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太玄部
- 道枢
道枢
夫保命者,真也:入虚者,神也内外两合,相宜胎灵,学者不知於此,而死於旁宗为可叹也。夫保命神虚之道,在乎灭情爱,除憎恶,守一神於天谷,运三光於赤庭,以升降五气焉。八卦港灵於卯酉,周天配度於昼夜,九年可以入於无为矣。
吾有五戒,是亦大道之基焉:绝思虑,日保内气;戒万欲,日保心气;薄滋味,日保血气;还津液,曰育灵根;守天谷,曰安胎神。
五行篇
周天之卦,顺以行功,五行之妙,其用屯蒙。
至游子曰:道莫大乎五行。夫水生於申,王於子,库於辰,故以申子辰为水之局焉。火生於寅,王於午,库於戌,故以寅午戌为火之局焉。金生於巳,王於酉,库於丑,故以巳酉丑为金之局焉。木生於亥,王於卯,库於未,故以亥卯未为木之局焉。土之局则与水同焉。於是一阳初动,肾水始生之时,披衣端坐,握固存神,运金精於泥丸,造酝酬於髓海,行此肘后之功也,盖以子为水之局也。水虽日润下,至子之时,王极则返含真气,而溯流以为朝阳矣。一阴初生,心火欲焚之时,迭手盘足,安静神识,传真一於丹台,化玉液於血海,行此交合之功者,盖以午为火之局也。火虽日炎上,至午之时,王极则返蒙真液,而降气以为归本矣。丑之时,神水下降,以舌搅於上愕,鼓咽玉液,下於重楼,历肝胆而朝於心,行此养水炼液之功者,盖以水病於丑,而巳酉丑者,金之局也。金能生水,而库於丑,丑与子相邻而与之合,是为丑中藏子之水者也。未之时,心火下降,以鼻气绵绵,多入少出,烹炼液血,传於黄庭,历肺腑而归於肾,行此养火采药之功者,盖以火病於未,而亥卯未者,木之局也。木能生火,而库於未,未与午相邻而与之合,未之中,藏午之火者也。戌亥之时,心血传於肾,感阴气而化精,乃阴盛阳衰之极,即聚火采药之候,宜调息存神,闭口咽气,微胁其腹,觉脐肾热盛,则轻举其身焉;未热则渐加焉,使其精血还元。行此勒阳关之功者,盖以寅午戌者,火之局也。寅午之火,库於戌而为聚焉。戌与亥相邻,而木生於亥,亥之中有木气,木能生火,可以救火於戌亥故也。或曰:周天十二卦气,惟有金土木,而无水火者,不以抽添,何物以补其修炼也?曰:周天十二卦气,即抽添水火之体也。抽添之妙,又在乎屯蒙之时,搽屯蒙以明之。夫坎者,水也。一变而为水泽之节,其爻居‘巳;再变而为水雷之屯,其爻居寅。如用屯之卦,行抽添水数,则当用寅焉。离者,火也。一变而为火山之旅,其爻居辰;再变而为火风之鼎,其爻居亥;三变而为水火之未济,其爻居午;四变而为山水之蒙,其爻居戌。如用蒙之卦,行抽添火数,则当用戌焉。故十二卦气,其用在於屯蒙,或抽水而添火,或抽火而添水,是以五行之妙,修炼之功,其皆存於斯焉。
七神篇
内经之言,汗漫难穷;五藏七神,妙在其中。
岐伯曰:五藏有七神,而各有所。所藏者,何也?人之神气也,肝藏,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与智,肾藏精与志。
夫藏各有一,肾独有二,何也?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其右者为命门。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元气之所系也。故男以藏精,女以系胞,故知肾有一也。肺者,藏之盖也。心者,五藏之专精也。目者,是其窍也。心主脉,脉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是谓五藏之所主也。久视则伤血矣,久外则伤气矣,久坐则伤肉矣,久立则伤骨矣,久行则伤筋矣。是谓五劳之所伤也。
百病皆生於气,怒射气上矣,喜则气缓矣,悲则气消矣,恐则气下矣,寒则气收‘矣,热则气泄矣,惊则气乱矣,劳则气耗矣,思则气结矣。九气不作,何病之生乎?
道枢卷之三十竟
#1艰:辑要本作『难』 。
#2牝:辑要本作『牡』。
#3抑:原作『拆』 ,据辑要本改。
#4首:辑要本作『百』 。
道枢卷之三十一
至游子曾慥集
七返篇
金感於火,火去於金;得其成数,存阳亡阴。
衡岳真人陈少微曰:夫金感於火之谓丹,火去於金之谓汞。故丹砂者,太阳之至精,金火之至体,丹交火精而候足,汞杂本质而能全。结成玄元正真之气者也。
七返九还者,异名而同归。返者,砂为金也;还者,砂归丹也。或曰:七返者,丹砂属火,变而成金者也。火之成数七,七变以应阳元之极焉。以丹砂炼治#1而得,伏火鼓成白银,是一返也;服之一两,万病除矣。以白银化出砂,使之伏火鼓成黄花,是二返也;服之一两,体和神清,返老归童矣。以黄花银化出砂,伏火鼓成青金,是三返也;服之一两,虚夷忘情,心合至精矣。以青金化出砂,伏火鼓成黄金,是四返也;服之一两,身光莹彻,通於表内矣。以黄金化出砂,伏火鼓成红金,是五返也;服之一两,造化不能移,鬼神不能知矣。以红金化#2出砂,伏火鼓成赤金,是六返也;服之一两,水不溺,火不焦矣。以赤金化出砂,伏火鼓成紫金,於是阳精真元之气既足,更以紫金化为砂,运火缎之者再,则通彻洞曜,而为还丹,是七返也;服之一两,形神俱合,超然九天之上,更服九丹,位登真人矣。
其法五日一候也,三候一气也,合用八节二十四气,是为一百二十日,斯飞伏之火候也。凡一候则飞伏足矣,五日之内,其四用坎,其一用离。用坎者,用水煮之;用离者,用炭七两,常在鼎之下。常有熟炭七两而不增减。此阳火之飞者也,故五日为一转焉。
八琼篇
华光之鼎,封以六;九转飞精,八卦所出。
太极真人曰:太上有九转飞精,八琼之方,昔者葛仙爷、李八百、庞氏而来皆修之焉。至游子曰:或有得於玉局化在成都之地中。
其法曰二釜,其容一斗七升半,以土作之,既成,以六一泥锢其外,十日阴干,复用其泥,如此者五七焉。六一泥法曰:牡蛎、白石脂、云母粉、磁石、赤石脂、红灰各二斤为末,苦酒和为泥,以纸二斤半入泥中,捣匀用之,初泥釜厚一二分,复泥至五七度者,厚一寸三分。二釜相合,内三分阴乾,复以六一泥厚锢之,是为太一中宫华光之鼎者也。再用六一泥法曰:铅丹粉飞过,天浆子各二斤半为末,灰纸一斤半,水浸讫,苦酒和为泥。於是卜名山绝边之地,有束流之水者,以施丹鳌,使水绕焉。
丹鳌之室,其长四丈,其广三丈,掘地四尺,开三门,束南西也。鳌之口面皆造弯焉。鳌高九寸,甲子日作之,用臂及细土,勿使有穿,其高九寸,其上平,其泥既乾,乃安神釜於鳌中,其釜相合一倒一正,四面相去九寸,法天象地,又有十二时焉。四六者,戌也;三七者,亥也;二八者,子也;正九者,丑也;十二者,寅也;十一者,卯也。其药何谓也?日汞三斤,是为太阳流珠玄武之首,坎之精也;日雄黄二斤,是为勾陈之粉,巽宫之精也;曰朱砂五斤,是为太阴神光,朱雀之髓,离之精也;日硫黄六两,是为中宫腾蛇,坤之精也;日北亭八两,是为白虎索林之粉,乾之精也;日雌黄八两,是为庚辛之粉,兑之精也;日消石一斤八两,是为青龙甲乙,震之精也;木律八两,是为太白之粉,艮之精也。既捣焉,复加研焉。先布太白於釜,次之青龙,次之庚辛,次之白虎,次之扬绿碧腾蛇,次之朱雀,次之勾陈,实之使平。入汞於神釜之口,合铅丹泥以锢釜之唇,而复盖之,且密封之。用六一之泥锢其外者,一寸有三分,阴乾,择戌之日,迁神釜於宠中,以重阳日,酉之时黄昏也而下火焉。炭皆断其拳,烧於釜之下者六寸,焚之,至於九伏时,则加至於釜之腹者,烧之亦九伏时,则加至於釜之顶者,烧之亦九伏时,则进火至於合际,十日则更以加火烧之三十有六日,於是通九十昼夜矣。俟其火熄也,於七日卯之时出於其鳌,俟其玲也视之,则九色飞晶矣。用雄鹦之羽扫其釜,出而研之如粉焉。一两者,一剂也。盛以金瓶,沉於寒泉之下,以出火之毒;三七日而后出之,盛以银函,银函仍用皮裹之。置蒸饭之中,约炊五斗饭者。十余日而后出之,阴以乾之,以出水之毒,二三日复研焉。是为太一八琼者也。
凡欲饵之,於上元日沐浴,以五香之水盛服,束向扣齿九通,跪而祝曰:返我常,归我神,尽此生。坐在立亡,时乘白云,八极翱翔,西跻金阙,束升扶桑;日月之精,我得其尝。仍云急急如律令。於是以酒调一铢饵之,井花水亦可也。,饵至三剂,则老者返於婴颜,六府莹然,三田永清,水不能漂,火不能焚,可以腾空而飞矣。
九仙篇
皇人析微,三士颐隐,舆者得毂,裘者振领。
光辩天师叶法善也曰:修长生者,勿散乱,勿烦怒,勿起着,勿妄想,勿贪爱,勿邪淫,勿放逸,而后可成也。
水元真人罗公远也曰:学道者,先叩齿,以集其神,而后想其三魂,作真仙之形。此吾身之福神也。其神不安则患生,其神散乱则死矣。
光辩天师曰:水火者,古先圣人之大药也。不在於外,而在吾身焉。心-火也,应於离;肾水也,应於坎。故造金丹者,须凭龙虎水火者也。先之冷其坎户,如水而后下龙虎焉。於是交之有度,用之有数,下心之火,焚之可以治众疾,补虚损矣。病之微者,自顶至踵,以肾之水洗之可也;病之大者,自足至踵,以心之火焚之可也。
六通国师一行也曰:患小用水者,不欲犯肾藏也,当守一以谨之,七日则诸疾除矣;患大用火者,火从心发,下入於左右足,上至於左右臂,以及首目,九九发之,一息皆周焉。此所谓周天之火也。
夫火有四:有日焚身火者,想从心之下,至於关锁,其光焰焰,满九九之数,可以去三虫焉;有曰敌阴火者,想从阴之下而起,遍焚其身,满三三之数;有日灵龟火者,三火从其下,至於坎户,分为二路,左右从其足内,至於足指,五路尽出,相合左旋,三匝渐大,至於腰之下,於是敌阴之火,引灵龟之火,合而右旋,三匝渐大,至於顶,则九点其首,举前法者九过;有日降魔火者,大病将死,则定息而坐,如灵龟之法而左旋,以焚诸魔。
永元真人曰:用火者,心火也。下至左右足,上至於手及其顶,一息之中,九过者也;用水者,想二肾之黑气,如烟直上至於顶门,满於泥丸,化而为水以洗之,下至於肾,入於五藏,至於其足。既已,则举其足,以意想复归於肾。瘫疽者,则先入大肠,自然转动矣。
光辩天师曰:冥本意在鼻之上,寸丝不挂於心,玄牝之门,诸事俱舍,离其本念,定息不出不入焉。
永元真人曰:玄牝之门者,其鼻与肺合,其出入息,宜坚守以定者也。自鼻至於眉,自眉至於顶,复自顶至於眉,自眉至於鼻,自鼻至於眉,自眉至於顶,皆三过,每日#3为之九过,满八十一之数可也。炼七至七者,何也?四十有九日,必自定矣。一伏时不出入。
六通国师曰:既有定法,则修想其本,灵冥在於金堂玉阙之中,如吾之形,遍观既已,然后想开顶门有黄云焉。从脾之上而起,向於顶门撞开其额者,凡一息之内为之七过者三焉。左边开上,右边开下,故日黄云满天地矣。
永元真人曰:其黄云之起而撞也,男子则撞左掩右焉;女子则撞右掩左焉。高想圣身之出也,用手压其右,使之下焉;女子则压其左焉。
光辩天师曰:一息三七撞,日为之二十一过,至二旬乃能出黄云矣。
六通国师曰:吾想其灵冥,乘其黄云而起,开其顶门,坐於云内,极力归於顶门,内闭其顶,复入於金堂玉阙,想其出入,如此者数过,方离其身,则留黄云,覆其顶门,乘其云而出,下视其身,修之不懈,至四旬有九日,当有形见形如水墨者,十旬有八日,自然去住自如。其既开也,开其顶门,而入於身,上下俱暖矣。
光辩天师曰:可以卧而为之,其名日睡法。其去如寐,其来如寤焉。修道必待阳数之兴,而勿施泄,令阳气作用焉。故当一阳之生,则修之於静室,诸绿俱舍,而存想其五藏诸神,所谓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也,所谓恍惚杳冥之中者也。
天真皇人言:顶上藏太阳者四十五数足,何谓也?此吞日月华之法欤!.平旦日之初出,束向而坐,想其日如车输,渐渐来至於口则吞之,凡七十有二,咽入於脐之下,用河车转之,拗起入於顶门,如此七旬有二日之后,可以采月华矣。每月八日上弦之后,向月暝坐,想其月华入口吞之,凡八十有一咽,二旬有三日下弦之后乃止。俟其次月上下弦再为之,八旬有一日即止,是为载日挟月者也。吾又有一法焉,於卯之时,束向想其日如明镜,渐渐而至,以鼻接之,自玄牝而入,至於其腹,用河车拗起焉;至午之时,西向想其日如悬镜,仰首以接鼻於玄牝之中,复以河车拗起焉。日之西也,西向想其日来至,以鼻接之,入於精海,复以河车拗起,入於顶后,二月、八月至夜,则想其月如镜焉,下入於鼻,至於精海焉。或於日之出,束向存想,以鼻接之而勿擂,恐玲气入。每月为之四十九过。此九五之数也。以河车拗起,而为枕焉。用日不用月者,不用阴也。
永元真人曰:日者,魂也,属於阳,故真仙无影,纯阳也。若夫鼻接而不擂者,斯妙矣乎!.或不用河车,自入於玄牝,直至顶门,三点首仰之,日为之四十五过,至四旬有五日,自一阳生,至於立春,此阳之数也。
光辩天师曰:日,阳也,乃用阴数,八九七十二焉;月,阴也,乃用阳数,九九八十一焉。此法纯阳,故用四旬有五日焉。不用河车者,顺天道左转,自玄牝之门至於顶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