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林广记


  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泻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志林》云:“东坡作彭城守时,过齐州李公择,席上赋此绝。其后山谷在黔南,令以《小齐王》歌之。”

  愚谓东坡此诗之意,又有《十月十五观月黄楼席上次韵》云:“为问登临好风景,明年还忆使君无?”又《和子由山茶盛开》云:“雪里盛开知有意,明年开后更谁看。”王元之《黄州竹楼记》云:“未知明年,又在何处。”近世有赋《赏春词》,末句云:“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噫!好景不常,盛事难再。读此语,则令人有岁月飘忽之感云。

  东栏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愚谓此绝亦有前诗感慨之意,故附于此。

  发广州

  朝市日已远,此身良自如。三杯软饱后,一枕黑甜余。蒲涧疏钟外,黄湾落木初。天涯未觉远,处处各樵渔。

  东坡自注云:“浙人谓饮酒为软饱,谓睡为黑甜也。”

  画草虫蜗牛

  腥涎不满壳,聊足以自濡。升高不知休,竟作粘壁枯。

  《王直方诗话》云:“东坡咏《画蜗牛》诗,初云:‘中弱不胜触,外坚聊自郛。升高不知疲,竟作粘壁枯。’后改为‘腥涎不满壳,聊足以自濡。’余以为改者胜。前辈云:‘文字频改,工夫自出。’此诗之所以不厌改也。老杜有云:‘新诗改罢自长吟。’欧公作文先贴于壁,时加窜定,有终篇不留一字者。后人安见其有此等工夫邪?”

  鬼蝶

  双眉卷铁丝,两翅晕金碧。初来花争妍,忽去鬼无迹。

  赵彦材《诗注》云:“《蜗牛》《鬼蝶》虽不用事与语,而蜗牛之戒登高,鬼蝶之叹倏忽者,皆有深意矣。”

  书鄢陵王主簿画折枝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如何此两幅,疏淡含精匀。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

  《王直方诗话》云:“欧公《盘车图》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东坡作《韩干画马》诗云:‘韩生画马真是马,苏子作诗如见画。世无伯乐亦无韩,此诗此画谁当看。’又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又云:‘少陵翰墨无形画,韩干丹青不语诗。此画此诗今已矣,人间驽骥谩争驰。’余以为若论诗画于此尽矣。每诵数过,殆欲常以为法也。”

  《禁脔》云:“东坡曰:‘善画者,画意不画形;善诗者,道意不道名。’故其诗曰:‘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郁孤台和许朝奉

  高门元世旧,客路晚追游。清绝闻诗语,疏通岂法流。传家有衣钵,断狱尽春秋。邂逅陪车马,寻芳谢脁洲。凄凉望乡国,得句仲宣楼。恨赋投湘水,悲歌祀柳州。何如五字律,相与一樽留。更约登尘外,归时月满舟。

  赵彦材云:“凡诗四句,以第一句对第三句,以第二句对第四句,谓之扇对。东坡此诗‘邂逅陪车马,寻芳谢脁洲。凄凉望乡国,得句仲宣楼’两联是也。此格盖出于白氏《金针》。至梅圣俞作《续金针》,乃引唐人绝句云:‘昔时花下留连饮,暖日夭桃莺乱啼。今日江边容易别,淡烟衰草马频嘶。’胡苕溪云:‘杜少陵《哭台州司户苏少监》诗云:“得罪台州去,时危弃硕儒。移官蓬阁后,谷贵没潜夫。”亦此类也。’”

  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

  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褰衣步月蹈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蘋。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山城酒薄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东坡诗话》云:“仆在徐州,王子立、子敏皆馆于官舍。蜀人张师厚来过,二王方年少,吹洞箫饮酒杏花下,予作此诗。明年,予谪黄州,对月独饮,尝有诗云:‘去年花落在徐州,对月酣歌美清夜。今年黄州见花发,小院闭门风露下。’盖忆与二王饮时也。张师厚久已死,今年子立复为古人,哀哉!”

  西蜀赵次公彦材云:“此篇不使事,语亦新造,古所未有。殆涪翁所谓不食烟火食人之语也。”

  追和子由韵

  洛邑从来天地中,嵩高苍翠北邙红。风流耆旧消磨尽,只有青山对病翁。

  愚谓此诗读之,令人兴感慨之怀。唐人有咏《剑池》诗,亦是此意,用附于左。

  [附]唐人咏剑池

  剑去池空一水寒,游人来此凭栏干。世间万事消磨尽,只有青山好静观。

  纵笔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儿童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冷斋夜话》云:“山谷言:‘诗意无穷,而人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杜陵,不得工也。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规摹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白乐天诗云:“临风杪秋树,对酒长年身。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至东坡诗云:“儿童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此皆夺胎法也。’”

  玉板长老倡

  丛林真百丈,法嗣有横枝。不怕石头路,来寻玉板师。聊凭柏树子,与问箨龙儿。瓦砾犹能说,此君那不知。

  《冷斋夜话》云:“东坡尝邀刘器之同参玉板和尚,器之每倦山行,闻见玉版,欣然从之。至帘泉,烧笋而食,器之觉笋味胜,问此何名,东坡曰:‘名玉版。此老僧善说法,要令人得禅悦之味。’于是器之方悟其戏。”

  《诗注》云:“丛林,乃禅门之称。百丈山,乃洪州怀海禅师所居。又《传灯录》云:‘黄梅谓道信师曰:“和尚,乃后横出一枝佛法。”’又邓隐峰参石头和尚,马祖止之曰:‘石头路滑。’既往,果为石头所困,无一语而还。又《传灯录》云:‘有僧问赵州:“如何是祖师西来意?”赵州云:“但看庭前柏子树。”又问:“如何是道?”文殊答曰:“墙壁瓦砾而犹能说之。”’东坡此诗,尽用禅家语形容,可谓善于游戏者也。山谷有云:‘此老于般若,横说竖说,百无剩语,非其笔端有舌,安能吐此不传之妙乎?’”

  题织锦图回文三首

  其一

  春晚落花余碧草,夜凉低月半枯桐。人随远雁边城暮,雨映疏帘绣阁空。

  其二

  红手素丝千字锦,故人新曲九回肠。风吹絮雪愁萦骨,泪洒缣书恨见郎。

  其三

  羞看一首回文锦,锦似文君别恨深。头白自吟悲赋客,断肠愁是断弦琴。

  《诗注》云:“回文诗起于窦滔妻苏氏,于锦上织成之,盖顺读与倒读皆成诗句也。诗中所谓‘千字锦’、‘回文锦’,皆用此事也。”

  皮日休《杂体诗序》云:“晋温峤始有回文诗。”

  [附]梦回文二首

  其一

  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唾碧衫。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其二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先生自序云:“十二月二十五日,大雪始晴,梦人以雪水烹小团茶,使美人歌以饮余。梦中为作《回文诗》,觉而记其一句云:‘乱点余花唾碧衫。’意用飞燕唾花故事也。乃续之,为二绝句云。”

  席上代人赠别

  莲子擘开须见忆,楸枰著尽更无期。破衫却有重缝处,一饭何曾忘却时。

  赵彦材《诗注》云:“此吴歌格,借字寓意也。古诗有云:‘围棋烧败袄,着子故依然,’乃此格也。莲子曰‘菂’,菂中么荷曰‘薏’。‘须见忆’,以菂中之薏言之。‘楸枰’,棋盘也。杜牧诗云‘玉子纹楸一路饶’,则此楸之谓矣。‘更无期’,以棋言之。‘重缝处’,以缝绽之‘缝’隐‘逢’字也。‘忘却时’,以匙匕之‘匙’隐之也。”

  愚谓刘禹锡《竹枝歌》云:“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情。”亦是此意,盖用“情”字隐“晴”字也。

  吃语

  江干高居坚关扃,耕犍躬驾角挂经。孤航系舸菰茭隔,笳鼓过军鸡狗惊。解襟顾景各箕踞,击剑高歌几举觥。荆笄供脍愧搅聒,干锅更戛甘瓜羹。

  愚谓古之口吃难言者,如周昌、韩非、扬雄、邓艾之徒,皆载之史传。东坡此诗,亦缘是而善谑耳。汉周昌为御史,高帝欲易太子,大臣争,莫能止。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陛下欲易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笑而罢。魏邓艾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而语称艾艾。晋文王戏之曰:“卿言艾艾,定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又《倦游录》载:“王汾口吃,刘攽嘲曰:‘恐是昌家,又疑非类。不见雄名,惟闻艾气。’以周昌、韩非、扬雄、邓艾皆吃也。”
 

卷四

  苏东坡

  乌台诗案

  《年谱》云:“元丰二年己未,先生四十四岁。七月,太子中允权监察御史何大正、舒亶,谏议大夫李定,言公作为诗文,谤讪朝政及中外臣僚,无所畏惮。国子博士李宜之状亦上。七月二日奉圣旨送御史台根勘,二十八日皇甫遵到湖州追之。过南京,文定张公上札,范蜀公上书救之。八月十八日赴台狱时,狱司必欲置之死地,煅炼久之不决,子由请以所赐爵赎之,而上亦终怜之,促具狱。十二月二十四日得旨,责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按:舒亶论公云:“陛下发钱,本以业贫民,则曰:‘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陛下明法以课群吏,则曰:‘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陛下兴水利,则曰:‘造物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陛下议盐铁,则曰:‘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

  《闻见录》云:“李定,王介甫客也。定不持所生母仇氏服,苏子瞻以为不孝,恶之。定以为恨,后遂劾子瞻作诗谤讪朝政云。”

  王定国《甲申杂记》云:“天下之公论,虽仇怨不能夺也。李承之奉世知南京,尝谓余曰:‘昨在从班,李定资深鞫子瞻狱,虽同列,不敢辄启问。一日,资深于崇政殿门忽谓诸人曰:“苏轼奇才也。”众莫敢对。已而曰:“虽三十年所作文字诗句,引证经传,随问即答,无一字差舛,诚天下之奇才也!”叹息不已。’”

  东坡云:“昔年过洛,见李公简,言真宗既东封,访天下隐者,杞人杨朴能为诗,召对,自言不能。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朴曰:‘惟臣妻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放还山。余在湖州,坐作诗追赴诏狱,妻子送余出门,皆哭,无以语之。顾谓妻子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妻子不觉失笑,余乃出。”

  《龟山语录》云:“作诗不知《风》《雅》之意,不可以作诗。诗尚谲谏,惟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乃为有补。若谏而涉于毁谤,闻者怒之,何补之有?观苏东坡诗,只是讥诮朝廷,殊无温柔笃厚之气。以此,人故得而罪之。”

  山村绝句

  烟雨蒙蒙鸡犬声,有生何处不安生。但教黄犊无人佩,布谷何劳也劝耕。

  《诗案》云:“此诗意言是时贩私盐者多带刀杖,故取前汉龚遂令人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意。言但得盐法宽平,令民不带刀剑而买牛犊,则民自力耕,不劳劝督,以讥盐法太峻不便也。”

  又

  老翁七十自腰镰,惭愧春山笋蕨甜。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

  《诗案》云:“此诗意言山中之人饥贫无食,虽老犹自采笋蕨充饥。时盐法峻急,僻远之人,无盐食用,动经数月。若古之圣贤,则能闻韶忘味,山中小民,岂能食淡而乐乎?以讥盐法太急也。”

  又

  杖黎裹饭去匆匆,过眼青钱转手空。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

  《诗案》云:“此诗意言百姓请得青苗钱,立便于城中浮费使却。又言乡村之人,一年两度夏秋税,及数度请纳和预买钱,今来更添青苗助役钱,因此庄家小子弟多在城市不着次第,但学得城中人语音而已,以讥新法青苗助役不便也。”

  塔前古桧

  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云未要奇。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

  《石林诗话》云:“元丰间,苏子瞻系御史狱。神宗本无意深罪之,时相进呈,忽言苏轼于陛下有不臣之意。神宗改容曰:‘轼固有罪,然于朕不应至是,卿何以知之?’时相因举轼《桧》诗云:‘“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陛下飞龙在天,轼以为不知己,而求地下之蛰龙,非不臣而何?’神宗曰:‘诗人之词,安可如此论!彼自咏桧,何预朕事?’时相语塞。章子厚亦从旁解之,遂薄其罪。子厚尝以语余,且以丑言诋时相,曰:‘人之害物,无所忌惮,有如是也!’”

  王定国《闻见近录》:“王和父尝言:‘苏子瞻在黄州,上数欲用之。王禹玉辄曰:“轼尝有‘此心惟有蛰龙知’之句,陛下龙飞在天而不敬,乃反求知蛰龙乎?”章子厚曰:“龙者,非独人君,人臣亦皆可以言龙也。”上曰:“自古称龙者多矣,如荀氏八龙,孔明卧龙,岂人君也?”及退,子厚诘之曰:“相公乃欲覆人家族邪?”禹玉曰:“此舒亶言尔。”子厚曰:“亶之唾其亦可食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