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藏
- 诗话
- 诗话总龟前集
诗话总龟前集
●卷十一·苦吟门
李受禅之初,忽半夜寺僧撞钟,满城皆惊,召将斩之。对曰:“夜来偶得《月诗》。”乃曰:“徐徐东海出,渐渐上天衢。此夕一轮满,清光何处无!”
喜而释之。〔《江南野录》〕
潘阆自号逍遥子,作《苦吟》诗曰:“发任茎茎白,诗须字字清。”〔同前〕
方干为诗,练句字字有功。《寄人》云:“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鉴戒录》〕
唐人为诗,常积思数十年,然后各自名家。杜少陵云:“更觉良工用心苦。”
岂特我哉!〔《古今诗话》〕
陈舍人从易,当时文方盛之际,独以醇儒古学见称,诗类白乐天。盖自杨刘唱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之《昆体》。由是,唐贤诸集几废而不行。陈公时偶得《杜集》旧本,文多脱误。至《送蔡都尉》诗云“身轻一鸟”,其下脱一宇,陈公与数客各用一字补之。或云疾、去、落,或云下,莫能定。后得一善本,乃是“身轻一鸟过”。陈公叹服,以为虽一字,诸君亦不能到。〔《欧公诗话》〕
庞颍公喜为诗,虽临边典郡,文案委前,日不废三两篇,以此为适。及疾甚,余时为谏官,以十余篇相示,手批其后曰:“欲令吾弟知老夫疾中尚有此思耳。”
字已惨淡难识,数日薨。〔《闲居诗话》〕
寇莱公延僧惠崇于池亭分题为诗。公探得《池上柳》青字韵,崇探得《池鹭》明字韵。自午至晡,祟忽点头曰:“得之矣,此篇功在明字,凡五压不倒。”公曰:“试口占。”曰:“雨歇方塘溢,迟回不复惊。暴翎沙日暖,引步岛风清。
照水千寻迥,栖烟一点明。主人池上凤,见尔忆蓬瀛。”公笑曰:“吾柳之功在青字,而四压不倒,不如且已。”贯休怀《武昌故楼》云:“风清江上寺,霜洗月中砧。得句先呈佛,无人知此心。”〔《湘山野录》卷中〕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
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有赠岛诗曰:“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风云顿觉闲。天恐文章声断绝,故生贾岛在人间。”
自此名著。后因不第,乃为僧,改号无本,居于法乾寺,与无可唱和。一日,宣宗微行至寺,闻钟楼上有吟声,遂登楼,于岛案上取诗卷览之。岛不识,乃攘臂睨之,遂于手内取诗卷曰:“郎君何会此耶?”宣宗下楼而去。既而,岛知之,亟谢罪,乃赐御札除遂州长江簿,后迁普州司仓卒。故程以诗悼之曰:“倚恃诗难继,昂藏貌不恭。骑驴冲大尹,夺卷忤宣宗。驰誉超前辈,居官下我侬。司仓旧曹署,一见一心忡。”王元赠诗曰:“江城卖药常将鹤,古寺看碑不下驴。”
〔《唐宋遗史》〕
僧齐己往袁州谒郑谷,献诗曰:“高名喧省闼,《雅颂》出吾唐。叠供秋望,飞云到夕阳。自封修药院,别下着僧床。几话中朝事,久离鸳鹭行。”谷览之云:“请改一字,方得相见。”经数日再谒,称已改得诗,云:“别扫着僧床。”
谷嘉赏,结为诗友。〔《郡阁雅谈》〕
贾岛,元和中尝跨驴张盖,横截天街。时秋风正厉,黄叶可扫。岛吟曰:“落叶满长安。”求一联不可得,不知身之所从,因冲京兆尹刘栖楚节,被系一夕,释之。又尝遇武宗于定水精舍,岛尤肆慢,武宗讶之。他日,令与一官,授长江尉,至普州司仓卒。〔《摭言》〕
永叔言苦吟句云:“一句坐中得,片心天外来。”兹所谓苦吟破的之句。
〔《青琐集》〕
●卷十二·警句门上
太祖尝顾近侍曰:“五代干戈之际,犹有诗人。今太平日久,岂无之也!”
中官宋永图于僧寺园亭中得诗百篇以进。有丞相李文正公《僧阁闲望》一联云:“水光先见月,露气早知秋。”〔《古今诗话》〕
杨朴字契元,郑州人。善为诗,少尝与毕文简公〔士安〕同学,文简荐之,太宗召见,面试《蓑衣涛》,云:“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除官不受,听归山,以其子从政为长水尉。朴又尝为《七夕诗》云:“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温公续诗话》〕
魏野,陕人,字仲先。少时未知名,《题河上寺柱》云:“数声离岸橹,几点别州山。”时有幕僚,本江南文士,见之大惊,邀与相见,赠诗曰:“怪得名称野,元来性不群。”仍为延誉,由是,人始重之。真宗西祀,遣中使召之,野闭户逾垣而遁。〔《温公续诗话》〕
熙宁六年,有司言四月一日当蚀。上为损膳彻乐避正殿,一夕微雨,不见日食,是日有皇子之庆。蔡子正为枢密,献诗云:“昨夜薰风入《舜韶》,君王方避正衙朝。阳晖已得前星助,阴潜随夜雨销。”其叙四月一日避正殿、皇子庆诞、阴云不见日食已尽矣。当时无能过云。〔《倦游杂录》〕
成都妓单氏赠陈希夷诗云:“帝王师不得,日月老应难。”名士多称之。
〔《唐宋遗史》〕
晏元献览李庆《富贵曲》云:“轴传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曰:“此乃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故公每言富贵,不及金玉锦绣,惟说其气象。
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是也。公自以此句语人曰:“穷人家有此景否?”宋莒公见公佳句皆书于斋壁,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静寻啄木藏身处,闲看游丝到地时”;“楼台冷落收灯夜,门巷萧条扫雪天”;“已定复摇春水色,似红如白野棠花”
之类。后人不可及。〔《青箱杂记》〕
苏为知吴兴日,多作诗。内一篇最佳,云:“野艇闲撑处,湖天景亦微。春波无限绿,白鸟自由飞。柳色浓垂岸,山光冷照衣。时携一壶酒,恋到晚凉归。”
又在宣城作十首,以宣城为目,内《宣城花》一篇首出,曰:“宣城花叠嶂,楼前簇绮霞。若非翠露陶潜宅,即是红藏小谢家。”又在邵武有诗曰:“爱重八九月,登临高下楼。林红云白处,寒濑泊渔舟。”
丞相王文惠有《宫词》云:“一声啼鸟禁门静,满院落花春日长。”《野步》云:“桑斧科春色,渔歌唱夕阳。”皆佳句也。
楚僧惠崇工于诗。《题杨云卿郊居》云:“河分岗势断,春入烧痕青。”
《长信词》云:“阴井生秋早,明河彻晓迟。”《江行晚泊》云:“岭暮清猿急,江寒白鸟稀。”《上谷相公池上作》云:“归禽动疏竹,落果响寒塘。”《赠陈少府》云:“野人传相鹤,山叟学弹琴。”《夜坐》云:“春浅水生井,宵分月上檐。”《赠凝上人》云:“掩门青桧老,出定白髭长。”《送逐客》云:“浪经蛟浦阔,山入鬼门寒。”《经缘公旧寺》云:“遗偈传诸国,留真在一峰。”
《塞上》云:“河冰坚渡马,塞雪密藏雕。”《喜长公至》云:“久别年颜改,相逢夜话长。”《隐者》云:“多年不道姓,近日旋移家。”《宿东林寺》云:“鸟归山堕雪,僧去石沉云。”《上杨内翰》云:“露寒金掌重,天近玉绳低。”
《柳氏书斋》云:“著书惊日短,弹剑惜春深。”《上王太尉》云:“探骑通番垒,降兵逐阻旗。”《田家秋夕》云:“露下牛羊静,河明桑柘空。”《舟行》云:“林断城隍出,江分岛屿回。”《寄梅苏州》云:“锁城山月上,吹角海鸥惊。”《宿杨侍郎东亭》云:“卷幔来风远,移床得月多。”《送程至》云:“白浪分吴国,青山隔楚天。”《宿隐静寺》云:“空潭闻鹿饮,疏树见僧行。”
《送钱供奉巡警》云:“剑戟明山雪,旌旗湿海云。”《梅鼎臣河亭》云:“旷野行人少,长河去鸟平。”《宿肇公山斋》云:“月高山舍迥,霜落石门深。”
《送卢经西归》云:“雪多秦木迥,云尽汉山孤。”《濠梁夜泊》云:“夜阑潮动舸,天迥月临城。”《崔仰秋居》云:“叶影风中静,虫声月下多。”《赠裴使君》云:“行县山迎舸,论兵雪绕旗。”《早行》云:“繁霜衣上湿,残月马前低。”《秋夕》云:“磬断虫声出,灯回鹤影沉。”《书韩退之屋壁》云:“移家临丑石,租地得灵泉。”《秋夕怀长公》云:“秋近草虫乱,夜遥霜月低。”
《观宴乡老》云:“海鸥听瞬乐,山老泛尧觞。”《赠素上人》云:“午食下林鸟,夜禅移冢狐。”《夏夜》云:“扇声犹泛暑,井气忽生秋。”《江行早发》云:“残月楚山晓,孤烟江庙春。”《翻经馆靖少卿房》云:“梵容分古像,唐语入新经。”《题太保道院》云:“鹤传沧海信,僧和白云诗。”《秋夕怀汪白》云:“塞禽栖古柳,破月入微云。”《赠白上人》云:“花漏沉山月,云衣起海风。”《喜陈助教至》云:“楼中天姥月,座上杜陵人。”《冬日野望》云:“人归岗舍近,雁过渚田遥。”《送人知荣州》云:“山色临巴迥,江流入汉清。”
《春深道中》云:“湘云随雁断,楚路背人遥。”《赠李道士》云:“松风吹发乱,岩溜溅棋寒。”《栖霞寺》云:“境闲僧渡水,云尽鹤盘空。”《林逋河亭》云:“古路随岗起,秋帆转浦斜。”《杨秘校池上》云:“禽寒时动竹,露重忽翻荷。”《魏仲先山亭》云:“岚重琴棋湿,风长枕簟寒。”《塞上》云:“离碛雁冲雪,渡河人上冰。”《寄白阁上人》云:“夜梵通云窦,秋香漏石丛。”
《陕西道中》云:“关河双鬓白,风雪一灯青。”《送防秋杨将军》云:“杀气生龙剑,威风动虎旗。”《瓜州亭子》云:“落潮鸣下岸,飞雨暗中峰。”《贺刘舍人》云:“日躔黄道迥,春入紫微深。”《除夜》云:“寒灯催腊尽,晓角唤春归。”《幽并道中》云:“雁行沉古戍,雕影转寒沙。”《送僧归天台》云:“景霁云回合,秋风林动摇。”《过陈希夷旧居》云:“乱水僧频过,荒松鹤不还。”《宿横江馆》云:“露馆涛惊枕,空庭月伴琴。”《维邢道中》云:“马渡冰河阔,雕盘碛日高。”《报国寺秋居》云:“惊蝉移古柳,斗雀堕寒庭。”
《书早上人房》云:“松风传夕磬,溪雾拥春灯。”《观南郊天仗》云:“霓旌摇晓色,凤吹绕春云。”《赠义上人》云:“坐石云生衲,添泉日入瓶。”《升平词》云:“万国无形治,三边不战平。”《国清寺》云:“暝鹤栖金刹,秋僧过石桥。”《吕氏西斋》云:“雪残僧扫石,风动鹤归松。”《刘参幽居》云:“风暖鸟巢木,日高人灌园。”《杨都官池上》云:“竹风惊宿鹤,潭月戏春鱼。”
《书方峤壁》云:“圭窦先知晓,盆池别见天。”《送陈舍人巡抚》云:“月露疏寒柝,云涛闪画旗。”《宿齐上人禅斋》云:“鹤盘金刹露,龙蛰玉瓶泉。”
《春日寇宣赞池上》云:“暄风生木末,迟景入泉心。”《七夕》云:“河来天上阔,云度月边轻。”《赠王道士》云:“海人来相鹤,山下听琴。”《送孙荆州》云:“画浮秋浪,金铙响夕云。”《江城晚望》云:“丹枫映郭迥,绿屿背江深。”《题王太保山亭》云:“危溜含清瑟,飞花点玉觞。”《送李秦州》云:“朱旗临雪卷,画角入云吹。”《昼上人西斋》云:“孤云还静境,远籁发秋声。”《李太傅山庄》云:“围棋分雪石,汲井动金沙。”《宫中词》云:“井含春气碧,楼转夕阴清。”《送吴袁州》云:“鸟暝风沉日,天清月上旗。”
《寄肇公》云:“斜吹鸣金锡,归云拥石床。”《塞上》云:“古戍生烟直,平沙落日迟。”《赠嗣上人》云:“拂石云离帚,烹茶月入铛。”《舟行》云:“远屿迎樯出,寒林带岸回。”《送来上人》云:“来时云拥衲,别后月随筇。”
《马嫔淮亭》云:“路横冈烧断,风转浦帆斜。”《赠戴殿前》云:“剑静龙归匣,旗开虎绕竿。”《高书斋》云:“品画逢名客,横琴忆古贤。”《太乙山》云:“云阴移汉塞,石色入晴天。”《塞上送人》云:“地遥群马小,天阔一雕平。”《范溶园池》云:“江花凌霰发,山溜入池深。”《猎骑》云:“长风跃马路,小雪射雕天。”《高略书院》云:“古木风烟尽,寒潭星斗深。”《送段工部河北漕》云:“渡河风动旆,巡部雨沾车。”《题高生山阁》云:“对酒淮潮起,题诗楚月新。”《经明大师房》云:“门掩前朝树,心垂别郡峰。”《送李堪》云:“秋声动群木,暮色起千山。”〔并同前〕
欧阳文忠公守滁,见王元之《谢上表》云:“诸县丰登,绝少公事;全家饱暖,共荷君恩。”因成诗曰:“诸县丰登少公事,全家饱暖荷君恩。”〔《摭遗》〕
杨轩字公远,衡州人。尝有《灯诗》曰:“解照日月不照处,独明天地未明时。”〔《同前》〕
李煜作诗,大率都悲感愁戚,如“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鬓从今日添新白,菊是去年依旧黄”之类。然思清句雅可爱。〔《翰府名谈》〕
陈亚大卿,士大夫徒传其谐谑之语,不知其作诗甚佳。如“浪平天影接,山尽树根回”,得作者之格。
赵师民龙图,有《春日即事》诗云:“委地露花啼晓泪,拂堤烟柳弄春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