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藏
- 诗集
-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崔实引语】
〖政论曰:〗
小民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从来必可轻。奈何欲望平。(《御览》作乎。误。○《御览》九百七十六。)
【时人为桓典语】〖《诗纪》作避骢。〗
〖《后汉书》曰:桓典。字公雅。灵帝时为侍御史。是时宦官秉政。典执正无所回避。常乘骢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曰:〗
行行且止。避骢御史。(○《后汉书》本传。《书钞》六十二引续《汉书》。《类聚》九十三引东观《汉记》。《初学记》十二。《御览》二百二十七、四百二十七。又八百九十四引东观《汉记》。《诗纪》九作避骢。)
【益都乡里为柳宗语】
〖《华阳国志》曰:柳宗。字伯骞。成都人。为州郡右职。务在进贤。州里为谚曰:〗
得黄金一笥。不如为柳伯骞所识。(○《华阳国志》蜀郡士女赞。《御览》二百六十三、四百九十六。《诗纪》九作柳伯骞。)
【时人为贡举语】
〖《抱朴子》曰:桓、灵之世。更相滥举。故人为之语曰:〗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黾。(《御览》作蝇。○《抱朴子》审举篇。《书钞》七十九。《御览》四百九十六。又《乐府诗集》八十七、《诗纪》八并作后汉桓灵时谣。各引书、居两韵。○逯案。《晋书》引作举秀才。浊如泥。举良将。怯如鸡。与此不相同。)
【宣城为封使君语】
〖述异记曰:汉宣城郡守封劭。死化为虎。食郡民。呼之曰封使君。因去不复来。故时语曰:〗
无作封使君。生来治民死食民。(○任昉述异记。)
【益都为任文公语】
〖《后汉书》曰:公孙述时。武担石折。文公曰:噫。西州智士死。我乃当之。自是常会聚子孙设酒食。后三月果卒。益都为之语曰:〗
任文公。智无双。(○《后汉书》本传。《御览》四百三十二引《华阳国志》。)
【马皇后引俗语】
〖东观《汉记》曰:明德马后。时上欲封诸舅。外间白太后。曰:吾自念亲属。皆无柱石之功。俗语。〗
时无赭。浇黄土。(○《御览》四百九十五。)
【崔寔引里语】
〖崔寔政论曰:今典州郡者。自违诏书。纵意出入。故里语曰:〗
州郡记。如霹雳。得诏书。但挂壁。(○《初学记》二十四。《御览》十三、四百九十六、五百九十三。诗记九。)
【崔寔引农语】〖《诗纪》作四民月令引农语二章。〗
二月昏。参星夕。杏花盛。桑椹赤。(○齐民要术二。古谣谚三十七引齐民要术。○逯案。齐民要术引崔寔。非农语。)
河射角。堪夜作。犁星没。水生骨。(○古谣谚三十七引齐民要术。○逯案。齐民要术无此条。)
【京师为袁成谚】
〖英雄记曰:袁绍父成。字文开。贵盛。自梁冀以下。皆与交。言无不从。京师谚曰:〗
事不谐。诣文开。(○《三国志》袁绍传注。《后汉书》袁绍传注。《御览》三百八十六、四百九十六。《诗纪》九作袁文开。)
【天下为四侯语】
〖《后汉书》曰:单超。河南人。徐璜。下邳良城人。具瑗。魏郡元城人。左悺。河南平阴人。唐衡。颍川郾人。世谓之五侯。自是权归宦官。朝廷日乱。其后四侯转横。天下为之诏曰:〗
左回天。具独坐。徐卧虎。唐两堕。(《御览》引风俗通作左回天。徐转日。具独坐。唐应声。○《后汉书》单超传。《御览》四百九十三。又二百引后《汉书》、三百九十三、四百九十六并引风俗通。)
【京师为张盘语】
〖谢承《后汉书》曰:丹阳张盘。字子石。以操行为庐江太守。京师谚曰:〗
闻清白。张子石。(○《书钞》三十八。)
【人为徐闻县谚】
〖《元和郡县志》曰:汉置左右侯官。在徐闻县南一里。积物於此。备其所求。与交易有利。故谚曰:〗
欲拔贫。诣徐闻。(○舆地纪胜一百十八。)
【京师为鲍永鲍恢语】
〖鲍永、鲍恢为从事。京师语曰:〗
贵戚敛手避二鲍。(○《御览》三百七引《汉书》。)
【时人为折氏谚】
〖《华阳国志》曰:折像。字伯式。雒人也。事东平虞叔雅。以道教授门人。朋友自远而至。时人为谚曰:〗
折氏客谁。朱云卿段节英。中有佃子赵仲平。但说天文论五经。(○《华阳国志》广汉士女赞。)
【王符引谚论守边】
〖潜夫论曰:乃者边患震如雷霆。而谈者皆讳之。欲令朝廷以寇为小。而不蚤忧。患乃至此。尚不欲救。谚曰:〗
痛不著身言忍之。钱不出家言与之。(○潜夫论救边篇。《御览》八百三十六。)
【三府为朱震语】
〖《后汉书》曰:朱震。字伯厚。为州从事。奏济阴太守赃罪之数。谚曰:〗
车如鸡栖马如狗。疾恶如风朱伯厚。(○《后汉书》陈蕃传。《书钞》三十九、七十三。《类聚》九十三。《御览》二百六十五、八百九十四。《诗纪》九作朱伯厚。)
【时人为贡举语】
〖《抱朴子》曰:桓、灵之世。更相滥举。故人为之语曰:〗
古人欲达勤诵经。今民图官勉治生。(○《抱朴子》审举篇。《御览》四百九十六。)
【赵岐引南阳旧语】
〖三辅决录曰:平陵范氏。南阳旧语曰云云。言其廉俭也。〗
前队大夫范仲公。盐蒜果共一筒。(《颜氏家训》书证篇。《御览》四百三十一、八百五十五、九百七十七。)
【考城为仇览谚】
〖《后汉书》曰:仇览。陈留考城人。为蒲亭长。陈元之母。诣亭告元不孝。乃亲到元家与其母子饮。因为陈人伦孝行。譬以祸福。元卒成孝子。乡邑为之谚曰:〗
父母何在在我庭。化我鸤枭哺所生。(○《后汉书》仇香传。《诗纪》九作考城谚。)
【时人为孔氏兄弟语】
〖《孔丛子》曰:子和二子。长曰长彦。次曰季彦。甘贫味道。研精坟典。十馀年间。会徒数百。故时人为之语曰:〗
鲁国孔氏好读经。兄弟讲诵皆可听。学士来者有声名。不过孔氏那得成。(○《御览》三百八十五。《诗纪》九作鲁国孔氏。)
【华容女子狱中歌吟】
〖《搜神记》曰:建安初。华容有女子在狱中歌吟曰云云。后无几。太祖平荆州。以涿州李立字建贤为荆州刺史。〗
不意李立为贵人。(○《三国志》刘表传注。)
【阚骃引语】
〖十三州志曰:冀州之地。盖古京也。人患剽悍。故语曰云云。其人刚狠。浅于恩义。无宾序之礼。怀居慳啬。古语云云。亦履山之险。为逋逃之薮。〗
仕宦不偶值冀部。(○环宇记六十三。)
幽冀之人钝如椎。(○同上)
【王符引谚论考绩】
〖潜夫论曰:圣汉践祚。载祀四八。而犹未治者。教不假而功不考。赏罚稽而赦赎数也。谚曰:〗
曲木恶直绳。重罚恶明证。(意林作政。○潜夫信纸考绩篇。意林三。)
【时人为王符语】
〖《后汉书》曰:度辽将军黄甫规。解官归安定。乡人有以货得雁门太守者。亦去职还家。书刺谒规。规卧不迎。有顷又白王符在门。规素闻符名。乃惊遽而起。衣不及带。屣履出迎。援符手而还与同坐。极欢。时人为之语曰:〗
徒见二千石。不如一缝掖。(《御览》或作腋。○《后汉书》王符传。《白帖》二十六。《御览》四百七十四、四百九十五、五百二。《诗纪》八作缝掖。)
【乡里为雷义陈重语】
〖《后汉书》曰:雷义举茂才。让於陈重。刺史不听。义遂佯狂披发。走不应命。乡里为之语曰:〗
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后汉书》雷义传。《类聚》二十一。《白帖》十、十四。《御览》四百七、四百二十四、七百六十六。)
【郑玄引俗语】
〖礼记曲礼注。俗语云。〗
隐疾难为医。(○礼记曲礼注。)
【时人为吕布语】
〖曹瞒传曰:时人语曰:〗
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后汉书》吕布传注。《三国志》吕布传注。《类聚》九十三。《白帖》二十九。《御览》四百九十六、八百九十七。《诗纪》九作时人语。)
【关中为游殷谚】
〖三辅决录曰:游殷。字幼齐。为胡轸所害。月馀。轸得病。但言伏伏。游动刘将鬼来。於是遽死。关中谚曰:〗
生有知人之明。死有贵神之灵。(《御览》或作鬼灵之验。○魏志张既传注。《御览》四百四十四、四百九十六。)
【京师为戴凭语】
〖《后汉书》曰:戴凭。字次仲。汝南平舆人。正旦朝贺。百僚毕会。帝令群臣能说经者更相难诘。义有不通。辄夺其席以益通者。凭遂重坐五十馀席。故京师为之语曰:〗
解经二不穷。戴侍中。(○《后汉书》本传。《书钞》五十八、一百。《类聚》五十五、六十九。《类聚》五十五、六十九。《御览》二百十九、四百九十五、六百十五。《诗纪》九作戴侍中。)
【京师为井丹语】
〖《后汉书》曰:井丹。字大春。扶风郿人。受业太学。通五经。善谈论。故京师为之语曰:〗
五经纷纶。井大春。(○《后汉书》本传。《世说》新语品藻篇注。《书钞》九十六、
一百并引三辅决录。《白帖》二十六。《御览》四百十引《高士传》、四百七十四、四百九十五、五百一并引逸民传、六百十五引东观《汉记》。《诗纪》九作井大春。)
【时人为王君公语】
〖《后汉书》曰:平原王君公。遭乱。侩牛自隐。时人为之语曰:〗
避世墙东。王君公。(○《后汉书》逢萌传。《诗纪》九作王君公。)
【京师为杨政语】
〖《后汉书》曰:杨政。字子行。京兆人。少好学。从代郡范升受梁丘易。善说经书。京师为之语曰:〗
说经铿铿。杨子行。(○《后汉书》本传。《书钞》一百。《御览》四百九十五、六百十五。《诗纪》九作杨子行。)
【京师为祁圣元号】
〖东观《汉记》曰:杨政。字子行。治梁丘易。与京兆祁圣元同好。俱名善说。京师号曰:说经铿铿杨子行。论难云云。〗
论难僠僠。祁圣元。(○《御览》六百十五。)
【寿春乡里为召驯语】
〖《后汉书》曰:召驯。字伯春。九江寿春人。少习韩诗。博通书传。以志义闻。乡里号之曰:〗
德得恂恂。召伯春。(○《后汉书》本传。《书钞》五十六。《白帖》七十四。)
【时人为丁鸿语】
〖《后汉书》曰:丁鸿。字孝公。颍川定陵人。肃宗召鸿与诸儒贾逵等。论定五经同异於北宫白虎观。帝亲称制临决。鸿以才高论难最明。时人叹曰:〗
殿中无双。丁孝公。(○《后汉书》本传。又注。《御览》六百十五。)
【京兆乡里为冯豹语】
〖《后汉书》曰:豹字仲文。京兆杜陵人。时人称其孝。好儒学。以诗、春秋教丽山下。乡里为之语曰:〗
道德彬彬。冯仲文。○(《后汉书》冯衍传附本传。《御览》四百三、四百九十六。《诗纪》九作冯仲文。)
【诸儒为贾逵语】
〖《后汉书》曰:贾逵。字景伯。扶风平陵人。能诵《左氏传》及五经本文。自为儿童。常在太学。不通人间事。身长八尺二寸。诸儒为之语曰:〗
问事不休。贾长头。(《后汉书》本传。意林四。《书钞》九十七、一百。《白帖》二十六。《御览》三百七十七、六百十二、六百十五。)
【关中为鲁丕语】
〖《后汉书》曰:丕字叔陵。扶风平陵人。兼通五经。以鲁诗、尚书教授为当时名儒。元和元年。徵再迁拜赵相。门生就学者常百馀人。关东号之曰:〗
五经复兴。鲁叔陵。(○《后汉书》鲁恭传附本传。《书钞》一百。《白帖》二十六。《御览》六百十五。○逯案。鲁丕。《初学记》、《御览》皆作鲁平。)
【诸儒为杨震语】〖《诗纪》作杨伯起。〗
〖《后汉书》曰: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少好学。受欧阳尚书於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
关西孔子。杨伯起。(○《后汉书》本传。《御览》四百九十五、六百十二。《诗纪》九作杨伯起。)
【时人为许慎语】
〖《后汉书》曰: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性淳厚。少博学经籍。马融常推重之。时人为之语曰:〗
五经无双。许叔重。(○《后汉书》本传。《御览》四百九十五引谢承后《汉书》、又六百八。《诗纪》九作许叔重。)
【京师为周举语】
〖《后汉书》曰:周举。字宣光。汝南汝阳人。姿貌短陋。而博学洽闻。为儒者所宗。故京师为之语曰:〗
五经从横。周宣光。(○《后汉书》本传。《白帖》二十六。《御览》六百十五引东观《汉记》。)
【京师为胡广语】
〖《后汉书》曰:胡广。字伯始。南郡华容人。逊言恭色。达练事体。明解朝章。虽无謇直之风。屡有补阙之益。故京师谚曰:〗
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后《汉书》本传。渚宫旧事四。《初学记》十一引东观《汉记》。《御览》四百九十五。《诗纪》九作胡伯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