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藏
- 诗话
- 诗人玉屑
诗人玉屑
踈钟天竺晓,一雁海门秋。(钱塘)
飞星入月(中的)
粉光深紫腻,肉色退红娇。(牡丹)
露倾金盏小,风引道冠欹。(黄葵)
甘蝇贯虱(神妙)
数枝红蓼畔,一片白云孤。(鹭鹜)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马)
吕布中戟(精绝)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
东屯沧海阔,南让洞庭宽。(水)
箭落双鸿(必中)
篆经千古涩,影泻一堂寒。(镜)
湘水泻秋碧,古风吹太清。(琴)
芳草衬步(留连)
美花多映竹,好鸟不归山。
荷风惊浴乌,桥影聚行鱼。
柳絮飘空(牵意)
柳带谁能结,花房未肯开。
燕来红壁语,莺就绿窗啼。
巫峰敛翠(感动)
晓日临窗久,春风入梦长。
芳草牵愁远,丁香结恨深。
卓氏怀春(飘荡)
晚晴风过竹,深夜月当花。
拂簟承花落,开帘待燕归。
诗有四炼
一曰炼句
玉枕双文箪,金盘五色瓜。
清风两窗竹,白露一庭秋。
二曰炼字
虎迹空林雨,猿声绝岭云。
香飘歌袂勤,翠落舞钗遗。
三曰炼意
老骥思千里,饥鹰待一呼。
风前灯易灭,川上月难留。
四曰炼格
日暮长安道,秋深云汉心。
岛屿分诸国,星河共一天。
句欲得健
壮节初题柱,生涯独转蓬。
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
字欲得清
月生初学扇,云细不成衣。
粉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
意欲得圆
霄汉愁高鸟,泥沙困老龙。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啼轻。
格欲得高
花枝临太液,燕语入披香。
无瑕胜玉美,至洁过冰清。
声律为窍
别来头并白,相见眼终青。
花浓春寺静,竹细野池幽。
物象为骨
雷霆驱号令,星斗焕文章。
露浓金掌重,天近玉绳低。
意格为髓
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谐会五音,清便宛转,宫商迭奏,金石相宣,谓之声律。摹写景象,巧夺天真,探索幽微,妙与神会,谓之物象。苟无意与格以主之,才虽华藻,辞虽雄瞻,皆无取也。要在意圆格高,纤秾俱备,句老而字不俗,理深而意不杂,才纵而气不怒,言简而事不晦,如此之作,方入风骚。
百川归海(朝会)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香飘合殿春风转,花覆千官淑景移。
双龙辅日(掖庭)
清洛晓光铺碧簟,上阳霜叶剪红绡。
金炉香动螭头暗,玉佩声来雉尾高。
鸳鹭成行(侍从)
鳌头忽亿黄金阙,凤背还吹碧玉箫。
毫端蕙露滋仙草,琴上熏风入禁松。
锦绣相鲜(富贵)
帘箔垂珠光不夜,林花剪彩景长新。
红珠斗帐樱桃熟,金尾屏风孔雀闲。
鹏翼摩天(雄健)
陈兵剑阁山将动,饮马珠江水不流。
汴水波涛喧鼓角,隋堤杨柳拂旌旗。
鹗翥秋碧(遒劲)
擘开华岳连天色,放出黄河到海声。
插天螮蝀玉腰阔,跨海鲸鲵金背高。
般输运斤(精巧)
樽当霞绮轻初散,棹拂荷珠碎却圆。
林花着雨胭脂落,水荇牵风翠带长。
逸少挥毫(物象)
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浴神凌波(映带)
烟开翠扇清风晓,水泛红衣白露秋。
灵胥引水清穿市,神禹分山翠入帘。
文君织锦(富艳)
触散柳丝回玉勒,约开莲叶上兰舟。
丝飘弱柳平桥晚,雪点寒梅小院春。
文虹垂天(精彩)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江月转空为白昼,岭云分暝与黄昏。
紫电扫岩(炫转)
春入水光成嫩碧,日匀花色变鲜红。
残日花间浮暖艳,断云楼外卷轻阴。
玉壶含冰(洞彻)
千里好山云乍敛,一楼明月雨初晴。
野色更无山隔断,天光直与水相通。
古镜重磨(晦明)
饥凤羽毛寒不锻,卧龙头角老方高。
骥虽老去壮心在,鹤纵病来仙骨清。
辽鹤思归(感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踈灯自照孤帆宿,新月犹悬双杵鸣。
晴鸥点岸(闲静)
挂冠傲吏垂纶坐,绝粒高僧拥衲眠。
老鹤巢边松最古,毒龙潜处水偏清。
珷玞锡玉(比并)
□作「象」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圆岂是珠。
满砌荆花铺紫毯,隔墙榆荚撒青钱。
玉叶飘空(变态)
黄蜂衙退海潮上,白蚁战酣山雨来。
莺惊凤辇穿花去,鱼畏龙颜上钓迟。
篆香袅碧(着莫)
流水带花穿巷陌,夕阳和树入帘栊。
拂石坐来衫袖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芳洲拾翠(引用)
杯酒英雄君与操,文章微婉我知丘。
诗成白也知无敌,花落虞兮可奈何。
行云度月(隐见)
嘉树倚楼青琐暗,晚云藏雨碧山寒
风吹药蔓迷樵径,水暗芦花失钓船。
贫女理妆(随分)
好鸟迎春歌后院,釆花送酒舞前檐。
飞来白鹭即佳客,相对好花如美人。
晚霞成绮(相似)
蜃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梁。
鱼下碧潭当镜跃,鸟还青嶂拂屏飞。
晴云驻彩(容色)
睡融春月揉金缕,狂发秋霞颤翠翘。
皓齿乍分寒玉细,黛眉轻蹙远山微。
唾成珠玉(辞藻)
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诗篇落处风云动,笔力停时造化闲。
妙入丹青(模写)
水隔澹烟疏柳寺,路经微雨落花村。
云藏岛外啼猿树,竹锁桥边卖酒家。
稳步康庄(平易)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长啸云烟(高致)
青山有雪谙松性,碧落无云称鹤心。
共闲作伴无如鹤,与老相随只有琴。
霞衬赤城(神仙)
来时一见蟠桃熟,别后三惊碧海干。
六甲风雷藏宝箓,一壶天地杂灵砂。
云集金田(禅律)
秋水静于僧眼碧,晚山浓似佛头青。
瓶添涧水盛将月,衲挂松枝惹得云。
藕折轻丝(飘荡)
闲听莺语移时立,思逐杨花触处飞。
红粉尚留香羃羃,碧云初断信沉沉。
梅损瓠犀(情味)
花边马嚼金衔去,楼上人垂玉筋看。
窗残花月人何处,帘卷春风燕复来。
女夷鼓歌(春景)
柳丝袅袅风缲出,草缕茸茸雨剪齐。
梅无驿使飘零尽,草怨王孙取次生。
祝融御辔(夏景)
园林换叶梅初熟,池馆无人燕学飞。
绿香熨齿冰盘果,清冷侵肌水殿风。
蓐收执矩(秋景)
林间暖酒烧红叶,石上题诗扫绿苔。
风荷老果萧踈绿,水蓼残花寂寞红。
玄冥乘坎(冬景)
雨被北风吹作雪,水愁东海亦成冰。
冰坚九曲河声断,雪拥千峰岳色低。
碧落吹箫(上句有声)
风引漏声来枕上,月移花影到窗前。
睡轻可忍风敲竹,饮散那堪月在花。
清江鼓瑟(下句有声)
苍苔路熟僧归寺,红叶声干鹿在林。
一溪晚绿浮鸂,万树春红叫杜鹃。
散耀垂文(双句可亲)
千竿碧立依林竹,一点黄飞透树莺。
粉蝶园飞花转影,彩鸳双泳水生文。
锵金戛玉(双句有闻)。
羌管一声何处曲,流莺百啭最高枝。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归云入洞(先动后静)
野蒿自发空临水,江燕初归不见人。
绿竹挂衣凉处歇,清风展簟困时眠。
蛰虫应雷(先动后静)
放鱼池涸蛙争聚,栖燕梁空雀自喧。
帘箔可垂嫌隔燕,钓竿慵把恐惊鱼。
绿树吟莺(景对物)
巢燕养雏浑去尽,江花结子已无多。
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
彩禽入鉴(物对景)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寺隔江声秋月上,楼依野色夕禽还。
龙吟云起(比附对)
夜栖少共鸡争树,晓浴先饶凤占池(鹤)。
若非琥珀休为枕,不是琉璃莫作屏(宁)。
虎啸凤生(比类对)
初分隆准山河秀,乍点重瞳日月明(书)。
翼薄乍舒宫女鬓,蜕轻全解羽人尸(蝉)。
兰艾同畦(爱憎对)
蛇蝎性灵生便毒,蕙兰根异死犹香。
风却有情偏动竹,雨浑无赖不饶花。
鸟兽先知(巢空对)
湘潭云尽暮山出,巴蜀雪消春水来。
雷霆入地建溪险,星斗逼人梨岭高。
葛藤相连(迭韵对)
解冻池塘风淅沥,近秋郊野月婵娟。
鸂刷毛花荡漾,鹭鹚拳足雪离披。
□作「丝」
邓艾称名(迭语对)
云头滟滟开金饼,水而沉沉卧彩虹。
青春背我堂堂去,白发欺人故故生。
卷五
○口诀
△三不可
危祯逢吉曰:诗不可强作,不可徒作,不可苟作。强作则无意,徒作则无益,苟作则无功。(骊塘文集)
△八句法
方回言,学诗于前辈,得八句法:平澹不流于浅俗;奇古不临于怪僻;题咏不窘于物象;叙事不病于声律;比兴深者通物理;用事工者如已出;格见于成篇,浑然不可镌;气出于言外,浩然不可屈。尽心于诗,守此勿失。(《王直方》)
△四不(下八条并释皎然述)
气高而不怒,力劲而不犯,情多而不暗,才赡而不踈。
△四深
气象氛氲,由深于体势;意度盘薄,由深于作用;用律不滞,由深于声对;用事不直,由深于义类。
△二要
要力全而不苦涩,要气足而不怒张。
△二废
虽欲废巧尚直,而神思不得直;虽欲废言尚意,而典丽不得遗。
△四离
欲道情而离深僻,欲经史而离书生,欲高逸而离阔远,欲飞动而离轻浮。
△六迷
以虚大为高古,以缓慢为淡伫,以诡差为新奇,以错用意为独善,以烂熟为稳约,以气劣弱为容易。
△七至
至险而不僻,至奇而不差,至苦而无迹,至近而意远,至放而不迂,至难而状易,至丽而自然。
△七德
鉴理,高古,典丽,风流,精神,质干,体裁。
□作「识」
△三多
欧公谓为文有三多:看多,做多,商量多,仆于诗亦云。
△三偷
诗有三偷:「偷语」最是钝贼,如傅长虞「日月光太清」,陈主「日月光天德」是也。「偷意」事虽可罔,情不可原。如柳浑「太液微波起,长杨高树秋」,沈佺期「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是也,「偷势」才巧意精,各无朕迹,盖诗人偷狐白裘手也。如嵇康「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王昌龄「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是也。(李淑《诗苑类格》)
△十难(下四条并陈永康《吟窗杂录》序)
一曰鉴理难,二曰精神难,三曰高古难,四曰风流难,五曰典丽难,六曰质十难,七曰体裁难,八曰劲健难,九曰耿介难,十曰凄切难。
△十易
气高而易怒,力劲而易露,情多而易暗,才赡而易踈,道情而易僻,思深而易涩,放逸而易迂,飞动而易浮,新奇而易怪,容易而易弱。
△十戒
一戒乎生硬,二戒乎烂熟,三戒乎差错,四戒乎直置,五戒乎妄诞,六戒乎绮靡,七戒乎蹈袭,八戒乎浊秽,九戒乎砌合,十戒乎俳谐。
△十贵
一贵乎典重,二贵乎抛掷,三贵乎出尘,四贵乎浏亮,五贵乎缜密,六贵乎雅渊,七贵乎温蔚,八贵乎宏丽,九贵乎纯粹,十贵乎莹净。
△二十四名
诗讫于周,离骚讫于楚,是后诗人,流为二十四名:赋、颂、铭、赞、文、诔、箴、诗、行、咏、吟、题、怨、叹、篇、章、操、引、谣、讴、歌、曲、词、调。自操而下八名,皆是起于郊祭、军宾、吉凶、苦乐;由诗而下九名,皆属事而作,难题号不同,而悉谓之诗。(《元稹集》)
○初学蹊径
△初学
初学作诗,宁失之野,不可失之靡丽。失之野,不害气质;失之靡丽,不可复整顿。(《吕氏童蒙训》)
宁拙无巧,宁朴无华,宁粗无弱,宁僻无俗:诗文皆然。(《后山诗话》)
△学古
大概学诗,须以三百篇,楚辞及汉、魏间人诗为主,方见古人好处。自无齐、梁间绮靡气象也。(《吕氏童蒙训》)
东坡教人作诗曰:熟读毛诗国风、离骚,曲折尽在是矣。仆常以此语太高,后年齿益长,乃知东坡之善诱人也。(《许彦周诗话》)
学诗须是熟看古人诗,求其用心处。盖一语一句不苟作也。如此看了,须是自家下笔要追及之。不问追及与不及,但只是当如此学,久之自有个道理。若今人不学不看古人做诗样子,便要与古人齐肩,恐无此道理。陈无己云:「学诗如学仙,时到骨自换。」此语得之。(《漫斋语录》)
△晦庵诲人学陶柳选诗韦苏州
作诗须从陶、柳门庭中来,乃佳。不如是,无以发萧散冲澹之趣,不免于局促尘埃,无由到古人佳处也。如选诗及韦苏州,亦不可不熟读。
△晦庵诲人学六朝李杜
作诗不学六朝,又不学李、杜,只学那峣嵠底,今便学得十分好,后把作甚么用!
作诗先用看李、杜,如士人治本经然;本既立,次第方可看苏、黄以次诸家诗。
△陵阳诲人学韦诗
公每劝读韦苏州诗。且云:余晚年酷爱此诗。后有书见抵,犹云多读杜陵、韦、柳也。(《室中语》)
△又读少陵诗学古人诗
常有一少年请益,公谕之,令熟读杜少陵诗。后数日复来,云少陵诗有不可解者,公曰:且读可解者。(《室中语》)
杜少陵作八句近体诗,卒章有时而对,然语意皆卒章之辞。今人效之,临了却作一景联,一篇之意无所归,大可笑也。(《室中语》)
一日,有客携所业谒公,客退,公观之竟,语仆曰:此人多读东坡诗。大率作文须学古人,学古人尚恐不至古人,况学今人哉!其不至古人也必矣。(《室中语》)
△吕居仁诲人
楚词、杜、黄,固法度所在,然不若徧考精取,悉为吾用,则姿态横出,不窘一律矣。如东坡、太白诗,虽规摹广大,学者难依;然读之使人敢道,澡雪滞思,无穷苦艰难之状,亦一助也。
△向背
学老杜诗,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也。学晚唐诸人诗,所谓作法于凉,其弊犹贪;作法于贪,弊将若何!(黄鲁直与赵伯充书)
学诗当以子美为师,有规矩,故可学。退之于诗本无解处,以才高而好耳。渊明不为诗,写其胸中之妙耳。学杜无成,不失为功,无韩之才与陶之妙,而学其诗,终乐天耳。(《后山》)
近时学诗者率宗江西,然殊不知江西本亦学少陵者也。故陈无己曰:豫章之学博矣,而得法于少陵,故其诗近之。今少陵之诗,后生少年不复过目,抑亦失江西之意乎!江西平日语学者为诗旨趣,亦独宗少陵一人而已。余为是说,盖欲学诗者,师少陵而友江西,则两得之矣。(《渔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