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太玄部
- 云笈七签
云笈七签
凤麟洲
凤麟洲在西海之中,地方一千五百里。洲四面弱水绕之,鸿毛不浮,不可越也。洲上多凤麟数万,各各为群。又有山川池泽及神药百种,亦多仙家。煮凤喙及麟角合煎作胶,名之为续弦胶,或名连金泥。此胶能续弓弩已断之弦,连刀剑断折之金,更以胶连续之处,使力士掣之,他处乃断,所续之际终无所损也。天汉三年,帝幸北海祠恒山。四月西国王使至,献灵胶四两及吉光毛裘。武帝受以付外库,不知胶、裘二物之妙用也。以为西国虽远,而上贡者不奇,稽留使者未遣。久之,武帝幸华林园,射虎而弩弦断,使者从驾,又上胶一分,使口濡以续弩弦。帝惊曰,异物也。乃使武士数人,共对掣引,终日不脱,如未续时。其胶色青如碧玉,吉光毛裘黄色,盖神马之类也。裘入水数日不濡,入火不焦。帝於是乃悟,厚谢使者而遣去。又益思方朔之远见。周穆王时,西胡献昆吾刀及夜光常满杯。刀长一尺,杯受三升。刀切玉如切泥,杯是白玉之精,光明照夜。冥夕出杯於中庭以向天,比明而水以满杯中,汁甘而香美,斯实灵人之器。秦始至时#1,西胡献切玉刀,无复常满杯耳。如此胶之所出,从凤麟洲来;剑之所出,从流洲来,并是西海中所有也。
聚窟洲沧海岛附
聚窟洲在西海中申未地,地方三千里,北接昆仑二十六万里,去东岸二十四万里。上多神仙灵官,宫第比门,不可胜数。及有狮子、辟邪、凿齿、天鹿、长牙铜头铁额之兽。洲上有大山,形似人鸟之象,因名之为人鸟山。山专多大树,与枫木相类,而林芳叶香,闻数百里。此为反魂树,亦能自作声,如群牛吼,闻之者皆心振神骇。伐其木根,置於玉釜中煮取汁,更微火煎如黑饧状,令可丸之,名曰惊精香,或名之为振灵丸,或名之为返生香,或名之为振檀香,或名之为人鸟精,或名之为却死香。一种六名,斯灵物也。香气闻数百里。死者在地闻香气,乃却活,不复亡也。以香熏死人,更加神验。如此之后延和三年,武帝幸安定。西胡月支国王遣使献香四两,大如雀卵,黑如桑椹。帝以其非中国所有,以付外库。又献猛兽一头,形如五六十日犬子,大似狸而色黄,命国使以呈帝,帝见使者抱之,其以赢细秃悴,怪其贡之非也。问使者:此小物可弄,何谓猛兽?使者对曰:夫威加於百禽者,不必计之以大小。是以神麟故为巨象之王,鸾凤必为大鹏之宗,百足之虫制於剩,亦不在於巨细也。臣国云此三十万里。国有常占东风入律,百旬不休,青云干吕连月不散者,当知中国将有好道之君。我王固将贱儒墨而贵道德,薄金玉而厚灵物也。故搜奇蕴贡神香,步天林而请猛兽,乘毳车而济弱渊,策骥足以度飞沙。契阔途遥,辛苦蹊路,於今已十三年矣。香神起妖残之死疾,猛兽却百邪之魅鬼。夫此二物,实是养生之要,助政平化。岂图陛下反不知真乎?是臣国占风之谬矣!今日仰鉴天姿,亦乃非有道之君也。眼多视则淫色,口多言则犯难,身多动则淫贼,心多饰则奢侈。未有用此四者而成天下之治也。武帝忿然不平,又问使者:猛兽何方而伏百禽?食啖何物?膂力何比?其所生何乡耶?使者曰:猛兽所出,或出昆仑,或生玄圃,或生聚窟,或生天露,其寿不赀,食气饮露,解人言语,仁惠忠恕。当其仁也,爱护蠢动,不犯虎豹以下;当其威也,惊断緪系,武士奄忽,失其势力,一声叫发,千人伏息,牛马恐骇;当其神也,立兴风云,吐嗽雨露,百邪迸走,蛟龙腾蛇,附处於太上之属,役御狮子,名曰猛兽。盖神化无常,能为大禽之宗主,乃玃天之元王,辟邪之长兽者也。灵香即虽少,斯更生之神物也。疫病灾死者,将能起之,乃闻香气者即活也。芳又特甚,故难歇也。於是帝使使者令猛兽发声试听之。使者乃指兽,命发一声。兽舐唇良久,忽叫如天大雷声霹雳,又两目歼磹交光,精气冲天,良久方止。帝登时颠蹶,掩耳振动,不能自止。时卫者武士虎贲,俱失仗伏地,诸内外牛马犬豕之属,皆绝绊离击,惊骇放荡,久许而定。帝忌之,因以此兽付上林苑,令虎食之。於是虎闻兽来,乃相屈聚积,如死虎伏。兽入苑,径上虎头溺虎口,去十步已来,顾视虎,虎辄闭目。帝恨使者言不逊,欲收之。明日,失使者及猛兽所在。遣四出寻讨,不知所止。到后元封元年,长安城内病者数千百,亡者太半。帝试取月支神香烧之於城内,其死未三日者皆活,芳气经三月不歇。於是信知其神物也。乃更秘录者,复一旦又失之,检函封印如初,无复香也。帝逾懊恨不礼待於使者,益贵方朔之遗语。自愧求李少君之不勤,惭卫叔卿之复去。向使厚待使者,必有所益也。
沧海岛在北海中,地方三千里,海四面绕岛,各五千里。水皆沧色,仙人谓之沧海者也。岛上专是大山积石,有名石象,八石:石脑、石桂英、流月、黄子、石胆之辈百余种,皆生於岛,服之神仙。外别有圆海绕山,圆水色正黑,谓之溟海。无风而洪波百丈,不可得往。上有九老丈人九天真王,盖太上真人之所居,唯飞仙能到其处耳。
三岛
昆仑
昆仑,一号曰昆仑。在西海戌地,北海之亥地。地方一万里,去岸十三万里。又有弱水周回绕匝。山东南接积石圃,西北接北户之室,东北临大活之井,西南至承渊之谷,此四角大山实昆仑之支辅也。积石圃南头是王母宫。王母告周穆王云:山去咸阳三十六万里,山高平地三万六千里,上有三角山,方广万里,形如偃盆,下狭上广,故曰昆仑山三角。其一角干辰之辉,名曰闱风巅;其一角正西,名玄圃堂;其一角正东,名昆仑宫。其一角有积金为天墉城,面方千里。城上安金台五所,玉楼十二所。其北户山、承渊山入#2有墉城,金台玉楼相映,如流精之阙,光碧之堂,琼华之室,紫翠丹房。景云烛日,朱霞九光,西王母之所治也,真官仙灵之所宗。上通璇玑,元气流布五常玉衡,理九天而调阴阳,品物群生,希奇特出,皆在於此。天人济济,不可具记。此乃天地之根纽,万度之纲柄矣。是以太上名山鼎於五方,镇地理也;号天柱於泯城,象纲轮#3也。诸百川极深,水灵居之,其阴难到,故治无常处。非如丘陵而可得论尔。乃天地设位,物象之宜,上圣观方,缘形而着尔。乃处玄风於西极,坐王母於坤乡。昆吾镇在#4於流泽,扶桑植於碧津。离合火精,而光兽生於炎野;坎总众阴,是以仙都宅於海岛。艮位名山,蓬山镇於寅丑;巽体元女,养巨木於长洲。高风鼓於群龙之位,畅灵符於瑕丘。至妙玄深,幽神难尽测。真人隐宅,灵仙所在,六合之内,岂唯数处而已哉!此盖举其标末耳。臣朔所见不博,未能宣通王母及上元夫人圣旨。昔曾闻之於得道者,说此十洲大丘灵阜,皆是真仙隩墟,神官所治。其余山川万端,并无睹者矣。其北海外又有锺山,在北海之子地,隔弱水之北一万九千里,高一,万三千里,上方七千里,周旋三万里。自生千芝及神草四十余种。上有金台玉阙,亦元气之所舍,天帝君治处也。锺山之南有平邪山,北有蛟龙山,西有郅草山,东有东木山。四山,锺山之枝干也。四山高锺山三万里,宫城五所。如一登四面山,下望见锺山耳。四面山,帝君之城域也。又仙人出入道径,自一路从平邪山东南入穴中,乃至内长生岛中紫石室宫,九老仙都治处,仙官数万众。记之。
方丈扶桑附
方丈洲在东海中心西南东北岸正等。方丈面各五千里。上专是面#5龙所聚者。金玉琉璃之宫,三天司命所治之处。群仙若欲升天者,往来此洲,受太上玄生箓。仙家数十万,琼田芝草课计顷亩,如种稻状。亦有石泉,上有九原丈人宫主,领天下水神及龙蛇巨鲸阴精水兽之辈。
扶桑在东海之东岸一万里,复得碧海。海广狭浩汗,与合东海等大,碧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甘香味美。扶桑在碧海之中,地方万里。上有太上帝太真王父所治处。地多林木,叶皆如桑,又有椹子。树长者数千丈,径三千余围。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扶桑。仙人食其椹而一体皆作金色,飞翔玄虚。其树虽大,其叶及椹如中夏桑也。但椹希而赤,九千岁一生实耳,味绝甘香。地生紫金丸玉,如诸夏之瓦石。真仙官#6变化万端,盖无形#7,有分形为百身十丈者。
蓬丘
蓬丘,蓬莱山是也。对东海之东北岸,周回五千里。北到锺山北阿门外,乃天帝君总九天之维,贵无比焉。山源周回,具有四城,其中高山当心,有似於昆仑也。昔禹治洪水既毕,乃乘蹻车度弱水而到此山,祠上帝於北阿,归大功於九天。又禹经诸五岳,使工刻石识其里数高下,其字科斗书,非汉人所晓。今丈尺里数皆禹时书也。不但刻劘五岳,诸名山亦然。其所刻之处独高耳。今书是臣朔所具见。其王母所道诸灵薮,禹所不履,唯书中夏之名山耳。臣先师谷希子者,太上真官也。昔授臣昆仑、锺山、蓬莱山及神洲真形图,昔来入汉,留以寄所知故人。此书又尤重於五岳真形图矣。昔也传受年限正同耳。陛下好道思微,甄心内向,天尊下降,并受传宝秘。臣朔区区,亦何嫌惜而不上所有哉?然术家幽事,道法隐秘。某师云,师术泄则事多疑,师显则妙理散,愿且勿宣臣之言意也。武帝欣闻至说,明年,遂复从受诸真形图。常带之,则候八节常朝拜灵书,求脱屐焉。朔谓滑稽,都虚其心,故弄万乘,傲公侯,不可得而师友,不可得而喜怒,故武帝不能尽至理於此人矣。
云笈七签卷之二十六
#1秦始至时:丛刊本、四库本并作『秦始皇时』。
#2入:四库本作『又』。
#3轮:四库本作『辅』。《十洲记》亦为『纲辅』。
#4在:四库本无。疑衍。
#5面:四库本作『群』。
#6真仙官:四库本作『真仙灵官』。
#7盖无形:四库本作『盖无常形』。
云笈七签卷之二十七
洞天福地
天地宫府图并序
银青光禄大夫真一先生司马紫微集
夫道本虚无,因恍惚而有物气,元冲始,乘运化而分形。精象玄着,列宫阙於清景;幽质潜凝,开洞府於名山。元皇先乎象帝,独化卓然,真宰湛尔,冥寂感而通焉,故得琼简紫文,方传代学;琅函丹诀,下济浮生。诚志攸勤,则神仙应而可接;修炼克着,则龙鹤升而有期。至於天洞区畛,高卑乃异;真灵班级,上下不同。又日月星斗,各有诸帝,并悬景位,式辨奔翔,所以披纂经文,据立图象,方知兆朕,庶觌希夷,则临目内思,驰心有诣,端形外谒,望景无差。乃名曰《天地宫府图》。其天元重迭,气象参差,山洞崇幽,风烟迅远,以兹缣素,难具丹青,各书之於文,撰《图经》二卷。真经所载者,此之略备;仙官不言者,盖阙而未详。
十大洞天
太上曰:十大洞天者,处大地名山之间,是上天遣群仙统治之所。
第一王屋山洞
周回万里,号曰小有清虚之天。在洛阳、河阳两界,去王屋县六十里,属西城王君治之。
第二委羽山洞
周回万里,号曰大有空明之天。在台州黄岩县,去县三十里,青童君治之。
第三西城山洞
周回三千里,号曰太玄总真之天。未详在所,《登真隐诀》云,疑终南太一山是,属上宰王君治之。
第四西玄山洞
周回三千里,号三元极真洞天。恐非人迹所及,莫知其所在。
第五青城山洞
周迥二千里,名曰宝仙九室之洞天。在蜀州青城县,属青城丈人治之。
第六赤城山洞
周迥三百里,名曰上清玉平之洞天。在台州唐兴县,属玄洲仙伯治之。
第七罗浮山洞
周迥五百里,名曰朱明辉真之洞天。在循州博罗县,属青精先生治之。
第八句曲山洞
周回一百五十里,名曰金坛华阳之洞天。在润州句容县,属紫阳真人治之。
第九林屋山洞
周回四百里,号曰尤神幽虚之洞天。在洞庭湖口,属北岳真人治之。
第十括苍山洞
周回三百里,号曰成德隐玄之洞天。在处州乐安县,属北海公涓子治之。
三十六小洞天
太上曰:其次三十六小洞天。在诸名山之中,亦上仙所统治之处也。
第一霍桐山洞
周回三千里,名霍林洞天。在福州长溪县,属仙人王纬玄治之。
第二东岳太山洞
周回一千里,名曰蓬玄洞天。在兖州乾封县,属山图公子治之。
第三南岳衡山洞
周回七百里,名曰朱,陵洞天。在衡州衡山县,仙人石长生治之。
第四西岳华山洞
周回三百里,名曰总仙洞天。在华州华阴县,真人惠车子主之。
第五北岳常山洞
周回三于里,号曰总玄洞天。在恒州常山曲阳县,真人郑子真治之。
第六中岳嵩山洞
周回三千里,名曰司马洞天。在东都登封县,仙人邓云山治之。
第七峨媚山洞
周回三百里,名曰虚陵洞天。在嘉州峨媚县,真人唐览治之。
第八庐山洞
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洞灵真天。在江州德安县,真人周正时治之。
第九四明山洞
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丹山赤水天。在越州上虞县,真人刁道林治之。
第十会稽山洞
周回三百五十里,名曰极玄大元天。在越州山阴县镜湖中,仙人郭华治之。
第十一太白山洞
周回五百里,名曰玄德洞天。在京兆府长安县,连终南山,仙人张季连治之。
第十二西山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