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间诗话

  每夜酒客散,乃从外来,卧具有闲剩,则就之,不然,赤地亦寝。
  一日,天寒甚远杨生怜其羁穷,饮以酒数杯,僧若愧无以报主人者。
  晨起持酒碗出,同宿者闻巽酒声,少焉僧来说云:“增明亭前,牡丹花开矣。
  公等速起往看之。”人熟知其狂,不信也。
  已而视庭中,果有两花开。
  自此僧去不复至。
  京师人闻之,观者填咽,醉客相枕藉,酒垆为之一空,获利不赀,盖僧以是报杨也。
  “元裕之赋《满庭芳》词云:”天上殷韩,解羁官府,烂游舞榭歌楼。
  开元酿酒,来看帝王州常见牡丹开候,独占断、雨风流。
  仙家好,霜天桥叶,农艳破春柔。
  狂僧,谁借手,一杯唤起,绿怨红愁。
  天香国艳,梅菊替人羞。
  尽揭纱笼护日,容光动玉舟。
  都人士,年年十月,常记遇仙游。
  “余考其时,亡金末帝完颜守绪即位于甲申岁,乙酉改元,正大四年戊子,则宋绍定元年也。
  此僧能开花于顷刻之间,真可与殷七七韩湘同日语矣。
  谢安石与王坦之见郄超,久而不出,坦之欲去,安石云:“岂不能为性命忍须臾耶?”以超乃桓温腹心故也。
  东坡为凤翔府佥判,谒太守陈希亮公弼,久不得见,有《客位假寐》诗云:“谒入不得去,兀坐如枯株。
  岂惟主忘客,今我亦忘吾。
  同僚不解事,慢色见髯须。
  虽无性命忧,且复忍须臾。”末句用谢公语。
  余观张世南《宦游纪闻》:“余俦字季伦,章泉赵昌父雅爱之,作书使访韩仲止。
  及门,候渴甚久,将命者出,扣所从来,久犹未出。
  余俦题诗壁间云:‘谒入久不出,兀坐如枯ぼ。
  苍头前致词,问我因何来。
  士节久凋丧,人情易嫌猜。
  本无性命忧,不去安待哉?’已而拂袖去。
  仲止见诗,遗人追之,余俦竟不返。
  “二诗起结事意同,余俦实效彼体。
  余次子名奇,字学易,号若溪,出继长兴母舅沈氏。
  后习举,未弱冠,中甲子科举嗣榜。
  庚午秋初,不幸以疾亡,年仅二十有五。
  颇好吟,尤于五言唐律用工。
  如”拨灰煨芋子,带泾松枝”,“林缺添松补,篱疏倩菊遮”,“败璧蜗黏篆,空阶蚓结楼”,“窗破入云气,林疏漏月痕”,“野黑鸡声颤,林深磷火明”,“病多谙药性,吟苦识诗情”,“黄犊拖犁倦,青帘说酒清”,“山风嘘冷信,檐溜管离情”,皆律切有味。
  又题倪文昌玉湖书院古风一篇,人颇称之。
  诗云:“齐斋老子今安在?一去人间余廿载。
  白衣苍狗几千回,惟有溪山长不改。
  吴兴胜概夸玉湖,鹅溪一幅元晖图。
  天光上下渺无极,寒玉倒浸清冰壶。
  晴波万顷莹如洗,一卷石向波心起。
  先生具眼此结庐,收拾溪山入诗里。
  渔人艇子时往还,グ掷下前溪湾。
  一声Ы乃水天碧,回头却羡沙鸟闲。
  楼高望极情思远,前揖衡山后苍弁。
  陌头杨柳几春风,当年曾识齐斋面。
  我今怀古心悠悠,古人不见今人愁。
  夕阳收尽螟烟浮,扁舟载月归来休。”此诗扁揭于书院东偏之水晶境界,兵火后不存。
  余丙子岁司纠三衢,二月十一日,宋太后诏谕诸郡归附,郡将而下,奉诏依应,吏民安堵如故。
  至四月二十三日,忽西安县管下诸郡草寇攻城甚急,守将孟茂以众寡不敌而遁。
  余挈累往城北菱角塘孔宰家避难。
  午后城破,沈ヘ应龙被伤,西安令赵若钅队遇害。
  是晚纵火。
  次日贼沿门剽掠,余孀女暨本厅兵级徐春妻俱被执。
  越一日,遂与次子及外孙冒险出城逃避,几死者数矣。
  贼退,徐春知其妻掠在近城茜塘民家,以银赎归,知吾女已死,云是晚贼欲乱之,吾女极口诟骂曰:“尔辈贼也,我是见任官女,何得无礼!”遂毙于毒手。
  寓翁留忠斋闻之,亦高其节。
  后捕得行凶者,郡守董瓒置之极典,一郡称快。
  余尝有诗悼之曰:“视死如归不受污,今无彤管为伊书。
  仓皇父子终天诀,菱角塘边孔氏居。”每一思之,涕泗交下。
  括苍冯公岭延袤数十里,其高插天。
  山之颠有半山庵,乃往来驻足之地,壁间留题甚多。
  东亩曹西士豳布衣时经过,题两绝于壁云:“平芜十里绿迢迢,水宿山行好耐劳。
  最是愁人最奇崛,冯公之浙江涛。”“村南村北梧桐树,山后山前白菜花。
  莫向杜鹃啼处宿,楚乡寒食客思家。”后□□出藩入从,仕路通显,庵僧模字锓板,揭之楣间。
  灵隐寺前冷泉亭在飞来峰下,景趣幽绝,古今留题不一,东坡《呈唐林夫》一篇,固已度越众作。
  近丹岩林稹一绝云:“一泓清可沁诗脾,冷暖年来只自知。
  流出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颇为人所称诵。
  续有临川陈藏一题于后云:“岩里空寒玉有声,亭前渊静镜生明。
  从他流入香尘去,不碍源头彻底清。”亦有意味。
  天台刘澜,字养源,号江村,以诗游江湖,后村西涧二公尝跋其吟稿。
  集中有《桐江晓泊》诗云:“风萧萧,水瑟瑟,淡烟空涝冠朝日。
  滩头枯木如画出,鸲鹆飞来添一笔。”又《登昭亭》一联云:“东风半绿官圩草,西日遥红别岸山。”皆警策可喜。
  前史谓祢衡附孔融,慢曹操,操以其才名不欲杀,送刘表。
  后复慢表,表不能容,以江夏太守黄祖性急,送衡与之。
  为祖所杀。
  《后村诗话》云:“顷见余子寿云:谢希孟为某总饷所恶,假手留钥张定叟劾去之。
  谢希孟作诗云:‘上有皇天下后土,此身不患无归所。
  凭谁说与清河公,何苦为人作黄祖?’”后村谓祖为曹刘驱使,已可笑,又有一种人为祖驱使,益可笑也。
  近时鄱阳赵嘉宾子充,余同年进士也。
  初筮为淮西某县簿领,因事忤江东赵漕,漕亦嗾江阃黄万石劾之。
  是万石又为人作黄祖矣。

  苏湖常三州大湖,湖中有洞庭山,遽指此为岳之洞庭湖,可乎?李太白《庐山岗瀑布》诗有“疑是银河落九天”句,东坡尝称美之。
  又观太白“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一联,磊落清壮,语简意足,优于绝句,真古今绝唱也。
  然非历览此景,不足以见此诗之妙。
  “隋堤柳,岁久年深尽衰朽。
  风飘飘兮雨萧萧,三株两株汴河口。
  老枝病叶愁杀人,曾经大业年中春。
  萧墙祸生人事变,晏驾不得归秦中。
  土坟数尺何处葬?吴公台下多愁风。
  二百年来汴河路,莎草和烟朝复暮。
  后王何以鉴前王,请看隋堤亡国树。”此白乐天《隋堤柳》诗也,感物怀古,可为后世鉴戒。
  宋开禧丁柳,权臣韩胄诛死,刘淮叔通《咏韩家府》诗云:“宝莲山下韩家府,郁郁沉沉深几许。
  主人飞头去和虏,绿户玄墙锁风雨。
  九世卿家一朝覆,太师之诛魏公辱。
  后人不信有前车,突兀眼前看此屋。”末意与乐天诗相似,章泉赵昌父甚称赏之。
  韩退之《石鼎联句诗序》云:“元和七年十二月四日,衡山岗道士轩辕弥明自衡山来,旧与刘师服进士衡湘中相识,将过太白,知师服在京,夜抵其居宿。
  有校书郎侯喜,新有能诗声,夜与刘说诗,弥明在基侧,貌极丑,白须黑面,长颈而高结,喉中又作楚语。”《唐子四文录》云:“东坡隔句对云:‘著意寻弥明,长颈高结喉。
  无心逐定远,燕颔飞虎头。’或云‘结’字古‘髻’字。
  按《东汉马廖传》:‘长安语云:“城中好高结。”’而退之序是‘长颈高结,喉中又作楚语’。”余谓如此点句方是。
  近世刘后村《老道士》诗云:“老于蒙叟仍黄馘,配以弥明亦结喉。”此又因坡诗而承袭其误也。
  潘阆字逍遥,钱塘人。
  今武学前有潘阆巷,即其所居之里。
  巷内三将军庙,有阆祠堂。
  阆工唐风,归自富春,有“渔浦风波恶,钱塘灯火微”之句,人多称之。
  为秦王记室参军,王坐罪,捕阆急,阆自髡其发,易缁衣出南薰门。
  后太宗意渐解,再入京,敕受四门助教。
  阆以老懒不任朝谒为辞,自封还敕命时文法犹疏简若此。
  未几论者谓阆终秦党,语多怨望,遂编置信上,勺道旁石井泉,题诗柱上云:“炎炎畏日树将焚,却怅都无一点云。
  强跨蹇驴来得到,皆疑渴杀老参军。”犹称记室旧衔,亦可谓忠于所事矣。
  苏黄门见之,以为有前辈气味,不在石曼卿苏子美下。
  沈存中笔谈载潘阆有诗名,与钱易许洞为友。
  钱许皆一时名士,阆之取友,又可想见。
  近世陆放翁《老学庵笔记》亦称其“夜凉疑有雨,院静似无僧”之句。
  嘉定间,杭守建先贤祠于西湖,欲祀阆于列,有风不宜者,遂黜阆。
  事见叶靖逸《四朝闻见录》。
  林如靖诗好为的对,虽人名亦取其字虚实色类相偶,如“伶伦近日无侯白,奴仆当时有卫青”之类,人多称其工。
  然侯白本非伶伦,以秀才入官,隋文帝尝令于秘书省修国史,但好为滑稽,《启颜录》亦称其机单辨敏捷。
  杨素与牛宏退朝,白谓素曰:“日之夕矣。”素大笑曰:“以我为‘牛羊下来’耶。”其诙谐皆此类。
  《隋唐书》亦有侯白《笑林》十卷,世为优者多益之,故和靖以为伶伦,误也。
  绝句括尽题意方佳。
  清献赵公《八咏楼》诗云:“侯诗价满东吴,《八咏》篇章意思殊。
  闻说当时清瘦甚,不知还为苦吟无?”又《绣川湖》诗云:“东南山岗水闻之久,未省人曾说义乌。
  万顷波涛惊客眼,始知中有绣川湖。”二诗括尽题意,得绝句体。
  华阴员资深《三莲诗话》云:“或传富郑公奉使辽国,虏使者云:‘早登鸡子之峰,危如累卵。’答曰:‘夜宿丈人之馆,安若泰山岗。’又曰:‘酒如线,因针乃见。’富答曰:‘饼如月,遇食则缺。’《诗话》系录本,员乃南渡前人。
  辛巳岁,偶于朋友处见之,所载富公之诗皆杰特不凡,因笔于此。
  晁文元《法藏研讨会金》载诗一联云:“两轮日月搬兴废,一合乾坤夹是非。”达者之言也,不言何人作。
  余观张世南《宦游纪闻》,知为蜀人焦夫子。
  “搬”字元作“磨”字。
  焦,宋初人,忘其名,以博学教导后进,故世以夫子称之。
  陈亚,维扬人,仕至太常少卿。
  性好谐谑,尝蓍《药名》诗行于世。
  幼孤,育于舅家。
  舅姓李,为医工,人呼为“衙推”。
  亚登第,人皆贺其舅。
  亚有诗云:“张公吃酒李公醉,自古人言信有之。
  陈亚今年新及第,满城人贺李衙推。”金陵半山岗寺乃荆公旧宅,屋后有谢公墩,下临深沟,上有古木,余尝与漕幕诸公同游。
  荆公旧有诗云:“我名公字偶相同,我屋公墩在眼中。
  公来墩属我,不应墩姓尚随公。”他人欲{隐木}括此意,非累数十方言不可,而公二十八字尽之,真得束广就狭体。
  荆公诗云:“萧萧搏黍声中日,漠漠春Θ影外天。”搏黍,黄鹂也。
  《诗疏》云:“黍方熟时,鸣于桑间。”舂Θ,鹭也。
  《尔雅》云:“取鹭之行步”云。
  冰崖萧立之秋日绝句云:“野店聊为一枕谋,五更归梦入乡愁。
  溪流清浅舂Θ晓,篱落荒凉络纬秋。”咏二物而寓耕织意,亦一格。
  荆公行青苗、免役等法,引用一等小人,天下受其害,卒召六十年后靖康之祸。
  洪平斋有诗云:“君臣一德盛熙宁,厌故趋新用《六经》。
  但怪画图来郑侠,何斯春天议出唐。
  掌中大地山河舞,舌底中原草木腥。
  养就祸胎身始去,依然锺阜向人青。”按国史,侠尝从安石学,乃安石所荐,皆以新法不便攻之。
  此诗乃五十六字史论。
  近时李石山振龙题荆公定林庵一联云:“谁令此地成南渡?所谓伊人在此山。”亦可传。
  荆公手种松在定林庵前,高标挺然,上侵霄汉。
  南丰曾景建诗云:“汇进群奸卒召戎,萌芽增减自熙丰。
  当时手植留遗爱,只有岩前十八公。”此亦诛心之论。
  西塘先生郑侠,字介夫,神话福州福清人。
  父监江宁府税时,先生就清凉寺读书,不交人事,惟正旦至日一归省亲。
  时荆公以舍人居忧,闻而奇之。
  有杨骥者,自鄱阳来学于荆公,公使依先生学。
  一夕大雪,先生读书过夜半,寒甚,呼骥起饮。
  酒酣登楼,观雪赋诗,气宇浩然。
  诗云:“浓雪暴寒斋,寒斋岂怕哉!漏随书卷尽,春逐酒瓶开。
  一酌招孔孟,再斟留赐回。
  醺酣入诗句,同上玉楼台。”他日骥谒荆公,语次诵先生诗,公叹赏曰:“真好学者。”累诵其“漏随书卷尽,春逐酒瓶开”之句。
  先生将应举,因贽所业谒荆公,公益称奖。
  既而登进士甲科,年二十四释褐,授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调光州法曹。
  熙宁间,监安上门,时天久不雨,河北陕西饥民者皆流入京城,而京城外饥民尤多。
  公画而为图,且上书曰:“臣谨按安上门逐日所见绘成一图,百不及一。
  但经圣眼,亦可流涕,况于千万里之外哉!”历方言大旱及青苗、免役等事。
  上出侠图及疏示辅臣,问安石曰:“识侠否?”安石曰:“尝从臣学。”固乞避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