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仙翁肘后方备急方

  《圣惠方》:治头风痛,每欲天阴雨风先发者。
  用桂心一两,为末,以酒调如膏,用傅顶上并额角。
  陈藏器《拾遗·序》云:头疼欲死,鼻内吹消石末愈。
  日华子云:治头痛,水调决明子,贴太阳穴。
  又方,决明子作枕,胜黑豆,治头风,明目也。
  《外台秘要》:治头疼欲裂,当归二两,酒一升,煮取六合,饮至再服。
  《孙兆口诀》云:治头痛。
  附子炮、石膏煅等分,为末,入脑、麝少许,茶酒下半钱。
  《斗门方》:治卒头痛,白僵蚕碾为末,去丝,以熟水二钱匕,立差。又方,治偏头痛,用京芎细锉,酒浸服之,佳。
  《博济方》:治偏头疼,至灵散,雄黄、细辛等分,研令细,每用一字已下,左边疼吹入右鼻,右边疼吹入左鼻,立效。
  《经验后方》:治偏头疼绝妙,荜拨为末,令患者口中含温水,左边疼,令左鼻吸一字,右边疼,令右鼻吸一字,效。
  《集验方》:治偏正头疼,谷精草一两,为末,用白面调,摊纸花子上,贴疼处,乾又换。
  偏头疼方,用生萝卜汁一蚬壳,仰卧,注鼻,左痛注左,右痛注右,左右俱注亦得,神效。
  《外台秘要》:头风白屑如麸糠方。
  坚截楮木作枕,六十日一易新者。
  治卒风喑不得语方第二十
  治卒不得语方,以苦酒煮瓜子,薄颈一周,以衣苞,一日一夕乃解,即差。
  又方,煮大豆煎其汁,令如饴,含之。亦但浓煮,饮之。
  又方,煮豉汁,稍服之一日,可美酒半升中搅,分三服。
  又方,用新好桂,削去皮,捣筛,三指撮,着舌下,咽之。
  又方,锉谷枝叶,酒煮热灰中,沫出,随多少饮之。
  治卒失声,声噎不出方。橘皮五两,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倾合服之。
  又方,浓煮苦竹叶,服之差。
  又方,捣蘘荷根,酒和绞,饮其汁。此本在杂治中。
  又方,通草、乾姜、附子、茯神各半两,防风、桂、石膏各二两,麻黄一两半,白朮半两,杏人三十枚,十物捣筛,为末,蜜丸如大豆大,一服七丸,渐增加之,凡此皆中风。又有竹沥诸汤甚多,此用药虽少,而是将治所患,一剂不差,更应服之。
  又方,针大槌旁一寸五分,又刺其下停针之。
  又方,矾石、桂,末,绵裹如枣,内舌下,有唾出之。
  又方,烧马勒衔铁令赤,内一升苦酒中,破一鸡子,合和饮之。
  若卒中冷,声嘶哑者,甘草一两,桂二两,五味子二两,杏人三十枚,生姜八两,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为二服,服之。
  附方
  《经验后方》:治中风不语,独活一两,锉,酒二升,煎一升,大豆五合,炒有声,将药酒热投,盖良久,温服三合,未差再服。
  又方,治中风不语,喉中如拽锯声,口中涎沫。取藜芦一分,天南星一个,去浮皮,却脐子上陷一个坑子,内入陈醋一橡斗子,四面用火逼,令黄色,同一处捣,再研极细,用生蜜为丸,如赤豆大,每服三丸,温酒下。
  《圣惠方》:治中风,以大声咽喉不利。以蘘荷根二两,研,绞取汁,酒一大盏,相和令匀,不计时候,温服半盏。
  治风毒脚弱痒满上气方第二十一
  脚气之病,先起岭南,稍来江东,得之无渐,或微觉疼痹,或两胫小满,或行起忽弱,或小腹不仁,或时冷时热,皆其候也。不即治,转上入腹。便发气,则杀人。治之多用汤酒摩膏,种效#37既多,不但一剂,今只取单效,用兼灸法。
  取好豉一升,三蒸三曝乾,以好酒三斗,渍#38之三宿可饮,随人多少。欲预防,不必待时,便与酒煮豉服之。脚弱其得小愈,及更营诸方服之,并及灸之。
  次服独活酒方,独活五两,附子五两,生用,切,以酒一斗,渍经三宿,服从一合始,以微痹为度。
  又方,白矾石二斤,亦可用钟乳,末,附子三两,豉三升,酒三斗,渍四五日,稍饮之。若此有气,加苏子二升也。
  又方,好硫黄三两,末之,牛乳五升,先煮乳水五升,仍内硫黄,煎取三升,一服三合。亦可直以乳煎硫黄,不用水也。卒无牛乳,羊乳亦得。
  又方法,先煎牛乳三升,令臧半,以五合,辄服硫黄末一两,服毕,厚盖取汗,勿令得风,中问更一服,暮又一服。若已得汗,不复更取,但好将息将护之。若未差,愈后数日中亦可更作。若长将亦可煎为丸。北人服此治脚多效,但须极好硫黄耳,可预备之。
  若胫已满,捏之没指者,但勒饮乌犊牛溺二三升,使小便利,息渐渐消。当以铜器,尿取新者为佳。无乌牛,纯黄者亦可用之。
  又方,取牵牛子,捣,蜜丸,如小豆大五丸,取令#39小便利。亦可正尔吞之。其子黑色,正似梂子核形,市人亦卖之。
  又方,三白根,捣碎,酒饮之。
  又方,酒若水煮大豆,饮其汁。
  又,食小豆亦佳。又,生研胡麻,酒和服之,差。
  又方,大豆三升,水一斗,煮取九升,内清酒九升,又煎取九升,稍稍饮之。小便利,则肿歇也。
  其有风引、白鸡、竹沥、独活诸汤,及八风、石斛、狗脊诸散,并别在大方中。金芽酒最为治之要,今载其方。
  蜀椒、茵芋、金牙、细辛、菵草、乾地黄、防风、附子、地肤、蒴藋、升麻各四两,人参三两,羌活一斤,牛膝五两,十四物切,以酒四斗,渍七日,饮二三合,稍加之。亦治口不能言,脚屈,至良。又有侧子酒,亦效。
  若田舍贫家,此药可酿,拔葜及松节、松叶皆善。
  拔葜净洗,锉之一斛,以水三斛,煮取九斗,以渍曲,及煮去滓,取一斛渍饭,酿之如酒法,熟即取饮,多少任意,可顿作三五斛。若用松节、叶,亦依准此法,其汁不厌浓也。患脚屈,积年不能行,腰脊挛痹,及腹内紧结者,服之不过三五剂,皆平复。如无酿,水边商陆亦佳。
  其灸法孔穴亦甚多,恐人不能悉皆知处,今止疏要者,必先从上始,若直灸脚,气上不泄则危矣,先灸大椎。
  在项上大节高起者,灸其上面一穴耳,若气,可先灸百会五十壮,穴在头顶凹中也。
  肩井各一百壮。
  在两肩小近头凹处,指捏之,安令正得中穴耳。
  次灸膻中五十壮。
  在胸前两边对乳胸厌骨解间,指按觉气翕翕尔是也。一云正胸中一穴也。
  次灸巨阙。
  在心厌尖尖四下一寸,以赤度之,凡灸以上部五穴,亦足治其气。若能灸百会、风府#40、胃管及五藏腧,则益佳,视病之宽急耳。诸穴出《灸经》不可具载之。
  次乃灸风市百壮。
  在两髀外,可平倚垂手直掩髀上,当中指头大筋上,捻之,自觉好也。
  次灸三里二百壮。
  以病人手横掩,下并四指,名曰一夫,指至膝头骨下指中节是其穴,附胫骨外边捻之,凹凹然也。
  次灸上廉一百壮。
  又灸三里下一夫。
  次灸下廉一百壮。
  又在上廉下一夫。
  次灸绝骨二百壮。
  在外踝上三寸余,指端取踝骨上际,屈指头四寸便是,与下廉颇相对,分间二穴也,此下一十八穴,并是要穴,余伏兔、犊鼻穴,凡灸此壮数,不必顿毕,三日中报灸合尽。
  又方,孔公孽二斤,石斛五两,酒二斗浸,服之。
  附方
  《斗门方》:治卒风毒,肿气急痛,以柳白皮一斤,锉,以酒煮令热,帛裹熨肿上,冷再煮,易之,甚妙也。
  《圣惠方》:治走注风毒疼痛,用小芥子,末,和鸡子白调傅之。
  《经验后方》:治风毒骨髓疼痛,芍药二分,虎骨一两,炙,为末,夹绢袋贮,酒三升,渍五日,每服二合,日三服。
  《食医心镜》:除一切风湿痹,四肢拘孪。
  苍耳子三两,捣末,以水一升半,煎取七合,去滓,呷之。
  又,治筋脉拘挛,久风湿痹,下气,除骨中邪气,利肠胃,消水肿,久服轻身益气力。
  薏苡人一升,捣,为散,每服以水二升,煮两匙末,作粥,空腹食。
  又主#41补虚,去风湿痹,醍醐二大两,暖酒一杯,和醍醐一匙饮之。
  《经验方》:治诸处皮裹面痛,何首乌,末,姜汁调成膏,痛处以帛子裹之,用火炙鞋底熨之,妙。
  孙真人方:主脚气及上气,取鲫鱼一赤长者,作脍,食一两顿差。
  《千金翼》:治脚气冲心,白矾二两,以水一斗五升,煎三五沸,浸洗脚,良。
  《广利方》:治脚气冲烦,闷乱不识人,大豆一升,水三升,浓煮取汁,顿服半升。如未定,可更服半升,即定。
  苏恭云:凡患脚气,每旦任意饱食,午后少食,日晚不食,如饥可食豉粥。若暝不消,欲致霍乱者:
  即以高良姜二两,打碎,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尽,即消,待极饥乃食一饱#42薄粥,其药唯极饮之良。若卒无高良姜,母姜一两代之,以清酒一升,煮令极熟,和滓食之,虽不及高良姜,亦大效矣。
  唐本注云:脚气。
  煮荭草浓汁渍之,多差。
  《简要济众》:治脚气连腿肿满,久不差方。
  黑附子一两,去皮脐,生用,捣为散,生姜汁调如膏,涂傅肿上,药乾再调涂之,肿消为度。
  治服散卒发动困#43笃方第二十二
  凡服五石护命更生及锺乳寒食之散,失将和节度,皆致发动其病,无所不为,若发起仓卒,不以渐而至者,皆是散势也,宜及时救解之,若四肢身外有诸一切痛违常者。
  皆即冷水洗数百遍,热有所冲,水渍布巾,随以拓之。又水渍冷石以熨之,行饮暖酒,逍遥起行。
  若心腹内有诸一切疾痛违常,烦闷惛恍者,急解之,取冷,热取温酒饮一二升,渐渐稍进,觉小宽更进冷食,其心痛者,最急,若肉冷,口已噤,但折齿下热酒差。
  若腹内有结坚热癖使众疾者,急下之。
  栀子十四枚,豉五合,水二升,煮取一升,顿服之。热甚已发疮者,加黄芩二两。
  癖食犹不消,恶食畏冷者更下。
  好大黄末半升,芒消半升,甘草二两,半夏、黄芩、芫花各一分,捣为散,藏密器中。欲服,以水八升,煮大枣二十枚,使烂,取四升,去枣,乃内药五方寸匕搅和,着火上,三上三下,毕,分三服,旦一服便利者,亦可停。若不快,更一服。下后即作酒粥,食二升,次作水飧进之,不可不即食,胃中空虚,得热入,便煞人矣。
  得下后应长将备急大黄、葶苈、豉各一合,杏人、巴豆三十枚,捣,蜜丸如胡豆大,日服二枚。利者减之,痞者加之。
  解散汤方丸散酒甚多,大要在於将冷,及数自下,惟取通利,四体欲常劳动,又不可失食致饥,及馊饭臭鱼肉,兼不可热饮食、厚衣、向火、冒暑远行,亦不宜过风冷。大都每使於体粗,堪任为好,若已病发,不得不强自浇耳,所将药,每以解毒而冷者为宜。服散觉病去,停住,后二十日三十日便自服,常若留结不消,犹致烦热,皆是失度,则宜依法防治。此法乃多为贵乐人用,而贱苦者服之,更少发动,当以得寒劳故也,恐脱在危急,故略载此数条,以备匆卒。余具大方中。
  附方
  《圣惠方》:治乳石发动壅热,心闷吐血。
  以生刺蓟捣取汁,每服三合,入蜜少许,搅匀服之。
  《食疗》云:若丹石热发。
  菰根和鲫鱼煮作羹食之,三两顿即便差耳。
  治卒上气咳嗽方第二十三
  治卒上气鸣息便欲绝方。
  捣韭绞汁,饮一升许,立愈。
  又方,细切桑根白皮三升,生姜三两,吴茱萸半升,水七升,酒五升,煮三沸,去滓,尽服之。一升入口,则气下。千金不传方。
  又方,茱萸二升,生姜三两,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为三服。
  又方,麻黄四两,桂、甘草各二两,杏人五十枚,熬之,捣为散,温汤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末人参,服方寸匕,日五六。
  气嗽不问多少时者,服之便差方。
  陈橘皮、桂心、杏人去尖皮熬,三物等分,捣,蜜丸,每服饭后须茶汤下二十丸,忌生葱。史侍郎传。
  治卒厥逆上气,又两心胁下痛满淹淹欲绝方,温汤令灼灼尔,以渍两足及两手,数易之也。
  此谓奔豚病,从卒惊怖忧追得之,气下纵纵,冲心胸脐间,筑筑发动,有时不治,煞人。诸方用药皆多,又必须煞豚,唯有一汤,但可办耳。
  甘草二两,人参二两,桂心二两,茱萸一升,生姜一斤,半夏一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此药宜预蓄,得病便急合之。
  又方,麻黄二两,杏人一两,熬令黄,捣散,酒服方寸匕,数服之,差。
  治卒乏气,气不复,报肩息方。
  乾姜三两,□咀,以酒一升渍之,每服三合,日三服。
  又方,度手拇指折度心下,灸三壮,差。
  又方,麻黄三两,先煎去沫,甘草二两,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
  差后,欲令不发者,取此二物,并熬杏人五十枚,蜜丸,服如桐子大四五丸,日三服,差。
  又方,麻黄二两,桂、甘草各一两,杏人四十枚,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此三方,并各小投杯汤,有气疹者,亦可以药捣作散,长将服之。多冷者,加乾姜三两。多痰者,加半夏三两。
  治大走马及奔趁喘乏,便饮冷水,因得上气发热方。
  用竹叶三斤,橘皮三两,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为三服,三日一剂,良。
  治大热行极,及食热饼,竟饮冷水过多,冲咽不即消,仍以发气,呼吸喘息方。
  大黄、乾姜、巴豆等分,末,服半钱匕,若得吐下,即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