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

  右为建斋威仪,出灵宝上元金箓简文真仙品。凡登坛行道、烧香、启祝、存思,并依上法。
  卫灵咒并释
  东方
  九炁青天,明星大神。焕照东乡,洞映九门。转烛阳光,扫秽除氛。开明童子,备卫我轩。收魔束妖,上对帝前。奉承正道,赤书玉文。九天符命,摄龙驿传。普天安镇,我得飞仙。
  南方
  南方丹天,三炁流光。荧星转烛,洞照太阳。上有赤精,开明灵童。总御火兵,备守三宫。斩邪束妖,剪截魔王。北帝所承,风火八冲。流铃交焕,敢有不从。正道流行,我享上功。保天长存,亿劫无终。
  西方
  七炁之天,太白流精。光耀金门,洞照太冥。中有素童,号曰帝灵。保神安镇,卫我身形。断截邪源,王道正明。宫殿整肃,三景齐并。道合自然,飞升紫庭。灵宝符命,普惠万生。功加一切,天地咸宁。
  北方
  北方玄天,五炁徘徊。辰星焕烂,光耀太微。黑灵尊神,飞玄羽衣。备卫五门,检精捕非。敢有干试,豁落斩摧。玉符所告,神真八威。邪门闭塞,正道明开。映照我身,三光洞辉。策空驾浮,举形仙飞。
  中央
  黄中理炁,总统玄真。镇星吐辉,流焕九天。开光童子,一十二人。元炁阳精,焰上朱烟。洞照天下,及臣等身。百邪摧落,煞鬼万千。中山神咒,普天使然。五灵安镇,身飞上仙。
  右出灵宝真文要解经,名曰:
  太上灵宝自然五篇卫灵神咒
  释鸣法鼓
  杜广成先生曰:法鼓者,内正神炁,外灭魔灵。法事,所先也。左右相叩,为天锺;磬中相叩,鸣法鼓也。叩之以八为节,三八二十四炁也。
  三捻上香祝上香祝之,发炉
  第一上香,祝曰:愿达玉清境,供养妙无上帝,自然元始天尊,无上道宝。
  第二上香,祝曰:愿达上清境,供养妙有大帝,虚皇玉晨大道君,无上经宝。
  第三上香,祝曰:愿达太清境,供养至真大帝,万变混沌玄元老君,无上师宝。
  右出杜广成先生斋仪
  上手炉香咒
  道由心学,心假香传。手执玉炉,心存九天。真灵下盻,仙旆临轩。令臣关奏,径御九天。
  右出宋朝颁降金箓仪,非古法也。不用亦可。盖古法,高功都讲位前,各有香案发炉。止就本位案前上香,不用手炉也。
  释发炉
  无上三天玄元始三炁太上老君,召出臣等身中三五功曹、左右官使者、左右捧香驿龙骑吏、侍香金童、传言散花玉女、五帝直符直日香官,各三十六人出。出者严装,关启某处土地里域、真官正神。臣今正尔烧香,奉为某官某乙正普荐亡亲某乙 在会众魂等,修建无上黄箓大斋,三日三夜。以今初夜,宿启登坛,朝真行道,补职宣戒,关盟诸天。愿得太上十方正真生炁降流臣等身中,令臣所启速达径御太上无极大道至真玉皇上帝御前。
  右发炉,为关启真灵之始,出金箓简文。经道分三洞,教亦殊科。如上元五灵五老神真云,为上清发炉;太上灵宝无上元尊云,为自然发炉。传言玉女上奏皇君云,为洞神发炉;太上玄元五灵老君云:为正一发炉。其他难以槩举。至於灵宝,尽本金箓简文矣。而黄箓简文经所载,却不同。如曰香官使者、左右龙虎君、捧香驿龙骑吏、侍香玉女、五帝直符,各三十六人出,是也。张万福天师正斋发炉,虽依黄箓简文经所载,至宿启解坛又用金箓简文经。祝语矣,前后异同。恐是正斋宗本经之文,而宿启散坛乃行自然朝法,故宗金箓简文,亦或未可知也。经教传久,其间抵捂者多。如金箓简文,三五功曹下,无左右官使者五字,却见於盟真科经。金箓简文有侍香金童而盟真科作玉童。金箓简文有侍香玉女而陆天师、杜广成仪作、传言玉女,张清都仪又作散花玉女。金箓盟真五帝直符下无直日香官四字,而陆天师张杜斋仪俱有之。金箓盟真诸经俱云至真玉皇帝前而黄箓简文作玉皇上帝御前。要之三箓盟真诸经,相参为用,故科云:盟真不可单行,金箓不可独用。黄箓罪根虽卷目异名,亦相通为下典广有所入也。至於复炉其间,亦有不同处,不能尽释。今姑载宿启发炉,余可以例推。
  释称法位关启
  张万福天师曰:各各自称,所受法位。称时,耳才自闻,勿使喧聒。余皆例尔。
  右宿启散坛发炉毕,称法位关启之文,出灵宝上元金箓简文真仙品,为朝礼众真威仪经科,所谓自然朝法是也。与正斋上启三上香愿念之法不同,不启圣位。张杜宿启仪,并於称法位后,便云:臣某等今故烧交愿以是功德云,盖一本经文耳。藏中所载灵宝诸斋宿启仪,并无添入圣位者。止有一家灵宝自然斋立成仪,不载何人所修。其间辞语多易以今文,又添入行道所启圣位。近世相承不革,留冲靖所传亦因之。虽曰捻香启,先当关奏上玄,但行道科所启圣位,本文乃出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五匮盟真科,因元始天尊在香林园中,与七千二百四十童子,俱教化诸法度身威光命,召十方飞天神人,说罪福缘对拔度上品。太上大道君启白元始,乞垂旨教,可得修行,以度一切。於是命飞天神人为着斋直之诀。行道所启圣位,盖本於此。宿启散坛,乃行自然朝法。既祖金箓简文,本经无之,难以搀入。况中间祈哀忏罪礼谢乞愿念之词,特仗仙灵誊奏斋诚耳。今依古科,删去圣位。尚虑后学,不见经文,反生疑惑,故略释始末。
  释礼十方
  日中从东方始,入夜从北方始。
  张万福天师曰:凡礼拜,始唱至心归命东方,即至心注念东方。低身屈膝,呼无极太上灵宝,便靡靡而下,令两手俱至地。呼天尊与声齐,头面着地。听声齐起,皆不迟疾,缓急得所。使五体合法,不得局促怠放。齐上齐下,每礼讫,合坐皆起立,然后坐如下方,例不得便坐。行磬,须听唱天尊声绝,然后打之。所以谓之礼拜者,谓起伏拜跪,威仪庠序,合法故耳。徧观至心者,必能礼拜。礼拜者,必有至心。君不察其形恭,何以达其心识。所以谢罪请福,皆以礼拜为先也。
  释忏悔三业
  礼毕,各长跪,执简,叩头,忏悔。张万福天师曰:自礼十方天尊,至三业忏。并出灵宝常朝仪。
  三启颂三首
  乐法以为妻,爱经如珠玉。持戒制六情,念道遣所欲。淡泊正气停,萧然神静默。天魔并敬护,世世受大福。
  郁郁家国盛,济济经道兴。天人同其愿,缥缈入大乘。因心立福田,靡靡法轮升。七祖生天堂,我身白日腾。
  大道洞玄虚,有念无不启。炼质入仙真,遂成金刚体。超度三界难,地狱五苦解。悉归太上经,静念稽首礼。
  右出洞玄灵宝消魔宝真安志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亦见玉京山步虚经,谓之礼经。祝每终一首,各称善一拜。真人口诀云:侍经仙童玉女,闻此祝,皆欢悦,而佑兆身也。是大经悉用此祝而礼拜矣。若冥心礼经者,亦心祝其文,乃上仙之秘也。斋法以经为祖,凡是建斋,三宝之前,必安神经,以镇斋坛。故上元金箓简文真仙品曰:建斋威仪,旋行毕,一时北向,礼经三拜,是也。
  释三礼
  张万福天师曰:三礼,出灵宝常朝仪。
  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之三十二竟
  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之三十三
  三洞法师冲靖先生留用光传授太上执法仙士蒋叔舆撰集
  斋法修用门
  释安镇真文
  诸天隐语,自然玉书,无量洞章,出灵宝灭度五练生尸经。亦曰:练度五仙安灵镇神法,专度亡魂。斋坛安镇,所当遵用。法用青纸朱书,以镇五方。宿启夜,读文讫,以金龙镇之。散坛时,读文讫,弟子捧文於香烟上,法师叩齿十二通,咒曰:
  无上至真,大圣高尊。布化运炁,三十二天。八会九光,自然成文。安镇天地,保制劫年。元始符命,普告三元。下勑九地,上关诸天。中告海岳,名山大川。今日上告,万神咸闻。弟子某乙,修斋行道。拔度幽魂,三官九署。削灭罪根,永度三涂。五苦之源,世世受福。记名丹篇,神生天堂。炼化自然,生死开度。亿劫长存,九天诰命。风火驿传。众和三声,出灵宝内音玉诀
  咒毕,随表函焚之。外有五老赤书玉文施用之法,不一具载。赤书玉诀,杜广成之序,附见於左。
  黄箓斋,极救幽灵,迁拔飞爽,开度长夜,升济穷泉,固其大旨也。然祛灾致福,谢罪希恩,人天普修,家国兼利,功无不被矣。所镇灵宝五老赤书真文,详其所为,祗通四种:一则求仙受道,自东方九炁下,二十四字;二则禳制星辰,自岁星辅肝下,三十二字;三则摧伏魔鬼,自东山神咒下,三十二字;四则蠲消水害,自下制东河下,三十二字。五篇之用,於斯毕矣。西京清都观张万福天师仪范云,诸天隐语,八会玉文,元始天尊於香林园中,为上智童子所说。下拔五苦,通济九幽。於迁神仪中,刻石行用。今则黄箓迁拔,宜用此文。凶吉合仪,铨量允当。庶几永劫,可以通行。咒祝焚烧,与真文同耳。具有成法,共弘之焉。天复元年辛酉十月十五日癸未,天姥峰羽衣杜光庭圣宾序。
  智慧颂三首并释
  智慧起本无,朗朗超十方。结空峙玄霄,诸天挹流芳。其妙难思议,虚感真实通。有有竟不有,无无无不容。
  智慧常观身,学道之所先。渺渺任玄肆,自然录我神。天尊常拥护,魔王为保言。晃晃金刚躯,超超太上仙。
  智慧生戒根,真道戒为主。三宝由是兴,高仙所崇受。泛此不死舟,倏欻济大有。当此说戒时,诸天来稽首。
  右出灵宝智慧观身大戒经。每终一首,各称一拜。
  释锐戒法师西向,众官东向
  天尊告太上道君曰:今当普宣法音,开悟群生。为诸男女,解灾却患。请福度命,拔诸苦根。使生者见道,身脱八难;死者欢乐,饮食天堂。早生人中,转轮圣王之家。修斋求道,皆当一心。请奉十戒,谛受勿忘。专精默念,洞思自然,勿得杂想,挠乱形神。能如是者,便当静听。
  第一戒者,心不恶妬,无生阴贼。检口谨过,想念在法。
  第二戒者,守仁不煞,愍济群生。慈爱广救,润及一切。
  第三戒者,守正逊义,不淫不盗。常行善念,损己济物。
  第四戒者,不色不欲,心无放荡。正洁守谨,行无玷污。
  第五戒者,口无恶言,言不华锜。内外中直,不犯口过。
  第六戒者,断酒节行,调和气性。神不损伤,无犯众恶。
  第七戒者,不得嫉人胜己,争竞功名。每事推逊,退身度人。
  第八戒者,不得评论经教,訾毁圣文。躬心承法,常如对神。
  第九戒者,不得斗乱口舌,评详四辈。天人咎恨,伤损神炁。
  第十戒者,举动施为,平等一心。人和神穆,行常使然。
  天尊言,修奉清戒,每合天心。常行大慈,愿为一切,普度厄世。慊慊尊教,不得中怠。宁守善而死,不为恶而生。於是不退,可得拔度五道,不履三恶。诸天所护,万神所敬。长斋奉戒,自得度世。
  天尊言,道尊法妙,人身亦贵。故道开法遗戒经文,以度人身。人身既度,上与道同。宜为精行,持斋奉戒。夷心静默,志念分明。一心归向,专想不二,涤荡六府,过中不味。内外清虚,每合自然。是其斋日,揲皆启愿。应心上彻,四天司逻、十部威神,即下履行。观听至音,鉴映尔心。如戒行道,皆列功诸天,祸福立彰。道不负人,勤行谛受,勿使魔言。
  天尊言,建斋行道,四天帝王,皆驾飞龙绿軿,八景玉舆。侍从真人玉女,手执花旛,前导凤歌,后从天钧,白鹤狮子,啸歌邕邕,烧香散花,浮空而来。瞻礼行道,观听法音。天王下降,万灵朝焉。如是岂可不尽其法也。当先受十戒,然后行道,庠序雅步,静心闭意,坐起卧息,不离仪格。天王欢悦,列名上清。可谓得道,在方寸之间。
  奉戒颂并释
  道为无心宗,一切作福田。立功无定主,本愿各由人。虚己应众生,注心莫不均。大圣弘至教,亦由雨降天。高陵靡不周,常卑故成渊。海为百川王,是能舍龙鳞。万劫保智用,岂但在厥年。奉戒不暂亏,世世善结缘。精思念大乘,会当体道真。
  右太极真人作,出灵宝仙公请问经。说戒毕,旋行,吟之。
  释补职
  谨按上元金箓简文真仙品曰,登斋威仪,当宿昔,举高功法师、都讲法师、监斋一人,侍经一人,侍香一人,侍灯一人,明日行道,各典所署。黄箓简文所载,止请同法四人,一人监斋,一人直事,一人侍香,一人侍灯,於都门,随师旋行,为主人叩头,祈请拔罪,更相开度。则自六职之外,别无他名。张清都科虽云斋官,以六人已上,至十八人为率。然亦别不着所掌之职,切意登斋行道,止具六职。其余众官,并各分摄六职,共举斋事。故金箓简文曰,登斋上下,皆以职事为上。职事同者,以年尊为上。年同者,以人德为上。六职尊卑,已有定序。若止一人,则不立职事。同者,以年尊为上之文,於此槩可见矣。又太玄经曰,夫欲传授道法,而对斋者,法限三十八人,小不可臧六人。斋法九日、七日、五日、三日,若减一日者,此是会而非斋。所谓三十八人者,一曰三师一人为正师,二人为护师,即法师也,二曰五保五人即都讲也,三曰六明六人即监斋也,四曰七证七人即侍经也,五曰八度八人即侍师也,六曰九成九人即侍灯也。是以藏中所载,九层坛行道仪,分补六职,不止一人,意本於此。近世自高功之外,其余众职,各披法服,具员充位。别创知锺、侍磬、表白、直坛等目,代举众官之职。六职之外,颇有冗名,亦岂知登斋着褐,诵经着帔,科有明文。斋直以精诚为先,忏谢为本。务在虔切,以期感通,岂务求为观美耶。杜广成论此盖详矣,今附于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