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洞真部
- 玉诀类
-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
无量扶盖,节 己未
旧注曰:无量者,无量大圣之始神也。总统飞天之神人,皆受其品量而得升迁也。扶者,更生真人内名。常校幽夜之录,简善恶之根。盖者,玄中福堂之号也。
浮罗合神。中孚 庚申
旧注曰:浮者,幽魂受真人开度,谓之浮也。罗者,大罗也。开大千之界,召更生之宾,诣大罗之天,定籍削死。合者,合庆也。神者,神公也。是大罗丞相,人能知八字之音,与神公合庆,度为更生之宾,勿故曰合神。
玉诞长桑,小过 辛酉 建子月、大雪节。
旧注曰:玉诞者,昙誓天中玉都名也。长桑者,天中骞林亦名桑林也。
栢空度仙。既济 壬戌
既济者,砂也。汞感铅炁而结砂。坎,铅也。离,汞也。水火既济,则坎离交而为砂之象。
旧注曰:骞林覆荫东华之宫,叶上有大洞之章,紫书玉字,焕乎上清。下有扶桑之树,上森骞木之丛,碧鸡
鸣其盖,青霞翠其峰,神风流反香之草,桑林鼓百籁之音,神风一鼓,洞章成音,故曰柏空度仙者也。飞天神人简学仙之人,度九幽之魂也。
已上六十四字,系西方八天真文。
玃无自育,未济 癸亥 月晦。
未济者,汞也。水火异处,汞未成砂,离坎还元,汞复本性。
旧注曰:玃无者,龙汉之时,飞天神也。元始始开之炁,溟涬无色之中,玃无乘运而出,凝炁而立,霄度既立,自抗不终之劫。育者,霄度天王内名也。
九日导乾。乾
乾者,万物之始,虚无自然。纯精真一之炁。号曰空炁。金胎喻为银镀,因父母构精,感附受胎,藏於肾中,谓之元神。因一炁化归中宫而为丹母,金火运推,返本还元,是为银也。金者,先天自然之炁。金,胎也。火者,日用建生之阳炁也。同出异名而为体用,初非二物矣。
旧注曰:九者,育王乘象轮之车,游九玄之门,转九机之度,应劫会之期。日者,天中日童导引和炁,日童当天运之终,则停光拔度学者,灌以水母之精,导以太和之炁,洗炼五神,进入朱宫。
坤母东覆,坤
坤者,万化之成;受胎之后,神藏肾中,是谓坤宫。谓之性,曰铅;化机运归中官;化机乃日用发生之阳炁。而为丹基药祖,谓之元精;收摄砂汞,而为丹质。夫造化者,从元生有,故坤因乾而立,乾因坤而成。乾坤相互而生成,初无先后。伊川曰:造化无端,阴阳无始。譬若铅因银而生,银因铅而成之理。按,道经曰: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如是先真上圣推物理而明造化,强以铅、银、砂、汞而喻丹旨者何也?盖欲后世易以明矣。
旧注曰:坤母者,太阴都候九灵母也。理东海扶桑旸谷之渊,常总地机,转轮元炁,上应天关;天关转、地机动,周天一度,水则涌溢三千三百度。天地炁交,九海冥一,水则弥天。东者,东海。受会制期河源也。覆者,水神理於昆仑山,填固巨海,遏断东井,则地机不泄,保劫长存。
形摄上玄。屯 甲子 冬至节,应复卦,月朔,日应子时。
一阳来复,妙用之炁,自坤宫而发生。古经曰:阳炁黑发坤,日晷南极,五星连珠,日月合璧。又曰:金精一化,青龙受符,阳爻是池。真阳上升,如日之象。至於中宫,金母收摄,是为砂也。砂者,木也。木者,龙也。此青龙受符也。
旧注曰:形摄者,灾交之时,坤母形出东河之上,摄召鸟母,以凤车迎学仙之人,上昆仑之墟。鸟母,乃水之候神。上者,坤母上诣帝君,申劫会之期,度学仙之人,言名於玄都也。
陀罗育邈,蒙 乙丑
旧注曰:陀者,天帝内名,与妙成天俱生在云阿之岭。罗是月始生之名,陀在云岭之上,抱月而明。育是神王名,总统十方,飞天之神。邈是天中羽林监神名。神王常使匡御三
界,简人生死之籍,令魔王保度得道之人也。
眇炁合云。需 丙寅 建丑月、小寒节。
旧注曰:眇炁者,人得保度,诣羽林监受符升天,眇眇行云炁也。合者,合景也。既入羽林,结云炁成衣,遂与诸天合景上飞也。
飞天大丑,讼 丁卯
旧注曰:飞天者,飞玄之炁,结成洞空之经。飞天神王常诵之,以接学者。大者,三界都录,主生死图籍。丑,伯也。是三界大魔,受事於大丑。学士识八字之音,则魔王保真而身腾三清矣。
总监上天。师 戊辰 大寒节、应临卦、日应丑时。
旧注曰:总是飞天都统之官,常摄八会之炁以保天地之运,监领长夜之官,开度幽魂。人知天中之音,则天魔列言,大丑勒录仙部,上升禁上天也。
沙陀劫量,比 己巳
旧注曰:沙者,常融天内紫微别馆沙兰之宫。陀者,陀丘之众,有巨亿万人,并是新得道受度者,功德未备,停散宫中。劫量者,每至劫运一交,此陀丘之众计功量德,升朱陵之宫,受福而仙也。
龙汉瑛鲜。小畜 庚午
旧注曰:龙汉,初劫之名也。瑛者,龙汉时飞天神名也。常开度幽魂,升沙兰之官。鲜者,南宫之童也。学人得度而鲜童炼其容也。
碧落浮黎,履 辛未 建寅月、立春节。
旧注曰:碧者,玉隆天常生碧霞之炁。落者,空中飞天神名。一日三时,引天中众圣上朝七宝宫。浮黎者,天王内名。众圣上朝则天王称庆也。又洞章云:腾胜碧童云,罗落耀上玄,盖非特神名也哉。
空歌保珍。泰 壬申
旧注曰:空者,天中侍晨名也。歌者,洞章之曲。侍晨一啸,灵风既奏,音成洞章,故曰空歌保珍也。学人知八字之音,则升南宫为飞天之宾。保此不终之劫,珍其自然之文,故曰保珍也。
恶弈无品,否 癸酉 雨水节,应泰卦、日应寅时。
泰者,天地交而万物生也。至於申时,名曰金半斤。龙虎交缔,阴阳得类。古经云:阴阳混交接,精液包元炁,万象凭虚生,感化各有类。乃圣胎形兆之象。
旧注曰:恶弈,一作奕。天王内名也。昔於龙汉中,诸缘并尽,过度三界,升太虚之馆,受九仙之箓,登大圣之号。至赤明开运,元始锡为梵度天王。无者,太无真人也。真人受天王之府,度长夜之魂。品者,品量幽魂之罪福也。
洞妙自真。同人 甲戌
旧注曰:洞妙自真者,太无真人度九幽之魂,洞识宿命,恶缘并尽,度入妙化之堂。自者,与也。与飞天而合真也。
元梵恢漠,大有 乙亥
旧注曰:元梵者,元始大梵风泽之炁,抗举澄汉之精,高而洞浮,悬而
不落。恢漠者,远而无碍,有而若无,微而不可名,妙而不可寻也。
幽寂度人。谦 丙子 建卯月、惊垫节。
旧注曰:幽寂者,幽兮寂兮,不可闻见,其中有真,真中有精,冥度天人也。天真皇人曰:诸天内音,自然玉字者,皆结飞玄之炁,合五方之音,生於元始之上,挺於空洞之中。其文宛奥,难可寻详。天尊奖劝而敕令解义。夫玄科有制,不敢违命,按笔之日,神冲太霄,精之与粗,极乎心虑。皇道既明,诸天称庆;宝之者真降,修之者表迁,威灵恢廓,难可名焉。
已上六十四字,系北方八天真文也。
道言:此诸天中大梵隐语无量之音,
隐语是天帝之名,隐而不显。无量之音者,真洞章,自然响彻诸天也。
《内义》曰:大梵隐语,无量之音,乃自然妙炁结而成文。凡天地之道,皆在其中。虚实相通,象数可见,以九日导乾推之,理无遗矣。夫乾始於北者,即阳生於子也。甲子配乾,子为黄锺,故甲子始於冬至。《汉志》曰:伏牺之作《易》者,纪阳炁之初,以为律法,建日冬至而声以黄锺为官,此声炁之元也。《国朝会要》曰:古者,黄锺为万事根本,由是观之,九日导乾位,即梵炁之始,甲子之首也。一炁所播,万汇均被,四时生成,岂外是炁隐语之道,造化亦然。还丹者,循体大梵而修尔。四象五行、三元八卦、日月龙虎、砂汞铅银隐语之中,俱备至於阴符。火候温养,抽添非依卦炁升降,甲子循环,茫然无凭,何以取则。故乾、坤、坎、离四卦而象天、地、日、月,包囊万物,为鼎器药物枢纽根宗。余六十卦以应甲子之数,准则春秋,推移寒暑,分二十四炁,擘七十二候,以一年十二月之节,归於一月之内;以一月之候陷于一昼夜十二时中,定刻漏、正时晷、明子午、按阴阳、通晦朔、合龙虎,依天地之大数,叶阴阳之化机。故卦有三百八十四爻,爻有三百八十四铢,由是万化凭虚而生。不知虚之生我欤,我之生虚欤?大梵之理,其道大矣。
旧文字皆广长一丈,天真皇人昔书其文,以为正音。
隐语旧来本文,字广一丈,八角垂芒。天真皇人於龙汉中书写,仍训释之。
有知其音,能斋而诵之者,诸天皆遣飞天神王下观其身,书其功勤,上奏诸天、万神朝礼,地祇侍门。大勋魔王保举,上仙道备,克得游行三界,升入金门。此音无所不辟,无所不禳,无所不度,无所不成,天真自然之音也。
《内义》曰:此无量之音,能辟逐一切精邪,能消禳一切灾害,能度脱一切生死,能成就一切天人。故谓之天真灵书、自然玉字。至若金丹之道,乃大梵自然元精妙气,契虚合无。修之者,诸天鉴观,万神默佑,功圆道备,必证神仙。所谓丹者,既曰契虚合无,固非有形有质。妄者云:大若弹丸,色同朱橘,何谬之甚!是不识金丹为何物也。若云无亦非也,有亦非也;或有或无,亦非也;非有非无,亦非也。然虽如是,毕竟若何?盖金丹者,寓物见质,丽物无形。何谓寓物见质?故《清静经》云:大道无形,生育天地,道虽无形,天地可见其形也。大道无情,运行日月,道虽无情,日月可察其情也。大道无名,长养万物,道虽无名,万物可识其名也。何谓丽物无形?内观其心,心无其心,不着也。故虚外观其形,形无其形,不有也。故无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不碍也。故空此见丹道契虚合无,无余蕴矣。皆由体自然而然,不强为而为,所以大梵隐语谓天真自然之音。故能无所不辟,无所不禳,无所不度,无所不成。合大易,准甲子,成造化,契金丹。无所不辟者,永离无有也。无所不禳者,照用皆空也。无所不度者,超越生死也。无所不成者,造化天地也。略言其大,则小者可知矣。
故诵之,致飞天下观,上帝遥唱,万神朝礼,三界侍轩,群祆束首,鬼精自亡,琳琅振响。
金书玉字,故曰琳琅也。诵咏枢吟,故曰振响也。
十方肃清,河海静默,山岳吞烟,万灵振伏,招集群仙。
诵此则琼林振天籁之响,十方晏三景之明,河海风浪而澄静,山岳吞纳乎云烟,伏万灵而震慑,招群仙而诣室也。
天无氛秽,地无祆尘。
天无氛秽之气,地无祆尘之灾也。
《内义》曰:功满行圆,道成德就者,飞天下观书功也。上帝遥唱,称赞也。万神朝礼,敬仰也。三界侍轩,翼卫也。群妖束首,魔贼伏也。鬼精自亡,尸虫灭也。琳琅振响,自然感应也。十方肃清,纯素无杂也。河海静默,性情冥也。山岳吞烟,神息定也。万灵振伏,众圣钦也。招集群仙,无非真也。天无氛秽,阳无愆也。地无祆尘,阴无伏也。
冥慧洞清,大量玄玄也。
《内义》曰:此明诸天内音,冥通慧照之力也。冥者,幽深不测;慧者,通照无穷。慧能照空,故曰冥慧。高而不极谓之洞,焕耀三清谓之清。洞,空也。清,静也。无边无际,谓之大量。大量之内,唯有真空。真中有精,其中有信,能生真圣,非有非无,常住湛然,微妙莫测,究竟其理,不可寻详。玄中更玄,故曰玄玄也。上圣慈怜下界,降此真经,列以玄科,开人度物。诵咏之者,上感诸天,佩服灵文,即随炁所至,功圆行满,升为金阙之臣。是如积学通真入圣,生天生地,应用无穷;能知玉字之音,骨肉同飞有日矣。上学之士,勤而勉之。○天尊叙经首,言造化於始,末言大梵於终。此其所以体用循环而无穷也。恐学者不悟,常清常静之理,堕於执有执无之见。故明诏之曰:冥慧洞清,大量玄玄。夫冥则契虚合无,慧则圆明妙智,洞则通达无碍,清则澄莹无形。大量则无所不容,难以测度;玄玄则妙中更妙,不可思议。若然者,言龙虎不滞於弄精魂,谈性命不偏於执空寂,十方通彻,八面玲珑。经曰:用其光,复归其明;此之谓也。夫道之於人,不啻慈母之爱赤子,覆之载之,生之育之,至於分身降世,陈纲立纪,礼君臣、正上下,生有所养,死有所藏。其或出类拔萃者,则与相为终始;若乃华目以随世,畏死而希仙者,因其学功而成就之。片善不遗,可谓至矣。人能体道,皆无怀葛天氏之民;经不必出,教不必立可也。惟其不仁,则我有己经,由是出教,由是立焉。故有天堂、地狱之报,是亦为劝善惩恶之权耳。或者谓一死则已,更有何物?天堂地狱皆无是事。斯言也,达则达矣,其奈若何!今夫人死之后,或梦之,或见之,或附人而言,或凭物而灵;由是观之,固不得谓一死则已、更有何物也。神清之洞,清燕之堂,白骨埋形,水狱阴惨,又不可谓天堂地狱,皆无是事也。天尊曰:众生未悟,故有摄因;众生既悟,摄因何在?地狱天堂,孰非假合?此皆人心自造,岂得一切拨为无因果乎。太上常善救,人故不爱道。诱谕世俗,勿错用心,使其返性冥情,舍恶从善,上可超凡入圣,次可解化登真,又其次隐遁长生;下则延年安乐,生生世世不失人身,熏习性根,亦证仙道。比之疾病婴缠、夭伤危厄、非命横亡、沉沦恶趣者,孰得孰失,达士必能详择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