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太玄部
- 皇极经世
皇极经世
戊寅:五月,唐王李渊代隋命于长安,是谓神尧皇帝。改国曰唐,元曰武德。以裴寂、刘文静为辅相,世子建成为皇太子,次子世民为秦王。降其君为□国公。是年,宇文化及弒炀帝于江都,立秦王浩为#70。化及称王,专制。北转至魏州,化及又杀浩代立,称帝,国曰许,元曰天寿。又北走聊城。王世充立越王侗于东都,改元皇泰#71。世充称郑王,专制。群盗窦建德进有河北,都乐寿。陇右薛举卒,子仁果立#72。刘武周进有河东,称帝,国曰汉,元曰天兴。梁师都进有朔方,称帝,国曰梁,元曰永隆。李轨进有河右,称帝,国曰凉,元曰安乐。萧铣进有江右及岭表,称帝,国曰梁,元曰鸣凤#73。李子通进有江都,称帝,国曰吴,元曰明政。朱集进有山南,称帝,国曰楚,元曰昌达。沈法兴进有江东,称王,国曰梁,元白延康。林士弘称帝虔州,国曰楚,元曰太平。杜伏威进有淮南,受唐封楚王。秦王平陇右,获薛仁果。
己卯:唐秦王平河右,获李轨。李密与王世充相攻,不利,奔唐,复叛,死于桃林#74。徐世绩以河南十郡降。窦建德灭宇文化及于聊城,自立为帝,甫有黎阳之地,称国曰夏,元曰五凤。萧铣灭林士弘于虔州。杜伏威南保江都,李子通西保江陵。王世充杀越王恫于东都,称帝,国曰郑,元曰开明。朱粲降于唐,复杀唐使者,奔王世充。
庚辰:唐秦王平河东,刘武周走突厥。李子通灭沈法兴于江东,徙居余杭。工部尚书独孤怀恩以谋逆伏诛。
辛巳:唐秦王平河南、河北,获王世充及窦建德以归。杜伏威灭子通于余杭。窦建德将刘黑闼复称兵河北。
壬午:唐李靖灭萧铣于金陵,江南及岭表平。
癸未:唐秦王平河北,获刘黑闼,又平徐圆朗于曹州。江淮杜伏威来朝,其将辅公祏称王丹徒#75,国曰宋。
甲申:唐李靖平辅公祏于江淮。
乙酉:唐加秦王中书令。
丙戌: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作难,杀秦王不克,秦王以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王君廓、房玄龄、杜如晦、长孙顺德、柴绍、罗艺、刘师玄、李世绩、刘弘基、王孝恭平之于玄武门。帝乃授秦王世民位,退居太安宫,称太上皇。高士廉为侍中,房玄龄为中书令,萧璃为尚书右仆射。
丁亥:改元贞观。尚书封伦卒,萧瑀为左仆射,长孙无忌为右仆射。
戊子:平梁师都于朔方。
己丑:相裴寂以罪兔,房玄龄为尚书左仆射,杜如晦为尚书右仆射,李靖为兵部尚书,魏征守秘书监,关议朝政。
庚寅:李靖平突厥,获颉利可汗。戴冑、萧瑀参预朝政#76,温彦博为中书令。
辛卯:春大搜于昆明,冬幸温汤。
壬辰:祀南郊。
癸巳:魏征为侍中,颁新定五经于天下。
经世之亥二千二百五十六
甲午:唐广孝皇帝九年。
乙未:李靖平吐谷浑,获其王,放还本国。太上皇崩于太安宫,葬高祖于献陵。
丙申:魏征迁特进,温彦博迁右仆射。
丁酉:幸洛阳宫。
戊戌:高士廉为右仆射。
己亥:幸九成宫,荒服十国来修贡。
庚子:侯君集平高昌,获其王以归。弘化公主嫔于吐谷浑,至日圆丘,祀吴天上帝。
辛丑:幸洛阳,文成公主嫔于吐蕃。
壬寅:幸岐阳。
癸卯:图二十四勋臣于凌烟阁。内难作,皇子齐王佑以齐叛,废太子承乾为庶人,徙之黔。幽魏王泰于北苑,徙之均。以晋王治为皇太子。诛侯君集。至日祀南郊。
甲辰:岑文本、马周为中书令。幸洛阳及亲征辽东。
乙巳:平高丽。
丙午:李绩破薛延陀。荒服十一国修贡。
丁未:起翠微宫于终南山。
戊申:阿史部平龟兹#77,获其王以归。征松州蛮。司空房玄龄特进。萧瑀卒,褚遂良为中书令。
己酉:帝崩于翠微宫,皇太子治践位,葬太宗于昭陵。长孙无忌、褚遂良辅政。复李绩官,仍加特进。于志宁、张行成进侍中,知政事。
庚戌:改元永徽。褚遂良罢政。
辛亥:征贺鲁至千金领,至日有事于南郊。
壬子:册陈王忠为皇太子,韩瑗、来济为相,宇文节为侍中,柳奭为中书令。
癸丑:驸马都尉房遗爱、柴令武、薛万彻、刑王元景及二公主以谋逆伏诛,遂杀吴王恪。褚遂良复为右仆射。睦州女寇乱。
甲寅:筑长安罗城,亲谒昭陵。
乙卯:废皇后王氏、良姊萧氏为庶人,册昭仪武氏为皇后,罢长孙无忌、褚遂良政事,以许敬宗、李义府为相。武后杀庶人王氏及萧氏。崔敦礼为中书令。
丙辰:废皇太子忠为梁王,册代王弘为皇太子。改元显庆。杜正伦为相。
丁巳:幸许、洛,以洛阳为东都。李义府进中书令,许敬宗进侍中,贬相韩瑗、来济为州刺史。
戊午:苏定方平贺鲁,获其王。
己未:杀长孙无忌、褚遂良于流所。幸东都。
庚申:废梁王忠为庶人。苏定方平百济,获其王扶余。
辛酉:改元龙朔。
壬戌:还长安,进门下、尚书、中书为东中西三台,分侍中、中书令为左、右相。造蓬莱宫。许圉师为左相,寻下狱。
癸亥:起含元殿于蓬莱宫。李义府为右相,寻配流隽州死。改来年为麟德。
皇极经世卷第六之中竟
#1『改元中平』原脱,据四库本补。
#2『走北宫』原作『是北宫』,据四库本改。
#3『李傕』原作『李榷』,据四库本改。下文同。
#4『董承』原作『董丞』,据四库本改。
#5『袁绍破曹操将公孙瓒于易水』原作『曹操将公孙瓒屯于易水』,据四库本改。
#6『渭南』原作『魏南』,据四库本改。
#7『骆谷』原作『洛谷』,据四库本改。
#8『政事』原脱,据四库本补。
#9『晋国公』原作『进国公』,据四库本改。
#10『琅琊王伸』下原有『王浑』二字,据四库本删。
#11『假黄钺』原作『解黄钺』,据四库本改。
#12『赵廞』原作『赵钦』,据四库本改。下文同。
#13『石冰』原作『石水』,据四库本改。
#14『三十三』原作『三十四』,据文义及四库本改。
#15『废』原脱,据四库本补。
#16『共奉』原作『曲特奉』,据四库本改。
#17『都督』原作『大都督』,据四库本删。
#18『皇后』原作『星后』,据四库本改。
#19『晋』原脱,据四库本补。
#20『西阳王羕』原作『西阳王义』,据四库本改。
#21『杀张蹇,蹇弟茂代领其众』原作『张茂杀皇代立,改元永和』,据四库本改。
#22『晋』原作『进』,据四库本改。
#23『溧阳』原作『漂阳』,据四库本改。
#24『新宫』原作『新官』,据四库本改。
#25『赵天王』原作『正天王』,据四库本改。
#26『元玺』原作『天玺』,据四库本改。
#27『去帝号』原脱『号』字,据四库本补。
#28『汪梁』原作『注梁』,据四库本改。
#29『杨骏』原作『杨俊』,据四库本改。
#30『建熙』原作『建燕』,据四库本改。
#31『张天锡』原作门帅天锡』,据四库本改。
#32『左右贤王』原作『二右贤王』,据四库本改。
#33『母』原作『毋』,据四库本改。
#34『丁零翟斌』原作『句町翟真』,据四库本改。
#35『镇广陵〕原作『领广陵』,据四库本改。
#36『洮罕』凝作『洮秦』。四库本作『秦河二州』。
#37『东垣』原作『东桓』,据四库本改。
#38『段随、韩延』原作『段木延』,据四库本改。
#39『丁零』原作『句町』,据四库本改。
#40『参合陂』原作『黍谷』,据四库本改。
#41『慕容麟』原作『慕容普邻』,据四库本改。
#42『慕容德』原作『慕容贺邻』,据四库本改。
#43『麟』原作『普邻』,据四库本改
#44『元年』原作『上元』,据四库本改。
#45『纂』原作『篡』,据四库本改。下文同。
#46『天王』原脱,据四库本补。
#47『傉檀』原作『傉擅』,据四库本改。下文同。
#48『三将』原作『三军』,据四库本改。
#49『为』原脱,据四库本补。
#50『德文』原作『昌明』,据四库本改。
#51『昌武』原作『武昌』,据四库本改。
#52『永弘』原作『永嘉』,据四库本改。
#53『经像佛教』原作『象教』,据四库本改。
皇极经世卷第六
三川邵尧夫撰
皇极经世卷第六之下
以运经世之十#1 观物篇之三十四
经元之甲一
经会之午七
经运之壬一百八十九
经世之子二千二百五十七
经世之子二千二百五十七
甲子:唐弘孝皇帝十五年。杀西台侍中上官仪,又杀庶人忠于流所。窦德玄为左相#2,刘祥道为右相。
乙丑:帝同皇后巡东海,封泰山。陆敦信为右相。
丙寅:帝同皇后至自泰山,改元乾封。刘仁轨为右相。
丁卯:禁工商乘马。戴至德、李安期、张文瑾并同东西台三品。
戊辰:李绩平高丽,执其王。祀明堂,改元总章。
己巳:帝同皇后幸九成宫。郝处俊同东西台三品#3。李绩卒。
庚午:改元咸亨。薛仁贵征吐蕃不利#4。
辛未:帝同皇后幸东都及许昌,皇太子监国。阎立本为中书令。
壬申:帝及皇后至自东都。
癸酉:帝及皇后幸九成宫。
甲戌:皇后称天后,帝为天皇,改元上元。帝同皇后幸东都。帝有疾。
乙亥:皇太子弘卒,以雍王贤为皇太子。
丙子:帝及皇后自东都还,改元仪凤。来恒、薛元超、李义琰、高智周并同中书门下三品。李敬玄、刘仁轨为中书令。
丁丑
戊寅:改来年为通乾。
己卯:甘露降,改元调露。帝同皇后幸东都。裴行俭大伐突厥。
庚辰:废皇太子贤为庶人,立英王哲为皇太子。帝同皇后幸汝州及嵩山。裴炎、崔知温、王德贞并同中书门下三品#5改元水隆。帝及皇后至自东都。
辛巳:裴行俭平突厥,虏其王伏念。改元开耀。裴炎进侍中,崔知温、薛元超进中书令。
壬午:改元永淳。帝及皇后幸东都,起奉天宫于嵩之阳#6。刘景先、郭待举、郭正一、岑长倩、魏玄同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癸未:改元弘道。帝崩于东都,皇太子哲嗣位,是谓昭孝皇帝。天后称制。刘仁轨进尚书左仆射,岑长倩进兵部尚书#7,魏玄同进黄门侍郎,刘齐贤进侍中,裴炎进中书令。
甲申:改元嗣圣。皇后废帝为庐陵王,迁之均。立豫王旦,改元文明。侍中裴炎进爵为侯,王德真进侍中,刘祎之、武承嗣进中书平章事。葬高宗于乾陵。再改元光宅。徐敬业以扬州举兵南攻润州,平之。杀宰相裴炎。又改来年为垂拱。来俊臣、周兴大行诬构#8,谓之罗识。
乙酉:武后徙帝居房陵#9,改中书为凤阁鸾台。
丙戌:苏良嗣为文昌左相,韦待价为文昌右相,并同凤阁鸾台三品。
丁亥:武后赐宰相刘祎之死。张公辅为凤阁侍郎。
戊子:武后称圣母,关东八王谋兴复,博州琅琊王冲及父越王贞先发,悉平之#10。大夷王室。
己丑:武后改元永昌,称圣皇。大杀王族,又杀纳言魏玄同及内史张光辅#11。引王本立、范履冰、邢文伟为相。
庚寅:武后改元载初。以建子月为岁首,祀明堂。以墨为名,以诏为,制。大杀王族。改国为周,元曰天授,称皇帝,降豫王旦为皇嗣。立武氏七庙,封武氏三人为王。引傅游艺为相。改鱼为龟。
辛卯:武后祀明堂。格辅元、乐思晦并同凤阁鸾台平章事#12,欧阳通为纳言。杀宰相岑长倩、格辅元及纳言欧阳通,用狄仁杰为相。
壬辰:武后祀明堂,改元如意。再改元长寿。杨执柔、崔元琮、李昭德、姚铸、李元素为相,狄仁杰下狱。
癸巳:武后祀明堂,称金轮皇帝。引豆卢钦望、韦巨源、陆元方为相,娄师德亦相。
经世之丑二千二百五十八
甲午:唐昭孝皇帝十一年,在房陵。武后祀明堂,改元延载。引苏味道、王孝杰、杨再思、杜景俭、李元素、周允元相继为相#13。
乙未:武后改元证圣。明堂火,称天册。再改元天册万岁。
丙申:武后封中岳,改元万岁登封。祀新明堂,再改元万岁通天。契丹李尽忠以孙万荣叛,陷营冀,命二十八将讨之,不利。引王方庆、李道广为相。
丁酉:武后祀明堂,河朔平,再用娄师德为相。魏王武承嗣、梁王武三思并同凤阁鸾台三品。改元神功。狄仁杰、杜景俭复相。诛司业少卿来俊臣,遂及内史李昭德。
戊戌:武后祀明堂,改元圣历。召帝于房陵,返政。突厥执武延秀及行人阎知微以破妫、檀,寇赵定。姚元崇、李峤为相。
己亥:武后幸嵩山,封皇嗣旦为相王。引魏元忠、吉顼为相,又引王及善、豆卢钦望为左右相。
庚子:武后幸汝阳,建三阳宫于嵩山之阳。改元久视,复旧正朔。张锡、韦安石为相,武三思为特进#14,相吉顼配流岭表#15,内史狄仁杰卒。
辛丑:改元大足。武后幸嵩之三阳宫,又改元长安#16。李怀远、顾琮、李迥为相。
壬寅:武后祀南郊。
癸卯:武后幸东都,朱敬则为相。
甲辰:张柬之同平章事,韦安石纳言,李蟜内史。
乙巳:武后改元神龙。张柬之、崔玄炜、桓彦范、敬晖、袁恕己平张易之及昌宗之乱#17,徙武后于上阳宫#18 ,除周号。以相王旦为安国王,太平公主为镇国公主,赏定乱功也。韦氏复正皇后位,武三思进位司空相#19。武后崩于东都之上阳宫#20。祝钦明、唐休璟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