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太清部
- 墨子
墨子
经一钧、禾楼、罗石、县答,植内毋植外。
杜格,狸四尺,高者十尺#97,木长短相杂,兑其上,而外内厚涂之。
为前行行栈、县答。隅为楼,楼必曲裹。土五步一,毋其二十晶。爵穴十尺一,下壤#98三尺,广其外。转脯城上,楼及散与池革盆。若转,攻卒击其后,暖失治。车革火。
凡杀蛾傅而攻者之法,置薄城外,去城十尺,薄厚十尺。伐操之法,大小尽木断之,以十尺为断,离而深狸坚筑之,毋使可拔。
二十步一杀,有填,厚十尺。杀有两门,广#99五步,薄门板梯狸之,筑#100,令易拔。城上希薄门而置捣。
县大#101,四尺一椅,五步一鳌,鳌门有炉#102炭。传令敌人尽人#103,车火烧门,县火次之,载#104而立,其广终队,两载之问一火,皆立而侍鼓音而燃,即俱发之,敌人辟火而复攻,县火复下,敌人甚病。
敌引哭而榆,则令吾死士左右出亢门击遗师,令贲士、主将皆听城鼓之音而出,又听城鼓之音而入。因素出兵将施伏,夜半,而城上四面鼓噪,敌之#105必或,破军杀将。以#106衣为服,以号相得。
墨子卷之十四竟
#1『亢』《闲诂》作『穴』。
#2『麦』《闲诂》作『突』。
#3『服』《闲诂》作『敢』。
#4『则』下俞曲园据下句补『犹』字。
#5『县』下毕沅据《太平御览》增『门』字。
#6『问扁』二字毕沅据下文改为『门扇』。
#7『未』《闲诂》作『末』。
#8『孜』毕沅以意校作『孔』
#9『升』王念孙校作『斗』。
#10『草』王念孙校作『革』。
#11『濠』王引之校作『涿』。
#12『尺』《闲诂》作『丈』。
#13『表』举沅据《汉书》注校作『裹』。
#14『一』下举沅据《太平御览》补『宠』字。
#15『再』毕沅据《太平御览》改作『井』。
#16苏时学云:『什』当作『斗』。
#17『五』下王念孙据《模守篇》补『尺』字。
#18『雨』毕沅据意改作『两』。
#19『士』毕沅据意校作『土』。
#20『籍』王引之校作『薪』。
#21『闲』《闲诂》作『闭』。
#22『亭』下王念孙据《太平御览》补『一』字。
#23『有序』王念孙校作『有重厚』。
#24『夫』毕沅据《太平御览》校作『矢』。
#25『内』毕沅据意校作『穴』。
#26『涉』举沅校作『沙』。
#27『卞』举沅据意校作『开』。下同。
#28『乎』字毕沅疑衍。
#29同注#25。
#30『本』王念孙校作『士』。
#31『匝』王念孙校作』迎』。
#32自『城四面四隅』至此,《闲诂》移至『各为二幕二,一凿而系绳,长四尺』以下,『大铤,前长尺』以上。
#33『也』王引之校作『池』。
#34『交』毕沅据意校作『支』。
#35『尺』毕沅据意校作『民』。
#36『牧』毕沅以意校作『收』。下同。
#37『代』毕沅以意校作门伐』。
#38自『为之奈何』至此,《闲诂》移至《备穴篇》叫禽子再拜……或中人一以下。
#39自『此十四者无一』至此,《闲诂》移于『不然,则赏明可信而罚严足畏也』之复。
#40『本』王念孙校作『卒』。
#41『岩』毕沅以意校作『客』。
#42『大』《闲诂》作『丈』,是也。
#43王引之以意校作『凡四千人』。
#44同注#25。
#45王引之云,『地』上脱『下』。
#46『内』《闲诂》作『穴J,下同。
#47『疾』王引之校作『灰』。
#48『翟』毕沅以意校作『习』。
#49『予』毕沅以意校作『矛』。下同。
#50『攸』毕沅以意校作『版』。
#51王引之云,『徒』当为『从』,两字隶书相似而讹。
#52自『侯望适人』至此,《闲诂》移至《备穴篇》。
#53毕沅云,『杖』及『材』字之误。
#54『状』举沅以意校作『伏』。下同。
#55苏时学云,『梁』乃『染』字之误。
#56『陈』《闲诂》作『陕』。
#57『客』举沅以意校作『容』。
#58自『新艾与此长尺』至此,《闲诂》移至《备穴篇》,上接『穴垒之中各一狗,狗吠即有人也。』
#59『入』王引之校作『人』。
#60『月』王念孙据上文校作『瓦』。
#61『代』毕沅以意校作『弋』。
#62『我』《闲诂》作『戈』。
#63此句王念孙据《墨子》文例补为『子问羊黔之守邪?』
#64同注#40。
#65俞曲园云,『杖』当作『材』。下同。
#66『斤』《闲诂》作『钓』。
#67『及』毕沅以意校作『乃』。
#68『土』毕沅据《太平御览》改作『上』。
#69『之』下王念孙据《墨子》文例增补『守』字。
#70毕沅据《备蛾传》於『门』上增『麾』字。
#71『问』下毕沅据《备蛾传》删『载之门』三字。
#72『持』王念孙据《备蛾传》校作『待』。
#73『死』下毕沅据《备蛾傅》补『士』字。
#74『休』举沅校作『伏』。
#75『辅』王念孙据上文校作『输』。
#76『缚』王念孙校作『缚』。
#77『雅』毕沅据下文校作『邪』。
#78『搏』《闲诂》作『搏』。
#79『丈』下王引之据他篇补『二尺』二字。
#80『树渠毋杰烁三尺』王引之据《备城门篇》及《榛守篇》校作『树渠毋传烁五寸』。
#81《闲诂》倒『一令』二字。
#82『』《闲诂》作『』
#83『传火』二字王念孙校作『持水』。
#84『什』王念孙校作『斗』。下同。
#85俞曲园云,『十』字乃『斗』字之误。
#86『坛』《闲诂》作『垣』。
#87自『大铤,前长尺,蚤长五寸』至此,《闲诂》移於《备城门篇》『……斧亦两端。三步一』下。
#88『□』《闲诂》作『弃』。下同。
#89『界』王引之云当作『泉』。
#90『微』《闲诂》作『彻』。
#91『矩』《闲诂》作『短』。
#92『斤』王念孙校作『斗』。
#93『敌』《闲诂》作『适』。
#94『忽』洪颐煌校作『忿』。
#95『勿难』俞曲园据《备城门篇》和《备穴篇》校作『弗离』,是也。
#96『代』王引之据《备城门篇》校作『代』。
#97『尺』《闲诂》作『丈』。
#98『壤』苏时学据《备城门篇》校作『烁』。
#99『广』前毕沅据《备梯篇》补『门』字。
#100『筑』前毕沅据《备梯篇》补『勿』字。
#101『大』《闲诂》作『火』。
#102『炉』《闲诂》作『炉』。
#103『人』毕沅以意改作『入』。
#104『载』上毕沅据《备梯篇》补『出』。
#105『之』字毕沅据《备梯篇》改作『人』。
#106『以』下毕沅据《备梯篇》补『白』字。
墨子卷之十五
第六十四阙
第六十五阙
第六十六阙
第六十七阙
迎敌祠第六十八
敌以束方来,迎之束坛,坛高八尺,堂密八。年八十者八人主祭,青旗、青神长八尺者八,弩八,八发而止。将服必青,其牲以鸡。敌以南方来,迎之南坛,坛高七尺,堂密七,年七十者七人主祭,赤旗、赤神长七尺者七。弩七,七发而止。将服必赤,其牲以狗。敌以西方来,迎之西坛,坛高九尺,堂密九。年九十者九人主祭,白旗、素神长九尺者九,弩九,九发而止。将服必白,其牲以羊。敌以北方来,迎之北坛,坛高六尺,堂密六。年六十者六人主祭,黑旗、黑神长六尺者六,弩六,六发而止。将服必黑,其牲以戏。从外宅诸名大祠,灵巫或祷焉,给梼牲。
凡望气,有大将气,有小将气,有往气,有来气,有败气,能得明此者可知成败、吉凶。举巫、医、卜有所,长具药,宫之,善为舍。巫必近公社,必敬神之。巫卜以请守,守独智巫卜望之气请而已。其出入为流言,惊骇恐吏民,谨微察之,断,罪不赦。望气舍近守官。牧贤大夫及有方技者若工,弟之。举屠、酷者置厨给事,弟之。
凡守城之法,县师受事,出葆,循沟防,筑荐通涂,修城。百官共财,百工即事,司马视城修卒伍。设守门,三#1人掌右闱,二人掌左阖,四人掌闭,百甲坐之。城上步一甲、一戟,其赞三人。五步有五长,十步有什长,百步有百长,旁有大率,中有大将,皆有司吏卒长。城上当阶,有司守之,移中中处泽急而奏之。士皆有职。城之外,矢之所还,坏其墙,无以为客菌。三十里之内,薪、蒸、水皆入内。狗、负、豚、鹦食其肉,敛其骸以为酝腹,病者以起。城之内薪蒸庐室,矢之所还,皆为之徐菌。令命昏纬狗纂马,学纬。静夜闻鼓声而诊,所以阖客之气也,所以固民之意也,故时诊则民不疾矣。
祝、史乃告於望四#2、山川、社稷,先於戎,乃退。公素服誓于太庙,曰:其人为不道,不修义详,唯乃是王,曰:予必怀亡尔社稷,灭尔百姓。二参子尚夜自厦,必勤寡人,和心比力兼左右,各死而守。既誓,公乃退食。舍於中太庙之右,祝、史舍于社。百官具御,乃斗鼓于问#3,右置旅,左置旌于隅练名。射参发,告胜,五兵咸备,乃下,出挨,升望我郊。乃命鼓,俄升,役司马射自门右,蓬矢射之,茅参发,弓弩继之,校自门左,先以挥,木石继之。祝、史、宗人告社,覆之以饭。
旗辙第六十九
守城之法,木为苍旗,火为赤旗,薪樵为黄旗,石为白旗,水为黑旗,食为菌旗,死士为仓英之旗,竟士为雩旗,多卒为双兔之旗,五尺男#4子为童旗,女子为梯末之旗,弩为狗旗,戟为徒旗,剑盾为羽旗,车为垄#5 旗,骑为乌旗。凡所求索旗名不在书者,皆以其形名为旗。城上举旗,备具之官致财物,之足而下旗。
凡守城之法:石有积,樵薪有积,菅茅有积,瞿苇有积,木有积,炭有积,沙有积,松柏有积,蓬艾有积,麻脂有积,金铁有积,粟米有积;井鳌有处,重质有居,五兵各有旗,节各有辨;法令各有贞;轻重分数各有请;主慎道路者有经。
亭尉各为帜,竿长二丈五,帛长丈五,广半幅者大。寇传攻前池外廉,城上当队鼓三,举一帜;到水中周,鼓四,举二帜;到藩,鼓五,举三帜;到冯垣,鼓六,举四帜;到女垣,鼓七,举五帜;到六#6城,鼓八,举六帜;乘六城半以上,鼓无休。夜以火,如此数。寇却解,辄部帜如进数,而无鼓。
城为隆,长五十尺,四面四门将长四十尺,其次三十尺,其次二十五尺,其次二十尺,其次十五尺,高无下四十五尺。城上吏卒置之背,卒於头上,城下吏卒置之眉#7。在他#8 於左眉,中军置之胸。各一鼓,中军一三。每鼓三、十击之,诸有鼓之吏,谨以次应之,当应鼓而不应,不当应而应鼓,主者斩。
道广三十步,於城下夹阶者,各二,其井置铁强。於道之外为屏,三十步而为之圆,高丈。为民国,垣高十二尺以上。巷卫周道者,心#9为之门,门二人守之,非有信符,勿行,不从令者斩。
城中吏卒民男女,皆芾异衣章微,令男女可知。
诸守牲格者,三出却适,守以令召赐食前,予大旗,署百户邑若他人财物,建旗其署,令皆明白知之,日某子旗。牲格内广二十五步,外广十步,表以地形为度。
斩卒,中教解前后左右,卒劳者更休之。
号令第七十
安国之道,道任地始,地得其任则功成,地不得其任则劳而无功。人亦如此,备不先具者无以安主,吏卒民多心不一者,皆在其将长。诸行赏罚及有治者,必出於功王#10 。数使人行劳赐守边城关塞、备蛮夷之劳苦者,举其守率之财用有余,不足,地形之当守边者,其器备常多者。边县邑视其树木恶则少用,田不辟、少食,无大屋草盖,少用杗#11。多财,民好食。为内牒,内行栈,置器备其上,城上吏、卒、养,皆为舍道内,各当其隔部。养什二人,为符者日养吏一人,辨护诸门。门者及有守禁者皆无令无事者得稽留心#12其旁,不从令者戮。敌人但至,千丈之城,必郭近#13之,主人利。不尽千丈者勿迎也,视敌之居曲,众少而应之,此守城之大体也。其不在此中者,皆心卫与人事参之。凡守城者以函伤敌为上,其延日持久以待救之至,明於守者也,不能此,乃能守城。
守城之法,敌去邑百里以上,城将如今,尽召五官及百长,以富人重室之亲,舍之官符#14,谨令信人守卫之,谨密为故。
乃傅#15城,守城将营无下三百人,四面四门之将,必选择之有功劳之臣及死事之后重者,从卒各百人。门将并守他门,他#16之上必夹为高楼,使善射者居焉。女郭、冯垣一人,一人守之,使重字子。五十步一击。因城中里为八部,部一吏,吏各从四人,以行冲术及里中。里中父老小不举守之事及会计者,分里以为四部,部一长,以苛往来,不以时行、行而有他异者,以得其奸。吏从卒四人以上有分者,大将必与为信符,大将使人行,守操信符,信不合及号不相应者,伯长以上辄止之,以闻大将。当止不止及从吏卒纵之,皆斩。诸有罪自死罪#17 上,皆还父母、妻子、同产。
诸男女有守於城上者,什、六弩、四兵。丁女子、老少,人一矛。
卒有惊事,中军疾击鼓者三,城上道路、里中巷街,皆无得行,行者斩。女子到大军,令行者男子行左,女子行右,无并行,皆就其守,不从令者斩。离守者三日而一徇,而所以备奸也。里缶与皆守宿里门,吏行其部,至里门,缶与开门内吏。与行父老之守及穷巷问#18无人之处。奸民之所谋为外心,罪车裂。缶与父老及吏主部者,不得皆斩,之#19,除,又赏之黄金,人二镒。大将使使人行守,长夜五循行,短夜三循行。四面之吏亦皆自行其守,如大将之行,不从令者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