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笈七签

  近在子身还自守。
  大道不远,近在身中。子自有之无求他。
  清静无为神留止,
  道为贤者施,不为愚者作。精心定志,神明惧也。
  精神上下开分理。
  精神上下,恍惚无常,求玄中之玄。
  精候天道长生草,
  上知天上,俯察地理。留年住命,白发如墨,则长生草。
  七窍已通不知老。
  耳听五音,目观玄黄,鼻受清气,口啖五味,不知老也。
  还坐天门候阴阳,
  天门,太阳一之门也。阴阳雌雄,微妙难睹。故坐伺候之。
  下於喉咙神明通,
  喉咙,咽也。啖食和气,则神明乃下降。
  过华盖下清且凉,
  华盖.之下五色青葱,清灵之渊清且凉。
  入清灵渊见吾形,
  清灵之渊,微妙玄通。闭目内视,则见江海。伺候吾形,有顷相望,如照明镜深井,对相视,乐无极也。
  期成还年可长生。
  年到四十、五十,则不住还。得其理者,日益长久。不能明者,徒自苦耳。
  还过华下动肾精,
  华盖之下多阴凉,万神合会更相迎,引动肾气,上布紫宫。
  立於明堂望丹田,
  明堂、丹田相去不远,相望见。
  将使诸神开命门,
  一名大神。万物之先,保使群神,救护万民,出入命门。
  通利天道存灵根。
  九九八十一首,分为二部。从头至足,元气通流,周匝一身,灵根坚固,守之勿休也。
  阴阳列布若流星,
  三气升降,闭塞三关,百脉九孔,气候铄铄光晃晃,列布皮肤若奔星。
  肝气周还终无端。
  肝为青龙,出从吾左肺;为白虎,住在右。神道恍惚,无有端绪。
  肺之为气三焦起,
  肺有三叶三焦起,一名华盖,紫红色。
  上座天门候故道。
  天道,雄门。故道,本根。存本守根,乃得长生。
  津液醴泉通六府,随鼻上下开两耳。
  闭气缩鼻,长久微息。呼吸元气,一上一下,缩鼻不止开其耳。
  窥视天地存童子,
  上窥天门,则睹三光。倇视地理,见小童子。
  调和精华治发齿,
  精液华池。常以鸡鸣,啄齿三十六,下漱咽之。常以管钥开闭九孔,皆上头中治发齿。
  颜色光泽不复白。
  门户开张,精神布合。颜色光润,须发滋荣不复白。
  下於咙喉何落落,
  存候天道要不烦,落落如石,中心独喜。
  诸神皆会相求索。
  大道游戏,众神合会,交游徘徊太素中。
  下入绛宫紫华色,
  下入绛宫丹城楼,金紫帏帐,徘徊四隅。
  隐藏华盖观通庐。
  暮隐华盖,昼游明堂。观望神庐金匮乡也。
  专守心神转相呼,
  心为国主太一宫,专心一意向太阳,执志清洁,众神喜乐相呼来。
  观我神明辟诸邪。
  一居中央,诸神宿卫。当此之时,仰观神光,元阳子丹辟万邪。
  脾神还归依大家, 脾神朝进明堂,暮归其宫,故依大家太仓也。
  致於胃管通虚无,
  胃管,太仓口也。虚无之宫在太初。
  藏养灵根不复枯。
  藏养灵根使渐润,调和满口而咽之,内不枯燥。
  闭塞命门如玉都,
  关门闭牖以知天道耳。玉堂之阳,一神之都市,知万物之价数也。
  寿传万岁年有余。
  俗人有余财,圣人有余年,寿命无期。
  脾中之神主中宫,
  中宫戊己,主於土府。万物跂行,土地之子。脾为明堂,神治中宫也。
  朝会五藏列三光,
  五藏六府,神明之主。日月朝会,长幼有序。仰观三光日月斗。
  上合天门合明堂。
  天门开闭,出为雄雌。三光所生,侠在明堂。上圆下方,中无不有。
  通利六府调五行,
  安神养己,六府通畅,邪气却走,正气内守五行之精,金木水火土为荣。
  金木水火土为王。
  五行相生,土为其主。万物畴类,皆归於土。
  通利血脉汗为浆,
  含气养精,血脉丰盈,骨濡筋强,润滋皮肤,汗出若浆。
  修护七窍去不祥。
  同穴异窍,各隔东西。常当修护,神明所依。辟却不祥,万物自化。
  二神相得化玉英,
  日月之神,阴阳之反。暮宿明堂,化生黄英下流口,淡如无味,用之不可既也。
  上禀天气命益长,
  坐常仰头鼻,受上清气,跨座随阳,四肢安宁。敬重天禁命益长。
  日月列布张阴阳。
  日月照察,万物瞻仰。阴阳设张,四时调和。凡此四行,亦在己躯也。
  五藏之主肾最精,
  肾之为气清且香。右为王母,左为王公。左青龙,右白虎,与天通。
  伏於太阴成吾形,
  太阴小童玄武里,赤神之子伏不起,转阳之阴成吾形,常存太素老小丁。
  出入二窍合黄庭,
  出入二窍两手间,黄庭中人主神仙,欲得吾处入阙山。
  呼吸虚无见吾形,
  虚无恍惚难悉言,呼吸元气环无端,欲睹吾形若临渊也。
  强我筋骨血脉盛。
  精气不泄,骨髓充满,常自壮强。血脉平盛,行若犇马,终身不倦。
  恍惚不见过青灵,
  恍惚中有物,青灵中有形。恍惚象大道有一,莫见其景也。
  坐於庐下见小童,
  神庐之下金匮野,顾见真人小童子,何从相求华盖下。
  内息思存神明光。
  闭目内视,存在神明见吾光。晚仰瞻之,青赤白黄。
  出於天门入无闲,
  出於天门见四邻,入於无闲睹太玄,太玄中有众妙之门。
  恬惔无欲养华茎。
  闲居静处,深固灵珠。素捐世俗,推刚就深,含养玉茎,色如桃华。
  服食玄气可遂生,
  外为太玄,内为大渊。若如流俗,合四海源。审能服食,可得遂生。
  还过七门饮大渊。
  大渊玉浆甘如饴,近在吾身子不知,何处取之蓬莱汉。
  道我悬膺过青灵,
  太清之渊随时凉,青灵之台四远望,悬膺菀降太仓。
  坐於膺间见小童,
  金匮玉神小庐间坐,仙道见小童子,候吾规中道毕矣。
  问於仙道与奇方,
  仙道,谓虚无自然也。不行而至,举足万里,坐在立无。奇方,不死之药也。
  服食芝草紫华英。
  绝五谷,弃饴粮。使六丁玉女自来侍人,为取芝草金紫华英,得乃食之。
  头戴白素足丹田,
  真人致住,常欲令人得神仙。昼日头黑,至头白如素也,足履丹田中也。
  沐浴华池生灵根。
  沐浴华池,炼身丹田之中,主润灵根。华池,玉池。
  三府相得开命门,
  老子,太和各为一府,共侍道君。常开阖命门,阳明无端也。
  五味皆至善气还,
  六合之中自生五味,演而食之,正气并来。
  被发行之可长存。
  大道万毕,被发僵卧,炼身五岳,则得长生。
  大道荡荡心勿烦。
  大道荡荡,昭然旷然。要道不烦,烦道不要,求於无形。
  吾言毕矣慎勿传。
  吾者,中央老君也。解说天道,从头至足,皆可生也。勿传非人,令道不明,慎之慎之。
  太上黄庭外景经
  推诵《黄庭内景经》法
  当入斋堂之时,先於户外叩齿三通。闭目想室中有紫云之气,郁郁来冠兆身。玉童侍左,玉女侍右,三光宝芝,洞映内外。咒曰:
  天朗气清,三光洞明。金房玉室,五芝宝生。玄云紫盖,来映我形。玉童侍女,为我致灵。九帝齐景,三光同軿。得乘飞盖,升入紫庭。引气三十九咽,毕,入户北向四拜,长跪,叩齿二十四通,上启高上天真玉晨太上道君:某甲今当入室咏诵玉经,炼神宝藏。乞胃宫华荣,身得乘虚,上拜帝庭。毕,还东向揖大帝。又叩齿十二通,上启扶桑大帝旸谷神王:某乙今披咏玉经,乞使静室神芝自生,玉华宝耀,三光洞明,万徧胎仙,得同帝灵。毕,即东向诵十徧为一过。竟,还北向四拜,东向揖,不须复启也。但拜谒如法,随诵多少,然以十数为限。不依法而受经,亏损俛仰之格,徒劳於神,无益於求仙也。五犯废功断事,十犯身
  死於风刀之考。死为下鬼,负石之役,万劫还生不人之道。当以八节日送金环、青缯九尺,以奉於有经之师。师得此信,速录上学弟子郡县、乡里、姓名、年纪、生月日时於九尺青缯之上,正中於山岳绝岩之侧,北向奏名青帝宫。叩齿二十四通,微咒曰:
  天回道气,八道运精;三五应期,九祚代倾;命真玄寂,辅臣帝灵;玉札已御,今奏青名。谨关九府,五岳司灵,记我所列,上闻玉清。三年之后,来迎某甲微形、赐乘八景,升上帝庭。毕,埋青缯於绝岩之下。如此三年,有真人下降。一节不送,废功断事,不得入仙。三节违盟,告下三官,受考无穷。清虚真人曰:凡修《黄庭内景玉经》,应依帝君填神混化之道。读竟礼祝毕,正坐向东,临目内想身神形色、长短大小,呼其名字,还填本宫。不修此法,虽万万徧,真神不守,终无感效。徒亦损气疲神,无益於延命也。今故抄经中要节相示耳:
  发神苍华字太元,形长二寸一分。脑神精根字泥丸,形长一寸一分。眼神明上字英玄,形长三寸。鼻神玉垄字灵坚,形长二寸五分。耳神空闲字幽田,形长三寸一分。舌神通命字正纶,形长七寸。齿神崿锋字罗千。形长一寸五分。右面部七神,同衣紫衣,飞罗裙,并婴儿形。思之审正,罗列一面,各填其宫。毕,便叩齿
  二十四通,咽气十二过,祝曰:
  灵源散气,结气成神。分别前后,总统泥丸。上下相扶,七神敷陈。流形遁变,爱养华元。道引八灵,上冲洞门。卫驱摄景,上升帝晨。毕,次思心神丹元字守灵。形长九寸,丹锦飞裙。肺神皓华字虚成,形长八寸,素锦衣黄带。肝神龙烟字含明,形长六寸,青锦披裳。肾神玄冥字育婴,形长三寸六分,苍锦衣。脾神常在字魂停,形长七寸三分,黄锦衣。胆神龙曜字威明。形长三寸六分,九色锦衣绿花裙。右六腑真人处五藏之内六府.之宫,形若婴儿,色如华童。思之审正,罗列一形,叩齿二十四通,咽气十二过,咒曰:
  五藏六府,真神同归。总御绛宫,上下相随。金房赤子,对处四扉。幽房玄阙,神室纽机。混化生神,真气精微。保结丹田,与日齐晖。得与八景,合形升飞。紫微真人曰:昔孟先生诵《黄庭》,修此道八年,黄庭真人降之。此妙之极也。《黄庭》秘诀尽於此矣。形中之神,亦可从朝至暮,恒念勿忘,不必待诵《黄庭经》矣。
  云笈七签卷之十二
  #1居:原误作『君』,据丛刊本、四库本、辑要本改。
  #2月魂:辑要本作『月』。
  #3的其的:辑要本前『的』作『得』。按作『的』於文意更通。
  #4嫌:丛刊本、四库本、辑要本并作『大』。
  #5玉:四库本、辑要本、丛刊本并作『为』。
  云笈七签卷之十三
  三洞经教部 经
  太清中黄真经并释题
  释题
  《中黄真经》者,
  中黄者,中天之君也。真者,得无为之身也。经者,为大道之径也。
  九仙君撰,
  九仙者,天之真也。其位最崇,下管八天,上极真位,显两仪之成形。然大道之人,苞裹万景,含养天地,以慈爱为百行之源,以众善为资身之本;廓然洞达,存不舍之根;总察万行,无弃绝之智。是以出五明殿,入中和宫,放无极光,洞无极景。及与黄人论无极之义,显分圣教,须知无中不无,欲悟玄元,先了义趣。得之者同其生,失之者共其死。哀体内之莫测,病生灵之不悟。元气分散,随彼行之所生;体节分离,掩太阴之泉户。依余大教,必归云路。
  中黄真人注,
  中黄者,九天之尊。余始自人间,登於圣路,保养和气,深藏其精。虑中行未成,切厉精诚,然后用其慈愍,剪其痴怒,去舍万端,百灵潜护,永绝爱欲,阴神私助,然可服灵气,固真一,知神仙可学也。
  亦号曰《胎藏论》。
  夫《胎藏论》者,盖以人类受形於圣路,保和於气母。阴阳交配,随行所成。骨肉以精血为根,灵识以元气为本。故有浅深、愚智、祸福不同。此经辨人伦之有形,明腹内之修养。穷本见末,寻苗识根。端明五藏,然可修身。用之以人,受之以法,守之以功。若亏是行,徒擅其能,亦不可学也。
  《胎藏论》者,盖九仙君兼真人之所集也。真人常观察元气,浩然凝结成质。育之以五藏,法五行以相应;明之以七窍,象七曜以昭晰。
  夫人腹内有五行之正气,顺之即无疾,逆之即为害。头应於天,足应於地。天欲得高,高即日月明;七窍欲得大,七窍大者道易成。为心气大,骨气大,和气大,节气大,此为神宅,修道易成,亦主有寿。
  其识潜萌,其神布行,
  夫人受形於胎,然布情识之根,心识为最。因心运已,得无不为。道有存神宅,皆以心识为用。即未若无心舍损,直上九天,为之大要。
  安魂带魄,神足而生。
  魂生於天,魄生於地,入胎成形,诸神居拉。婴儿在胞,善知人事,无息无声,合於至理。既出胎腹,六识潜萌,体袭五谷,贪恚并生。随识所用,坐变痴盲,故《太微灵书》有还魂制魄法,皆须用心存思。若暂有忘舍,前功悉弃。此书并不载,盖为舍损心识。
  形神相托,神形相成。口受外味以亡识,身受内役以丧情,神离形以散坏,形离神以去生。殊不知皮肉相应,筋骨乃成。肝合筋,其外爪;心合脉,其外色;脾合肉,其外唇;肺合皮,其外毛;肾合骨,其外发。咸伤筋,苦伤骨,甘伤肉,辛伤气,酸伤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