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藏
- 诗集
- 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
风生绿叶聚,波动紫茎开。含花复含实,正待佳人来。
白日和清风,轻云杂高树。忽然当此时,采菱复相遇。
【同前】 徐勉
相携及嘉月,采菱渡北渚。微风吹棹歌,日暮相容与。采采不能归,望望方延伫。傥逢遗佩人,预以心相许。
【同前】 唐 储光羲
浊水菱叶肥,清水菱叶鲜。义不游浊水,志士多苦言。潮没具区薮,潦深云梦田。朝随北风去,暮逐南风还。浦口多渔家,相与邀我船。饭稻以终日,羹莼将永年。方冬水物穷,又欲休山樊。尽室相随从,所贵无忧患。
【采菱行】 刘禹锡
白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锦彩鸾翔。荡舟游女满中央,采菱不顾马上郎。争多逐胜纷相向,时转兰桡破轻浪。长鬟弱袂动参差,钗影钏文浮荡漾。笑语哇咬顾晚晖,蓼花绿岸扣舷归。归来共到市桥步,野蔓系船萍满衣。家家竹楼临广陌,下有连樯多估客。携觞荐芰夜经过,醉踏大堤相应歌。屈平祠下沅江水,月照寒波白烟起。一曲南音此地闻,长安北望三千里。
【阳春歌】 宋 吴迈远
百里望咸阳,知是帝京域。绿树摇云光,春城起风色。佳人爱华景,流靡园塘侧。妍姿艳月映,罗衣飘蝉翼。宋玉歌阳春,巴人长叹息。雅郑不同赏,那令君怆侧。生重受惠轻,私自怜何极。
【同前】 梁 吴均
紫苔初泛水,连绵浮且没。若欲歌阳春,先歌青楼月。
【同前】 齐 檀约
青春献初岁,白云映彫梁。兰萌犹自短,柳叶未能长。已见红花发,复闻绿草香。乘此试游衍,谁知心独伤。
【同前】 陈 顾野王
春草正芳菲,重楼启曙扉。银鞍侠客至,柘弹婉童归。池前竹叶满,井上桃花飞。蓟门寒未歇,为断流黄机。
【同前】 隋 柳顾言
春鸟一啭有千声,春花一丛千种名。旅人无语坐檐楹,思乡怀土志难平。唯当文共酒,暂与兴相迎。
【同前】 唐 李白
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袅风。披香殿前花始红,流芳发色绣户中。绣户中,相经过,飞燕皇后轻身舞,紫宫夫人绝世歌。圣君三万六千日,岁岁年年奈乐何。
【阳春曲】 无名氏
芣苡生前迳,含桃落小园。春心自摇荡,百舌更多言。
【同前】 温庭筠
云母空窗晓烟薄,香昏龙气凝辉阁。霏霏雾雨杏花天,帘外春威著罗幕。曲栏伏槛金麒麟,沙苑芳郊连翠茵。厩马何能啮芳草,路人不敢随流尘。
【同前】 庄南杰
紫锦红囊香满风,金鸾玉轼摇丁冬。沙鸥白羽翦晴碧,野桃红艳烧春空。芳草绵延锁平地,垄蝶双双舞幽翠。凤叫龙吟白日长,落花声底仙娥醉。
【同前】 僧贯休
为口莫学阮嗣宗,不言是非非至公。为手须似朱云辈,折槛英风至今在。男儿结发事君亲,须斅前贤多慷慨。历数雍熙房与杜,魏公姚公宋开府。尽向天上仙宫闲处坐,何不却辞上帝下下土,忍见苍生苦苦苦。
【朝云引】 郎大家宋氏
巴西巫峡指巴东,朝云触石上朝空。巫山巫峡高何已,行雨行云一时起。一时起,三春暮,若言来,且就阳台路。
【上云乐】 梁 武帝
《古今乐录》曰:“《上云乐》七曲,梁武帝制,以代西曲。一曰《凤台曲》,二曰《桐柏曲》,三曰《方丈曲》,四曰《方诸曲》,五曰《玉龟曲》,六曰《金丹曲》,七曰《金陵曲》。”按《上云乐》又有老胡文康辞,周舍作,或云范云。《隋书 乐志》曰:“梁三朝第四十四,设寺子导、安息、孔雀、凤皇、文鹿、胡舞、登连、上云乐、歌舞伎。”
【凤台曲】
《古今乐录》曰:“《凤台曲》,和云:‘上云真,乐万春。’”
凤台上,两悠悠。云之际,神光朝天极,华盖遏延州。羽衣昱耀,春吹去复留。
【桐柏曲】
《古今乐录》曰:“《桐柏曲》,和云:‘可怜真人游。’”
桐柏真,升帝宾。戏伊谷,游洛滨。参差列凤管,容与起梁尘。望不可至,徘徊谢时人。
【方丈曲】
方丈上,崚层云。挹八玉,御三云。金书发幽会,碧简吐玄门。至道虚凝,冥然共所遵。
【方诸曲】
《古今乐录》曰:“《方诸曲》,三洲韵。和云:‘方诸上,可怜欢乐长相思。’”
方诸上,上云人。业守仁,摐金集瑶池,步光礼玉晨。霞盖容长肃,清虚伍列真。
【玉龟曲】
《古今乐录》曰:“《玉龟曲》,和云:‘可怜游戏来。’”
玉龟山,真长仙。九光耀,五云生。交带要分影,大华冠晨缨。耇如玄罗,出入游太清。
【金丹曲】
《古今乐录》曰:“《金丹曲》和云:‘金丹会,可怜乘白云。’”
紫霜耀,绛雪飞。追以还,转复飞。九真道方微,千年不传,一传裔云衣。
【金陵曲】
勾曲仙,长乐游洞天。巡会迹,六门揖,玉板登金门,凤泉回肆,鹭羽降寻云。鹭羽一流,芳芬郁氛氲。
──右七曲
【上云乐】 梁 周舍
西方老胡,厥名文康。遨遨六合,傲诞三皇。西观濛汜,东戏扶桑。南泛大蒙之海,北至无通之乡。昔与若士为友,共弄彭祖扶床。往年暂到昆仑,复值瑶池举觞。周帝迎以上席,王母赠以玉浆。故乃寿如南山,志若金刚。青眼眢眢,白发长长。蛾眉临髭,高鼻垂口。非直能俳,又善饮酒。箫管鸣前,门徒从后。济济翼翼,各有分部。凤皇是老胡家鸡,师子是老胡家狗。陛下拨乱反正,再朗三光。泽与雨施,化与风翔。觇云候吕,志游大梁。重驷修路,始届帝乡。伏拜金阙,仰瞻玉堂。从者小子,罗列成行。悉知廉节,皆识义方。歌管愔愔,铿鼓锵锵。响震钧天,声若鹓皇。前却中规矩,进退得宫商。举技无不佳,胡舞最所长。老胡寄箧中,复有奇乐章。赍持数万里,原以奉圣皇。乃欲次第说,老耄多所忘。但愿明陛下,寿千万岁,欢乐未渠央。
【上云乐】 唐 李白
金天之西,白日所没。康老胡雏,生彼月窟。巉岩容仪,戍削风骨。碧玉炅炅双目瞳,黄金拳拳两鬓红。华盖垂下睫,嵩岳临上唇。不睹谲诡貌,岂知造化神。大道是文康之严父,元气乃文康之老亲,抚顶弄盘古,推车转天轮。云见日月初生时,铸冶火精与水银。阳乌未出谷,顾兔半藏身。女娲戏黄土,团作愚下人。散在六合间,濛濛若沙尘。生死了不尽,谁明此胡是仙真。西海栽若木,东溟植扶桑。别来几多时,枝叶万里长。中国有七圣,半路颓鸿荒。陛下应运起,龙飞入咸阳。赤眉立盆子,白水兴汉光。叱咤四海动,洪涛为簸扬。举足蹋紫微,天关自开张。老胡感至德,东来进仙倡。五色师子、九苞凤皇,是老胡鸡犬鸣舞飞帝乡。淋漓飒沓,进退成行,能胡歌,献汉酒,跪双膝,并两肘,散花指天举素手。拜龙颜,献圣寿,北斗戾,南山摧,天子九九八十一万岁,长倾万岁杯。
【同前】 唐 李贺
飞香走红满天春,花龙盘盘上紫云。三千宫女列金屋,五十弦瑟海上闻。大江碎碎银沙路,嬴女机中断烟素。断烟素,缝舞衣,八月一日君前舞。
【凤台曲】 王无竞
凤台何逶迤,嬴女管参差。一旦彩云至,身去无还期。遗曲此台上,世人多学吹。一吹一落泪,至今怜玉姿。
【同前】 唐 李白
尝闻秦帝女,传得凤皇声。是日逢仙子,当时别有情。人吹彩萧去,天借绿云迎。曲在身不返,空馀弄玉名。
【凤皇曲】 唐 李白
嬴女吹玉萧,吟弄天上春。青鸾不独去,更有携手人。影灭彩云断,遗声落西秦。
【箫史曲】 宋 鲍照
箫史爱少年,嬴女吝童颜。火粒原排弃,霞好忽登攀。龙飞逸天路,凤起出秦关。身去长不返,箫声时往还。
【同前】 齐 张融
引响犹天外,吟声似地中。戴胜噪落景,龙歕清霄风。
【同前】 陈 江总
弄玉秦家女,箫史仙处童。来时兔月照,去后凤楼空。密笑开还敛,浮声咽更通。相期红粉色,飞向紫烟中。
【方诸曲】 谢燮
望仙室,仰云光,绳河里,扇月傍。井公能六著,玉女善投壶。琼醴和金液,还将天地俱。
【梁雅歌】
《古今乐录》曰:“梁有雅歌五曲:一曰《应王受图曲》,二曰《臣道曲》,三曰《积恶篇》,四曰《积善篇》,五曰《宴酒篇》。三朝乐第十五奏之。”
【应王受图曲】
应王受图,荷天革命。乐曰功成,礼云治定。恩弘庇臣,念昭率性。乃眷三才,以宣八政。愧无则哲,临渊自镜。或戒面从,永隆福庆。
【臣道曲】
孝义相化,礼让为风。当官无媚,嗣民必公。谦谦君子,謇謇匪躬。谅而不许,和而不同。诫之诫之,去骄思冲。弘兹大雅,是曰至忠。
【积恶篇】
积恶在人,犹酖处腹。酖成形亡,恶积身覆。殷辛再离,温舒五族。责必及嗣,财岂润屋。斯川既往,逝命不复。镜兹馀殃,幸修多福。
【积善篇】
惟德是辅,皇天无亲。抱狱归舜,舍财去邠。豚鱼怀信,行苇留仁。先世有作,馀庆方因。鸣玉承家,锡珪于民。连城非重,积善为珍。
【宴酒篇】
记称成礼,诗咏饱德。卜昼有典,厌夜不忒。彝酒作民,乐饮亏则。腐腹遗丧,濡首亡国。誓彼六马,去兹三惑。占言孔昭,以求温克。
【梁雅歌 君道曲】 唐 李白
唐李白曰:“梁之雅歌有五篇,今作一章。”按梁雅歌无《君道曲》,疑《应王受图曲》是也。
大君若天覆,广运无不至。轩后爪牙,常先、太山稽。如心之使臂。小白鸿翼於夷吾,刘葛鱼水本无二。土扶可成墙,积德为厚地。
卷五十二 舞曲歌辞一
《通典》曰:“乐之在耳者曰声,在目者曰容。声应乎耳,可以听知,容藏於心,难以貌观。故圣人假干戚羽旄以表其容,发扬蹈厉以见其意,声容选和而后大乐备矣。《诗序》曰:‘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然乐心内发,感物而动,不觉手之自运,欢之至也。此舞之所由起也。”舞亦谓之万。《礼记外传》曰:“武王以万人同灭商,故谓舞为万。”《商颂》曰:“万舞有奕。”则殷已谓之万矣。《鲁颂》曰:“万舞洋洋。”卫诗曰:“公庭万舞。”然则万亦舞之名也。《春秋》鲁隐公五年:“考仲子之宫,将万焉。公问羽数於众仲,众仲对曰:‘天子用八,诸侯六,大夫四,士二。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故自八而下,於是初献六羽,始用六佾也。’”杜预以为六六三十六人,而沈约非之,曰:“八音克谐,然后成乐,故必以八人为列。自天子至士,降杀以两,两者减其二列尔。预以为一列又减二人,至士止馀四人,岂复成乐。服虔谓天子八八,诸侯六八,大夫四八,士二八,於义为允也。”周有六舞:一曰帗舞,二曰羽舞,三曰皇舞,四曰旄舞,五曰干舞,六曰人舞。帗舞者,析五彩缯,若汉灵星舞子所持是也。羽舞者,析羽也。皇舞者,杂五彩羽,如凤皇色,持之以舞也。旄舞者,氂牛之尾也。干舞者,兵舞持盾而舞也。人舞者,无所执,以手袖为威仪也。《周官 舞师》:“掌教兵舞,帅而舞山川之祭祀。教帗舞,帅而舞社稷之祭祀。教羽舞,帅而舞四方之祭祀。教皇舞,帅而舞旱暵之事。”乐师亦掌教国子小舞。自汉以后,乐舞浸盛。故有雅舞,有杂舞。雅舞用之郊庙、朝飨,杂舞用之宴会。晋傅玄又有十馀小曲,名为舞曲。故《南齐书》载其辞云:“获罪於天,北徙朔方。坟墓谁扫,超若流光。”疑非宴乐之辞,未详其所用也。前世乐饮酒酣,必自起舞。诗云“屡舞仙仙”是也。故知宴乐必舞,但不宜屡尔。讥在屡舞,不讥舞也。汉武帝乐饮,长沙定王起舞是也。自是已后,尤重以舞相属,所属者代起舞,犹世饮酒以杯相属也。灌夫起舞以属田蚡,晋谢安舞以属桓嗣是也。近世以来,此风绝矣。
○雅舞
雅舞者,郊庙朝飨所奏文武二舞是也。古之王者,乐有先后,以揖让得天下,则先奏文舞,以征伐得天下,则先奏武舞,各尚其德也。黄帝之《云门》,尧之《大咸》,舜之《大韶》,禹之《大夏》,文舞也。殷之《大濩》,周之《大武》,武舞也。周存六代之乐,至秦唯馀《韶》、《武》。汉魏已后,咸有改革。然其所用,文武二舞而已,名虽不同,不变其舞。故《古今乐录》曰:“自周以来,唯改其辞,示不相袭,未有变其舞者也。”然自《云门》而下,皆有其名而亡其容,独《大武》之制,存而可考。《乐记》曰:“乐者,象成者也。总干而山立,武王之事也。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武乱皆坐,周召之治也。武始而北出,再成而灭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国是强,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复缀以崇天子,夹振之而四伐盛,威於中国也。分夹而进,事早济也,久立於缀,以待诸侯之至也,故季札观乐见舞象箾南籥者,曰:‘美哉犹有憾。’见舞《大武》者,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其后成王以周公为有勋劳,命鲁公世世祀周公,以天子礼乐,升歌清庙,下管象武,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皮弁素积,裼而舞《大夏》,以广鲁於天下也。自汉已后,又有庙舞,各用於其庙,凡此皆雅舞也。”
【后汉武德舞歌诗】 东平王苍
一曰世祖庙登歌。《宋书 乐志》曰:“周存六代之乐,至秦唯馀《韶》、《武》而已。始皇二十六年,改周《大武舞》曰《五行》。汉高祖四年,造《武德舞》,舞人悉执干戚,以象天下乐己行武以除乱也。六年,改舜《韶舞》曰《文始》,以示不相袭也。文帝又造《四时舞》,以明天下之安和,盖乐先王之乐者,明有法也,乐己所自作者,明有制也。孝景采《武德舞》作《昭德舞》,荐之太宗之庙。孝宣采《昭德舞》为《盛德舞》,荐之世宗之庙。”《汉书 礼乐志》曰:“高庙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孝文庙奏《昭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孝武庙奏《盛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诸帝庙皆常奏《文始》、《四时》、《五行》舞,大抵皆因秦旧事焉。”《东观汉记》曰:“明帝永平三年八月,公卿奏世祖庙舞名。东平王苍议,以为汉制,宗庙各奏其乐,不皆相袭,以明功德。光武皇帝拨乱中兴,武力盛大,庙乐舞宜曰《大武》之舞,其《文始》、《五行》之舞如故,勿进《武德舞》。诏曰:如骠骑将军议,进《武德》之舞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