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正一部
- 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
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
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竟
#1《道藏》本原缺此标题,据敦煌P.2730抄本补。
#1宝:原作「室」,据敦煌本改。
#3不朽:原作「不休」,据敦煌本改。
#4便更受生还为人中:敦煌本作「便更受炁,还生人中」。
#5运通:敦煌本作「运灵」。
#6「为」字据敦煌本补。
#7智慧:原作『 智惠J ,据敦煌本改。
#8太上:原作『 太和」,据敦煌本改。
#9天堂:敦煌本作「福堂」。
#10因缘:敦煌本作「结因」。
#11明真科:敦煌本作「长夜之府九幽玉遗明真科」。
#12「还」字据敦煌本补。
#13 贪啖:敦煌本作「食啖」。
#14沉沦罪深:敦煌本作「幽沦罪源」。
#15日远:敦煌本作「转远」。
#16任:原作「壬」,据敦煌本改。
#17与:原作「兴」,据敦煌本改。
#18骂辱,原作「詈辱」,据敦煌本改。
#19得还:原作「得道」据敦煌本改。
#20 肉负:P.2730作「身负」P.2352作「肉负」。
#21长乖:原作「长革」,据敦煌本改。
#22仆使:原作「伏使」,据敦煌本改。
#23不得开度:敦煌本作「不见前缘」。
#24万劫鞭迫:P.2730作「身被鞭拍」,P.2352 作「身受鞭拍」敦煌本近是。
#25铁锥:敦煌本作「铁针」。
#26限极:敦煌本作「限数」。
#27打扑:敦煌本作「打拍」。
#28纵还:原作「纵横」,据敦煌本改。
#29不得开度:敦煌本作「生死莫知」。
#30欺谤:敦煌本作「欺诱」。
#31摙:原误作「涟」,据敦煌本改。
#32锒铛:原误作「刨铛」,敦煌本作「狼挡」。当从前文改作「锒铛。」
#33勋励:原误作「厄励」,据敦煌本改。
#34痛毒:敦煌本作「痛楚」。
#35牛马身:敦煌本作「牛狩身」。
#36衣披:敦煌本作「衣被」。
#37天民:敦煌本作「天人」。
#38 P.2730 抄本止於此句,作尾题。P.2442抄本起於此句,作首题。P . 2352 抄本以此句为文中小标题。《道藏》本亦以此句为小标题,但句末多一「曰」字。
#39 P.2442「普照」前有「光明」二字。
#40如此之报:敦煌本作「凡如此辈」。
#41「不乎」 二字据敦煌本补。
#42封:原作「对」,据敦煌本改。
#43万劫:敦煌本作「四万劫」。
#44 祸:原作「恶」,据敦煌本改。
#45命:原作「会」,据敦煌本改。
#46责役:敦煌本作「责作」。
#47按P.2406抄本起於此句,句前有标题「太上洞玄灵宝明真经科仪」。P.2442抄本无此标题。
#48 令高九尺:S.6312 抄本作「杆长九尺」。其它敦煌抄本无此四字。
#49具法:P.2406抄本作「旧法」。
#50敦煌本於「监斋直事,侍香金童,散花玉女」三句下,均有「卅二人」三字。
#51「等」字据敦煌本补。
#52「启」字据敦煌本补。
#53帝王国主:敦煌本作「帝主国王」。后文均同此,不复出校记。
#54君官吏民:敦煌本作「君臣吏民」。后文大多同此,不复出校记。
#55按敦煌本祈愿词中「某」字多作「甲」 。
#56皈依:敦煌本作「归依」。按后文中凡「皈依」、「皈命」 等词,敦煌本均作「归依」、「归命」、「归神」。不复详出校记。
#57按自「今故立斋」至「与道合真」,凡一百五十余字祈愿词,敦煌本均省略作「愿念如上法」。下文同此,不复出校记。
#58按自「次向东南一拜」以下三节经文,敦煌本省略作:「次东南、次西南、次西北,四角俱一拜,叩头抟颊并各九过,归命愿念,悉如东北方之法」。
#59次向上方:敦煌本作「四角毕,次向西北上方」。
#60次向下方:敦煌本作「次向东南下方」。
#61九垒土皇:敦煌本作「九土玉皇」。
#62兵寇:原作「兵疫」,据敦煌本改。
#63而说:敦煌本作「曰所说」三字。
#64疾疹:敦煌本作「灾疾」,近是。
#65敦煌本无「烧香」二字。
#66发炉:敦煌本作「言曰」。
#67敦煌本无「次发炉」三字。
#68侍香金童传言玉女:敦煌本作「侍香玉童侍香玉女」。
#69敦煌本无「次各称法位」五字。
#70臣某:敦煌本作「王甲」。后文与此同例。
#71敦煌本无「太上老君」四字。
#72值:敦煌本作「落」。
#73至真:敦煌本作「上真」。
#74敦煌本「臣」字下有小字注文「之道胤德」。
#75敦煌本「身」字下有注文「后学者但云」五字。
#76皈命:敦煌本作「躯命」。
#77灾疾:敦煌本作「危灾」。
#78或虑帝王受天禅祚:敦煌本作「诚由帝主受天福祚」。
#79未周:敦煌本作「不能」。
#80行无歌咏路致吞声:敦煌本作「恩无歌咏,路有吞声」。下文「故」字作「致」。
#81「监斋直事、侍香金童、散花玉女」 三句下,敦煌本均有「卅二人」三字。
#82有功勤者言功三官:敦煌本作「有勤谒功仙官,便起,东向三上香,咒曰」。无后文「次三捻上香」五字。
#83初捻上香:敦煌本作「烧香」。
#84臣今故立直二捻上香:敦煌本作「次又三捻香,咒曰:
臣今故烧香」。下文「三捻上香」同此例。
#85令臣速得仙道及九亲姻族:原本作「令臣得仙道,友九种姻亲。」据敦煌本改。
#86敦煌本此句作「开启上香愿念毕,东向九拜,言曰」。
#87敦煌本无「太上灵宝」四字。后文西方、北方等天尊名号,敦煌本亦无「太上灵宝」四字。
#88引咎自克:原误「引求自克」,据敦煌本改。按后文中「引求自克」句,均据此例改,不复出校。
#89「毕便解巾」四字据敦煌本补。
#90按敦煌本以下各节祈愿词,均有大段省略,仅保留归命诸方天尊神人文句,其余文字则省作「愿如上法」。不复详校。
#91「愿毕」二字据敦煌本补。后文皆同此例。
#92上方无极太上灵宝天尊:敦煌本作「卅二天无极灵宝天尊」。
#93按敦煌本「次旋行三匝诵步虚灵章次复炉」等句,改作「十方愿念礼谢都毕,当旋行三匝,绕香灯,口诵步虚洞章竟,还东向,咒曰」。凡二十八字。
#94「日」字据敦煌本补。
#95周度:原作「用度」,据敦煌本改。
#96尺数:敦煌本作「丈数」。
#97「当」字据敦煌本补。按敦煌本与《道藏》 本文字异处较以上所列更多,不能一一列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