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纪事


  《立春后言怀招李庭衙推》云:“闲斋夜击唾壶歌,试望夷门奈远何。每听塞笳离梦断,时窥清鉴旅愁多。稍惊宵漏丁丁促,已觉春风习习和。海内故人君最老,花间鞭马更相过。”

  《节度宣武酬乐天梦得》云:“蓬莱仙监乐天。客曹郎,刘为主客。曾枉高车客大梁。见拥旌旃治军旅,知亲笔砚事文章。愁看柳色悬离恨,忆递花枝助酒狂。洛下相逄肯相寄,南金璀错玉凄凉。”刘诗云:“曾经谢病客游梁,今日相逄忆李王。少有一身兼将相,更能四面占文章。”白诗云:“马头拂柳时回辔,豹尾穿花暂亚枪。谁引相公开口笑,不逢白傅与刘郎。”

  楚自翰林学士拜相,子绹自湖州召入翰林为学士,间岁拜相。渭南尉赵嘏献诗曰:“鹗在卿云冰在壶,代天才业奉訏谟。荣同伊陟传朱户,秀比王商入画图。昨夜星辰为剑履,前年风月满江湖。不知机务时多暇,犹许诗家属和无。”

  贞元七年,杜黄裳知举,微服访名士于尹枢。枢言子弟有崔元略,孤进有林藻、令狐楚。其年枢冠榜,试《珠还合浦赋》。藻赋成,梦人谓曰:“何不叙珠来去之意。”既寤,改之。黄裳谓藻曰:“叙珠来去,如有神助。”是年楚第五,藻第十一。

  楚,字壳士,德棻之裔。与李逄吉善。元和末为相,敬宗逐李绅,楚自宣武节度徙天平,入为左仆射。开成间卒。

  楚《游义兴寺寄上李逢吉相公》云:“柳营无事诣莲宫,相公久住此寺。步步犹疑是梦中。劳役徒为万夫长,闲游曾与二人同。鸾凰飞去仙巢在,龙象潜来讲席空。松下花飞频伫立,一心千里忆梁公。”

  《游晋祠上李逢吉相公》云:“不历晋祠三十年,白头重到一凄然。泉声自昔锵寒玉,草色虽秋耀翠钿。少壮同游宁有数,尊荣再会便无缘。相思临水下双泪,寄入并汾向洛川。”

  张仲素

  《圣神乐》云:“玉帛殊方至,歌钟比屋闻。华夷今一贯,同贺圣明君。”“海浪恬丹徼,边尘静黑山。从今万里外,不复锁萧关。”“九陌祥烟合,千春瑞月明。宫花同苑柳,先发凤凰城。”

  《宫中乐》云:“网户交如绮,纱窗薄似烟。乐吹天上曲,人是月中仙。”“翠匣开寒镜,珠钗挂步摇。妆成只是晓,更漏促清宵。”“红果瑶池实,金盘露井冰。甘泉将避暑,台殿水光凝。”“月彩浮鸾殿,砧声绕凤楼。笙歌临水槛,红烛乍迎秋。”“奇树留寒翠,神池结夕波。黄山一夜雪,渭水雁声多。”

  《春游》云:“烟柳飞轻絮,风榆落小钱。蒙蒙百花里,罗绮竞秋千。”“骋望登香阁,争高下砌台。林间踏青去,席上意钱来。”“行乐三春节,林花百和香。当年重意气,先占斗鸡场。”

  《春闺怨》云:“雪尽萱抽叶,风轻水变苔。玉关书信绝,又见发庭梅。”“袅袅边城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太平辞》云:“风俗今和厚,君王在穆清。行看采花曲,尽是泰阶平。”“圣德超千古,皇风静四方。苍生今息战,无事觉时长。”

  《游春曲》云:“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上苑何穷树,花开次第新。香车与丝绮,风静亦生尘。”

  《送春辞》云:“日日人空老,年年春更归。相欢在樽酒,不用惜花飞。”

  《塞上曲》云:“天骄远塞行,出鞘宝刀鸣。定是酬恩日,今朝觉命轻。”

  “卷斾生风喜气新,早持龙节静边尘。汉家天子图麟阁,身是当今第一人。”

  《赠远》云:“当年只是守空帷,梦见江山觉别离。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厌攀杨柳临青阁,闲采芙蓉傍碧潭。走马台边人不见,拂云堆畔战方酣。”

  《闺人思云》:“愁见游空百丈丝,春风惹断更伤离。闲花落遍苍苔地,尽日无人谁得知。”

  《秋夜曲》云:“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碧窗斜月蔼清辉,愁听寒螀泪湿衣。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

  “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

  “博山沉燎绝余香,兰烬金檠怨夜长。为问青青河畔草,几回经雨复经霜。”

  《天马辞》云:“天马初从渥水来,郊歌曾唱得龙媒。不知玉塞沙中路,苜蓿残花几处开。”“躞蹀宛驹齿未齐,摐金喷玉向风嘶。来时行尽金河道,猎猎轻风在碧蹄。”

  《缑山鹤诗》:“羽客骖仙鹤,将飞驻碧山。映松残雪在,度岭片云还。清唳因风远,高姿对水闲。笙歌忆天上,城郭叹人间。几觉霜毛洁,殊知藻质班。迢迢烟路逸,奋翮讵能攀。”

  砌台,即今攃攃台也。仲素诗云:“写望临香阁,登高下砌台。林间踏青去,席上意钱来。”

  仲素,字绘之,建封之子。宪宗以仲素、段文昌为翰林学士,韦贤之曰:“学士所以备顾问,不宜专取辞艺。”罢之,后终中书舍人。

  右王涯、令狐楚、张仲素五言、七言绝句,共作一集,号《三舍人集》,今尽录于此。
 
卷四十三

  窦参 郎士元 于良史 舒元舆 李谅 李贺 吕温 吕恭 段洪古 何元上 羊士谔 冯宿 柳宗元 吴武陵 邵真 崔膺 卫象 李宣远 熊孺登 崔立之 郭遵 韦纾

  窦参

  《谪江表久未归有诗》云:“一自经放逐,徘徊无所从。便为出山云,不随飞去龙。名岂不欲保,归岂不欲早。苟无三月资,难适千里道。离心与羁思,终日常草草。人生年几齐,忧苦则先老。谁能假羽翼,使我畅怀抱。”

  《湖上闲居》云:“避影将息阴,自然知音稀。向来深林中,偶亦有所窥。飞鸟口衔食,引雏上高枝。高枝但各有,安知宜不宜。止止复何云,物情何自私。”

  高仲武云:“参诗祖沈千运,比于孟郊,尚在廊庑之间。然‘万丈水声落,四时松色寒’,又‘人生年几齐,忧苦即先老’,羽翮未齐,而力已具。”

  参,字时中。为人矜严悻直,果于断。初为万年尉,失囚,贬尉江夏。代同舍人罪,人义之。相德宗,与陆贽不平,以奸贿贬死于邕州。

  郎士元

  《题刘相公三湘图》云:“昔别醉衡霍,尔来忆南洲。今朝平津邸,兼得潇湘游。稍辨荆门树,依然芳杜洲。微明三巴峡,咫尺万里流。去鸟不知倦,远帆生暮愁。涔阳指天末,北渚空悠悠。枕上见渔父,坐中常狎鸥。谁言魏阙下,自有东山幽。”

  《塞下曲》云:“宝刀塞上儿,身经百战曾百胜,壮心竟未嫖姚知。白草山头日初没,黄沙城下歌声发。萧条夜静边风吹,独倚营门望秋月。”

  《赠韦司直》云:“闻君感叹二毛初,旧友相依万里余。烽火有时惊暂定,甲兵无处可安居。客来吴越星霜久,家在平陵音信疏。昨日风光还入户,登山临水意何如。”

  《送张南史》云:“雨余深巷静,独酌定残春。车马虽嫌僻,莺花不弃贫。虫声粘户网,鼠迹印床尘。借问山阳会,如今有几人。”

  高仲武云:“士元员外,河岳英奇,人伦秀异。自家形国,遂拥大名。右丞已后,与钱郎更长。自丞相已下出使作牧,二公无诗祖饯,时论鄙之。两公词体,大约欲同。就中郎公稍更闲雅,近于康乐。如‘荒城背流水,远雁入寒云’,又‘去鸟不知倦,远帆生暮愁’,又‘萧条夜静边风吹,独倚营门望秋月’,可齐衡古人,掩映时辈。又‘暮蝉不可听,落叶岂堪闻’,古人谓谢脁工于发端,比之于今,有惭沮矣!”

  士元,字君胄,中山人。宝应中,选畿县官,诏试中书,补渭南尉,历拾遗、郢州刺史。

  《送彭将军》云:“双旌汉飞将,万里授横戈。春色临关尽,黄云出塞多。鼓鼙悲绝漠,烽戍隔长河。莫断阴山路,天骄已请和。”

  《送孙頠》云:“悠然富春客,忆与暮潮归。擢第人多羡,如君独步稀。乱流江渡浅,远色海山微。若访新安路,严陵有钓矶。”

  《宿杜氏江楼》云:“适楚岂吾愿,思归秋向深。故人江楼月,夜夜千里心。落叶觉乡梦,鸟啼惊越吟。寥寥更何有,断续空城砧。”《送彭将军》以下二章并《赠张南史诗》,姚合取为《极元集》。

  于良史

  良史为张徐州建封从事,每自吟曰:“出身三十年,发白衣犹碧。日暮倚朱门,从未污袍赤。”公因为奏章服焉。

  《春山夜月》云:“春来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钟鸣处,楼台深翠微。”

  《冬日寄李赞府》云:“地际朝阳满,天边宿雾收。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北阙驰心极,南图尚旅游。登临思不已,何处得销忧。”

  《闲居寄薛据》云:“隐几读黄老,闲斋耳目清。僻居人事少,多病道心生。雨洗山林湿,鸦鸣池馆晴。晚来因废卷,行乐至西城。”

  高仲武云:“良史工于清雅,工于形似。如‘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吟之未终,皎然在目。”

  舒元舆

  大和九年,诛王涯等,仇士良愈专恣,文宗恶之,虽登临游幸,未尝为乐,或瞠目独语,左右莫敢进问。因题诗曰:“辇路生春草,上林花满枝。凭高何限意,无复侍臣知。”一日看牡丹,或吟曰:“拆者如语,含者如咽,俯者如愁,仰者如悦。”吟罢,方省元舆词,不觉叹息,泣下沾衣。

  李翱在长沙嫁韦中丞爱姬所生女之流落者,元舆自京驰诗赠翱曰:“湘江舞罢忽成悲,便脱蛮靴出绛帷。谁是蔡邕琴酒客,魏公怀旧嫁文姬。”

  元舆,婺州人,与李训善,同相文宗,专附郑注,诡谋谬算,日与训比,败天下事,二人为之也。

  元舆授监察御史,时坊州刺史汪浰黩货,御史大夫温造署元舆往讯之,于坊州按狱。有诗云:“中部接戎塞,顽山四周遭。风冷木长瘦,石硗人亦劳。牧守苟怀仁,痒之时为瘙。其爱如赤子,始得无啼号。奈何贪狼心,润屋沉脂膏。攫抟如猛虎,吞噬若狂獒。山秃逾高采,水穷益深捞。龟鱼既绝迹,鹿兔无遗毛。氓苦税外缗,吏忧笑中刀。大君明四目,烛之洞秋毫。眷兹一州命,虑齐坠波涛。临轩诏小臣,汝往穷贪饕。分明举公法,为我缓穷骚。小臣诚小心,奉命如煎熬。饮冰不待夕,驱马凌晨皋。及此督簿书,游词出狴牢。门墙见狼狈,案牍问腥臊。探情与之言,变态如奸猱。真非既巧饰,伪意乃深韬。去恶犹农夫,稂莠须耘薅。恢恢布疏网,罪者何由逃。自顾孱钝姿,利器非能操。六旬始归奏,霜落秋原蒿。寄谢守土臣,努力清郡曹。须知听甚卑,勿谓天之高。”

  《桥山怀古》云:“轩辕厌代千万秋,绿波浩荡东南流。今来古往无不死,独有天地长悠悠。我乘驿骑到中部,古闻此地为渠搜。桥山突兀在其左,荒榛交锁寒风愁。神仙天下亦如此,况我蹙促同蜉蝣。谁言衣冠葬其下,不见弓剑何人收。哀喧叫笑牧童戏,阴天月落狐狸游。却思皇坟立人极,车轮马迹无不周。洞庭张乐降元鹤,涿鹿大战摧蚩尤。智勇神天不自大,风后力牧输长筹。襄城迷路问童子,帝乡归去无人留。崆峒求道失遗迹,荆山铸鼎余荒邱。君不见黄龙飞去山下路,断髯成草风飕飕。”

  《八月五日中部官舍读唐历天宝已来追怆故事》云:“将寻国朝事,静读柳芳历。八月日之五,开卷忽感激。正当天宝末,抚事坐追惜。仰思圣明帝,贻祸在肘腋。杨李盗吏权,贪残日狼籍。燕戎伺其便,百万奋长戟。两河连烟尘,二京成瓦铄。生人死欲尽,揳业犹不息。肃宗传宝图,寇难连年击。天地方开泰,铸鼎成继述。万国哭龙衮,悲思动蛮貊。自此千秋节,不复动金石。悲风扬霜天,繐帷冷尘席。零落太平老,东西乱离客。往往为余言,呜咽泪双滴。况当近塞地,哀吹起边笛。抚几观陈文,使我心不怿。花萼笑繁华,温泉树容碧。霓裳烟云尽,梨园风雨隔。露囊与金镜,东游惊波溺。昔闻欢娱事,今日成惨戚。神仙不可求,剑玺苔文积。万古长恨端,萧萧泰陵陌。”

  《坊州按狱苏氏庄记室二贤自鄜州走马相访留连数日发后独坐寂寞因成诗寄之》云:“十年一相见,世路信多岐。云雨易分散,山川长间之。我衔凤阙恩,按狱桥山陲。君在龙骧府,掌奏羽檄词。相去百余里,魂梦自相驰。形容在胸臆,书札通相思。烦君爱我深,轻车忽载脂。塞门秋色老,霜气方凝姿。此地少平川,岗阜相参差。谁知路非远,行者多云疲。君能犯劲风,信宿凌欹危。情亲不自倦,下马开双眉。相对坐沉吟,屈指惊岁时。万事且莫问,一杯欣共持。阳乌忽西倾,明蟾挂高枝。卷帘引瑶玉,灭烛临霜墀。中庭有疏芦,淅淅闻风吹。长河卷云色,凝碧无瑕疵。一言开我怀,旷然澹希夷。悠悠夜方永,冷思偏相宜。眉睫无他人,与君闲解题。陶然叩寂寞,更请吟清诗。得意且忘言,何况竹与丝。顷刻过三夕,起坐轻四支。明朝告行去,惨然还别离。出门送君去,君马扬金羁。回来坐空堂,寂寞无人知。重重碧云合,何处寻佳期。”

  李谅

  《苏州元日郡斋感怀寄越州元相公杭州白舍人》云:“称庆还乡郡吏归,端忧明发俨朝衣。首开三百六旬日,新知四十九年非。当官补拙犹勤虑,游宦量才已息机。举族共资随月俸,一身惟忆故山薇。旧交邂逅封疆近,老牧萧条宴赏稀。书札每来同笑语,篇章时到借光辉。丝纶暂厌分符竹,舟楫初登拥羽旗。未知今日情何似,应与幽人事有违。”时长安四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