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藏
- 诗话
- 瓯北诗话
瓯北诗话
《下相极乐读同年北使时诗卷》:"兰若停骖洒墨成,过河持节事分明。
上林飞雁无还表,头白山僧话子卿。"所谓同年者,不知何人。勒注谓左懋第与梅村辛未同年进士,弘光乙酉,以兵部侍郎使於我朝,不屈而死,故云"飞雁无还表",而比其节於苏武也。
《仿唐人本事诗》:"锦袍珠络翠兜鍪,军府居然王子侯。自写赫蹄金字表,起居长信阁门头。""藤梧秋尽瘴黄,铜鼓天边归长。远愧木兰身手健,替耶征战在他乡。"靳注谓"为定南王孔有德女四贞作"。按有德取桂林後,即镇守粤西。顺治九年,为李定国所败,自焚死。特恩赐葬,┰典极隆。其子为定国所掳;四贞脱归京师,朝廷念其父功,命照和硕格格食俸,通籍宫禁。见《八旗通志》及瞿昌文《粤行纪事》。後嫁孙延龄为抚蛮将军,仍镇粤西。延龄从吴三桂反,四贞劝其反正,并代为乞降,许之。靳注谓此诗正咏四贞事。"军府居然王子侯",则有德为藩王时,其子女皆贵重,为王子、王女也。写表起居,谓通籍宫禁,得自奏事也。其後从逆及反正等事,梅村已卒,固不及知之。其第四首:"新来夫婿奏兼官,下直更衣礼数宽。昨日校旗初下令,笑君不敢举头看。"岂嫁延龄镇粤时,自恃骄贵,与其夫同演武於教场耶?
靳荣藩论梅村,谓"大家手笔,兴与理会。若穿凿附会,或牵合时事,强题就我,则作者之意反晦"。此真通人之论也。乃其注梅村诗,则又有犯此病者。
梅村五古如《读史杂诗》四首、《咏古》六首,七古如《行路难》十八首,皆家居无事,读书得间所作,岂必一一指切时事!而荣藩谓《读史》第一首刺阮大铖,其二刺薛国观,其四刺孙可望。《行路难》之其三谓刺唐王,其九谓刺张至发,其十七谓刺福王。而按之原诗,无一切合者。阮大铖固魏阉馀党,然何至以曹操比之?谓东汉坏於阉,而操本阉人曹腾之後,竟移汉祚。又如公孙述遣刺客连杀来歙、岑彭二大将,而刺客之名不传,此与朝事何涉,而谓其刺勋臣之不能为国御侮。又如《行路难》第三首:"龙子作事非寻常,夺枣争梨天下扰。"此本咏晋八王之乱,而以为咏明末唐王聿键。试思聿键先以起兵勤王,被锢凤阳,福王赦出後,监国於闽中,何曾有骨肉相争之事?虽同时鲁王以海亦僭立於绍兴,然方与聿键相约固守,未尝相攻也。惟聿键败死後,其弟聿钅粤遁广东自立,与桂王逼处,稍有相竞;然不逾时,即为我军所执,亦无暇与桂王交兵,何得以"夺枣争梨天下扰"为指此事耶?至隆武时靖江王亨嘉反桂林,为丁魁楚、陈邦传擒获,则甫起事即败,亦未有骨肉相争之事。皆难强为附会也。注中如此类者甚多。
此则过欲示其考之详,而不知转失本指。所谓必求其人以实之,则凿矣。又如《滇池铙吹》四首,乃顺治十五年收南凯歌。诗中方侈言勋伐,而以第一首末句"谁唱太平滇海曲,桄榔花发去年红",谓预料吴三桂之将为逆。是时三桂方欲立功,至十八年尚率兵入缅,取永明王献捷,岂早有逆萌!然其为人狡谲阴悍,则已人所共知。伏读《御批通鉴辑览》,如见肺肝,则谓梅村早见及此,亦可。
《杂感》第一首内"闻说朝廷罢上都",靳注谓顺治八年,裁宣府巡抚,并入宣大总督。然宣府岂上都耶?按顺治七年,摄政王以京师暑热,欲另建京城於滦州,派天下钱粮一千六百万,是年王薨,世祖章皇帝特诏:免此加派,其已输官者,准抵次年钱粮。所谓"罢上都",正指此事也。靳注误。
《避乱》第六首:"晓起哗兵至,戈船泊市桥。草草十数人,登岸沽村醪。
不知何将军,到此贪逍遥?"按此系顺治二年,太湖中明将黄蜚、吴之葵、鲁游击,吴江县吴日生、好汉周阿添、谭韦等纠合洞庭两山,同起乡兵,俱以白布缠腰为号,後入城,围巡抚土国宝,为国宝所败,散去。此事见《海角遗编》。福山人所著,不著姓名。靳注亦不之及。
《长安杂咏》内第二首:"灯传初地中峰变,经过流沙万里来。代有异人为教出,鸠摩天付不凡材。"靳注谓"道,潮阳林氏子,弃弟子员出家,为天童密悟和尚法嗣。顺治已亥,徵至京,住斋宫万寿殿,敕封宏觉国师。"按此诗乃指西藏达赖喇嘛入觐之事。达赖喇嘛相传为如来後身,每涅後,仍世世转轮为佛。凡蒙古、喀尔喀、厄鲁特无不尊之,视前代之大宝法王不啻也。顺治中,自西藏不远万里入觐,故比之鸠摩罗什,谓西域神僧也。此岂道足以当之耶?
况上有"经过流沙万里来"之句耶!靳注误。公受封後,回至江南,与当事往还,声势ピ赫。有月律禅师薄之曰:"伊胸中只有'国师大和尚'五字。"见《居易录》。
《读史偶述》第十二首:"松林路转御河行,寂寂空烦宿鸟惊。七载金滕归掌握,百僚车马会南城。"南城,本明英宗北狩归所居。本朝摄政王以为府第,朝事皆王总理,故百僚每日会此。顺治七年,王薨,故云"七载金滕"也。靳注竟不之及。
《扬州》第三首:"东来处仲无他志,靳注谓以王敦比左良玉兵东下。北去深源有盛名。"谓以殷浩比高杰北讨。按良玉兵东下,以救太子、讨马士英为名,比之王敦,颇切当。殷浩素有盛名,时人比之管、葛,岂高杰可比耶?梅村盖以深源比史可法。首句云:"尽领通侯位上卿,三分淮蔡各专征。"岂非可法以阁部开府扬州,领高杰、刘泽清、刘良佐、黄得功等四将,各任专征之责?而靳注以高杰当之,殊误。
《杂感》第四首:"珠玉空江鬼哭高。"靳注谓潼川府中江县有妻阝江,一名玉江;又蓬溪县有珠主溪,皆蜀中地。不知此乃指张献忠乱蜀时,聚金银宝玉,测江水深处,开支流以涸之,於江底作大穴,以金宝填其中,仍放江流复故道,名之曰"水藏"。所谓珠玉空江鬼哭高也。见《明史流贼传》及沈荀蔚《蜀难叙略》。又《劫灰录》:"献忠北去後,一舟子诣副将杨展告之,展令长枪探於江中,遇木鞘,则钉而出之,数日,高与城等。展使人买米於黔、楚诸省,招集流移,资其耕作,由是一军独雄於川中,展自称'锦江伯'。"
七律《即事》十首内,第八首"无意漫提欧冶剑,有心长放吕嘉船",靳又谓刺郑芝龙。按芝龙本海盗,降明,授游击。唐王聿键僭号时,倚为柱石。我朝兵入闽,芝龙即弃王来降,意欲即令其镇守八闽,兼取广东,则其功当封拜。而我朝定闽後,即挟芝龙入京,未尝令其留镇。则靳注所云刺芝龙者,实属无着。
自顺治三年博洛、图赖等擒斩唐王之後,郑彩等又出没海上,往往阑入为崇。总督则张存仁、陈锦、李率泰等,巡抚则佟国鼐等,领兵官则陈泰栋、阿赖、耿继茂、哈哈木、济度、伊尔德等,各有战功,所谓"放吕嘉船",究未知属谁。顺治十一年,扰漳、泉,台州总督李率泰畏葸无功,以济度代之,则所谓"放吕嘉船"者,盖指率泰,靳注谓刺郑芝龙何耶?又梅村《送友人从军入闽》诗:"胡床对客招虞寄,羽扇麾军逐吕嘉。"则姚启圣等之收功矣。
《读史偶述》第十三首:"异物每邀天一笑,自鸣钟应自鸣琴。"按顺治元年,修政立法,西洋人汤若望,进浑天球一座,地平、日晷、窥远镜各一具,并舆地屏图,更请诸历悉依西洋法推算,从之。十五年,又进相拒历,所谓"自鸣钟"、"自鸣琴",盖即是时所进,创见以为神技也。靳注亦不之及。
《偶得》第二首:"一自赤车收赵李,探丸无复五陵豪。"按此乃顺治九年世祖获京师大猾李应试、潘文学二人正法之事。应试混名黄ヰ李三,元本前明重犯,漏网出狱,专养强盗,交结官司,役使衙蠹,盗贼竞输重贿,铺户亦出常例,崇文门税务自立规条,擅抽课钱。潘文学自充马贩,潜通贼线,挑聚壮马,接济盗贼,文武官多有与投刺会饮者。住居外城,多造房屋,分照六部,外来人有事某部,即投某部房内。後获时,审讯恶迹,宁元我、陈之遴皆默无一语,郑亲王诘之,对曰:"李三巨恶,诛之则已,若不正法,之遴必被其害。"此二人豪猾之恶迹也。靳注亦不之及。王阮亭《池北偶谈》:"黄ヰ李正法後,其党某犹巨富,造屋落成宴客,宋荔裳亦在坐,有'头口牙'、'手脚眼'之对。潘文学开骡马牙行,京师人谓骡马曰'头口',故有'头口牙行'之称。其党某造堂宴客,其墙壁尚有留缺处,以便工匠着脚,故谓之'手脚眼'。"
●卷十
○查初白诗
与梅村同时,而行辈稍次,有南施北宋两家。愚山以儒雅自命,稍嫌腐气。
荔裳则全学晚唐,无深厚之力。此外,吴汉槎有高调,无馀味。其名位声望,为一时山斗者,莫如王阮亭。然阮亭专以神韵为主,如《秦淮杂诗》有感於阮大铖《燕子笺》事云:"千载秦淮呜咽水,不应仍恨孔都官。"《仪徵柳耆卿墓》云:"残月晓风仙掌路,何人为吊柳屯田?"酝藉含蓄,实是千古绝调。然专以神韵胜,但可作绝句,而元微之所谓"铺陈终始,排比声韵,豪迈律切"者,往往见绌,终不足八面受敌为大家也。其次,朱竹亦负海内重名,至今犹朱、王并称,莫敢轩轾。然竹不专以诗传,且其诗初学盛唐,格律坚劲,不可动摇,中年以後,恃其博奥,尽弃格律,欲自成一家,如《玉带生歌》诸篇,固足推倒一世,其他则颓唐自恣,不加修饰,究非风雅正宗。故梅村後,欲举一家列唐、宋诸公之後者,实难其人。惟查初白才气开展,工力纯熟,鄙意欲以继诸贤之後,而闻者已掩口胡卢。不知诗有真本领,未可以荣古虐今之见,轻为訾议也。今试平心阅初白诗,当其少年,随黔抚杨雍建南行,其时吴逆方死,馀孽尚存,官军恢复黔、滇,兵戈杀戮之惨,民苗流离之状,皆所目击,故出手即带慷慨沉雄之气,不落小家。入京以後,角逐名场,奔走衣食,阅历益久,锻炼益深,气足则调自振,意深则味有馀,得心应手,几於无一字不稳惬。其他摹写景物,脱口浑成,犹其馀技也。惟书卷较少,故稍觉单薄;且少年急於求知,投赠公卿,动千百言,殊嫌繁冗,兼自减身分,此则其诗之可议者。要其功力之深,则香山、放翁後一人而已。或谓古来作诗之多,莫有如香山、放翁者。初白诗之多,亦略相等。君得毋徒震於其多,而遂欲跻之二公之列乎?是不然也。诗之工拙,全在才气、心思、工夫上见,岂徒以多为贵?且诗之工,亦何尝不自多中得来?正惟作诗之多,则其中甘苦曲折,无不经历,所谓深人无浅语也。今姑别择其上乘者,古体则标其题,近体则摘其句,阅者可一览了如矣。
五古:《与韬荒兄竟陵分手後作诗以寄》、《早发齐天坡》、《连下铜鼓鱼梁龙门诸滩》、《麻阳田家》、《送汪昭南归》、《晓出沙窝门》、《寒食行》、《瘿俗》、《大雨同胡フ明阎百诗登湖楼》、《拔白诗》、《游岫不果》、《大风至刘婆矶》、《石钟山》、《由关门石登大林峰》、《三峡桥》、《玉峡亭观瀑》、《月夜步入邻》、《邓尉看梅》、《和唐实君憎蝇诗》、《裂帛湖》、《上元夜姜西溟招饮》、《翁康饴寓斋看芍药》、《枞阳僧舍消暑》第四第六首、《大通舟中看雨》、《雪後蒙阴道中》、《得树楼初成》第二第六七八首、《秋感》六首、《水碓联句》、《度紫岭》、《观造竹纸联句》、《天游观万峰亭》、《连雨不止和陶诗》第三四七首、《池上看雨》、《苦雨》第五首、《送女词二首》、《鹊雏为猫所攫》、《种竹》、《齿痛》、《咏庭前花木》第一第三首、《汤婆子歌》、《乞归候旨寓庭杂莳花木》、《题故汶州太守潘君画像》、《画叉》、《初到家》二首、《西林浴》、《偕同人赴座主许大宗伯之招》、《副相揆公惠人参一斤》、《家僮以梅水涤砚申谕之》、《庭前新设日棚》、《夜不寐步至晓》、《苦旱》、《游秦驻山》第二第六首、《读庄子内篇》八首、《腰痛自嘲》、《古诗四章》、《望七星岩》、《双石》、《阳朔县》。
七古:《洪武铜炮歌》、《海螺峰歌》、《天擎洞歌》、《麻阳运船行》、《送王兔学博赴安顺》、《乌山战象歌》、《水西行》、《班师行》、《中山尼》、《过罗饭牛礼洲草堂》、《金章宗手植松》、《冬日张园雅集》、《送王阮亭祭告南海》、《送毕铁岚督学黄州》、《酬别郑寒村》、《慈寿寺》、《闸口观罾鱼者》、《题邹毅仁书剑图》、《二虎歌》、《五老峰观海绵歌》、《自题庐山纪游後》、《断砚歌和姜西溟》、《鹰坊歌》、《送唐实君游江西》、《题崔白健翮鏖风图》、《韩庄闸望峄山湖》、《严滩早发》、《逆旅行》、《题项霜田读书秋树根图》、《宣德素鼎歌》、《豫让桥》、《夷门行》、《朱仙镇岳忠武祠》、《董文敏临天马赋酬介老》、《自河南携牡丹归不待其开又出门以诗纪别》、《敬亭山怀梅耦长》、《题朱字绿南岳考》、《常山山行》、《焦石塘抵铅山两岸山石狞劣戏作歌》、《食江瑶柱》、《寿山石歌》、《高斯亿画竹》、《初上滩》、《逆水逆风歌》、《箭孔滩》、《牛头牛尾滩》、《莲花滩》、《鼠滩》、《梨岭庙古松为火所焚作歌》、《海塘行》、《打鱼歌》、《陈六谦出示唐宋各石刻》、《题初白图》、《观无忌兴祖骑驴》、《额勒苏台大猎》、《上亲射石熊》、《东宫召观杀虎》、《赐观侍卫杀虎》、《秀野草堂图歌》、《晓仙谣》、《长林丰草图》、《圣安寺同人纳凉分韵》、《贯休画应梦罗汉像》、《题淳熙修内司官帖後》、《题蒋树存绣谷图》、《得石轩歌》、《题岫观日出图》、《题吴宝崖茌山读书图》、《庄书田笠屐探梅图》、《题润木闭门采诗图》、《院长以赤藤杖见赠》、《十月朔五更鹰窠顶观日出》、《舶风歌》、《到湖上不及访谛辉禅师诗以代柬》、《樟树鹭巢歌》、《题龙尾山僧舍》、《邀诸兄弟赏菊》、《严陵钓台诗》、《清远峡飞来寺》、《下浈阳香炉清远三峡》、《南海神庙》、《清凉山庄图》、《题罗浮山图》、《平蛮歌为灵川楼敬思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