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太玄部
- 云笈七签
云笈七签
梵监须延天生神章第三
帝真魂命元,长灵明仙之气。
须延总三云,玄元始气分。落落大范布,华京翠玉尊。明梵飞玄景,开度长夜魂。游爽赴期归,气气反故根。太帝号阳堂,字曰八灵君。九关回禄道,胎气生上元。陵梵度命籍,太一辅精延。泥丸敷帝席,三部八景分。魂生摄游气,九转自成仙。琅琅九天音,《玉章》生万神。三遍列正位,气参八辰门。玄关遏死户,灵镇津液源。应会感灵数,明道潜回轮。庆此婴兄蜕,稽首赞洞文。
寂然兜术天生神章第四
帝真魄命元,旸尸冥演由之气。
寂然无色宗,兜术抗大罗。灵化四景分,万条翠朱霞。游魄不顾反,一逝洞群魔。神公摄游气,飘飘练素华。荣秀桩劫期,乘运应灵图。空洞生神章,琼音逸九霞。一唱万真会,骞爽合成家。九转景灵备,郁郁曜玉葩。兜术开大有,一庆享祚多。上圣回帝驾,婴儿欻以歌。不胜良晨会,一切稽首和。
波罗尼密不骄乐天生神章第五
帝真藏府命元,五仙中灵之气。
翻翻五帝驾,飘飘玄上门。游步黄华野,回灵骄乐端。采集飞空景,旧爽多不存。太微回黄旗,无英命灵旛。摄召长夜府,开度受生魂。公子辅黄宁,总录具形神。玉章洞幽灵,五转天地分。气炼元藏府,紫户自生仙。数周众真会,启阳应感繁。玉女灌五香,圣母庆万年。三界并欢乐,稽首礼天尊。
洞元化应声天生神章第六
帝真灵府命元,高真冲融之气。
应声无色界,霄映冠十方。回化轮无影,冥期趣道场。灵驾不待辔,朗然生神章。空洞谅无崖,玄爽亦为强。练胎反本初,长乘飞玄梁。蕲畜丧天真,散思候履常。斩伐胞树滞,心游超上京。愿会既玄玄,悟我理兼忘。界福九天端,交礼地辰良。混化归元一,高结元始玉。稽道俦灵运,长谢嚣尘张。
灵化梵辅天#2生神章第七
帝真元府命元,高仙洞笈之气。
玄会统无崖,混气归梵辅。务猷运灵化,潜推无寒暑。乘数构真条,振袂拂轻羽。琼房有妙韵,泛登高神所。圆轮无停映,真仙森列序。上上霄衢邈,洞元深万巨。秀叶翳翠霞,停荫清泠渚。遨玩怡五神,繁想啸明侣。五难缘理去,冲心自怡处。爽魂随本根,亹亹空中处。七诵重关开,豁滞非神武。运通由中发,高唱稽首举。
高虚清明天生神章第八
帝真华府命元,真灵化凝之气。
清明重霄上,合期庆云际。玉章散冲心,孤景要灵会。焕落景霞布,神矜靡不迈。玉条流逸响,从容虚妙话。灵音振空洞,九玄离幽裔。感爽无凝滞,去留如解带。明识生神章,高游无终败。玄景曜云衢,迹超神方外。应感无方圆,聊以运四大。研心稽首诵,众圣共称快。
无想无结无爱天生神章第九
帝真神府命元,自然玄照之气。
无结固无情,玄玄虚中澄。轮化无方序,数来亦叵乘。谁云无色平,峨峨多丘陵。冥心纵一往,高期清神征。良遇非年岁,劫数安可称?浮爽缘故条,反胎自有恒。灵感洞太虚,飞步霄上冰。津趣鼓万流,潜凝真神登。无爱固无忧,高观稽首升。
太极真人颂二首
大道虽无心,可以有情求。伫驾空洞中,回盼翳沧流。净明三界外,萧萧玉京游。自无玄挺运,谁能悟冥陬?落落天汉澄,俯仰即虚柔。七玄散幽夜,反胎顺沉浮。冥期苟潜凝,阳九无虞忧。亲此去来会,时复为淹留。外身而身存,真仙会良俦。
亹亹玄中趣,湛湛清□波。代谢若旋环,椿水不改柯。静心念至真,随运顺离罗。感应理常通,神适逮自徂。淡游初无际,繁想洞九霞。飞根散玄叶,理反非有它。常能诵玉章,玄音彻霄霞。甲申洪灾至,控翮王母家。永享无终纪,岂知年劫多?
云笈七签卷之十六
#1元无上玉虚:此五字原本缺刻,今据丛刊本、四库本、辑要本补。
#2天:原误作『大』。
云笈七签卷之十七
三洞经教部 经
太上老君内观经
老君曰:天地构精,阴阳布化,万物以生,承其宿业,分灵道一,父母和合,人受其生。始一月为胞精,血凝也;二月为胎形,兆胚也;三月阳神为三魂,动以生也;四月阴灵为七魄,静镇形也;五月五行分藏,以安神也;六月六律定腑,用滋灵也;七月七精开窍,通光明也;八月八景神具降,真灵也;九月宫室罗布,以定精也;十月气足,万象成也。元和哺食,时不停也。太一帝君在头,曰泥丸君,总众神也;照生识神,人之魂也;司命处心,纳心源也;无英居左,制三魂也;白元居右,拘七魄也;桃孩住脐,保精根也;照诸百节,生百神也;所以周身神不空也。元气入鼻,灌泥丸也。所以神明形固安也。运动住止,关其心也;所以谓生有由然也。子内观之,历历分也。心者,禁也,一身之主,禁制形神,使不邪也。心则神也,变化不测,无定形也,所以五藏藏五神也。魂在肝,魄在肺,精在肾,志在脾,神在心,所以字殊随处名也。心者,火也,南方太阳之精,主火。上为荧惑,下应心也。色赤,三叶如莲花,神明依泊,从所名也。其神也,非青非白,非赤非黄,非大非小,非短非长,非曲非直,非柔非刚,非厚非溥,非圆非方,变化莫测,混合阴阳,大包天地,细入毫芒,制之则正,放之则狂。清净则生,浊躁则亡,明照八表,暗迷一方,但能虚寂,生道自常,永保无为,其身则昌。世以无形,莫之能名。祸福吉凶,悉由之矣。所以圣人立君臣,明赏罚,置官僚,制法度,正以教人。人之难伏,惟在於心,心若清净,则万祸不生。所以流浪生死,沉沦恶道,皆由心也。妄想憎爱,取舍去来,染着聚结,渐自缠绕,转转系缚,不能解说,便至灭亡。犹如牛马,引重趋泥,转增陷没,不能自出,遂至於死,人亦如之。始生之时,神源清净,湛然无杂。既受纳有形,形染六情;眼则贪色,耳则滞声,口则耽味,鼻则受馨,意怀健羡,身欲轻肥,从此流浪,莫能自悟,圣人慈念,设法教化,使内观己身,澄其心也。
老君曰:谛观此身,从虚无中来,因缘运会,积精聚气,乘业降神,和合受生,法天象地,含阴吐阳,分错五行,以应四时,眼为日月,发为星辰,眉为华盖,头为昆仑,布列宫阙,安置精神,万物之中,人称最灵,性命合道,当保爱之。内观其身,谁尊之焉?而不自贵,妄染诸尘,不静臭秽,浊乱形神。孰观物我,何疏何亲?守道全生,为善保真。世愚役役,徒自苦辛。
老君曰:从道受生谓之命,自一禀形谓之性,所以任物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出谓之志,事无不知谓之智,智周万物谓之慧,动以营身谓之魂,静以镇形谓之魄,流行骨肉谓之血,保神养气谓之精。气清而駃谓之荣,气浊而迟谓之卫,总括百骸谓之身,众象备见谓之形,块然有阂谓之质,状貌可则谓之体,大小有分谓之躯,众思不得谓之神,莫然应化谓之灵,气来入身谓之生,神去於身谓之死,所以通生谓之道。道者,有而无形,无而有情;变化不测,通神群生。在人之身,则为神明,所谓心也;所以教人修道,则修心也;教人修心,则修道也。道不可见,因生以明之;生不可常,用道以守之。若生亡则道废,道废则生亡。生道合一,则长生不死,羽化神仙。人不能保者,以其不内观於心故也。内观不遗,生道常存。
老君曰:人所以流浪恶道,沉沦滓秽,缘六情起妄而生六识。六识分别,击缚憎爱,去来取舍,染着烦恼,与道长隔,所以内观六识因起,六识从何而起?从心识起。心从我起,我从欲起。妄想颠倒,而生有识。亦曰自然,一又名无为,本来虚净,元无有识。有识分别,起诸邪见。邪见既兴,尽是烦恼。展转缠缚,流浪生死,永失於道。
老君曰:道无生死,而形有生死。所以言生死者,属形不属道也;形所以生者,由得其道也。形所以死者,由失其道也。人能存生守道,则长存不亡也。
老君曰:人常能清净其心,则道自来居,道自来居则神明存身,神明存身则生不亡也。人常欲生而不能虚心,人常恶死而不能保神,亦犹欲贵而不肯用道,欲富而不肯求宝,欲疾而足不行,欲肥而食不饱也。
老君曰:道以心得,心以道明。心明则道降,道降则心通。神明之在身,犹火之在卮。明从火起,火自炷存,炷因油润,油藉卮停。四者若废,明何生焉?亦如明缘神照,神托心存,心由形有,形以道全。一物不足,明何依焉?所以谓之神明者,眼见耳闻,意知身觉,分别物理,微细悉知。由神以明,故曰神明也。
老君曰:所以言虚心也,遣其实也;无心者,除其有也。定心者,令不动也。正心者,使不邪也。清心者,使不浊也。净心者,使不秽也。此皆已有,今使除也。心直者,不反覆也。心平者,无高低也。心明者,不暗昧也。心通者,不质碍也。此皆本自然也。粗言数者,余可思也。
老君曰:知道易,信道难;信道易,行道难;行道易,得道难;得道易,守道难。守道不失,身常存也。
老君曰:道也者,不可以言传口受而得之,当虚心静神,道自来也。愚者不知,乃劳其形,苦其心,役其志,躁其神,而道愈远,而神愈悲。背道求道,怨道不慈。
老君曰:道贵长存。保神固根,精气不散,淳白不分。形神合道,飞升昆仑,先天以生,后天长存,出入无间,不由其门,吹阴煦阳,制魄抱魂。亿岁眷属,千载子孙,黄尘四起,骑牛真人。金堂玉室,送故迎新。
老君曰:内观之道,静神定心,乱想不起,邪妄不侵,周身及物,闭目思寻,表里虚寂,神道微深,外观万境,内察一心,了然明静,静乱俱息,念念相系,深根宁极,湛然常住,窈冥难测,忧患永消,是非莫识。
老君曰:吾非圣人,学而得之。故我求道,无不受持,千经万术,唯在心志也。
洞玄灵宝定观经
灵者,神也,在天曰灵。宝者,珍也,在地曰宝。天有灵化,神用不测,则广覆无边;地有众宝,济养群品,则厚载万物。言此经如天如地,能覆能载,有灵有宝,功德无穷。证得此心,故名灵宝。定者,心定也。如地不动。观者,慧观也。如天常照,定体无念,慧照无边,定慧等修,故名定观。
天尊告左玄真人曰:
左者,定也。玄者,深妙也。真者,纯也,一而无杂。人者,通理达性之人也。曰者,语辞也。
夫欲修道,先能舍事,
进趣之心,名为修道;一切无染,名为舍事。
外事都绝,无与忤心,
六尘为外事,须远离也。六尘者,色、声、香、味、触、法,更不染着,名为都绝。境不来忤,心即无恼。心不起染,境则无烦。心境两忘,即无烦恼。故名无与忤心。
然后安坐,
摄澄烦恼,名之为安。本心不起,名之为坐。
内观心起。若觉一念,起须除灭,务令安静。
慧心内照,名曰内观。漏念未除,名为心起。前念忽起,后觉则随;起心既灭,觉照亦忘,故称除灭。了心不起,名之为安。觉性不动,名之为静。故称安静。
其次虽非的有贪着,浮游乱想,亦尽灭除,
众心不起,妄念悉忘。乱想不生,何有贪着?故曰灭除。
昼夜勤行,须臾不替。
昼之言净,夜之言垢。垢净两忘,无有间替,故名不替。
唯灭动心,不灭照心。
妄想分别,名曰动心。觉照祛之,故名为灭。慧照常明无有间,故名不灭照心。
但凝空心,不凝住心。
不起一切心,名空心。一切无着,名之不凝住心。
不依一法,而心常住。
若取一法,即名着相。心不取法,名为不依。照而常寂,故为常住。
然则凡心躁竞,其次初学,息心甚难。或息不得,暂停还失。
言习性烦恼,难可灭除。定力未成,暂停还失也。
去留交战,百体流行。
心起染境,境来牵心,心境相染,故名交战。妄念不息,百非自生,名曰百体流行。
久久精思,方乃调熟。勿以暂收不得,遂废千生之业。
定心不起,则契真常。一念不收,千生遂废。
少得净己,则於行立坐卧之时。
初得清净,正慧未生,故云少得净己。四威仪之时也。
涉事之处、喧闹之所,皆作意安。
见一切诸相,为涉之处。起一切诸心,名为喧闹之所也。息乱归寂,名为作意;恬淡得所,名之为安也。
有事无事,常若无心;处静处喧,其志唯一。
有无双遣,寂用俱忘;万法不二,名之唯一。
若束心太急,又则成病。气发狂颠,是其候也。
偏心执静,名曰束心。心外见相,名为颠也。
心若不动,又须放任;宽急得所,自恒调适。
从定发慧,名为放任。定慧齐融,名曰得所。定多即愚,慧多即狂;定慧等用,名曰调适。
制而不着,放而不动;处喧无恶,涉事无恼者,此是真定。
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空而常用,用而常空。得本元寂,故为真定。
不以涉事无恼,故求多事;不以处喧无恶,强来就喧。
习性尘劳,常须制御,不可纵逸。
以无事为真宅,有事为应迹。
见本性空寂,故为真宅。慧用无边,故为应迹。
若水镜之为鉴,则随物而现形。
本心清净,犹如水镜,照用无碍,万物俱现。名为现形。
善巧方便,唯能入定。
诸法性空,寂无所起,故为入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