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纪事


  贾邕

  萧夫子赴东府,门人送者十二人,刘太真为之序云:“先师微言既绝者,千有余载,至夫子而后洵美无度,得夫天和。顷东倭之人,逾海来宾,举其国俗,愿师于夫子。弗敢私请,表闻于天子,夫子辞以疾,而不之从也。退然贫居,述作万卷,去其浮辞,存乎正言。昔《左氏》失于烦,《谷梁》失于短,《公羊》失于俗,而夫子为其折衷。王公交辟,拒而不应,从官三年,始参谋于洛京。家兄与先鸣者六七人,奉壶开筵,执弟子之礼于路左。太真以文求进,以无闻见举,而不吝为夫子羞。春云轻阴,草色新碧,皎皎匹马,出于青门,吾徒喟然,曕望不及,赋诗仰饯者,自相里造、贾邕已下凡十二人,皆及门之选也。”

  邕得路字云:“子欲适东周,门人盈岐路。高标信难仰,薄宦非始务。绵邈千里途,徘徊四郊暮。征车日云远,抚已惭深顾。”

  邕,天宝九年李暐侍郎下登第。

  刘舟一作冉

  得适字云:“大名掩诸古,独断无不适。德遂天下宗,官为幕中客。骊山浮云散,霸岸零雨夕。请业非远期,圆光再生魄。”

  天宝十六年阳浚舍人下登第。

  长孙铸

  得离字云:“大德讵可拟,高梧有长离。素怀经纶具,昭世犹安卑。落日去关外,悠悠隔山陂。我心如浮云,千里相追随。”

  天宝十二年阳浚舍人下登第。

  房白

  得还字云:“夫子高世迹,时人不可攀。今予亦云幸,谬得承温颜。良策资入幕,遂行从近关。青春灞亭上,此去何时还。”

  天宝十三年阳浚侍郎下登第。

  元晟

  得引字云:“吾见夫子德,谁云习相近。数仞不可窥,言味终难尽。处喧虑常澹,作吏心亦隐。更有嵩少峰,东南为胜引。”

  晟,河南府进士。

  刘太冲

  得浅字云:“吾师继微言,赞述在坟典。寸禄聊自资,平生宦情鲜。逶迟东周路,春草深复浅。日远夫子门,中心曷由展。”

  天宝十二年阳浚舍人下登第。

  姚发

  得草字云:“天生良史笔,浪迹擅文藻。中夏授参谋,东夷愿闻道。行轩玩春日,饯席藉芳草。幸得师季良,欣留箧笥宝。”

  天宝十二年阳浚舍人下登第。

  郑愕

  得往字云:“斤溪数亩田,素心拟长往。翳君曲得引,使我撄俗网。风尘岂不劳,道义成心赏。春郊桃李月,忍此戒征两。”

  天宝十二年阳浚舍人下登第。

  殷少野

  得散字云:“官闲幕府下,聊以任纵诞。文学鲁仲尼,高标嵇中散。出门时雨润,对酒春风暖。感激知己恩,别离魂欲断。”

  天宝十二年阳浚舍人下登第。

  邬载不预此会

  得君字云:“策名十二载,独立先斯文。迩来及门者,半已升青云。青云岂无姿,黄鹤素不群。一辞芸香吏,几岁沧江濆。散职既不羁,天聪亦昭闻。虽承急贤诏,未谒陶唐君。薄俸还自急,此言那足云。和风媚东郊,时物滋南薰。蕙草正可摘,豫章犹未分。宗师忽千里,使我心氛氲。”

  天宝十三年阳浚侍郎下登第。

  颖士《留别二三子得韵字》云:“二纪尚雌伏,徒然忝先进。英英尔众贤,名实郁双振。残春惜将别,清洛行不近。相与爱后时,无令孤逸韵。”

  邬载有文名,与钱起友善。起同载旅寓关中,起有诗云:“文士皆求遇,今人谁至公。灵台一寄宿,杨柳再春风。更惜忘形友,频年失志同。羽毛齐燕雀,心事阻鸳鸿。留滞惭归养,飞鸣恨触笼。橘怀乡梦里,书去客愁中。残雪送归雁,韶光弃断蓬。吞悲问唐举,何路出屯蒙。”又《送邬三落第还乡》云:“郢客文章绝世稀,常嗟时命与心违。十年失路谁知己,千里思亲独远归。云帆春水将何适,日爱东南暮山碧。关中新月对离樽,江上残花待归客。名宦无媒自古迟,穷途此别不堪悲。荷衣垂钓且安命,金马招贤会有时。”

  刘长卿《过邬三湖上书斋》云:“何事东林客,忘机一钓竿。酒香开瓮老,湖色对门寒。向郭青山送,临池白鸟看。见君能浪迹,予亦厌微官。”
 
卷二十八

  张濯 孙叔向 朱长文 胡令能 郑丹 李希仲 杜诵 郑锡 古之奇 秦系 令狐峘 杨凌 刘太真 顾况 薛业 刘希戬 朱绛 元凛 杨志坚 刘方平 李揆 戎昱

  张濯

  《题舜庙》云:“古都遗庙出山濆,万代千秋仰圣君。蒲阪城边长逝水,苍梧野外不归云。寥寥象设魂应老,寂寂虞篇德已闻。向晚风吹庭下柏,犹疑琴曲韵南薰。”

  濯,登上元进士第。

  孙叔向

  《题昭应温泉》云:“一道温泉绕御楼,先皇曾向此中游。虽然水是无情物,也到宫前咽不流。”

  《送咸安公主》云:“卤簿迟迟出国门,汉家公主嫁乌孙。玉颜使向穹庐去,卫霍空承明主恩。”咸安,德宗女,元和时追封燕国襄穆公主。

  朱长文

  《吴兴送梁补阙归朝赋得荻花》云:“柳家汀洲孟冬月,云寒水清荻花发。一枝持赠朝天人,愿比蓬莱殿前雪。”

  《春眺扬州西岗寄徐员外》云:“芜城西眺极苍流,漠漠春烟问曙楼。瓜步早潮吞建业,蒜山晴雪照扬州。隋家故事不能问,鹤在山池期我游。”

  《望中有怀》云:“龙向洞中衔雨出,鸟从花里带香飞。白云断处见明月,黄叶落时闻捣衣。”

  《宿新安江深渡馆寄郑州王使君》云:“霜飞十月中,摇落众山空。孤馆闭寒木,大江生夜风。赋诗忙有意,沈约在关东。”

  《送李司直归浙东幕兼寄鲍将军》云:“翩翩书记早曾闻,二十年来愿见君。今日朝廷想白发,同时几许在青云。人从北固山边去,水到西陵渡口分。会作王门曳裾客,为余前谢鲍将军。”时节度大夫初封东平郡王。

  长文,大历间江南诗人。

  胡令能

  《咏绣障》云:“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小儿垂钓》云:“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恐畏鱼惊不应人。”

  《喜圃田韩少府见访》云:“忽闻梅福来相访,笑着荷衣出草堂。儿童不惯见车马,争入芦花深处藏。”

  令能,莆田隐者,少为负局铰钉之业。以所居列子之里,家贫,遇茶果必祭列子,以求聪明。或梦人割其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禅学尤邃,世谓“胡钉铰”者也。贞元、元和间人。

  郑丹

  《肃宗挽歌》云:“国以重明受,天从谅闇移。诸侯方北面,白日又西驰。龙影当泉落,鸿名向庙垂。永言青史上,还见载无为。”

  《明皇挽歌》云:“律历千年会,车书万里同。固期常戴日,岂意厌观风。地惨新疆理,城摧旧战功。山河万古壮,今夕尽归空。”

  高仲武云:“郑丹诗剪刻婉密,宝应中献二帝、两后挽歌三十首,词旨哀楚,得臣子之致。虽不及事,朝廷嘉之,解褐蕲州录事参军。二章其尤者也。”

  丹,大历间诗人。

  李希仲

  《东皇太一词》云:“吉日初斋戒,灵巫穆上皇。焚香布瑶席,鸣佩奠椒浆。缓舞花飞满,清歌水去长。回波送神曲,云雨满潇湘。”

  《蓟北行》云:“旄头有精芒,敌骑猎秋草。羽檄南渡河,边庭用兵早。汉家爱征战,宿将今已老。辛苦羽林儿,从戎榆关道。”“一身救边速,烽火通蓟门。前军飞鸟断,格斗尘沙昏。寒日鼓声急,单于夜将奔。当须徇忠义,身死报国恩。”

  高仲武云:“希仲轻靡,华胜于质,此所谓才力不足,务为清浅者也。然‘前军飞鸟断,格斗尘沙昏’,亦出塞实录。叠叠不歇,可及中矣。”

  希仲,赵郡人。天宝初宰偃师,范阳兆戎,挈家避乱入江淮。

  杜诵

  诵《哭长孙侍御》云:“道为谋猷重,名因赋颂雄。礼闱曾擢桂,宪府既乘骢。流水生涯尽,浮云世事空。惟应旧松柏,萧瑟九原中。”

  高仲武云:“诵诗平调不失文流,如‘流水生涯尽,浮云世事空’,得生人始终之理,故编于集。”

  诵,大历间诗人也。

  郑锡

  《邯郸少年行》云:“霞鞍金口骝,豹袖紫貂裘。家住丛台下,门前漳水流。唤人呈楚舞,借客试吴钩。见说秦兵至,甘心赴国仇。”

  李嘉祐《与锡游春诗》云:“东门垂柳长,回首独心伤。日暖临芳草,天晴忆故乡。映花莺上下,过水蝶悠扬。借问同行客,今朝泪几行。”

  李端、司空曙,皆锡友也。

  锡,登宝应进士第,宝历间为礼部员外郎。事见李翱所撰《李长史墓铭》。

  古之奇

  《秦人谣》云:“微生祖龙代,却思尧舜道。何人仕帝庭,拔杀指佞草。奸臣弄民柄,天子恣衷抱。上下一相蒙,马鹿遂颠倒。中国既板荡,骨肉安可保。人生贵年寿,吾恨死不早。”

  李端《送之奇赴泾州幕》云:“畴昔十年兄,相逢五校营。今宵举杯酒,陇月见军城。”时从马仆射辟。

  之奇,登宝应进士第。

  秦系

  系《呈韦苏州诗》云:“久卧云间已息机,青袍忽著狎鸥飞。诗兴到来无一事,郡中今有谢元晖。”

  系,字公绪,会稽人。隐泉州南安九日山,张建封闻系不可致,就加校书郎。自号“东海钓客”,与刘长卿善。权德舆曰:“长卿自以为五言长城,系用偏师攻之矣。”韦答系曰:“知掩山扉三十秋,鱼须翠碧叶床头。莫道谢公方在郡,五言今日为君休。”盖系以五言得名久矣。年八十余卒,南安人号其峰为高士峰。

  系《将移耶溪旧居留呈严长史陈校书允初》云:“鸡犬渔舟里,长谣任兴行。即今邀客醉,已被远山迎。书笈将非重,荷衣着甚轻。谢安无个事,忽起为苍生。”

  《山中赠张评事时授右卫佐》云:“终年常避喧,自注五千言。流水闲过院,春风与闭门。山茶邀上客,桂实落前轩。何事教予起,微言不足论。”

  系家剡山,向盈一纪。大历五年,人或以其文闻于留守薛公,无何,奏系右卫率府仓参军。意所不欲,以疾辞免,因将命者献诗云:“由来那敢议轻肥,散发行歌自采薇。逋客未能忘野兴,辟书令遣脱荷衣。家中匹妇空相笑,池上群鸥尽欲飞。更乞大贤容小隐,益看愚谷有光辉。”

  系曾与鲍员外同举场,因其见寻,呈情云:“少小为儒不自强,如今复懒见侯王。览镜自知身渐老,买山将作计偏长。荒凉鸟兽同三迳,撩乱琴书共一床。犹有郎官来问病,时人莫道我徉狂。”

  《山中寄钱起苖发》云:“空山岁计是胡麻,穷海无梁泛一槎。稚子唯能觅梨栗,逸妻相共老烟霞。高吟丽句惊巢鹤,闲闭春风看落花。借问省中何水部,今人几个属诗家。”

  令狐峘

  “儒服学从政,遂为尘事婴。衔命东复西,孰堪异乡情。怀禄且怀恩,策名敢逃名。羡彼农亩人,白首亲友并。江山入秋气,草木雕晚荣。方塘寒露凝,旅馆凉飙生。懿交守东吴,梦想闻颂声。云水方浩浩,离忧何时平。”右令狐峘《寄韦苏州诗》。峘,德棻五世孙,天宝末第进士。宰相杨炎,故出杜鸿渐门下,其子封求洪文生,以托峘。峘曰:“必得公手书,得书即奏之。”炎具奏所以然。德宗曰:“奸人也。”自礼侍贬衡州别驾。峘介愎,人人以为怨。

  韦苏州答峘诗云:“一凶乃一吉,一是复一非。孰能逃斯理,亮在识其微。三黜故无愠,高贤当庶几。但以亲交恋,音容邈难希。况惜别离久,俱忻蕃守归。朝晏方陪厕,山川又乖违。吴门冒海雾,峡路凌连矶。同会在京国,相望涕沾衣。明时重英才,当复别彤闱。白玉虽尘垢,拂拭还光辉。”

  峘再谪三衢,遇田敦为牧,乃门生也。方相见,敦曰:“吾今日方见座主。”乃分半俸奉之。

  杨凌

  “淮阳为郡暇,坐惜流芳歇。散怀累榭风,清暑澄潭月。陪燕辞三楚,戒途绵百越。非当远别离,雅奏何由发。”右杨凌诗。韦应物刺滁州,凌时以协律客滁州,既别,韦寄诗云:“吏散山阁掩,鸟鸣山郡中。远念长江别,俯觉坐隅空。舟泊南池雨,簟卷北楼风。并罢芳樽燕,为怆昨时同。”故凌以前诗谢之。

  凌《明妃怨》云:“汉国明妃去不还,马驼弦管向阴山。匣中纵有菱花镜,羞对单于照旧颜。”

  凌,字恭履,最善文章。大历中,与兄凭、凝踵进士第,时号“三杨”。凌终侍御史。子敬之。

  刘太真

  “宠至乃不惊,罪及非无由。奔迸历畏途,缅邈赴偏陬。牧此雕弊氓,属当赋敛秋。夙兴谅无补,旬暇焉敢休。前日怀友生,独登城上楼。迢迢西北望,远思不可收。今日车骑来,旷然销人忧。晨迎东斋饭,晚度南溪游。以我碧流水,泊君青翰舟。莫将迁客程,不为胜景留。飞札谢三守,斯篇希见酬。”右刘太真诗。太真刺信州,时顾十二左迁,过上饶,出韦苏州、房杭州、韦睦州三使君诗,太真继焉。

  太真,宣州人。师萧颖士。萧云:“太真,吾入室者也。”正元四年,德宗诏群臣宴曲江,自为诗,群臣皆和,帝自第之,以太真、李纾等为上,鲍防、于邵等次之,张蒙等为下,与择者四十二人。

  韦苏州答太真诗云:“琼树凌霜雪,葱蒨如芳春。英贤虽出守,本自玉阶人。宿昔陪郎署,出入迎清尘。孰云俱列郡,比德岂为邻。”其见重如此。

  顾况

  况,字逋翁,姑苏人。至德进士。性诙谐,与柳浑、李泌为方外友。德宗时,浑辅政,以秘书郎召。及泌相,自谓当得达官,久之,迁著作郎。况坐诗语调谑,贬饶州司户。居于茅山,以寿终。皇甫湜为况文集序云:“偏于逸歌长句,骏发踔厉,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胁,意外惊人语,非寻常所能及,最为快也。其为人类其词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