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洞玄部
- 威仪类
- 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
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
送玄师文
具法位姓某上启三天化主玄中大法师真君。黄坛竣事,幸粗举於鸿仪;白简上生,谅潜符於景贶。迂回霄驭,证质斋盟。徒殚衷赤之私,莫答重泉之施。伏念某等识不闻道,体未洞真。滥佩奉於灵章,乃混同於魔俗。身司济度,职在宣誊。不量尸秽之微躯,冒举明真之具典。颁宣符命,操露章书。五日告祈,九朝请谢。驱驰将吏,劳役神灵。学法未备而戒行弗充,存念不专而威仪多缺。凡诸亵渎,皆是罪缘。虑从不赦之诛,致堕见修之果。惟希大宥,普赐洪慈。箓斋主向道之诚,宥法众违科之咎。覃恩幽显,资福邦家。庶大振於慈风,永恢扬於教法。实斋已散,鹤驾难留。拜手天衢,驰神霄极。某等无任攀恋激切之至,谨稽首再拜,奉辞。
送监临将吏文
宝斋竣事,坛席成仪。功奏三天,恩流十极。请回神驭,各返灵司。斋官虔诚,稽首拜送。
设斋文道众赴堂序立
唱人各恭信 三礼
平坐如法
初行食,高功念施食咒曰
一切福田,施食为先。见存快乐,已往生天。当来净土,衣食自然。是故供养,普献诸天。
香厨妙供,上献天尊,中献真圣,下及含生,普同供养。福流存亡,如水归海。
斋毕,收出生饭,念施众生文
勤修大道法,精心感太冥。真降魔魅散,众妖皆灭形。七祖生天堂,超升飞上清。福既无不遍,此食施众生。
次唱,为诸来生,作善因缘
回向
至慈善贷,无愿不从。大道集虚,有求皆应。设斋功德,无限胜因。甩祝斋官,七祖父母,所荐亡灵,得出长夜,身入光明。灾消福降,生死升仙。念大圣元始天尊,太上大道君,太上老君,十方灵宝天尊。不可思议功德。
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之四十七竟
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之四十八
太上执法仙士将叔舆编集
附坛追度门
投坛附荐状式
乡贯某州某处居住姓某,伏睹无上黄箓大斋,普度三界,一切有情。功高万法,惠覃于方。窃念亡亲某,粤自沦亡,俄历岁月。欲伸荐悼,力乏修崇。伏见某为某亡灵,开建黄箓大斋,普度三界,一切有情。欲乞附荐魂仪,迁升福境。今开具生死年月,下项:
亡亲某,命系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生,於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在某处命过,享年若干岁如所荐名数多,逐一依前开具
右谨具状,申灵宝大法司。伏乞依科,开度施行、伏候法旨。
太岁某年 月 日乡贯姓某状
可漏
状申 三洞法师门下 具乡贯某处姓某谨封
如见大斋,外人欲入会附荐者,法难拒绝。今依前式,具投状四纸,携诣投坛,法师受词,备奏三天。申灵宝五师、酆都大帝,牒神虎直符,追摄赴坛,依科开度。其投坛状四纸,一纸缴申三天门下,一纸缴申地府,一纸付三界直符神虎使者,一纸留本司照应。状纸裁高一尺四寸,真楷书之。申发时连粘为一,合缝用印,此为正荐一人建斋者立文,众会不用。
三清玉帝奏状
具法位臣姓某
右臣先异奏闻,为某人正荐亡亲某,乞取某月某日就某处开建黄箓大斋,用资超度。今据某处某人等状称,伏睹无上黄箓大斋、普度三界,一切有情。窃念某等,各家先远,粤自沦亡,无力修崇,莫伸荐拔。乞於斋次,附度魂仪。忏谢宿愆,迁升福境。臣据词难抑,谨为附坛,依科开度。除已备申灵宝五师真君、北阴酆都大帝,牒本处城隍司,各乞照会。今缴连某等,所荐亡魂姓名、生死年月帐状,申三天门下上清天枢院,伺候敕旨。乞与颁行外,谨昧死具状飞奏,欲望天慈,允臣所奏。特降敕命,下三界十方、地水职司、冥曹幽狱、一切去处,照应赦拔,亡过某等魂,宿对恶根,深愆重罪。俾出幽夜,睹见光明。克诣灵坛,普沾斋法。冒犯天威,臣诚惶诚恐,稽首顿首,死罪谨具奏闻,伏候敕旨。
岁次某年 月 日具法位臣姓名状奏
贴黄奏为某人等,乞附坛荐,拔亡亲某等超升,乞降敕命施行事
倚黄乞降付三界十方真司
可漏
三清玉帝至尊陛下 具法位臣姓名状奏谨封
方函
五师状
具法位姓某,今据某乡贯某人状称,伏睹同前状式至,迁升福境。某据词难抑,谨为附坛,依科开度。除已备录事由,飞奏上帝,缴连某人等,所荐亡魂姓名、生死年月帐状,申三天门下上清天枢院,伺候敕旨,乞与施行,及申北阴酆都大帝,牒本处城隍者外,须至申闻者。
右谨具申灵宝经师真君,灵宝籍师真君,灵宝度师真君,玄中教主上清灵宝圣师真君,三天大法天师正一静应真君圣前。伏望圣慈,特降圣旨,下三界十方、地水冥曹一切去处,照应根刷,附荐亡过某等魂,不以罪业轻重,拘留执对。特与赦除冤业,解释苦根。俾离重冥,普沾斋法。干冒圣威,某下情无任惶惧之至,谨具状申闻。谨状。
岁 年 月 日具法位姓某状
天枢院状如帐状多各函发
灵宝大法司
今据某乡贯某人状称同五师状至,备奏上帝,请降敕命,及申灵宝五师真君、北阴酆都大帝,牒本属城隍主者,各乞照会外。谨缴连某人等所荐亡魂姓名、生死年月帐状在前。今发奏状一函,重封印全,须至申闻者。
右谨具状,申三天门下上清天枢院。伏乞径为通奏,恭请敕旨,早与颁降施行。谨具申闻,伏候昭报。谨状。
岁 年 月 日具法位姓某状
地府状
具法位姓某,今据某乡贯某人状称同五师状至,乞与颁行,申灵宝五师真君,牒本处城隍主者,合乞照会,及备牒三界直符神虎追摄亡魂使者,前去十方三界、地水幽阴,根寻所荐亡过某魂,请领赴坛,祗承功德外,今缴连所荐亡魂姓名,帐状在前,须至申闻者。
右谨具状,申北阴玄天酆都大帝圣前。伏乞圣慈,特降圣旨,下十宫五岳、九地幽阴、冥曹幽狱、合属去处,根刷附荐亡过某等魂,或有宿债深愆、拘留执对之者,并请指挥放释,交付三界直符、神虎使者管领,赴坛伺候,依科开度施行。冒犯圣威、某下情无任惶惧之至,谨具状申闻。谨状。
岁 年 月 日具位姓某状
城隍牒
灵宝大法司 牒上 某处城隍主者某
侯王
今据乡贯某人状称同五师状,改作当司,至伺候敕旨,乞与施行,及申灵宝五师真君、酆都大帝外、须至专牒者。
牒请详前项事理,疾速移文,关报某府州管下,诸县城隍管内,祀典正神,各令知委照应,直符备去,姓名及附坛所荐亡魂,来诣灵坛,伺候开度。一依盟真科品施行。谨牒。
岁 年 月 日牒
直符神虎牒
灵宝大法司 牒 三界直符神虎追魂使者当司。今据乡贯某人状称同城隍牒云云,至申酆都大帝,牒某处城隍主者外,今来合要上件亡魂,赴坛受度,已缴连所荐亡魂姓名、生死年月帐状在前。所有申状公牒,开具通落去处,下项:
一申状一函,诣地府北阴酆都大帝圣前,申上。
一牒一道,某处城隍主者,通下。
牒请照照会赍管,前去根寻所荐亡魂去处,并要请领赴坛,伺候开度。如或阴关有阻,冥路为难,示以公文,庶为照证。一准玄科玉律施行。故牒。
岁 年 月 日牒
功曹关
灵宝大法司
今月某日发紧急文字,为某处某人乞附黄箓斋坛,追度亡魂事。须至关者:
一奏状一函、申状一函,上诣三天门下、上清天枢院。
一申状一函,上诣灵宝五位圣师门下。
已上,逐处请进,申上。
右关某年年直功曹使者并同前正奏关式
钱马单状等格式,并同正奏式行用。右附坛所荐亡魂,至建斋宿启三礼后,师为总告救苦符一面。如结局在拜酆都章前,则并附正荐亡魂,告去尤妙。师仍将斋意为穿入神虎关中。至炼度夜,却为总告长生符一面。所有附荐亡位,饮食各令附荐入,自就家庙供养。大道神化,应变无方,不分彼此。至如经旛、冥钱一项,入会者多则易冗杂,反累斋家。各令附荐之人,随意自备,经旛纸陌,不拘多少。具状诣坛师,为粘於功德牒前,至度魂夜,自行焚化,或携归家庙,焚化亦可。立式如后。
附荐功德状式
乡贯孝孙某,
今於修奉大斋之次,附荐魂仪,超升福境,所有功德品目,具列如后:
一看诵
某经若干。逐一开列
一备化
某经旛若干,钱财若干
右谨献上
亡亲某灵逐一开列。伏乞大道证明,清魂昭鉴。谨状。
岁 年 月 日具位姓名状
功德坛牒
无上黄箓大斋坛
本坛先据乡贯某人状称,伏睹某人开建无上黄箓大斋,普度三界,一切有情。乞为附荐亡亲某灵,超升福境。本坛除已备奏三天,关誊三界,颁宣符命,召摄魂仪,来赴灵坛,普沾斋法。今来功德圆满,及据某人别置到真经钱财,总伸资荐,头连状子在前,合行给付,以为迁升之据。开具下项:
一告下,元始符命救苦真符,已付茭龙驿吏送讫。
一告下,元始符命长生灵符,巳付金龙驿吏送讫。
一给付,太上洞玄灵宝九真妙戒长生度命金箓宝符一阶。
牒玉符赦罪,已落灭於恶根;黄箓度生,复增添於善果。仗此荐修之力,径登快乐之乡。永断轮回,常依元妙。故牒。
岁 年 月 日牒
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之四十八竟
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之四十九
太上执法仙士蒋叔舆编集
斋直须知门
修奉规格
应开建大斋,要在洞天福地宫观为上。立坛须是方位端正,坐北,面南,如宫观元有坛处坐向方位。或偏别就宇下,依式立坛。坛位既正,屋宇坐向虽偏,不妨行事。
应斋主建斋,当竭诚恪。营办龙缯璧钮,务在精好。香花油烛,一一所需,并要洁净,不使秽触及临用有缺。科云,修设大斋,以精专为先,龙缯为上。香烛虔洁,抑又次之。苟有一阙,亦斋之瑕玷也。修奉之士,所当谨守。
应凡建斋,须是量力所及。富则备物,贫则随宜。所市斋需,不得用非义之财,及与人争较价直。力有余而苟且营办,力不及而勉强经营,皆为不诚,难期感格。如斋主系忠孝之家,诚殚力乏,师为代出龙缯之属,凡事从省。应干文字醮献等,以类相并,务在合宜。
应斋官上奏,有官位具官,无官称奉道弟子。若父母之丧,称孤子、哀子。
应停丧在室,屋宇探阔。丧在别处,亦可修奉。及生死厌秽、未经解除者,不得於家庭建立斋坛。
应斋仪中,修用存思诀法,并载斋法修用门。赞唱威仪,并载修奉应用门。更不於本仪中详注。
应文字行遣,帝尊用奏状,余并用申状,神司用公牒。
应奏状并称臣申,状称名天枢院,状称本司,前用司额。关帖牒等称当司。
应奏申状,前空一掌,后空两掌。纸高一尺四寸来许余,则用展札纸为佳。醮请献状,止用状纸。
应奏状内,圣位并用黄签,临时贴。
应奏状前,贴黄,高三寸二分,阔二寸四分,或高三寸六分,阔三寸为则。分单行写。贴黄后,合缝处,书臣名,用印,或依朝廷格式,贴黄亦可。
应奏申内,倚黄用小黄签,侧贴太岁下。
应奏申状,可漏,单圣位者,用黄签侧贴。两位、四位者,稍用阔黄签当中贴。三位五位,以中为尊。两位四位,以右为尊。圣中,写御前,及圣前字。或止写最前一位亦可。下界神祇状,用白签。
应奏申方函,面上并不用贴黄,亦不称臣。两头止书名章词表。外函同此。如申状内圣位多者,方函止题最前一位。如东方木德与东斗东方七宿同一状,止题东方木德岁星真君圣前之类。
应奏申状,上帝状称道慈勅旨,帝尊称圣慈睿旨。二后称宸慈圣旨。三清四帝,称陛下,二后称殿下。诸帝尊称御前,诸真称圣前,下界神只称神前。
应帝尊,并献龙车。地祇皇君献辇。
应牒关札,后并批朱。公牒书名押字。关札只押字。牒皮正面,上书谨字,中印法阶,书名押字,下书封字。用三印。背书司额牒上书主者,用二印。关札正面印法阶,只押字,下书封字,前用一印,后用二印。
应奏申状并半年用印合缝者,书臣名后,用一印。可漏下用一印。方函正面上下,通用三印。凡牒关帖榜等,押字并用印。公牒并榜,太岁一行,用四印,前用三印。关札半年用一印,凡用印,并从后起。
应符简告文,年月用一印。可漏正面用二印,后用一印。
应符文作方函发者,依方函式用印。
应奏状及上界申状,用三炁飞玄玉章,或用都天大法主印。方函两头一同或用通章印,正面用灵宝大法司印。中下界申状用灵宝大法司印。
应长生符用元始一炁印,救苦符用青玄救苦印,玉札用玉魁司主印。凡符文属玉清者,并用元始印。属东极者并用救苦印。属上清者并用三天太上印。此印诸符亦可通用
应章表并用九老仙都印。青词用三炁玉章。外函同奏状式,用印当中用三炁玉章,两头或用三天太上印,或通章印亦可。
应章书,每行十七字,相去二寸四分,乃为一行。纸高一尺二寸。书表每行二十四字为则,纸数及行数要合奇数为佳。前空两行,后空三行,依常式书。
应书青词与章表同格,不拘字数。前空一掌,后空两掌为则。可漏用黄纸三寸,套封外用方函。
应书奏申章表等,并各专辟一室,中设香案,毋令外人得入。书写人须令沐浴更衣入室。凡书章奏等,并用纸遮护两头,毋令以衣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