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藏
- 诗话
- 诗话总龟后集
诗话总龟后集
〔同上〕
《〔观〕五伯吟》:“刻意尊名名愈亏,人人奔命不胜疲。生灵剑戟围中活,〔围一作林。〕公道货财心里归。虽则饩羊能爱礼,奈何鸣凤未来仪!东周五百余年内,叹息唯闻一仲尼。”〔同上〕
《〔观〕七国吟》:“当其末路尚纵横,仁义之言固不听。肯为(谓)破齐存即墨,能胜坑赵尽长平。清晨见鬼未为怪,白日杀人奚足惊!加以苏张掉三寸,扼喉其势不俱生。”〔同上〕
《〔观〕赢秦吟》:“轰轰七国正争筹,利害相摩未便休。比至一雄心底定,其如四海血横流!三千宾客方成梦,百二山河又变秋。谩说罢侯能置守,赵高元不是封侯。”〔同上〕
《〔观〕西(两)汉吟》:“秦破山河(河山)旧战场,岂期民复见耕桑!
九千来里开封域,四百余年号帝王。剥丧既而遭莽卓,经营殊不念高光。当时文物如斯盛,城复何由更有(在)隍!〔同上〕
《〔观〕三国吟》:“桓桓鼎峙震雷音,绝唱高踪没处寻。箫鼓一方情味(未)畅,弓刀万里力难任。论兵狠石宁无意,饮马黄河徒有心。虽曰天时亦人事,谁知虑外失良金!”〔同上〕
《〔观〕西晋吟》:“承平未必便无忧,安若忘危非善谋。题品人才凭雅诮,雌黄时事用风流。有刀难割(剖)公闾腹,无木可枭元海头。祸在夕阳亭一句,上东门笑(啸)浪悠悠。”〔同上〕
《〔观〕十六国吟》:“溥天之下号寰区,大禹曾经洽水余。衣到敝时多虮虱,瓜当烂处(后)足虫蛆。龙章本不资狂寇,象魏何尝荐乱胡!尼父有言堪味处,当时欠一管夷吾。”〔同上〕
《〔观〕南北朝吟》:“方其天下分南北,聘使何尝绝往还!偏霸尚存前典宪,小康犹带旧腥膻〔一作。〕洛阳雅望称崔浩,江表奇才服谢安。二百四年能并辔,谩将夷虏互为言。”〔同上〕
《有(观)隋〔朝〕吟》:“始谋当日已非臧,又更相承或自戕。蝼蚁人民贪土地,泥沙金帛悦姬、姜。征辽意思糜(縻)荒服,泛汴情怀厌未央。三十六年都扫地,不然天下未归唐”〔同上〕
《〔观〕有唐吟》:“天生神武奠中央,不尔群凶未易攘。贞观若无风凛凛,开元安有气扬扬!凭高始见山河壮,入夏方知日月长。三百年间能混一,事虽成往道弥光。”〔同上〕
《〔观〕五代吟》:“自从唐李坠皇纲,天下生灵被扰攘。社稷安危凭(悬)
卒伍,朝廷轻重系藩方。深冬寒木固不脱,未旦小星犹有光。五十三年更五姓,始知扫荡(除扫)待真王。”〔同上〕
《我宋(二字作“观盛化”)吟二首》:“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山川。寻常巷陌犹簪绂,取次园林尽管弦。
〔尽一作亦。〕人老太平春未老,莺花无害日高眠。”又:“吾曹养拙赖明时,为幸居多宁不知。天下英才中遁迹,人间好景处开眉。生来只惯见丰稔,老去未尝经乱离。〔一作闻鼓鼙。〕五事历将前代举,帝尧而下更(固)无之。”〔按《邵氏闻见录》:康节先公谓本朝五事自唐虞而下所未有者。一、革命之日市不易肆。二、克复天下在即位后。三、未尝杀一无罪。四、百年方四叶。五、百年无心腹患。伯温窃疑未尝经乱离为太甚。先公曰:“吾老且死,汝辈行自知之。”
〔同上〕
张南轩《采菊亭诗引》曰:“陶靖节人品甚高,晋宋诸人所未易及,读其诗,可见胸次洒落。八窗玲珑,岂野马游尘所能栖集〔也〕!前建安丞张君,精力未衰即挂冠,家于浏阳有年矣。┹小园为亭,面南山,来求予名,予名之曰:‘采菊(亭)’,取靖节所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呜呼,靖节兴寄深远,特可为识者道耳。”诗曰:“陶公千载人,高标跨余子。岂无济时念,敛荫独知止。归来卧衡门,无愠复何喜!九日天气佳,东篱撷芳蕊。举头见南山,佳处政在此。地偏心则远,意得道岂否!张侯谢银艾(鱼),筑室娱燕几。小亭才寻丈,景物自新美。颇闻方(双)瞳清,亦复强步履。不妨数登临,倚杖看云起。高咏悠然篇,飞鸿送千里。”〔《文集》卷一〕
《复斋漫录》云:东坡作《谏论》以(云)魏郑公以苏张之辩而为谏诤之术。
且云:郑公之初实学纵横之术,其所以与苏张异者,心正尔。〔世〕或以东坡之论为不然。余读郑公《出关》诗云:“中原还逐鹿,投笔事戎轩。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策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请缨羁南越,凭轼下东蕃。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既伤千里目,还惊九折魂。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东坡实不见此诗,盖识见之明有以探其然耳。乃知读书未博未可以轻议前辈也。苕溪渔隐曰:“余观《谏论》殆是老苏作,格力辞旨可以见矣,非东坡所作也。”〔《渔隐从话》后集卷二八〕
●卷十八·辩疑门
王丝字敦素,越之萧山人。景初为县令,会岁歉,丝每家支钱一千以济之,期以明年夏输绢一匹。邑人大受其惠,称为德政。由此当路荐之。盖是时一缣售价不逾其数尔。仕止郎曹典州而已。范文正公为作墓志,具载其事。至荆公当国,效其法,施之天下,号为和买。久之,本钱既不复依,且有折帛之害。世误传始于王仪仲素。仪仲,文正公之子,早即贵达,未尝为邑,官至八座,没谥懿敏,国史本传可考。其子巩,字定国,与东坡先生游。李定字仲求,洪州人,晏元献公之甥。文亦奇,欲预赛神会而苏子美以其任子距之,致兴大狱,梅圣俞谓“一客不得食,覆鼎伤众宾”者也。其孙即商老彭,以诗名列江西派中。又李定字资深,元丰御史中丞,其孙方叔正民,兄弟皆显名一时,扬州人。又李定,嘉治平以来,以风采闻,尝遍历天下诸路计度转运使。官制未行,老于正卿,乃敦老如冈之祖,盖济南人也。同姓名者凡三人,世亦多指而为一,不可不辩。〔李豸阳翟人,东坡先生门下士,亦字方叔。两方叔俱以文鸣,诗章又多互传于世。
〔《挥麈录》前录卷四〕
陈子昂《感遇诗》云:“乐羊为魏将,食子徇军功。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又曰:“吾闻中山相,乃属放翁。孤兽犹不忍,况以奉君终!”一则忍于其子,一则不忍于。故鲁《直怀荆公》诗有“啜羹不如放,乐羊终愧巴西”。
陈无己启亦用此事,所谓“中山之相,仁于放魔;乱世之雄,疑于食子”是也。
然属于秦西巴者,孟孙也,非中山相也。子昂徒见乐羊中山事,遂误作孟孙用,无己亦遂袭之。鲁直以西巴为巴西,亦误矣。〔《丹阳集》、《韵语阳秋》卷六〕
李白《古风》云:“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予考《史记》不载黄金台之名,止云昭王为郭隗改筑宫而师事之。孔文举《与曹公书》曰:“昭王筑台,以尊郭隗。”亦不著黄金之名。《上谷郡图经》乃云:黄金台在易水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延天下士,遂因以为名。皇甫松有《登黄金台诗》云:“燕相谋在兹,积金黄巍巍。上者欲何颜,使我千载悲。”
其迹尚可得而考也。〔同上〕
东坡诗云:“玉奴弦索花奴手。”玉奴谓杨妃,花奴谓汝阳王也。及观《和杨公济梅花诗》乃言“玉奴终不负东昏”,何耶?按《南史》,东昏妃潘玉儿,当是笔误尔。〔同上〕
韩退之诗曰“《离骚》二十五”,王逸序《天问》亦曰:屈原凡二十五篇。
今《楚辞》所载二十三篇而已,岂非并《九辨大招》而为二十五乎?《九辨》者,宋玉所作,非屈原也。今《楚辞》之目,虽以是篇并注屈原、宋玉,然《九辨》之序止称屈原弟子宋玉所作。《大招》虽疑原文,而或者谓景差作。若以宋玉痛屈原而作《九辨》,则《招魂》亦当在屈原所著之数,当为二十六矣。不知退之王逸之言何所据耶?〔同上〕
杜子美《柏中允(丞)除官制诗》,旧注以为柏耆,又以为贞节。按杜诗云:“纷然丧乱际,见此忠义(孝)门。蜀中寇亦甚,柏氏功弥存。三止锦江沸,独清玉垒昏。”当是有功于蜀者。方是时,段子璋反于上元,徐知道反于宝应,而贞节为邛州刺史数有功,则是贞节无疑矣。《杜集》又有《柏学士茅屋柏大兄弟山居》诗,议者皆以谓贞节之居。然诗中殊不及功名之事,但皆称其为学读书尔。
《茅屋》云:“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山居》云:“山居精典籍,文雅涉《风骚》。”疑是邛州立功之前。〔《丹阳集》同上〕
黄鲁直诗云:“世有捧心学,取笑如东施。”梅圣俞云:“曲眉不想西家样,馁腹还须(如)二子清。”《太平寰宇记》载西施事云:施,其姓也。是时有东施家、西施家。故李太白《效古》云:“自古有秀色,西施与东邻。”而东坡《代人留别》诗乃云:“绛蜡烧残玉飞,离歌唱彻万行啼。他年一舸鸱夷子(去),应记侬家旧姓西。”似与《寰宇记》所言不同,岂为韵所牵耶?〔同上〔同上〕
张无尽尝和山字,云“安得将相似仲山”,人疑之,以近人所常用皆山甫也。
观《后汉志》,阳樊攒茅田,服虔注云,楚仲山所居。又杨修《答临淄侯笺》云:“仲山周旦之俦。”只称仲山,何疑之有?〔黄常明《溪诗语》卷五〕
坡记王凌过贾逵庙呼曰:“贾梁道,我,大魏之忠臣也。”及司马景王病,梦逵为祟。因为诗曰:“嵇绍似康为有子,郗超畔鉴似无孙。如今更恨贾梁道,不杀公闾杀子元。”盖怪梁道忠义之灵,不能自已其子充之恶。按《晋纪》,王贾所杀者乃宣帝名懿字仲达,非景帝于元也。〔《溪》卷九〕
●卷十八·正讹门
“天窥象纬逼,云卧衣裳冷。”世传古本作天窥,今从之。《庄子》“以管窥天”,正用此字。旧集以作阙,又或作关,今不取。盖先生诗该众美者,不惟近体严于属对,至于古风句对者亦然。观此诗可见矣。近人论诗,多以不必属对为高古,何耶?故详论之,以俟知者焉。〔《杜诗正异》〕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济南实海右诸郡,旧集一作海右,今从之。
正文作海内,非也。
“拂天万乘动,观水百丈湫。”拂字从一作。兼《画马诗》有云“翠华拂天来向东”。正文作沸,非也。
“君臣留欢娱,乐动殷葛曷。”殷从上声。葛曷出《文选》,音渴曷。《集韵》山貌。旧集作殷汤葛。音字皆误,盖缘汤字之讹,二字从而倒之。
兼他诗二字误倒之者非一。
“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卒。”别本禾字一作未,今从之。按此诗十一月作,禾字明矣。吕黎谓“年登而妻啼饥”,实此意也。
“阴风西北来,惨淡随回纥。”纥字从一作鹘,唐史德宗朝始改名回鹘。正文非也。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夜字从王介甫,谓捷书昼夜至也,旧作日,今不取。
“花门天骄子,饱肉气勇决。”诸诗之言花门者,皆回纥也。旧集作北门,盖由字画小误。唐以太原为北门,非谓回纥明矣。卒章申言花门也。
“渡河不用船,千骑常撇捩。”撇捩,疾貌。《大食刀歌》云:“鬼物撇捩辞坑壕。”字意皆同,今从之。旧集作撇烈,非也。
“婵娟碧藓静,萧ベ寒箨聚。”藓字从别本,旧集作鲜,盖字画小缺,而释者因云“婵娟碧鲜皆谓竹也”,尤谬。
“长夜苦寒谁独悲,杜陵野老骨欲折。”此成都诗,旧集作长安,非也。其夜字之讹,故误作安耳。况卒章之意明甚!
“南京乱初定,所向色枯槁。”色字从别本。他诗亦云“朝野色枯槁”。正文作邑,今不取。
“树枝有鸟乱栖时,暝色无人独归客。”栖字从一作。正文作鸣,今不取。
言乱栖,则鸣可知矣。
“高皇亦明王,魂魄犹正直。”皇字旧集诸本皆作堂,近见别本作皇,今从之,乃与上下数联诗意相贯也。询之阆人,其汉高祠庙今尚存焉。
“别离重相逢,偶然岂足期。”足字旧集作定,盖由字画小讹,况上句已云“泄云无定姿”。
“悲台萧飒石あだ,哀壑杈牙浪呼汹。”浪字从别本,考两句属对之工当用一实字。又别本下句作“二鹰猛胸绦徐坠”,字亦未通。
“主守问家臣,分朋见溪畔。”耘者必分朋曹而进,故东坡《远景楼记》谓“耘者毕出,数百人为曹”者是也。旧作明,乃字小讹耳。
“风吹巨焰作,河汉腾烟柱。”诸本下句作“何掉腾烟柱”,《蜀本》何作河,近见别本,今从之,盖于词意通也。
“合昏排铁骑,清晓散锦”字从一作。他诗有云“驽骀怯锦”,乃覆马之物,正文作蒙,非也。
“大火运金气,荆、扬不知秋。”火字从一作,谓大火西流,《七月》诗也。
正文作暑,今不取。
“终然契真如,得匪金仙术。”二句并从一作。正文作“终契如往还,得匪合仙术”,今不取。
“几度寄书白盐北,故人赠我青丝裘。”丝字从一作。兼别本正文止作丝字。
此诗寄裴施州者,或渭裴冕,非也。按唐史,冕以宝应元年贬施州刺史,不数月移澧州,距此已六年矣。
“配极玄都,凭高禁长。”字旧集诸本皆作。按西汉《宣帝纪》云池者,其字从竹,今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