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洞群仙录

  高闻笑蟹,曹操惊鲈
  《括异志》:高闱得养生卫,饮酒至数斗不乱。申郎中为江束漕,每按部,铃拉之同行尝织舟。贵池亭有九华李山人者,与高友旧,因谒申,延之使饮,各尽二斗余,殊无醉态。高取钓竿曰:各钓一鱼以资语笑,然不得取蟹。乃钧饵投坐前号炉中,俄顷李引一蟹出,高笑曰:始钓鱼,令得蟹,可罚也。
  《后汉隐逸传》:左慈字元放,尝在司空曹操坐,操从容顾众宾曰:今日高会,珍羞略备,所少昊松江鲈鱼耳。元放於下坐应之曰:此可得也。因求铜盘贮水,以竹竿饵钓於盘中,须突引一鲈鱼出,操与会者皆惊,操曰:一鱼不周坐度,可更得乎。元放乃更饵钓沉之,须突复引,皆长三尺余,生鲜可爱。操使巨前绘之,周泱会者。
  冯良弃世,杜契隐居。
  《真语》:冯良为县史,自耻无志,毁车杀牛,裂败衣情,学道衍,抗志严恪。州郡礼辟,不就。朝廷闻,三公争让位於良,不就。后汉时人也,六十七岁遂弃世,束渡入茅山,今在鹿迹洞中。
  又杜契,建安初渡江,依孙策入会稽,为孙权校尉。黄武二十年,遇介先生授以守元白之衍,遂隐居大茅之东,能隐形,亦数见身出,或探伐贸易衣粮,而人不知。
  泰宜宝洞,元真仙墟。
  《丹台新录》:周亮字泰宜,师姚坦其衍。人有能飞沙走石一切妖魅事,亮即持经诵咀,邪物各复其形,或死於左右。常与神仙游行宝洞,啸咏终日。
  《广记》:薛元真少好道,时栖五岭,谓人曰:九疑五岭,神仙之墟,山水幽奇,烟霞胜异,如阳朔之峰峦挺技,博罗之洞府清虚,不可忘也。所以祝融栖神於衡阜,虞舜登仙於苍梧。赫胥耀迹於沟峰,黄帝飞轮於鼎湖,其余高仙列真、神人辅相腾书逍遥者,其故何哉,山幽而灵,水深而清,松竹交映,云萝杳冥,固非凡骨尘心之所爱也。况邃洞之中别开天地,琼浆滴乳、灵草秀芝,岂尘目能窥,几展所·履矣,得延年之道而优游其地,信为乐哉。
  世云羽扇,玄同枫车。
  《高道传》:吴猛字世云,自锺陵还,欲济大江,遇飘风怒涛,遂以白羽扇画水而渡,众皆异之。
  《集仙录》:薛玄同号玄同子,诵《黄庭经》不替,遇神仙下降,告之曰:子诵《黄庭》有功,地司累奏简在紫虚之府。因授。诀。至咸通问,紫虚元君降授九华之丹,曰:服此当遣纸车迎汝归嵩山矣。是夕解化,无尸。表奏,僖宗异之。
  成连刺船,颛和击石。
  《乐府解题水仙操》:伯牙学琴於成连先生,云:吾师方子春在束海中,能移人精。乃与伯牙俱往,至蓬莱山,留伯牙曰:吾将迎师。刺船而去,旬日不返。伯邪但闻水声顽洞,山林杳冥,韦鸟悲号,欺曰:先生将移我精。援琴而歌,顿悟妙旨。成连刺船迎之,伯牙遂妙天下。
  《女仙传》:太元女姓颛名和,自少行道,能开关钥,指山山倾,指木木倒。常将弟子行山,日暮,以杖击石,石为之开,便睹门户状帐、酒肴之物。如此万里须臾之问,老少无常。后入抱犊山升天。
  崇子致誉,奉林闭息。
  《真语》:东卿君曰:昔有郭崇子与弟兄四人。俱为恶人所击伤其臂,三弟大怒,欲治之,崇子曰:无用怒。乃遣去。此人后出仕宦,而崇子致誉数数非一,此人往谢之,而犹誉不止,其人曰:我恶人也,不可以受君之施。遂自.杀。崇子后得道,而太极真人以崇子有杀人之过,不得为真人上仙耳。
  又,东卿君曰:刘奉林学道於嵩山,积四百年,三合神丹而为邪物所败,乃徙入委羽山,闭气不息,於今千余年矣,犹未升仙。云此人但得不死,未能有所役使。
  通和青紫,清虚黄赤。
  《高道传》:贺知章为秘书监,开元中,遇通和先生授以丹,告之曰:先盟而后授,然仙家品秩如青紫阶级,不可骤进。铃以退节为首,退节则寡欲,寡欲则神逸,神逸则无为无不为。反此而求道,犹却马以追奔,子其志之。知章后弃官乞为道士。
  《真诰》:清虚真人告杨君曰:夫黄赤之道、混气之法,是张陵授世人种子之卫耳,非真人事也。吾数见行此而绝种,未见种子而得生。夫存心色观,兼行上道,所谓抱玉赴火、金棺葬狗也。夫色观谓之黄赤,上道谓之隐书。
  涓子玉函,公弼石壁
  《苏林传》:涓子者,古之神仙也。昔抚纶於河上,遇东海小童君告之曰:子勤心至道,外假弋钓,饵而不钓,养生之全也。若获鲤鱼,试剖之。言讫而去。涓子果获一鲤,剖之,腹中得一青玉函,开视乃金阙帝君所受三元真一之法。涓子从而修之,能兴云致雨,乘虚上霄。
  《高道传》:张公弼,不知何许人。刘法师居云台,炼气二十余年,每三元常见赴会,无言而去。师因问之,则答曰:公弼住莲华峰下。师与之同往,至一所,见石壁高直千寻。公弼叩之,划开,内有天地,森罗万象。张公语其徒曰:法师在此,可具食,作戏与师观。其徒叹水,俄见苍龙、白象各一对舞,舞甚妙,丹凤、青鸾各一对歌,歌甚清。仍与法师水一盂,刀圭粉和之,令饮,其味甘且香。有顷,公弼与法师别出,反顾,但见石壁而已。
  三洞群仙录卷之五竟
  三洞群仙录卷之六
  正一道士陈葆光撰集
  玉器自满,陶瓢屡空。
  《高道传》:道士王延字子元,师华山云台观焦旷真人,授三洞秘诀真经。后周武帝钦向,乃遣使召之,焦真人谓曰:道教陵夷,久失拯援,汝可力阐,无令不振,吾自此逝矣。师至都,久之得请还观,复诏增修以居之。然山石无土,致之极劳,因虚默祷天,忽踊土出於观侧,取多而不竭。常苦乏油,又置一器,经夕自满,久用而有余。
  《晋逸史》:陶港少有高趣,任真自得。宅边有五株柳,故尝着《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亦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其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叉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草瓢屡空,晏如也。
  宋香足雨,昊符止风。
  《高道传》:道士宋元白,一日越州大旱,方曝廷檄龙以析雨,久之亢阳愈甚,元白谓人曰:几所降雨,须俟天符,非上奏无以致於是。止於元真观,焚香上祝,经夕大雨告足,越人神异之。信州复旱,郡将特请祷,元白遂作卫.以告城隍之像,则须臾致雨。
  《西山记》:吴真君猛,字世云,尝有暴风起,世云书符掷屋上,有青乌衔去,须臾风止。人问其故,答曰:南湖有舟遇此风,有二道士呼天求救,故以此符止之耳。验之果然。
  尊师伏虎,处士豢龙。
  《野人闲话》:闱州云台化,昔老君张天师经游之所,观内有一道士裴浩中者,不知何许人,年逾百岁,多食松枝或炼气而已。每因握固数息,冥目静坐,叉有猛虎驯扰於左右,同住者亦尝见之,一旦谓门人曰:余有所往,尔等好住,无替修习门人固留不住,遂裹衣上峭壁,若履平地,如飞乌捷猿直上峰顶,杳杳而不见之。后乡里有虎暴者,竞画尊师形像以厌之,谓之伏虎尊师。
  尚书故实,牛相国镇襄阳,久旱,有处士,众云豢龙者,公请致雨,处士曰:江汉间无龙,独一派泊中有黑龙,强驱爻为灾,难制。公固命之,果有大雨,漂流万户。
  孝先水上,德闰瓮中。
  《高道传》:葛孝先,人呼仙翁。尝从吴王船行至三江口,阻风,船多漂没,仙翁船亦不知所在,吴王叹曰:仙翁有道,何不能免此乎。乃遣使求之。瑜宿,忽见翁水上行来,衣履不湿。既至,颇有酒容,诂其故,曰:昨伍子胥强邀留饮,淹屈陛下於此。上听然。
  《天师内传》:张仲常字德闰,天师玄孙,常应聘至阙,潜归叹曰:吾几落世网。室中常埋一瓮,每对妻子茹荤饮酒,夜皆在瓮中,经日不出。
  赤松雨师,元芝水母。
  《列仙传》云: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水玉以教神农,能入火不烧。往昆仑山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而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高辛时阵为雨师焉。
  《晋逸史》:赵元芝一日出行,遇一道士相揖,遂引入水去。深夜月中行,泥泞不污,傍见一物如蛇形,有五色之光,元芝惊异,问此何物耶。道士曰:此谓之水母,见者神仙。
  洞源呜锺,荐明闻鼓。
  《本传》:瞿柏庭师事桃源黄洞源法师,一日拜辞,洞源问:汝辞吾将安往。答曰:归洞府。欲留之,不克见柏庭颜色光彩异常,服短布衣,乌缯巾,遣巡却行三移足,忽然不见。洞源与道徒皆愕,贻求之,无踪迹。呜锺集观户将大索林莽,观户至束北林际遇一大蛇当路而止。
  《高道传》:道士张荐明通《老》、《庄》,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推席之问可以治天下。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忽一日闻禁中奏时鼓曰: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五声十二律,鼓无一焉,然和之者鼓也。夫一,万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高祖善之,赐通玄先生。后不知所之。
  剪韭务光,服葵桂父。
  《列仙传》:务光者,夏时人也,耳长七寸,好琴,服薄韭根。殷汤伐桀,因光而谋,曰:非吾事也。汤曰:孰可。曰:吾不知也。汤曰:伊尹何如曰:强力忍垢,吾不知他。汤既克桀,以天下让光曰:智者谋之,武者遂之,仁者居之,古之道也。吾子胡不遂之,请相吾子。光辞曰:废上非义也,杀人非仁也,人犯其欺,我享其利,非康也。吾闻非义不食其录,无道之世不践其位,况於尊我,我不忍也。遂负石自沉寥水.已而自匿。后四百余年至见武丁时,复见武丁,欲相之,不从。武丁以舆迎而从辟不以礼,遂投河浮山。后游尚父山。《真诰》云务光剪韭以入清泠之泉是也。 
  又桂父者,象林人,时黑时白,时赤时黄,南海人见而尊事之。常服挂及葵,以龟脑和之,千丸十斤。桂父累世见之,今荆州之南尚有桂丸焉。
  仙流谭宜,客作子主。
  《仙传拾遗》:唐谭宜,开无末生,堕地能言,数岁身逾六尺,髭发,风骨不与常兄同,不饮食,行及奔马。后忽失所在,远近异之,以为神人,乡里立庙杞之q大历中忽还家,即霞冠羽衣,真仙流也。告别父母讫,腾空而去。
  《列仙传》:子主者,不知何处人也,诣江都王,自言宵先生雇我客作二百余年,不得作真人。以为狂王,问先生居止,云:在龙眉山上。王遣史将上龙山,巅果见宵先生毛身广耳,披发鼓瑟。主见之叩头,史致王命,先生曰:此主是我比舍九世孙也,汝勿预吾客事。史乃下山。
  师文泉涌,苌洪雪飞。
  《列子》:瓠巴鼓瑟而乌舞鱼跃,郑师文闻之,弃家从师襄游,师襄曰:子之琴何如。师文曰:得之矣,请尝试之。於是当春而叩商弦以召南吕,冻风忽至,草水成实。及秋而叩角弦以激夹锺,温风徐回,草木发荣。当夏而叩羽弦以召黄锺,霜雪交下,川池暴冱。当冬而叩征弦以激萝宾,阳光炽烈,坚冰立散。将终而命官以总四弦,则景风翔,庆云浮,甘露降,醴泉涌。
  《拾遗记》:灵王二十三年起昆昭之台,亦名宣昭台,高百丈,升之以望云色。时有苌洪能招致韦异,王乃登台,望云气蓊郁,忽见二人乘云而至,须发皆黄,游龙飞凤之笔,驾以青璃,其衣皆缝缉毛羽也。王即迎之上席,时天下大旱,地烈木燃,一人先唱,能为霜雪,引气一喷,则云起雪飞,坐者皆凛然,官中池井,坚冰可琢。又设狐腋素裘,紫熊文褥,褥是西域所献也。又有一人唱,能使即席为炎。乃以指弹席上,而暄风入室,裘褥皆弃於台下也。
  萧随弄玉,犊配连眉。
  《列仙传》:萧史者,秦穆公时人,能政孔雀白鹊舞。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以女妻之,遂教弄玉作凤呜。居数十年,吹箫作凤声,凤来止其屋。穆公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随凤去,故秦人为作凤女祠於雍官,时有箫声。
  《神仙传》:黑山仙人犊子者,郑人也。居黑山,探松子、扶苓饵之,已数百年,时壮时老,时美时丑,乃知其仙人也。都阳女者,生而连眉,耳细而长,众以为异,俗皆云天人也。会犊子求耦,都女悦之,遂留相奉。时出门,共牵犊耳而走,莫能追之。左太冲魏都赋曰:昌荣练色,犊配连眉。昌容事载别巷。
  张老席帽,孟岐草衣。
  《神仙传》:张老,杨州六合县园史也。因娶比邻韦恕女为妻,一日乃挈妻去,且曰:某土居山下有小庄,明旦且归,他年相思,可令大兄往天坛山南相访。去数年,绝无消息。韦念其女,令男义方访之,至天坛南,有昆仑奴迎拜。至一甲第,楼阁花木异常,见一人戴远游冠,朱履,仪状伟然,细视之,乃张老也。引入堂内,见妹且碧窗珠箔,服饰之盛,世所未见。进候精美,留经日而别,赠金二十镒并一度帽,曰:兄若无钱,可於杨州北郊卖药王家取钱一千万,特以此信。既归,五六年问金尽,访王老取钱,果留帽付钱,乃信真神仙也。
  《仙传拾遗》:孟岐,清河逸人也。年七百余岁,言及周时事如在目前,云曾侍周公升坛,以手摩周公之足,而周公以玉质一枝与之。岐常执之,今已说矣。每切桂叶而食。汉武帝好神仙,遂披草衣而来,帝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