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藏
- 诗集
- 李义山诗集注
李义山诗集注
泪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晋书羊佑卒百姓于岘山建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恨赋紫台稍逺闗山无极注紫台犹紫宫也杜甫咏明妃诗一去紫台连朔漠汉书项羽夜闻汉军皆楚歌乃惊起饮帐中悲歌慷慨泣下数行灞桥注见前古诗青袍似春草
十字水期韦潘侍御同年不至时韦寓居水次故郭汾宁宅
伊水溅溅相背流。朱栏画阁几人游。漆灯夜照真无数。蜡炬晨炊竟未休。
顾我有怀同大梦。期君不至更沉忧。西园碧树今谁主。与近髙窗卧听秋。
△道源注王廷珪诗十字水中分岛屿数重花外见楼台水经伊水出南阳县蔓渠山东北至洛阳县南入洛李贺诗鬼灯如漆照松花晋书石崇以蜡代薪曹植诗清夜游西园燕城赋旋渊碧树注玉树也
流莺
流莺漂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曽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出闗宿盘豆馆对丛芦有感
芦叶梢梢夏景深。邮亭蹔欲洒尘襟。昔年曽是江南客。此日初为闗外心。
思子台边风自急。玉娘湖上月应沉。清声不逺行人去。一世荒城伴夜砧。
△闗潼闗也道源注甘棠志盘豆馆在湖城县西二十里昔汉武帝过此父老以牙豆盘献因名焉汉戾太子传上怜太子无辜乃作思子宫为归来望思之台于湖师古曰台在今湖城县西阌乡东玉娘湖无考或曰嵩山记登封县有玉女台汉武帝见二玉女于此因名玉娘湖或在其侧
和韩録事送宫人入道
星使追还不自由。双童捧上緑琼辀。九枝灯下朝金殿。三素云中侍玉楼。
凤女颠狂成久别。月娥孀独好同游。当时若爱韩公子。埋骨成灰恨未休。
△张籍王建戴叔伦元稹于鹄项斯皆有作后汉李合传和帝遣使者二人到益部合曰有二使星入蜀分埜晋天文志流星天使也诗诂车前横木上勾衡者谓之辀亦曰辕九枝灯注见上巻道源注金根经黄金紫殿青要帝君居之真诰真人行则扶华晨葢乗三素之云萟苑雌黄修真入道秘言立春日清朝北望有紫緑白云为三元君三素飞云也三元君是日乗八轮之舆上诣天帝唐试进士以立春日望三素云飞出此月娥谓月中姮娥韩公子未详或曰韩非为韩之诸公子借以况韩録事也
即目
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何人书破蒲葵扇。记着南塘移树时。
△广雅栟榈椶也玉篇一名蒲葵晋阳秋谢安乡人有罢中宿县诣安安问归资答曰惟有五万蒲葵扇又以非时安乃取其中者执之士庶竞慕价十倍又曰王羲之见老姥持十许六角扇卖之因书其扇各五字老姥初有愠色羲之谓曰但云王右军书字索百钱姥从之人竞买之
李义山诗集注巻二上
●李义山诗集注巻二下
呉江朱鹤龄撰
圣女祠
杳蔼逢仙迹。苍茫滞客途。何年归碧落。此路向皇都。
消息期青雀。逢迎异紫姑。肠回楚国梦。心断汉宫巫。
从骑裁寒竹。行车荫白榆。星娥一去后。月姊更来无。
寡鹄迷苍壑。羁凰怨翠梧。惟应碧桃下。方朔是狂夫。
△注见上巻一作霭注见上巻荆楚岁时记正月望日其夕迎紫姑神以卜异苑紫姑本人家妾为大妇所逐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故世人作其形于厕以迎之卜云子胥不在曹夫已行小姑可出子胥婿也曹夫姑也用神女事汉郊祀志上郡有巫病而鬼神下之上召置祠之甘泉用费长房骑竹杖事见上巻古诗天上何所有厯厯种白榆星娥谓织女月姊注见上巻英华作鹤鹄鹤古通用列女传陶婴夫死守义作歌曰悲夫黄鹄之早歌兮七年不双瑞应图雄曰凤雌曰凰羁凰即覊雌也东方朔偷桃事见前
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燕作
露如微霰下前池。月过回塘万竹悲。浮世本来多聚散。红蕖何事亦离披。
悠扬归梦惟灯见。濩落生涯独酒知。岂到白头长只尔。嵩阳松雪有心期。
赠从兄阆之
怅望人间万事违。私书幽梦约忘机。荻花村里鱼标在。石藓庭中鹿迹微。
幽径定携僧共入。寒塘好与月相依。城中猘犬憎兰佩。莫损幽芳久不归。
△道源注鱼标以白水板为之挿于水际投饵其下鱼争聚焉渔人以笼罩罩之吉器切左传国狗之瘈无不噬也杜预注瘈狂犬也今名猘犬李贺诗嗾犬唁唁相索索舐掌偏宜佩兰客
呉宫
龙槛沉沉水殿清。禁门深揜断人声。呉王宴罢满宫醉。日暮水漂花出城。
常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常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云母屏注见上巻
残花
残花啼露莫留春。尖髪谁非怨别人。若但揜闗劳独梦。宝钗何日不生尘。
天津西望
虏马崩腾忽一狂。翠华无不到东方。天津西望肠真断。满眼秋波出苑墙。
△元和郡国志天津桥在河南县北四里隋大业元年造用大船连以铁锁南北夹起四楼唐贞观中更令石工絫方石为脚
西亭
此夜西亭月正圆。疎帘相伴宿风烟。梧桐莫更翻清露。孤鹤从来不得眠。
忆住一师
无事经年别逺公。帝城钟晓忆西峰。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
△髙僧传慧逺本姓贾氏雁门楼烦人因秦乱来游于晋居庐阜三十余年化兼道俗
昨夜
不辞鶗鴂妬年芳。但惜流尘暗烛房。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
△刘铄诗堂上流尘生
海客
海客乗槎上紫氛。星娥罢织一相闻。只应不惮牵牛妬。聊用支机石赠君。
△刘桢诗奋翅凌紫氛集林昔有人寻河源见妇人浣纱问之曰此天河也乃与一石而归问严君平君平曰此织女支机之石
初食笋呈座中
嫩箨香苞初出林。于陵论价重如金。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齐乗于陵在长山县二十五里即陈仲子所居汉书秦地有鄠杜竹林南山檀妬号陆海
早起
风露澹清晨。帘间独起人。莺花啼又笑。毕竟是谁春。
寄蜀客
君到临卭问酒垆。近来还有长卿无。金徽却是无情物。不许文君忆故夫。
行至金牛驿寄兴元渤海尚书
楼上春云水底天。五云章色破巴笺。诸生个个王恭柳。从事人人庾杲莲。
六曲屏风江雨急。九枝灯檠夜珠圆。深惭走马金牛路。骤和陈王白玉篇。
△元和郡国志梁州金牛县武徳二年置取五丁力士石牛出金为名唐书兴元元年升汉中郡为兴元府山南西道治焉渤海尚书以义山所作状考之乃髙元裕也元裕会昌中为京兆尹大中初为刑部尚书但新旧史本传及除官制辞并云出为山南东道节度使非兴元也岂元裕自山南西道改东道而史失书乎俟再详道源注唐书韦陟使侍妾掌五采笺裁答授意陟惟署名自谓所书陟字若五朶云杜甫诗巴笺染翰光晋书王恭美姿仪人目之曰濯濯如春月柳注见前六曲屏注见上巻去声王筠灯檠诗百花曜九枝白玉篇今子建集不载疑逸
深树见一颗樱桃尚在
髙桃留晚实。寻得小庭南。矮堕緑云髻。欹危红玉簪。
惜堪充凤食。痛已被莺含。越鸟夸香荔。齐名亦未甘。
△古今注堕马髻今无复作者倭堕髻一云堕马之余形也古乐府头上倭堕髻
细雨
帷飘白玉堂。簟巻碧牙床。楚女当时意。萧萧髪彩凉。
歌舞
遏云歌响清。回雪舞腰轻。只要君流盻。君倾国自倾。
△列子薛谭学讴于秦青一日辞归青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海上
石桥东望海连天。徐福空来不得仙。直遣麻姑与搔背。可能留命待桑田。
△始皇石桥事见上巻仙传拾遗徐福字君房秦始皇时闻东海中祖洲上有不死之草生琼田中一名养神芝始皇乃遣福及童男女各三千人乗楼船入海寻祖洲不返列仙传麻姑降蔡经家经见麻姑手似鸟爪心言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也王方平知经心言使人牵经鞭之曰麻姑神人也汝何忽谓其爪可爬背乎但见鞭着经背亦不见有人持鞭者方平告经曰吾鞭不可妄得也桑田注见上巻
魏侯第东北楼堂郢叔言别聊用书所见成篇
暗楼连夜阁。不拟为黄昏。未必断别泪。何曽妨梦魂。
疑穿花逶迤。渐近火温黁。海底翻无水。仙家却有邨。
锁香金屈戍。带酒玉昆仑。羽白风交扇。冰清月映盆。
旧欢尘自积。新岁电犹奔。霞绮空留段。云峰不带根。
念君千里舸。江草漏灯痕。
△说文逶迤衺去貌奴昆切○皮日休桃花赋或温黁而可熏或矮媠而莫持道源注梁简文诗织成屏风金屈戍李贺诗屈戍铜铺销阿甄辍耕録今人家户设铰名曰环钮即古金铺之遗意北方谓之屈戍摭异记物之异者有龙脑香昆仑子记事珠宇文卓方执昆仑玉盏听左丞檀超髙谈不觉堕地按唐人小说多名奴子为昆仑玉昆仑乃玉刻人形作器玩耳一作印谢眺诗余霞散成绮云根注见上巻
白云夫旧居
平生误识白云夫。再到仙檐忆酒垆。墙外万株人絶迹。夕阳惟照欲栖乌。
同学彭道士参寥
莫羡仙家有上真。仙家暂谪亦千春。月中桂树髙多少。试问西河斫树人。
△真诰列羽服之上真酉阳杂爼月中桂髙五百丈下有一人常研之树创随合人姓呉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到秋
扇风淅沥簟流离。万里南云滞所思。守到清秋还寂寞。叶丹苔碧闭门时。
△簟竹席流离簟文也鲁灵光殿赋流离烂漫济曰皆光色貌陆机赋指南云以寄钦
华师
孤鹤不睡云无心。衲衣笻杖来西林。院门昼锁回廊静。秋日当阶柿叶阴。
△西林注见上巻
华岳下题西王母庙
神仙有分岂闗情。八马虚随落日行。莫恨名姬中夜没。君王犹自不长生。
△谓穆王八骏穆天子传天子游于河济盛君献女王为盛姬筑台砌之以玉天子西征至玄池之上乃奏乐三日终是日乐池盛姬亡天子嫔姬于榖丘之庙于乐池之南郡国志濮州璧玉台穆天子为盛姬所造也今旁地犹多珉石白居易李夫人诗君不见穆王三日哭重璧台前伤盛姬
按唐书武宗王才人善歌舞状纎颀颇类帝每畋苑中才人必从袍而骑佼服光侈观者莫知孰为帝也帝惑方士说欲饵药长生后寖不豫才人独忧之及大渐才人悉取所常贮散遗宫中审帝已崩即日经幄下义山此诗岂有感其事而发欤
过华清内廐门
华清别馆闭黄昏。碧草悠悠内廐门。自是明时不巡幸。至今青海有龙孙。
△青海马龙种也注详上巻
乐游原
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羲和自趁虞泉宿。不放斜阳更向东。
△注见上巻一作是广雅日御曰羲和淮南子日薄于虞泉是谓黄昏
赠荷花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緑荷红菡萏。巻舒开合任天真。
此荷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丹丘
青女丁宁结夜霜。羲和辛苦送朝阳。丹丘万里无消息。几对梧桐忆凤凰。
△楚词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拾遗记丹丘千年一烧至圣之君以为大瑞
房君珊瑚散
不见姮娥影。清秋守月轮。月中闲杵臼。桂子捣成尘。
△道源注陈藏器本草珊瑚生石嵓下刺刻之汁流如血以金投之为丸名金浆以玉投之为玉髓久服长生箧中方治七八歳小儿眼有麸翳未坚不可妄傅药宜点珊瑚散细研如粉每日少少点之三日立愈一作常南部新书杭州灵隐山多桂寺僧云是月中种也至今中秋夜往往有子坠
小桃园
竟日小桃园。休寒亦未暄。坐莺当酒重。送客出墙繁。
啼久艶粉薄。舞多香雪翻。犹怜未圆月。先出照黄昏。
嘲樱桃
朱实鸟含尽。青楼人未归。南园无限树。独自叶如帏。
△陆机诗密叶成翠幄
和张秀才落花有感
晴暖感余芳。红苞杂绛房。落时犹自舞。扫后更闻香。
梦罢收罗荐。仙归勅玉箱。回肠九回后。犹有剰回肠。
△罗荐注见上巻汉武内传武帝葬茂陵冡中先有一玉箱一玉杖是西胡康渠王所献真诰侍女皆青绫衣捧赤玉箱二枚青带束络之一作久非
代越公房妓嘲徐公主
笑啼俱不敢。几欲是吞声。遽遣离琴怨。都由半镜明。
应防啼与笑。微露浅深情。
△古今诗话陈太子舎人徐徳言尚乐昌公主陈政衰徳言谓主曰以君之才容国亡必入豪家倘情縁未断犹期再见乃破一镜人执其半约他日以正月望日卖于都市及陈亡主果归杨素徳言访于都市有苍头卖半镜者大髙其价徳言引至旅邸言其故出半镜以合之仍题诗曰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无复姮娥影空留明月辉主得诗悲泣不食素知之召徳言至还其妻因命主赋诗口占曰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笑啼俱不敢方信作人难
代贵公主
芳条得意红。飘落忽西东。分逐春风去。风回得故丛。
明朝金井露。始看忆春风。
凤
万里峰峦归路迷。未判容彩借山鸡。新春定有将雏乐。阿阁华池两处栖。
△南越志曽城县多鵕〈左义右鸟〉鵕〈左义右鸟〉山鸡也光色鲜明五彩炫耀○言彩凤非山鸡之比晋书乐志呉歌杂曲一曰凤将雏帝王世纪黄帝时凤皇巢于阿阁韩诗外传齐景公出弋昭华之池
昭肃皇帝挽歌辞三首
九县怀雄武。三灵仰睿文。周王传叔父。汉后重神君。
玉律朝惊露。金茎夜切云。笳箫凄欲断。无复咏横汾。
玉塞惊宵析。金桥罢举烽。始巢阿阁凤。旋驾鼎湖龙。
门咽通神鼓。楼凝警夜钟。小臣观吉从。犹误欲东封。
莫验昭华管。虚传甲帐神。海迷求药使。雪隔献桃人。
桂寝青云断。松扉白露新。万方同象鸟。举恸满秋尘。
△唐书武宗会昌六年崩谥至道昭肃孝皇帝葬端陵后汉书九县飙回三灵注见前唐书武宗讳瀍始封颍王开成五年立为皇太弟废太子成美为陈王汉郊祀志上求神君舎之上林中〈脱一字〉氏馆神君者长陵女子以乳死见神于先后宛若宛若祠之其室及上即位置祠内中闻其言不见其人云按通鉴昌三年筑望仙观于禁中五年又筑望仙台于南郊故用此事后汉律厯志候气之法殿中用玉律十二惟二至乃候灵台用竹律六寸金茎注见上巻楚词冠切云之崔嵬汉武秋风词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出塞从玉门闗故曰玉塞王勃赋金山之断鹤玉塞之惊鸿唐书会昌三年正月河东节度使刘沔大破回鹘于杀胡山迎太和公主以归故曰惊宵析按此语谓平刘稹之叛义山李卫公集序天井雄闗金桥故地跨揺河北倚胁山东适有军书果闻戎捷可证金桥在上党呉融有金桥感事诗即此地也鼔吹注乃云洛阳桥名大误乐志凡天神之类皆以雷鼓地祗之类皆以灵鼔人鬼之类皆以路鼓用景阳钟事陈后主诗愿上东封书○尚书大传尧致舜天下赠以昭华之玉西京杂记髙祖初入咸阳宫周行府库有玉笛长二尺三寸二十六孔吹之则见车马山林隐鳞相次吹息亦不复见铭曰昭华之管甲帐注见上巻史记始皇使徐市等入海求诸仙人及不死之药汉书武帝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而事化丹砂诸药齐为黄金拾遗记西王母进穆王嵰州甜雪嵰州去玉门二千里地多寒雪献桃注见前汉书上令长安作飞亷桂馆使公孙卿持节设具而候神人符子尧曰余坐华殿之上森然而松生于楝立棂扉之内霏然而云生于牖帝王世纪舜苍梧下有羣象尝为之耕水经注禹崩于会稽因之有鸟来为之耘春抜其根秋啄其秽一作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