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洞群仙录

  《北梦琐言》:唐仪凤中青城县横源翠围山下有民王仙柯,服道士所遗灵丹,拔宅上升,已具《仙传拾遗》。
  瞿生捶遁,罗郁罪谪。
  《广记》:道士瞿生被师捶,急遁入一室穴中,顷时持一棋子出,曰:适遇秦人下棋,留饮,此棋子乃秦之物也。师视棋子,状如小龟光润如玉。
  《真语》:萼绿华,女仙之真也,於晋升平问降于羊权之家云:我本九疑山得道神仙罗郁是也,以罪谪暂降混浊之世,以偿其过。乃谓权曰:无思无虑,无责无求,无事无为,行人所不能行,学人所不能学,恬淡苦勤内行,故我行之已九百年矣,今授汝以尸解之诀。权亦得道,今在湘山不出。
  千韶天书,王褒神策。
  《续仙传》:叶千韶事西山道士,学十二真君之衍,隐居深山,遇神将带剑佩龙虎符,有黄衣、绿衣二人,执簿书前拜曰:天命授君此簿,神将吏兵充备役使,以救世人。千韶授天书,阅之若人问之兵籍也,有事呼召即至。自后凡有邪崇,闻千韶之名自愈,得符者终身不病,人皆以为神。
  《王氏神仙传》:王褒入华山,一夕忽闻箫鼓之音,千乘万骑浮空而下,见一神人曰:吾乃太极真人,闻子劬劳山林,未该真要,良可愍也。后命郭灵盖授君神茉玉玺,拜为清虚真人,理小有洞天事。
  自东击虺、赵昱斩蛟。
  《传奇》:韦自东遇一道士曰:吾合龙虎丹,信宿将成,多有妖魔,须得勇夫烈士仗剑拦截,药成当分惠。自东从道士之高峰石洞烧丹之室,道士曰:五更初仗剑立洞门,见精怪击之无惧也。俄有巨虺来,自东以剑击之而去。
  《异人录》:赵昱从道士李珏隐青城山,随炀帝知其贤,起为嘉州太守。时健为潭中有老蛟为害,昱淮政五月,没舟船七百艘。昱大怒,率甲士千人,夹江鼓噪,声振天地。昱持刀没水,有顷江水尽赤,石崖倾吼如雷。昱左手执蛟头,右手持刀,奋波而出。
  韦见断笔曹视东茆。
  《广记》:唐西川探访使韦行武有侄日子威,有部卒丁约者,执役於部下,一日别去,不可留,曰:五十年近京相见。子威自后寻访,绝亡踪迹,子威后调官,道由骊山旅含,闻通衢谊甚,出视之,则兵仗严卫桂桔景景,其中一人乃约也。子威惊认之际,丁笑密谓威曰:尚记临耶别否,一瞬五十年矣。威问:何为而致此耶。约曰:吾言之久矣,何逃哉。威问所须,云须笔,威搜囊中以进。临刑之日,之威往观,丁亦目子威微笑。及挥刃之际,子威独见断笔霜锋倏及之次,而丁囚已跃出,谓威曰:自此遐遁矣,勉於奉道,犹隔两尘,当候於昆仑石室。言讫而去。道谓之尘,释谓之劫,俗谓之世也。
  《丹台新录》:左慈字元放,能变化衍。曹操求之,不与,曹公欲杀之,褊令逐捕人见慈即当杀之。数日,或有见慈者,辄便就斩,持其头以白曹公,公大喜,就视之,乃一东茆耳。
  左蛟蹙缩,陈虎咆哮。
  《高道传》:左元泽居一岩室,左右有大竹十本,前池於曲渚中有碧芙蓉数十朵,文禽数十只,类鸿鹌,游泳其问。嘉其趣,因宿室中。至夜有物环其身,既觉,唯暝目坐,忽达旦方解去。视其布褐,唯闻腥涎。是夕复坐室中,布纲步以伺之,果一物自池出,长数丈,两目光射人,若绞璃状。甫岩呵喻,徐而蹙缩入池,因戒曰:后学辈无衍,慎勿独栖岩穴也。
  又,正懿先生姓陈名宝炽,诵《大洞经》通感,故珍禽异兽常来侍卫。每朝老子祠及八节投龙简,则白虎驯饶左右,导从往来,人或有恶意,则咆哮震奋,触观左之槐,使彼恶者惊畏自匿,因号日考虎木。
  公防遗鼠,忠恕称猫。
  《仙传拾遗》:唐公防师李八百,得其神丹,遂举家技宅升天,难犬皆去。唯鼠空中自堕肠出,一月三易其肠。今山下有拖肠鼠,束广微所谓唐鼠也。
  《志林》:郭恕字忠恕,周广顺中为《周易》博士,贬乾州司户,秩满遂不复仕,多进岐、雍、京、洛问。纵酒,逢人无贵贱,常口称描。遇山水佳处,辄绝粮不食。盛夏曝日中,体不沾汗。穷冬大寒,凿河冰而浴,傍冰皆释。复卒,葬於道傍。及改葬,视之空空如蝉蜕焉。
  赵熙救惠,董奉活燮。
  《真诰》:赵熙汉时为幽州刺史,能济贫人,於河中救王惠等於诛族数十事,其身得诣朱陵,而子孙并在洞天中。
  《神仙传》:董奉字君异。时杜燮为交州刺史,得毒病死三日,奉时在南方,往以三圆药纳。中。食顷,燮开目动手足,颜色还故,半日能起坐,遂活人。问其故,曰:初见赤衣史追云:董真君有命。遂得回耳。
  合公观像,曹王出猎。
  《广记》:杜那公综幼时尝至昭应县,与常儿戏於野外,有一道士独呼综,以手摩掌曰:郎君动读书,勿与诸儿戏。指其观曰:吾居此,颇能相访否。既去,综即诣之,见荒村古观,锋然一殿存焉,内有老君像。初,道士半面紫黑色,至是详观,颇类向者所见之道士也,乃半面为漏雨所淋也。
  《原化记》:唐曹王贬衡州,时有张山人,仗衍之士也,王尝出猎,得鹿十头,围已合,失之,不知其处。召山人问之,山人曰:此是衍者所隐耳。遂索水以衍禁之,俄於水中见一道士,长才及寸,负囊杖而行,王问山人曰:可追否。曰:可。王令追之,道士笑而来。王问鹿何在,道士曰:向见鹿即死,故哀而隐之,今在山侧。王遣人视之,皆隐於小坡而不动,王笑而遣之。
  童子回舟,老爷负岌。
  《稽神录》:姿源公山二洞有穴如井,咸通末有郑道士以绳锤下百余丈,傍有光,往视之,路穷阻水,膈岸有花木,二道士对棋。使一童子刺舟而至,问欲渡否,答曰:当还。童子回舟而去,郑复锤而出。明日井中有石苟塞其口,自是无入者。
  《幽怪录》:侯通剑门外见四黄石,大如斗,收之皆化为金,适货财百万,市美妾百余人,大第良田甚多。忽一老翁负茨曰:吾来求君偿债,将我金去,不记忆乎。尽取适仗妄投於茨,亦不觉窄,须突已失所在。后数年,见老翁携侠行,问之,者笑不言,逼之,又失所在。
  子阳桃皮,田鸾柏叶。
  《真诰》:黄子阳,魏人也,少知长生之妙,入博落山中学道九十余年,但食桃皮,饮石中黄水。后遇司马季主,遂得度世。
  《广记》:田鸾入华山,遇异人指柏木示之曰:此长生药也,何求於远。鸾归服柏叶数年,自觉身轻。一夕梦神仙持节相引入洞,众仙皆曰:服柏仙人来,勒名上清玉策金字。复告之曰:尔且止於人问,候有位即召。遂悟。自后隐於嵩阳,百二十三岁少容。
  三洞群仙录卷之九竟
  #1『担』字原作『檐』,据《重刊道藏辑要》(下简称《辑要》本)改。
  #2『饥』字原作『肌』,据《辑要》本改。
  三洞群仙录卷之十
  正一道士陈葆光撰集
  郭无四壁,刘有二困。
  《真境录》:郭文字文举,尝於华阴山石室中得神虎内真紫元丹章,值晋室衰,乃负茨入余杭大涤山,伐木倚林苦覆为舍,不置四壁,葛裘鹿巾,区种菽麦,及探答以贸盐酪。或余食,即施贫者。乾符中,封灵曜真君,山中遗迹甚多。
  《晋逸史》:刘鳞之字子骥,少尚质素,虚退寡欲,不修仪操,人莫知之。好游山泽,志在逐逸。尝探药至衡山,深入忘返,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困,一困闭,一困开,深广不得过。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困中皆仙灵方药诸维物,鳞之欲更寻索,终不知处也。
  孝成束带,自然纶巾。
  《丹台新录》:梁谌字孝成。谌好乐仙道,年十七为道士,即持斋诵经,广建功德,济诸苦厄,视地而履,恐伤含气,有乌兽当衢,每下路避之,见人卑恭泊然虚静。一旦谓弟子王子年曰:吾属良友待我於南津,当往彼,尔可知之。乃束带南出。子年随之,惟觉云气郁郁,弦覆林谷。良久,谌忽踊身腾云,倏已不见,遥闻鼓吹之音而已。
  《本朝蒙求》:赵自然,太平州人,梦一人给巾素抱,须发斑白,自云姓阴,引之登山,曰:汝有道气。教以辟谷法,乃出青柏枝令啖?梦中食之,及觉遂不食。
  青巾佳客,白衣老人。
  《神仙传》:陈希夷先生一日谓门人贾升曰:今日有佳客至,速报。少顷一人衣褐青巾如门,贾走报,其人已行。贾逐之,见一老人衣鹿皮,贾问:前老人去远否。老人曰:此是神仙李八百,动则八百里。而鹿皮老人亦不见。先生曰:老人者,乃太清得道白庇先生也,今既不见,鹿皮者又去,吾不可久留。乃返真。
  《汉武传》:武帝出道岱山,通一白衣老人耳耸於顶,发垂於肩,头有数尺之光,帝异而问之,老人曰:予闻禽山有莒蒲一寸九节,服之长生。遂不见。帝曰:此乃岳神也。时王兴闻之,服莒蒲得仙。
  邓丹一斗,群药千缙。
  《续仙传》:处州松阳乃张天师修真之所,邓去奢慕前人之迸,结庵以居,朝夕焚修。山南有一巨石,尝坐其上,感神人告之曰:天师丹剑在此石下,可以取之,师曰:此石天设,非人力可加。神人曰:动修不怠,丹剑可致。师如其言,不三年神人送丹一斗,剑一。,师后施丹治病,功成上升。
  又卖药翁,莫知其姓名,常提一大葫芦卖药,人以疾苦求药,得钱不得钱悉与之,无不神验。或戏问之:有大还丹否。曰!有一粒,厌直千婚。人皆笑之,以为风狂。后於长安卖药,枓擞其葫芦已空,只余一粒安於掌中,曰:百年卖药,无一人买者,深可哀哉,今当自吃。药方入。足下五色云生,腾空而去。
  铜牌志鹿,金盆射鹊。
  《高道传》:明皇狩于咸阳,获大鹿,命庖人欲烹之,张果奏曰:此仙庇也,已满千岁。昔汉武元狩五年,臣曾侍从畋之,于上林获此鹿,乃放之,时以铜牌志於左角。遂命验之,果然有铜牌二寸许,但文字雕暗耳。
  又轩辕集,宣宗尝召入,问长生可政乎,集曰:绝声色,薄滋味,哀乐一致,德施无偏,自然与天地合德,日月齐明,虽尧舜禹汤之道自可致,况长生久视乎。及退,又以金盆覆白鹊试之,时集方休於馆,谓中人曰:皇帝安能更令老夫射覆乎。中人不论其意。上复令速至,集才及玉陛,谓上曰:盆下白鹊宜放之。上大笑。
  李明合丹,伯真采药。
  《茅山记》:李明长官避世不仕,隐句曲郁冈山,合丹丹成而升玄洲,除大卿之任,至今旧迩坛井存焉。
  《真诰》:姜伯真入猛山中行道探药,奄遇仙人,令伯真平倚日中,其影偏,仙人曰:子知道之贵而笃志学之,不知不正为失,君欲使心正,常以日出时错手着两肩上,以日当心,觉腹暖则心正矣,常行之为佳。
  葛氏蛟帐,女娲云幕。
  《祖异志》:九夷山樵者妇诸葛氏,感时疾数日,起白舅姑曰:新妇不唯疾平,复且得仙矣。俄出门,乘云而去。又数日复回,云天上楼观皆碧玉碾成,窗户悉以珠密缀蛟丝帐幔,五色相照,行空明中,燃不死之香。我今暂来相看。俄有五色车驾,双龙力士御之,女童为从,妇乘之冉冉而去。
  《事始》云:女娲氏作云幕,又炼五色石以补天。
  刘安鸡犬,静之龟鹤。
  《续仙传》:刘安即汉高祖之孙也。安好神仙,炼大丹,丹成乃去。时人传云:安临去时有余药在器内,置於庭中,鸡犬舐啄,尽得升天。故人云:鸡呜天上,犬吠云中。
  《列仙传》:萧静之绝粒学道,一日掘地得一物似人手,即时食之,遇一毕人告之曰:子铃饵仙药矣,子所食者肉芝也,得肉芝食者寿齐龟鹤,宜隐山林以期至道。遂遁去。
  德休霹雳,王兴云车。
  《神仙传》:曹德休自言从束海青屿山来,游於江西,人见之三十余年,颜貌不改,有疾者以符药救之无不愈。有一女年二十余,将聘於人,忽有邪物所魅,百方治之益甚。其父诣德休,具陈病状,德休曰:汝家居近山汉有潭穴,汝女春月闲步溪侧,为蛟所窥,以拘摄精魂入其穴矣,可将吾一符投於潭中,少顷有验。投符后,忽见潭水翻涌,水中霹雳声,须臾有一物浮出,长二丈余,形如乌蛇,头若大杓,已劈死矣。女病亦寻愈。
  《王氏神仙传》:王兴,蜀人,昔为蒲江主簿,而境有灵边,兴喜之,遂去官,隐於山中九年。忽见洞中琼花吐艳,金蟾跳跃,遂入洞中,得仙丹服之,即时乘云车上升。今人以洞号主簿治,自此始也。
  浮胡白豹,雷公黄蛇。
  《神仙传》:施存真人号浮胡先生,师黄芦子,得《三皇内文》驱策虎豹之衍,隐衡岳石室山,每跨白豹出入,晋元康间白日腾升。
  《广异记》:武胜之尝於江滩见雷公逐一黄蛇,或以石投之,铿然有声,雷公飞去,得一铜剑,有文云:许旌阳真君斩蛟第三剑。
  无竞怀果,孙锺设瓜。
  《青琐》:李无竞入都调官,至朱迁镇,有丐者喧争於路,一妪曰:我终身乞丐聚得少金,此子贷去不偿。无竞取金如所逍数与丐者,谢曰:吾实逍其钱,君行路人能偿之,又解其国,何以报德,吾家在隆和,曲筠栅青帘乃所居也,子能访我否。无竞异之,即往焉。入门见数丐者拥炉共火,喜见於色,命坐,具小酌。无竞颇疑其人,终不饮,但濡唇而已。时大寒,盘中皆夏果,取小御桃三枚怀归。丐者以诗送曰:君子多疑即多误,世人无信即无诚。吾家路径平如砥,何事夫君不肯行。无竞至邸取桃视之,乃紫金也。后琢其金为酒器,年七十面色红润,岂酒濡唇之力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