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诗平论二集

  送朗癯入匡山
  别吴中诸子
  壬戍除夜
  送德水还豫章
  答玉门将还蜀留别

  ○哭亲

  如此是何信可能不及情终天空抱恨。一痛到无声。思极还疑在归迟已隔生报恩恩反负无益是虚名

  ○晚投江寺

  江头路不谙。何处欲投参。日落闻孤磬溪边见草庵半庭归宿鸟一树坠霜柑夜梦堪幽绝藤萝月满龛。

  ○自吴门之云间

  春雨夜淹淹春波几尺添买花摇短橹碍柳揭高帘三两家村落。一行书酒帘。华亭看不远。的的九螺尖。

  ○送朗癯入匡山

  独向匡庐去安禅第几重九江黄叶寺五老白云峯 【 中唐】 落日眠苍虎飞泉下玉龙到时应为我致意虎溪松

  ○别吴中诸子

  相送了无意临岐还闇肰回看吴苑树独上秣陵船春老还山路江昏欲雨天 【 不减震父】 白鸥颇怪我聚散绿波前

  ○壬戍除夜

  天地满蓬尘吾庐一扫新若教无此夜那得暂间人 【 名句】 瓦雪融松火梅瓶破冻春自来飘泊惯不觉寂寥身

  ○送德水还豫章

  扁舟辞我去。三月向浔阳。别路知多少。桃花水正长。今年仍送尔。无日不怀匡。最是关心处。青莲旧草堂。
  一气格妙在不寂寞

  ○答玉门将还蜀留别

  归期未可必。家远在渝州思恐临时乱诗乘暇日留 【 情致深婉】 江风吹破笠。峡雨系轻舟再到知非远莲峰月正秋

  △申绍芳

  登金山眺大江限韵禁体

  ○登金山眺大江限韵禁体

  天水浩无际。中流万古情。 【 起法空旷 圣野】 荡胸皆绝景触耳尽遥声吞吐乘噫气。兴衰阅战争。我来登此地诗酒共峥嵘白战高手 启羙

  △顾简

  湖上泛月过放生池
  湖上晚归
  访董仁常
  送朗道人入山

  ○湖上泛月过放生池

  良夜信无几好怀当复肰翻嫌僧拥衲因背仆登船 【 琐事高兴】 倒影鸟飞破澄波月样偏不妨渔子觉 【 或同或异俱见其幽 心甫】 同过六桥边

  ○湖上晚归

  清游无不适春鸟自相呼坐去松风杳行来涧影枯 【 俗料】 柳平寒食岸花静夕阳湖 【 文房佳句】 归路宁纡折穿林避酒徒 【 煞风景】

  ○访董仁常

  素识萧闲意今披澹漠风破窗秋雨击古屋夕阳烘 【 画句画意】 画亦因人贵诗元到老工羣公荐遗逸。何乃竟遗公。
  高处或在此

  ○送朗道人入山

  枯坐不萧瑟梅花差破颜前宵雪盈尺。呼我出松关。踏遍数重野。月残犹未还。那应便辞去。杳入万峯间。
  只将同游说起直至末一句捩转送意局法变化自从嘉州脱胎人却不觉○以古为律一气不对不觉其薄只是意味清厚

  △董斯张

  夜过姑蔑

  ○夜过姑蔑

  行人宵未眠利涉有长年渚荇暗牵桨水萤羣入船城寒柝不起流胒月难圆何处琵琶伎江南曲上弦
  附句 恠松储雀粒。干雪晒龙腥。 腹馋嫌荠老。书懒放蕉长。 塔花当树隐。帆雨带桥寒。翠微流水句。前刼住庵僧。 夕香分草梦。春紫到兰心。 起句 吴质不成眠。钱唐醉客天。

  △徐颕

  西岳

  ○西岳

  拔地莲花在多年玉井湮黄河西有影。云栈四无邻。氷窟难成水。枫香渐化人。夕阳不易落闲立数三秦

  △张一如

  琉璃窑
  竞渡(十首录一)

  ○琉璃窑

  在昔陶甄处于今亦冷烟坏垣存五色贡土积千船。莾里兽长望露中鸳不骞人家如月户宝屑各纷肰

  ○竞渡 【 十首录一】

  极望水茫茫沿洄漱玉光躶乡宜水戏人海聚风樯流断兼葭色洲迷杜若香归潮元自急迟进亦如翔

  △曹玑

  茌平道中
  代魏朴处士答皮陆二君五贶诗

  ○茌平道中

  我昔歌行路知非竟又非病因难载酒寒岂叹无衣绛稻连砂煮黄尘带石飞此来谁劝驾。偕隐故人稀

  ○代魏朴处士答皮陆二君五贶诗

  华顶杖荅袭羙
  太湖砚畣鲁望
  乌龙养和答袭美
  诃陵尊答鲁望

  •华顶杖荅袭羙

  斟酌天台意高人赠我持骨堪齐埜隺顶合绣苍芝夜月悬丹壁秋山拄两颐。若教风雨动犹畏老龙外

  •太湖砚畣鲁望

  隐约子陵滩云深石涧宽墨从香雨散思入众峯寒醉草龙将出书狂酒未干。不须铜雀瓦小篆欲重刋。

  •乌龙养和答袭美

  空山多岁月貌与骨同幽但可无欹侧。何妨有赘瘤。懒吟消午梦醉眼看云头解尔相将意偏宜上钓舟

  •诃陵尊答鲁望

  不琢 【 朴字不琢】 竟成尊潮痕乱酒痕雨腥通海岱。瓠水接昆仑。丹灶松花地。残书薜荔门。埜人何所事双眼笑乾坤
  句率
  附句 杞菊盘中菜神仙字里虫。 □月藏书幌。冲霜古剑花。 古余芝隐地。天放石樵人。石穴仙人窍。松铃道者音。

  △李之椿

  虎丘吊五人墓兼怀周忠烈公(四首录一)

  ○虎丘吊五人墓兼怀周忠烈公 【 四首录一】

  乱贼儿孙拥安危呼吸争五人能就死众正始俱生 【 说出关系气色百倍】 矫逆原非诏拳凶不为名忠魂今尚在时映夕霞明
  徂徕五律工秀。至起句尤用意。如万壑昼迷烟。枫香不记年。野外绿初浓。烟花晓欲缝。春晓净江天。青山入画船。家家杨柳青。车马不曾停。真不减唐人风致。又墖动轻寒色。城飞不断烟。鹊巢争雨树。渔网乱风江。并是百炼之句。

  △张隽

  孟朴集荒斋作续六月诗喜雨

  ○孟朴集荒斋作续六月诗喜雨

  散发定何地荒除亦静林苕华平日句。竹实此时心。雨入鸣蝉湿寒当宿草深要须公后序。并取牡山阴。

  △杨文骢

  晩泊

  ○晩泊

  远浦横城霭归舟卧夕阳寒多增岛翠夜不没 【 静起】 江光花影吹山面秋泥笑容裳芦边纤月起一半是轻霜
  骨韵秀逸

  △马士英

  春日晓发宜阳道中

  ○春日晓发宜阳道中

  物色开新眺风光忆昨年青郊驱马日紫椹醉鸠天清洛夜微雨锦屏春始烟更来山不厌当一问平泉

  △茅映

  烂溪道中

  ○烂溪道中

  气霁天方肃萧萧枫落何渚清秋鹭暇溪静晚渔多岸草经霜劲邹春验岁和遥寻炯火处系艇漫炊禾。 【 何禾二叶未安。】

  △沈自然

  春日华严寺

  ○春日华严寺

  柳色半烟笼飞梁挂彩虹春城江潋滟晓寺树玲珑风暖丛铃细香高细炷通水云丹艧重今日似湘东。
  附句 艹池摇蕙梗。花衖滴松梢。 新歌教绿鸟。残局打红枭。 砂砾青驴阪。波涛白鹭滩。

  卷十终








明诗平论二集  (明)朱隗 辑评

  ●目录

  序
  发凡
  诸先生社长姓氏
  卷一  五古一
  卷二  五古二
  卷三  五古三
  卷四  五古四   
  卷五  七古一
  卷六  七古二
  卷七  七古三
  卷八  乐府 四言 
  卷九  五律一
  卷十  五律二
  卷十一  五律三
  卷十二  五律四
  卷十三  七律一
  卷十四  七律二
  卷十五  七律三
  卷十六  七律四
  卷十七  五排 七排
  卷十八  五绝 六言
  卷十九  七绝上
  卷二十  七绝下

  ●明诗平论序

  诗固可以法。为断乎。文章之道。何往而无法也而况诗于法。为尤切者乎。虽然法何所昉也。有诗于此。其在当时而人乐称之。至于后世而益传之而无疑。以为是合于诗之法。而不可易者也。夫如是则直合于众人之情耳而何以云法然则天下固有于众情不合而独取以自标曰此夫违于情而合于法者也法者因天之之共以为是而为言者也而特以一人之私见而强天下以从之其势必不能则是法之于情无相通之实而有相悖之形言诗之家夫又乌藉乎其以法为也然则吾将隐法之名。而曰合于古今人之情者。其诗必可传而无疑。其何不可也。虽然。情与法吾不知其有异欤否也以其合于人之情而因谓之于法合则法之不背于情可知已乃情之所至。或偏于摹古。或偏于趋新。尚气格之与尚幽灵。纷然各是其所是。而无有十定之说以程之。而使之心服而无间言则是法之不能一实情之各出者为之也以情之各出而伤法之画一。于是持法以律情。而情常处胜。则或以为悖于情。而云我法如是者。此一人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于是乎将终任情以言诗。任情以言诗。而人各尊其所见。将谁使正之。乃为之说曰吾法固以当于情为归也情必合于天下人之情而后谓之情若夫各出而自是者。此不定之情。非已定之情也已定之情则即所谓一定之法而天下之人。可以共守而无疑者也情与法各有其一定则虽诗之态屡迁而皆可以吾之说绳之而离合判然法虽非以执一为言也而即天下言诗之旨万变而不出吾之宗夫如是而后知法之不可废于诗也审矣明兴诗道大振。当其盛时。或云能超踰宋元。而上逮汉魏盛唐。中一变而诡卓再变而虚秀近乃稍复嘉隆风气。要之一代之者作。汇而录之。可以云大观已。隗自二十余年以来。颇裒辑诸篇。有明诗选平论之役谬为评次。间采前人所言。而断以已意。随类傅会。其或偶有当于情与法之间者。则未可知。要即有起而诃之者。亦宁无说而处此哉。其于高亮与幽灵二家。即不必两救。而自可并行固将取其至庸而不可易者以俟情与法之自定葢寄当千人心而不敢执一说而强天下以必从亦庶几取平焉尔已
  崇祯甲申。长洲朱隗。书于支硎山之紫宙斋。

  ●发凡

  一盛期诗选。初意合为一编。三百年来作者如林。未易卒业。今先以二集问世。自天启。辛酉。至崇祯甲申春。为断也统前后补亡拾遗。及海内名稿搜罗未竟。并子廿年所藏同人邮寄之稿。山城迁转。多致散佚。须更收辑者。统入三集。至一集。则自洪武起至万历末年
  一乐府虽遵古制。然其体杂出。既可散入诸格。不应端立一门。又步趋元倡。则大似临摹。放失前摸。则何如独剏。有题辄拟。惟恐不周。诚何取尔也。且如六朝新曲。槩名乐府。要纤弱之音。风规转下。宁当推而上之今颇以乐府杂体。并四言诗。次五七言古诗之后。俟识者定之。
  一诗文不可任意改窜。大家手笔即有率处拗处。正当摽出耳。尺壁丈梓。岂以一瑕半□见亦。如今人有订□□夷列传。及改汤若士四传奇之类。往往□笑□林。谢茂秦。改澄江凈如练登竹秋尤可□□□以□谫陋夫何敢耶但平仄不谐亦是一病虽唐人间有之。要之非宜也亦有偶然思绪不接往往富于万篇窘于一字从旁或效一得恍然有合不必定由学问之高下也故于兹集。凡应平反仄。应仄反平者。以□。□之。或对偶未整。谬以已意易之。亦以□。别不知有当与否。有罪我者不之避也。
  一用字有可通者。有古有叶。不应漫逐乡音。平仄乖反并文义亦踬矣。若唐人中兴中字作去声。及司字相字作人声。十字作平声之类。既有所据。□当别论。
  一凡日选诗者。惟以诗为断耳。论人论世。别有平章。以谊以交讵各私意。今兹之役。虽不敢云定评。亦复率其隅见。何缘以周旋人事之见参□其问通雅高流勿于诗外另立一义乃见逵观耳
  一赏诗直标单句。古多有之。如枫落吴江。庭草无人之类。未可悉数。若夫承吉金山。竟无完结。仲文鼓瑟。祗诵终篇。苟有佳胜□出孤行。宁嫌细□。至如□云疏雨之咏。集中不载全文。或因首尾不谐。秪存十字。去取之核想见前贤今以律诗一二语好者。附全首之未骊碎金堪资吟讽耆奇多爱之流知不吾笑耳
  共计各体诗二十卷。长洲朱隗裒次。弟陖参挽

  ●诸先生社长姓氏

  诸先生社长姓氏 【 共四百五十八人】
  陈继儒 【 仲醇眉公】 利瓦伊祯 【 本宁】 董其昌 【 玄宰思白】
  高攀龙 【 景逸】 叶向高 【 进卿台山】 黄汝亨 【 贞父】
  邹建光 【 彦吉愚公】 葛一龙 【 震甫】 王思任 【 季重遂东】
  程嘉燧 【 孟阳】 马之骏 【 仲良】 钱谦益 【 受之牧斋】
  曹学佺 【 能始】 邢侗 【 子愿】 尹伸 【 子末】
  周祝 【 季华】 李流芳 【 长蘅】 薛冈 【 子仭】
  顾起元 【 太初】 米万锺 【 仲诏友石】 高出 【 孩之县圃】
  俞安期 【 羡长】 范景文 【 质公】 何乔远 【 稚孝匪莪】
  锺惺 【 伯敬退庵】 张维 【 叔维】 方震孺 【 孩末】
  韩敬 【 求仲】 丘兆麟 【 毛伯】 文翔凤 【 天瑞太青】
  陈必谦 【 旦融】 陈元素 【 古白】 唐时升 【 叔达】
  赵宦光 【 凡夫】 范允临 【 长倩长白】 姚希孟 【 孟长况闻】
  蔡复一 【 敬夫】 何吾驺 【 □□象冈】 姜曰广 【 居之燕及】
  方孔照 【 溍夫】 刘荣嗣 【 敬仲半昉】 胡汝淳 【 子灏远忠】
  王心一 【 纯甫玄珠】 汪邦柱 【 如石】 李吴滋 【 伯□如谷】
  瞿式耜 【 起田稼轩】 申绍芳 【 维烈青门】 魏浣初 【 仲雪】
  李应升 【 仲达】 陈治安 【 镜清】 阮大铖 【 集之圆海】
  钱继登 【 龙门】 沈德符 【 景倩】 吴鼎芳 【 疑甫】
  马士英 【 瑶草】 王人鉴 【 德操】 倪元璐 【 王汝鸿宝】
  簵珍 【 席之】 薛益 【 虞卿】 袁中道 【 小修】
  蒋鐄 【 公鸣】 文震孟 【 文起湛持】 郑之玄 【 道主】
  李之椿 【 大生】 李明睿 【 太虚】 娄坚 【 子栗】
  周光祚 【 承明】 韩上桂 【 孟郁】 曹勋 【 允大峩雪】
  谭元春 【 友夏】 黄道周 【 幼玄石斋】 凌义渠 【 骏甫】
  王铎 【 觉斯】 黄景昉 【 太穉东厓】 蔡维宁 【 以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