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注

  爽魂随本根,亹亹空中伫。七诵重关开,豁滞非神武。运通由中发,高唱稽首举。
  性者,命之灵也。心者,炁之主也。心既无累,性天朗明,自己爽魂,伫於太空,亹亹无怠,而不离於本根。本根者,元炁也。七过关窍,豁开法身,独见烦恼,死生不能为累,非玉章有神武之功,安能如是敏速耶。运通由中发者,有诸内,必形诸外也。高唱稽首举者,朗吟而升举也。
  高虚清明天生神章第八
  天炁碧色
  《金书秘字》云:此天魂精通阳之炁。
  帝真华府命元真灵化凝之炁
  帝讳霐霁
  《云笈七签》云:龙汉元年化生琅霄化凝君,此天中之帝,以真炁为华府命元之始。
  西岳窦真人云:人生八月,八景神具,降真灵也。真灵既降,五脏亦生华。大洞有十华观门紫户。天一精通太元丹华,地二炁通凝玄青华,天三神通万生素华,地四梵通十方黄华,天五始通太清琼华,地六始通冥阴金华,天七始通太玄绿华,地八元通上清碧华,天九元通玉虚瑶华,地十玄通玉清,混洞太无,十华接空,此真灵化凝之炁也。
  清明重霄上,合期庆云际。玉章散冲心,孤景要灵会。
  清明天帝在重霄之上,必无色界以上之天也。与诸天期於庆云之际,诵玉章以发翛,散冲逸之心。庆云非烟非云,太和妙炁也。司马真人曰:孤景华府之字,乃要灵府之君,尝会于此。
  焕落景霞布,神衿靡不迈。玉条流逸响,从容虚妙话。
  此皆纪天上景物之辞。景霞者,霞彩明焕错落也。衿与襟同,言胸次无不超迈,玉条逸响,其天风动骞林之声乎。《大洞》辞有玄歌散冲襟,玉条流逸响。正谓此妙话会真仙,共谈玄理也。
  灵音振空洞,九玄离幽裔。感爽无凝滞,去留如解带。明识生神章,高游无终败。
  学仙既度自己,当推神章之功,上报九玄,下资幽爽,皆令闻经顿悟,出入自在,不复为宿障凝滞,去留生死,如解衣带。然前辈有语云:来如着棍,去如脱袴。言无可恋也。果能明识玉章奥妙,成超脱之功,则真性长存,历劫不坏。
  玄景耀云衢,迹超神方外。应感无方圆,聊以运四大。研心稽首诵,众圣共
  称快。
  玄景,龙名。真人乘龙上天,光耀云衢,踪迹超乎神方之外,以其变化法身,故能随机应感。运四大者,运行於无色界四天也。共称快者,翎圣真君有言曰:今日明日,可惜可惜,大限到来,有何功力。使不得口头言,用不得纸上黑,十方诸圣点头时,此是学人真个得。
  无想无结无爱天生神章第九
  天炁黑色
  《金书秘字》云:此天魂精萌阳之炁。
  帝真岳府命元,自然玄照之炁。
  帝讳灵霁。
  《云笈七签》云:龙汉元年化生神霄玄照君,此天中之帝,以真炁为岳府命元之始。浮山真率曰:无色界上种民天也。人之本性,湛然虚明,譬如太虚,不容一物,妄想诸爱,如空中花,生死轮回,如结空果。人能返本还元,一念不生,万缘顿息,乃生此天,始为不坏。修真之士,始於克念,至於无念,诸阴消尽,真性圆明,决超三界,此即不坏真空,无上法身也。
  左侍真人曰:岳府,人之脑骨也。始生形既具,则必有灵以主之。有灵故有元,有元故有华,有华而后生。岳乃诸神出入之门,必待全具,方合脑骨以固之。今小儿有门,是其处也。为其炁回滋本根,诸神所居,谓之灵。盖以其灵能返照于下,故日照。
  无结固无情,玄玄虚中澄。轮化无方序,数来亦叵乘。
  至人澹泊,心无结固,性无情动,清静而有定,不随运化次序轮转,亦不乘阴阳变迁也。
  谁云无色平,峨峨多丘陵。冥心纵一往,高期清神征。良遇非年岁,劫数安可称。
  无色,即无色界,上清之境也。谁谓此地平坦,亦有炁化,高丘大陵,如玉山上京峨峨,然可以登览。学仙者若欲冥心纵游,期须三清征召,方得至彼,实千载之良遇也。
  浮爽缘故条,反胎自有恒。灵感动太虚,飞步霄上冰。津趣鼓万流,潜凝真神登。无爱故无忧,高观稽首升。
  浮爽返胎,即《大洞经》亿曾万祖,历劫种亲,游爽散滞,俱得更生。盖子孙祖考,同此一炁,我身既度,祖宗亦得返胎成仙,自然之常理,又何疑焉。况身中之灵,本太微三一之神,洞合太虚,可以飞腾於霄汉高寒之上矣。津趣鼓万流者,问津自天河也。紫微夫人云:玄波振沧涛,洪津鼓万流,驾景盻六虚,思与佳人游是也。虽曰进登天仙,亦须潜神凝真,爱缘净尽,始遂逍遥。乃知爱者,忧之本也。无爱则无忧矣。尝谓人之性天,本来清静,澹然如水,不受一尘干污,则历劫长存。一为爱染,则痴云蔽天,业风荡水,不复清静矣。其始因爱生贪,因贪生烦恼,妄想丛杂,扰扰劳劳,诸苦所萃,流转生死,出没於欲海波涛之间,曾无了期,业识滋焉,地狱生焉。且七情六欲,皆能害性,何独於爱。殊不知爱乃业缘之萌蘗,情欲之梯媒,以其甘柔有毒,使人惑而不知,渐渍日深,盘结愈固。自非智慧勇猛、有定力,了悟真常之士,孰能斩绝。九章之功,自修炼结胎,至于上升,能事毕矣。而犹以爱为言者,恐人玩习为常,而不知为永劫忧息之本,分毫洗涤不尽,不能超脱。故圣人於末章抽关启钥,其义远矣。若夫高观天衢,稽首上升,切有俟於来者焉。
  太极真人颂
  太极神澄大帝。
  大道虽无心,可以有情求。
  《道德经》谓: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名之曰大。然则道本无名,又安得有心哉。惟求道者,不可不用情。
  伫驾空洞中,回盻翳沧流。净明三界外,萧萧玉京游。
  真人伫灵驾於空中,回观沧海,渺若尘翳。如坡仙谓渺沧海之一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身心出三界之外,净明无碍,可以游宴玉京。
  自无玄挺运,谁能悟冥趣。落落天汉澄,俯仰即虚柔。
  自非天生挺特,应运之才,孰能悟此幽默之旨,俯仰天地间,至乐存焉。虚者,天之形。柔者,地之性。
  七玄散幽夜,返胎顺沉浮。
  七玄,七魄也。返生胎息,顺阴阳而沉浮也。
  冥期苟潜凝,阳九无娱忧。
  生死之期,阳九之灾,冥默有定,苟能潜光凝神,不足为惧。《南华经》谓:安时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睹此去来会,时复为淹留。外身而身存,真仙会良俦。
  真人观人生死去来之速,谓未死之间,得以淹留,当勉於修省,能无容心於内外,则全其真矣。《道德经》云:外其身而身存。斯人也,其真仙之良俦乎。
  亹亹玄中趣,湛湛清汉波。代谢若循环,椿木不改柯。
  玄玄之趣,如清汉之水不绝也。代谢生死,苦於轮回无定,惟得道者特立,如大椿,不随众木开落,星霜屡阅,而柯叶不改。《南华经》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
  静心念至真,随运顺离罗。感应理常通,神适逮自徂。
  静心念至真,志於道也。罗,纲也。随阴阳之炁运行,离诸疑网,有感必应。徂,往也。言无所往而不通。
  淡游初无际,繁想动九遐。飞根散玄叶,理返非有他。
  游心於淡,合炁於汉,此乐何极。繁想若动,一念飘荡九遐,喻如树之根业飞散,培养之则深根固蒂。人之想念繁杂,静定之则神还炁聚,皆自致也,非由外也。
  能诵玉章,玄音彻霄霞。甲申洪灾至,控翮王母家。
  常诵味道之腴,吻合造化,飞神瑶池之上,又何息乎洪灾。《南华经》云:大浸稽天而不溺。
  永享无终纪,岂知年劫多。
  以道为身,不生不灭,太虚中长存也。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注卷下竟
  #!原本字迹不明。可参阅《上清众经诸真圣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