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林广记


  [附]韦永贻试罢

  三条烛尽钟初动,九转丹成鼎未开。明月渐低人扰扰,不知谁是谪仙才。

  王驾

  晴景

  雨前初未见花间叶,雨后兼全无叶里底花。蛱蜂蝶飞来纷纷过墙去,应却疑春色在邻家。

  《渔隐丛话》云:“此《唐百家诗选》中诗也。余因阅荆公《临川集》,亦有此诗云:‘雨前未见花间叶,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百家诗选》是荆公所选,想爱其诗,因为改正七字,遂使一篇语工而意足,了无镵斧之迹,真削锯手也。”

  古意

  夫戍萧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谢叠山云:“此诗‘西风吹妾妾忧夫’与‘寒到君边衣到无’两句,见夫妇之至情。”

  张祜

  孤山寺

  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犹忆西湖月,钟声在北林。

  《西清诗话》云:“荆公取张祜《惠山寺》诗‘泉声到池尽,山色上楼多’,而不取其《孤山寺》诗,不知意果如何耳?”

  无锡县惠山寺

  旧宅何人在?空门客自过。泉声到池尽,山色上楼多。小洞穿斜竹,重阶夹瘦莎。殷勤入城市,云水暮钟和。

  此诗乃荆公《百家诗选》中所取者,如“泉声到池尽”一联,真佳句也。

  金山寺

  一宿金山顶,微茫水国分。僧归夜船月,龙出晓堂云。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因悲在朝市,终日醉醺醺。

  《南唐书》云:“金山寺号为胜景,张祜吟诗,有‘僧归夜船月,龙出晓堂云’之句,自后诗人阁笔。孙鲂乃复吟一诗,时号绝唱。”

  [附]孙鲂金山寺

  山载江心寺,鱼龙是四邻。天多剩得月,地少不生尘。过橹妨僧定,惊涛溅佛身。谁言张处士,诗后更无人。

  胡苕溪云:“张祜诗全篇皆好,鲂诗不及之,有疵病。如‘惊涛溅佛身’之句,则金山寺何其低而小哉?‘谁言张处士,诗后更无人’,仍自矜炫如此,尤可嗤鄙也!”

  邮亭

  云暗山横日欲斜,邮亭下马对残花。自从身逐征西府,每到花时不在家。

  谢叠山云:“此诗与张季鹰‘秋风思莼鲈’同一意思。有道者闻之,必不以山林之乐易钟鼎之奉矣。”
 

卷十

  白乐天

  本传云:“白居易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见而悦之,召为翰林学士。”

  《诗苑类格》云:“白乐天诗有五长:讽谕之诗长于激,闲适之诗长于遣,感伤之诗长于切,律诗,百言以上长于赡,五字、七字,百言以下长于情。”

  《唐书》本传赞云:“杜牧谓白居易诗,纤秾不逞,非庄人雅士所为。淫言媟语,入人肌骨,不可去也。”

  《青箱杂记》云:“白乐天诗,达者之词也。”

  《墨客挥犀》云:“乐天每作诗,令老妪解之,问解否,妪曰解,则录之。故其诗迫于鄙俚。”

  内直

  丝纶阁下文书静,钟鼓楼中漏刻长。坐到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

  《缃素杂记》云:“唐故事,中书省植紫薇花,历世循因之,不以为非。至今舍人院紫薇阁前植紫薇花,用唐故事也。乐天此诗用‘紫薇郎’语,按《天文志》:紫薇,大帝之座也,天子之常居也,主命主度也。何关紫薇花事?”

  [附]洪咨夔宣锁

  禁门深锁寂无哗,浓墨淋漓两相麻。唱彻五更天未晓,一池月浸紫薇花。

  愚谓:洪平斋此诗,非特引用乐天紫薇花事,而其意度闲雅,有乐天之风焉。

  咸阳原上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东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一]

  《复斋漫录》云:“乐天以诗谒顾况,况曰:‘长安物贵,居大不易。’及至读《咸阳原上草》云‘野火烧不尽,东风吹又生’,叹曰:‘有句如此,居亦何难!前言戏之耳。’予以为不若刘长卿‘春入烧痕青’之句,语简而意尽也。”

  [一]“远芳”四句原缺,据《白氏长庆集》补。

  履道居

  莫嫌地窄林池小,休厌家贫活计微。多少朱门锁空宅,主人到了不曾归。

  胡苕溪云:“富贵于人,造物所靳;自古以来,多不在于年少,而常在于晚景。若少年富贵者,非曰无之,盖亦鲜矣。人至晚景得富贵,未免置第宅,售妓妾,以偿其平生所不足者。如乐天此诗,读之使人凄然,诚不必为此也。”

  绝句

  试问池台主,多为将相官。终身不曾到,惟展画图看。

  愚谓:此绝与前首大意略同,读者当有顿悟。处世之汲汲于求田问舍者,可以自省矣。

  昭君词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王直方诗话》云:“古今人作昭君词多矣,余独爱白乐天一绝,盖其意优游不迫切故也。乐天赋此诗时,年甚少。”

  谢叠山云:“此诗从《汉武帝李夫人传》变化来。夫人病笃,上临候之,夫人谢不可见,愿以兄弟为托。姊妹让之,夫人曰:‘我以容貌得幸,今见我毁坏,必畏恶弃我,尚肯追思闵录其兄弟哉!’”

  书天竺寺

  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元从一寺分。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峰云起北峰云。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清下界闻。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

  东坡云:“予年十二时,先君自虔州为予言,近城山中天竺寺有乐天亲书诗,笔势奇逸,墨迹如新,今四十七年矣。予来访之,则诗已亡,有刻石存耳。故尝有诗云:‘空咏连珠吟叠璧,已亡飞鸟失惊蛇。’盖为是也。”

  [附]东坡天竺寺

  香山居士留遗迹,天竺禅师有故家。空咏连珠吟叠璧,已亡飞鸟失惊蛇。林深野桂寒无子,雨浥山姜病有花。四十七年真一梦,天涯流落泪横斜。

  诗注云:“白乐天以刑部尚书致仕,与香山僧如满结香火社,自称‘香山居士’。”

  宣宗《吊乐天》诗云:“缀玉连珠三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怀素草书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

  贺张籍

  老何殁后吟诗绝,虽有郎官不爱诗。今日闻君除水部,喜于身得省郎时。

  《蔡宽夫诗话》云:“官名有因人而重,遂为故事者,何逊为水部员外郎,以诗称。至张籍自博士复拜此官,乐天以诗贺之。籍答诗亦云:‘幸有紫薇郎见爱,独称官与古人同。’自是遂为诗人故事。”前辈片言之贵重如此。

  元微之

  高秀实云:“元微之诗,艳丽而有骨。”

  行宫绝句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容斋随笔》云:“《长恨歌》、《上阳人歌》、《连昌宫辞》,皆道开元、天宝间宫禁事,最为深切。然微之《行宫绝句》,语少而意足,有无穷之味焉。”

  [元白总话]

  《诗话》云:“元微之守会稽,白乐天牧苏台,置驿递诗,往来谓之诗筒。”

  元稹撰《白氏长庆集序》云:“予始与乐天同校秘书,多以诗章相赠答。而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堠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炫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予尝于平水市中,镜湖旁草市名。[一]见村校诸童,竞习诗,召而问之,皆对曰:先生教乐天、元微之诗。亦不知予之为微之也。”又云:“鸡林贾人,求市颇切,自云:本国宰相,每以百金换一篇。其甚伪者,宰相辄能辨别之。”

  [一]“草市名”原无,据《白氏长庆集序》补。

  《蔡宽夫诗话》云:“司空图善论前人诗,谓元、白为力勍气僝,乃都会之豪估,可谓切中其病。”

  《许彦周诗话》云:“东坡《祭柳子玉》文:‘郊寒岛瘦,元轻白俗。’此语具眼。客见诘曰:‘子盛称白乐天、孟东野诗,又爱元微之诗,而取此语何也?’仆曰:‘论道当严,取人当恕。’此八字,东坡论道之语也。”

  [附]杨汝士压倒元白诗

  隔坐须知赐御屏,尽将仙翰入高冥。文章旧价留鸾掖,桃李新阴在鲤庭。再岁生徒陈贺宴,一时良史尽传馨。当年疏传虽云盛,讵有兹贤醉醁醽。

  《诗话》云:“宝历中,杨嗣复具庆先仆射,自洛入觐,嗣复率生徒迎于潼关,宴于新昌第。时元、白俱在焉,皆即席赋诗。杨汝士诗后成,元白览之失色。汝士是日大醉,归谓诸子曰:‘今日压倒元、白矣。’”

  [附]薛道衡昔昔盐

  垂柳覆金堤,蘼芜叶复齐。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采桑秦氏女,织锦窦家妻。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常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盘龙随镜隐,彩凤逐帏低。飞魂同夜鹊,倦寝忆晨鸡。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前年过代北,今岁往辽西。一去无消息,那能惜马蹄。

  洪氏《容斋续笔》云:“按《通鉴》:隋炀帝诛薛道衡,曰:‘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此诗乃道衡所作,名《昔昔盐》,凡十韵。《文苑英华》题作刘长卿《别荡子》,恐《长卿集》初无此篇,误也。又《玄怪录》载籧篨三娘工唱《阿鹊盐》。又有《突厥盐》、《黄帝盐》、《白鸽盐》、《神雀盐》、《疏勒满座盐》、《归国盐》。唐诗有云:‘媚赖吴娘唱是盐。’又有云:‘更奏新声刮骨盐。’然则歌诗谓之盐者,如吟、行、曲、引之类。今南岳庙献神乐曲有《黄帝盐》,俗传以为《黄帝炎》,《长沙志》从而书之,盖不考也。”

  《资治通鉴》云:“隋炀帝善属文,不欲人出其右。薛道衡死,帝曰:‘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王胄死,帝诵其佳句曰:‘“庭草无人随意绿”,复能作此诗邪?’”胡苕溪云:“人君不当与臣下争能,故炀帝忮心一起,二臣皆不得其死,哀哉!然为人臣者,亦当悟其微旨。晋武帝欲擅书名,王僧虔遂不敢显迹,常以掘笔书。宋文帝好文章,自谓莫能及。鲍照于所为文章,遂多鄙言俚句。故二君者亦无得以嫉之,终见容于二世。岂非明哲保身之要术乎?”

  李涉

  再葺夷陵幽居

  负郭依山一径深,万竿如束翠沉沉。从来爱物多成癖,辛苦移家为竹林。

  晋王徽之,字子猷。时吴中一士大夫家有好竹,欲观之,即出,坐舆造竹下。尝借居空宅中,便令栽竹。或问之,子猷但啸咏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邪?”李涉之爱,亦子猷之爱云。

  登山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谈薮》云:“东坡一日访佛印于竹寺,印款之,坡因诵李涉诗云:‘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印曰:‘学士闲得半日,老僧忙了半日。’相与发一大笑。”

  竹里

  竹里编茅倚石门,竹茎疏处见前村。闲眠尽日无人到,自有春风为扫门。

  愚谓:李涉三诗,皆以竹言,真爱物之成癖者也。东坡亦有《绿筠轩诗》,言竹之佳趣。今附于左。

  [附]东坡咏于潜僧绿筠轩

  宁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傍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王播

  唐史云:“王播少孤贫,嗜权利。穆宗立,权幸竞进,播赖其力,至宰辅,不厌人望,出为淮南节度使。”

  题扬州木兰院

  二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初修。而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

  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三十年来尘扑面,而今始得碧纱笼。

  小说云:“王播少孤贫,客扬州木兰院,随僧斋粥。僧厌苦之,饭后击钟。其后播镇扬州,访旧题诗处,有曰:‘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已碧纱笼之矣。乃续云:‘三十年来尘扑面,而今始得碧纱笼。’”

  胡苕溪云:“按《古今诗话》云:‘王播少孤贫,尝客扬州惠昭寺木兰院,随僧斋飧,僧颇厌之。及播至,已饭矣。后二纪,播自重位镇是邦,因访旧游,向所题以碧纱笼之,播乃题二绝云。’”

  又按东坡云:“世传王播饭后钟诗,盖扬州石塔寺事也。相传如此,戏作诗云。”

  [附]东坡戏作

  饥眼眩西东,诗肠忘早晏。虽知灯是火,不悟钟非饭。山僧异漂母,但可供一管。胡为二十年,记忆作此讪。斋厨养若人,无益只遗患。乃知饭后钟,阇黎盖具眼。

  胡苕溪云:“东坡此诗,其贬之也至矣。”

  [附]魏野题僧寺

  世情冷暖由分别,何必区区较异同。若得常将红袖拂,也应胜似碧纱笼。

  《古今诗话》云:“寇莱公典陕日,与处士魏野同游僧寺,观览旧游,有留题处,公诗皆用碧纱笼之,至野诗,则尘蒙其上。时从行官妓之惠黠者辄以红袖拂之。野顾公笑,因题诗云。”

  韩翃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新烟散入五侯家。

  《本事诗》云:“唐德宗时,制诰阙人,中书两进名,御笔不点。又请之,上批曰:‘与韩翃。’时有与翃同姓名者,为江淮刺史,又具二人同进,上复批此诗,‘日暮汉宫传蜡烛,新烟散入五侯家’,曰:‘与此韩翃。’”

  [附]沈佺期欢州不作寒食

  海外无寒食,春来不见饧。洛阳新甲子,何日是清明。花柳争朝发,轩车满路迎。帝乡遥可念,肠断报亲情。

  刘梦得《嘉话》云:“为诗用僻字须有来处,‘春来不见饧’,尝疑‘饧’字,因读《毛诗·郑笺》说吹箫处云:‘即今卖饧人家物。’六经惟此注中有‘饧’字。后辈业诗,即须有据,不可学常人率尔而道也。”至本朝宋子京《寒食》诗云:“草色引开盘马路,箫声吹暖卖饧天。”亦用《郑笺》吹箫卖饧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