焉。此经一句主一事,若人行得一句,即与道合真而为至人也。又有李士宁轩辕镜之说,具在别传。
解带玉映室,
玉映室,乃上清玉宸宫,在人中脘,神室既解结滞,则如玉之辉映,《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乎屋漏,恐惧乎其所不闻。
乘素入四明。
素,空也,耳之於声也,乘空素而达四聪,肺都童子素明字无英,明者日月交合而成字,始制文字者,其知造化乎。
携提日中王,
日中司命接生君,字道灵,携提者,不暂舍也。凡言日者十句:混合五日房,三日映玄敷,日中一运珠,日为三矜交,五帝散日精,日中司命童,日中开五晖,混化启明日,飞霞散天日,海日自东生之类,日中真灵乃太阳之精,在人则坎中之阳,两肾问一点明莹者,日中王也,以子时建生。
并羽月中晨。
两耳分阴阳,故有日中王月中晨,如祖天师郁仪结璘之真诀,皆主宰日月之神也,携提并羽者,欲常提省接连不昏聩也,昔陈先生与杨太初遇真人聂绍元传二景高奔之法,后得道飞升。《古诗》曰;圣人夺得造化意,手搏日月安炉里,微微腾倒天地精,攒簇阴阳走神鬼。又曰:若人间我修行法,遥指天边日月轮。又曰:日月交合时,便是生身处,本来面目真,劝君勤照顾。经云:圣日圣月照耀金庭,日月合璧,乃月晦夜交合也,内丹於此下乎修合。
太一召天魔,
上卷略释之,太一乃水精元之炁所化,天地之先,一数生水以成象,人生之前,一炁之精感化而成形,非水无以立天地,非精炁无以立人身。《老子》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万物得一以生。所以太一为万神之宗主,故能执符以召制六天大魔。《大洞经》中,凡言太一者有十,如上卷太一务命根,太一居紫房,中卷太一召天魔,携提太一真,下卷太一上元炁,太一俦丘兰,太一杨威明,上携女太一,羽节命太一,太一景中王等。是太一之神,於五神中并而为一,是故五脏皆有太一,亦犹天地之间无处无水也,在大道中,谓之太一天尊,诸天谓之太一帝君,九天之中谓之碧玉宫太一大天帝,专主水事,斗中谓之太一,五福诸地谓之太一尊神,雌一女真谓之太一元君,在人谓之太一之神,随处莫不皆有。太一居人脑中,人有罪福,小则太一简阅奏帝,大则三尸奏事,重则三官鼓笔,所以太一乃人神之领袖也,得一则万事毕。孔子曰:吾道一以贯之。人得一而生,既已生矣,复能守一,则此道大明,及至成全,一亦何在,识者宜尽.心焉。僧问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丹经》云:既至成时一也无,盖欲人无所执着,欲求鱼兔,须藉筌蹄,鱼兔既获,筌蹄可舍。又云:过河须用筏,到岸不须船,释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帝君较万精。
帝君,一名七灵,一名逢凌梵,常守人两眉之上,执符把箓,摄召六天大魔。《金书》云:太一执符,帝君品命,即此二真也。
拔遏死积炁,
《小救苦经》云:祥烟塞死户,盖魔王检较鬼精,遏塞死户,保举仙人也。《生神章》云:元君遏死户是也。以此为生生之命根。
越度仙黄庭。
黄庭,中央仙庭,四方八面朝此,在人脾胃,主管谷府,有神曰黄宁童,消散克化以滋养四灵,故越此庭则立三关已。
帝立三关上,
三关,天地水,亦天地人,上关泥九,中关绛宫,下关炁海。亦曰三要,在易为三极之道,《黄庭》云:三关之中精炁神是也。
八风舞神兵。
《庄子》曰:汝闻天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未闻入则;八风,八方神炁也,四正四维皆起思风和畅,则千真万圣欢庆鼓舞,人身之炁畅快,则万神怡然;炁一不和,脉一不调,则人神悲泣,人神悲泣,则将离去身体,神离炁绝,人将死灭,可不慎欤。即上开八门飞天法轮运转精炁也。
左抱福醴液,
福醴,香美之酒,亦曰琼浆玉液,盖一身之炁液,灌溉本源本根者肾也,肾炁上通於耳,两肾居下,而肾之门户在上,所以下实则上听聪。福醴亦谓之水银,神水、木液、黑龟精、赤凤髓、金液、金华、玉池、金精、铅汞,皆丹料之异名也,惜精以养炁,惜炁以养神,惜神以养虚,大洞之道备矣。
右提庆元瓶。
庆元瓶者,谓之玉池,华池、偃月炉,悬胎鼎,玄门、牝户、黄庭、真土、金鼎,皆丹房之器皿也,二者缺一不可,故丹道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