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原发微

  圆图者,天道之阴阳。在天为日月星辰暑寒昼夜,谓之流行之《易》。言其与天地四时,流行而不息也。图左三十二阳卦,春以发生,夏以长养。图右三十二阴卦,秋以挚敛,冬以包藏。共四其十六,而为六十四卦。又以春夏秋冬分之,各四其六十四,而为一千五百三十六爻之卦气,以运行於天。四象立体,六甲#10循环,以见皇帝王伯之治迩。三百六旬有六之转旋,乾坤主之,属乎天之造化。方图者,地道之柔刚。在地为水火土石雨风露雷,谓之对待之《易》。言其承天时行以生化也。内一截三十二阳卦,西北角乾,束北角泰。外一截三十二阴卦,西南角否,束南角坤。亦四其十六,而为六十四卦。又以元会运世分之,各四其六十四,以为二百五十六位之卦体,以生物於地。四四立体,四九为用,以见律吕音声之阳唱阴和。动植飞走之出生入死,坎离主之,属乎地之造化。故却子曰:十六者四象相因之数也。几天地变化,万物感应,古今之因革损益#11皆不出乎十六。十六而天地之道毕矣。此所以阖辟消长,吉凶善恶,一一相对而无差。
  后天上经反,对卦十八,此反易者十二也。不易者六,.乾坤坎离颐大过也。下经反,对卦十八,此反易者十六也。不易者,二中孚#12小过也。
  《易纬》云:《易》六十四卦,文王以上下经分之。考#13之序卦,皆后天次序,反对卦也。八卦之象不易者四,乾坤坎离。反易者二,震兑也。震反则艮,兑反则巽也。是以六卦变成八卦,重卦又添颐孚大小过。四卦不变,奏上乾坤坎离为八卦。不变反易者二十八。以八合八,共三十六变而成六十四卦也。乾坤坎离固不易,而艮震合颐,震艮合小过。巽兑合中孚,兑巽合大过。亦皆不易。八卦虽不易,乾尽变则坤,坤尽变则乾。坎尽变则离,离尽变则坎。颐与大过,孚与小过之尽变亦然。李氏曰:上下经各相对,序卦至坎离,别起文义。立经乾坤,二老对立,序卦各隐其名。下经首咸二少合体,序卦独隐成名。上经需讼,对下经晋明夷。需讼变之尽为晋,晋变之尽为需。上经泰否,对下经损益。泰否乾坤之交,不交损益。咸怛之交,不交也。上经自屯蒙至临观,下经自遁壮至革鼎。屯蒙变之尽为鼎革,临观变之尽为遁壮。上经颐与大过,偶在坎离之前。下经中孚与小过,偶在既未#14之前。上经终坎离,下经终既未。既未#15者,即坎离之交。不交也,颐似离,大过似坎,而坎离继二卦后。中孚厚画,离小过厚画。坎而既未济又继二卦后,是坎离为乾坤震巽艮兑之用。上经五十二阳爻,五十六阴爻。下经五十六阳爻,五.十二阴爻。经分上下,皆有至理。惜师说不传,而文王分经之义隐矣。
  邵子曰:乾坤纵而六子横,《易》之本也。又曰:震兑横而六卦纵,《易》之用也。
  先天八卦,以乾坤为《易》之本,而六子辅之。故六子皆为横,而乾坤独为纵。纵如织之有经,横如经之有纬。分阴分阳,错综以纬之也。乾坤居南北,以定上天下地之位。乾有二十六阳十二阴,坤有三十六阴十二阳。既有以植天地之经,而分南北矣。於是离东坎西为日月以为之纬。艮西北对兑东南,震东北对巽西南。又为山泽雷风之变以为纬焉。益巽离兑阴卦也,而本乾体反多阳。故取其阳之多,以为乾之纬於左。震艮坎阳卦也,而本坤体反多阴。故取其阴之多,以为坤之纬於右。上下相应,一纵一横。阳奇阴偶,相为对待。所以立《易》之体,而以后天为用。后天八卦,以震兑为《易》之用,六卦辅之。故六卦皆为纵,而震兑独为横。横如秤之有衡,而六卦为衡上之星。或轻或重,进退以权之也。震兑位束西,以秉春生秋杀之权。震以一阳,而生巽离兑之六阳。积而为乾,以居西北,而成父道之尊。震又以二阴而函巽离兑之三阴。并六阴为坤,以居束南,而成母道之善。束生西成,一横六纵。以横为重,震兑木金,各当其位。坎离水火,交致其用。此后天八卦,所以为地上之《易》,应人之用也。或曰:后天八卦,震兑坎离,居东西南北之正位。而相对者,取其交也。乾坤艮巽,居东西南北之偏处。而不相对者,为其不交也。交者为用,则不交者不用也。今子以阴阳数推之,皆为有用,何也?曰:有四正卦以用之,则四隅不用之,卦皆入有用之中矣。张氏曰:先天八卦应天四时,后天八卦应地八方。何往而非用者。
  邵子曰:先天《易》之体,后天《易》之用。
  先天用坎离日月,为刚柔昼夜之变。后天用乾坤九六,为阴阳寒暑之变。先天《易》之体应天之气,后天《易》之用应地之方。先天卦位八正,乾南坤北离束坎西兼颐孚大小过。后天卦气,四正坎离震兑,四维乾坤艮巽。先天乾坤分天地,以定上下之位。后天乾坤为大父母,退居西北西南之维。先天坎离为日月,列卯酉左右之门。后天坎离为水火,分南北生出之序。先天八卦,造物之初,兼天上地下,乾坤阖辟,日月出入,春夏秋冬,弦望晦朔,昼夜长短,行度盈缩,莫不由此。后天八卦,生物之后,独攘地上,而言坎离。当二至中,震兑位当二八之造而有定,非若昼夜之盈缩也。故《系辞》言春夏秋冬南北束西,而坤不过言地,坎不过言水而已,初不及乎地下之事也。先天以阴生阳,后天以阳生阴。先天四象生日月,故阳抱阴生日,阴抱阳生月。后天日月生万物,故阳行阳中万物盈,阳行阴中万物缩。先天言日月五星,皆从天左行。后天言日月五星,皆违天右行。先天用四象,水火土石。后天用五行,木火土金水。先天左三十二阳,析归妹一卦,分兑居上震居下。后天则震束兑西,乾至归妹十二,下数上二十一卦。先天右三十二阴,析渐一卦,分巽居上艮居下。后天则艮上巽下,坤至渐十二,下数上亦三十一卦。先天一卦变七卦,一为本,七为用。后天一卦变六卦,卦为本,爻为用。先天二三,为变数四十二。后天三两,为衍数五十。先天乾兑离震为四阳卦,属天八阳四阴。巽坎艮坤为四阴卦,属地八阴四阳。数皆不等。后天乾坎艮震为四阳卦,一父三男,六阴六阳。.巽离坤兑为四阴卦,一母三女,六阴六阳。其数皆等。坤兑乾坎居西南北,艮震巽离居北东南亦然。先天生熙之始,以冬至为元一之一。后天生物之始,以春分为元二之一。先天天二正乾离兼颐孚,重卦二为天四正卦。颐肖离中孚厚画离。后天地二正坤坎兼大小过,重卦二为地四正卦。大过肖坎小过厚画坎。先天巽离兑三官,各二十八阳。坎艮震三官,各二十八阴。后天震坎艮六阳十二阴,巽离兑六阴十二阳。上经乾坤坎离为三十六卦之祖,下经兑震巽艮为二十八卦之祖。先天以多者政用。三女本乾体,从父归东南。三男本坤体,随母归西北。后天以少者致用。三男从父归东北,三女随母归西南。
  朱子曰:后天者今之《周易》,文王所演是也。孔子既为文王之《易》以作传,是谓十翼。则其所论,当以《周易》为主。然不推本伏羲画卦之由,则学者必将误认文王所演之《易》,便为伏羲所画之《易》。只从中半说起,不识向上根源矣。
  伏羲先天《易》,文王演之为《周易》者,即后天之学也。故经分上下。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於是,孔子为之作传,又分为十翼。象象系辞,各分上下为六,文言七,说卦八,序卦九,杂卦十也。从中半说起者,谓止知文王复天《易》尔。须更从伏羲先天《易》上研,穷则识向上根源矣。朱#16子谓:先天后天,既各自为一义,后天说中取义多。不同彼此,自不相妨,不可执一而废百也。
  又曰:后天说卦变者十,九卦盖言成卦之由。凡象辞不言成卦之由,则不言所变之爻。今观《易传》,以见康节先天后天之说,最#17为有功。
  今合朱蔡二#18说释之曰:程子专以乾坤言卦变,然只是上下两体,变者可通,蛊咸怛渐泱是也。一卦变者不可通,如讼元妄师卦是也。谓刚来为自外来,说得有碍。程传责卦曰:岂有乾坤变而为泰,又自泰变为责之理。若如此,则乾坤变六子,八卦重六十四,皆由乾坤而变者。其说不得通。若自震一索而得男,以下六卦,乃是已有此卦了。就此卦生出此义,皆后天之学。今所谓卦变者,亦是有卦之后。圣人见得有此象,故发於《象辞》,安得谓之乾坤,圣而为是耶。节斋蔡氏曰:其为卦变,皆三阳三阴,本具乾坤之理,而上下往来者也。乾刚交坤而成震坎艮,坤柔交乾而成巽离兑。言刚来刚下者,明乾在上而下交坤。言柔来柔下者,言坤在上而下交乾也。若上之与柔上,则反乾刚在下而上交坤。坤柔在下而上交乾,皆本乾坤而互取之尔。至於讼与元妄,止言刚来,刚自外来。卦皆四阳二阴,非乾坤上下之交者,乾体居上不动。坎震之刚,皆自外来也。此皆因后天之卦而发此义。
  朱子曰:伏羲八卦圆图,以对待而作也。伏羲六十四卦横图,以流行而作也。
  主对待者,秘以流行为用。对待者,体静而生。伏羲八卦,对待者也。静而生,则吉凶悔吝由乎我。故曰:先天其序,以二气消长成,是造化生物之理。
  文王八卦圆图,以流行而作也。文王六十四卦横图,以对待而作也。
  主流行者,铃以对待为用。流行者,□体动而成。文王八卦,流行者也。动而成,则吉凶悔吝奉乎天。故曰:后天其序,以万物盛衰成,是造化运行之理。天地之问,对待流行而已。乾坤者,对待之醇。坎离者,对待之交。咸怛者,对待之行。既济未济者,对待之杂。对待之阴阳,则其用均流行之阴阳。唯阳为用,静则二,而行则一。对待者,复动而为流行。流行者,复静而为对待。
  朱子曰:《先天图》有变易交易之妙。左边一百九十二爻,本都是阳。右边一百九十二爻,本都是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便是阳往交易阴,阴来交易阳。两边各各相对,博易而成此图。其实非彼往此来,只是其象如此。
  图左属阳,自震一阳,离兑二阳,乾三阳。为阳在阳中,阳顺行。图右属阴,自巽一阴,坎艮二阴,坤三阴。为阴在阴中,阴逆行。坤无阳,艮坎一阳,巽二阳。为阳在阴中逆行。乾无阴,离兑一#19阴,震二阴,为阴在阳中逆行。垢在西是束边五画,阳过复在束,是西边五画。阴过互相博易而成《易》之变。《易》之变虽多般,此是第一变。伏羲当初只是见太极下面有个阴阳,便就此画一个阴一个阳。一个便是两个。就一个阳上,又生一个阳一个阴,就一个阴上又生一个阴一个阳。只管想生去,二而四,四而八,以至八八六十四不觉来。如此齐整,皆是自然天地之妙。但略假圣人手画出来《先天图》,一日.有一个想地道理,一月有一个怠地道理,以至合元会运世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亦只是这个道理。大而古今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亦只是这个圈子。小而人物生死,一日一时一月一岁之运,亦只是这个圈子。都从复上推起去,只是一个消息盈虚之理。本是小底变成大底,到那大处,又变成小底。
  邵子曰:《先天图》,环中也。
  张氏曰:圆於外者为天,方於内者为地,人在地上即环中也。愚曰:以上下观之,乾南为天,坤北为地。以左右观之,震至乾左为天,太阳太阴、少阳少阴生而天道备。巽至坤右为地,太刚太柔、少刚少柔生而地道成。天包地外,阴阳二气,万变一理,循环无端。此所以名环中也。处环中而为人伦,则乾君坤臣家人父子咸怛夫妇六子出焉。履环中而验方城#20则天门无上,地户无下。川泽注于束南,其流无及。昆仑起于西北,其高莫拟。大明束曦于离,阴魄西孕于坎。雷出于震,万物昭苏。风入于巽,万物枯朽。环中之象,於此可睹。四时求之,冬至子半阳神以来,夏至午半阴鬼以遁。三'阳三阴春以分,三阴三阳秋以半。弦望晦朔,月有终始。旦昼暮夜,气有逆顺。环中之岁月日时,存亡进退,於此可骯。阴阳阖辟求之,则天倡地而有日月星辰之声,地和天而有水火土石之音。开发收闭,机动籁呜,此环中一部之音乐本乎天真。细细求之,无名可名。伏羲放之,以为方圆二图。虞舜奏之,以致箫韶九成。康节得之,以着《皇极经世》之经。人在环中,可以戴天履地而不知其然乎?康节自赞日弄环,余暇时往时来。又曰:自从会得环中意,闲气胸中一点无。其胸中自具一环中也,可知矣。
  又曰:先天学,心法也。故图皆自中起,万化万事,生于心也。
  朱子曰:中问白处便是太极。三十二阴三十二阳,便是两仪。十六阴十六阳,便是四#21象。八阴八阳,便是八卦。两边生起,便是阴根阳,阳根阴。这个有对,从中太极出者无对,此心法也。愚按:《先天图》自坤生者始于复,自乾生者始于娠。皆在天地之中。中者,心也,太极也。超於万物之上,而行乎万物之中也。所以无对。
  又曰:《图》虽无文,吾终日言而未尝离乎是,生皿天地万物之理,尽在其中矣。
  《先天图》有位有数,初无语言文字□可传。而其中之所有,虽大天地细毫芒,无所不包。上而日月星辰,下而水火土石;变而为暑寒昼夜,化而为雨风露雷;感而为性情形体,应而为走飞草木;人而为耳目鼻口,物而为色声气味;衍之为元会运世,散之为岁月日时。事有体用,而分皇帝王伯.。业有心逵,而分《易》、《书》、《诗》、《春秋》。理一分殊,无往而不在其中矣。邵子诗曰:日月星辰高照耀,皇王帝伯#22大铺舒。可谓胸中楼阁,四通八达矣。朱子赞之曰:天挺人豪,英迈盖世。驾风鞭霆,历览无际。手探月窟,足镊天根。闲中今古,醉裹乾坤。其善於形容有道者,气象也。又曰:他在静中,推得天地万物之理。朱子曰:康节男子吟,乃是说《先天图》中,数之所从起处。天根月窟,指复诟二卦而言。其诗云:耳目聪明男子身,洪钧赋予未为贫。须探月窟方知物,未蹑天根岂识人。乾遇娠时生月窟,地逢雷处看天根。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官都是春。都是春者,即天理流行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