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话


  四一九、老欲依僧急则抱佛
  王丞相好嘲谑,初执政,对客怅然,曰:"投老欲依僧",再三言之。客应之曰:"急则抱佛脚",丞相善之。复曰:"'投老欲依僧',是古人一句诗。"客〔曰〕①:"'急则抱佛脚',亦是俗谚全句。上去②头,下去脚,岂不③的对!"丞相大笑。(《总龟》前三十八)

  案:此则出《中山诗话》。

  ----------------
  ①原脱"曰"字,据《中山诗话》补。
  ②"去",原作"六",下同,均据《中山诗话》改。
  ③"不",原作"是",据《中山诗话》改。

  四二○、石威卫营
  秘书省东即石威卫营,荒芜摧毁,其大厅逼校正院,南对御史台。有人嘲之曰:"门缘御史塞,厅为校书侵。"(《总龟》前三十八)

  四二一、苏梅诗嘲宋中道
  宋中道有俊才,而身短小,人多戏之。苏子美与中道年相悬,然甚爱其才调,道亦倾心作诗论交。子美长大魁伟,与中道并立,下视曰:"交不着",①此京师市井语也。号中道为宋锥,②为其颖利面么麽云。赠之诗曰:"譬如利锥末,所到物已破。"后中道通判洺③州,洺州本赵地,有毛遂墓。圣俞作诗送行,举锥处囊事,亦所以戏之也。(《总龟》前三十八)

  案:此则出《中山诗话》。又此数则《总龟》均不注出处,以其前后均《古今诗话》,疑亦《诗话》中语。

  ----------------
  ①"着",原作"自",据《中山诗话》改。
  ②《中山诗话》"宋锥"作"锥宋"。
  ③"洺",原作"洛",下同,据《中山诗话》改。

  四二二、嘲举子骑驴
  咸通中,以举子衣车服侈异,下令不许乘马。时场中不下千人,皆跨长耳。或嘲之曰:"今年敕下尽骑驴,短帽长鞭①满九衢。清瘦儿郎犹自可,就中愁杀郑昌图。"郑昌图魁伟,故有此句。(《总龟》前三十八)

  案:此则出《摭言》卷十二。

  ----------------
  ①《摭言》作"短辔长秋"。

  四二三、银花合金铜钉
  开元中,宰相苏味道、张昌龄,皆有诗名,暇日相会,互相嘲谑。昌龄曰:"某诗所不及相公者,为无银花合。"盖苏《元夕诗》有"火树银花合"之句也。味道曰:"某诗所以不及相公者,为无今同丁。"①盖张《赠张昌宗》诗有"昔日浮丘伯,今同丁令威"之句也。遂相对抚掌而笑。(《总龟》前三十八)

  案:此事出《本事诗》。

  ----------------
  ①《本事诗》"今同丁"作"金铜钉"。

  四二四、诗嘲武懿宗
  武后朝,左司郎中张元一滑稽〔善谑〕,①时西戎犯边,武后欲武氏立功,因行爵赏。命武懿宗统兵御②之,寇未入境,懿宗才逾邠,畏懦而遁。懿宗陋短,元一嘲之曰:"长弓与短③箭,蜀马临高蹁。去贼七百里,隈墙独自战。忽然逢着贼,骑猪向南窜。"④天后闻之,未晓。曰:"懿宗无马耶?何故骑猪?"元一解曰:"骑猪,夹豕也。"天后大笑。(《总龟》前三十八)

  案:此事出《本事诗》。

  ----------------
  ①此二字,据《本事诗》补。
  ②"御",原作"年",据《本事诗》改。
  ③《本事诗》"与短"作"短度"。
  ④"窜",原作"遁",据《本事诗》改。

  四二五、嘲兴善寺火
  总章二年,兴善寺火,塑像焚尽。道士李宗嘲之曰:"道善何曾善?言兴又不兴。如来烧亦尽,惟有一群僧。"(《总龟》前三十八)

  案:此四则《总龟》均不注出处,以其前为《古今诗话》,疑亦《诗话》中文。

  四二六、踘 蹴
  颜师古解霍去病穿城蹋鞠云:"以皮为之,寅以毛,蹴蹈①为戏也。"颜时鞠乃如此。至后唐已不同。归氏子弟嘲皮日休曰:"八片尖斜砌作球,火灰挦②了水中揉。一包闲气如常在,惹踢招拳卒未休。"(《总龟》前三十九)

  案:此则出《中山诗话》。

  ----------------
  ①《中山诗话》"蹴蹈"作"蹋鞠"。
  ①《中山诗话》"灰挦"作"中燀"。

  四二七、陈说诗
  仁宗朝,试《山海天地之藏赋》,长沙进士陈说同进士出身,谒乡人胥偃内翰,因举其赋。胥曰:"赋颇佳,但其间贴故事少耳。"说归作诗曰:"紫宸较艺集英聪,作赋方知尚欠功。事内少它些子铁,殿前赢得一堆铜。黄紬被下夫人暖,青琐窗中学士空。寄语交朋须细认,主司头脑太多烘。"(《总龟》前三十九)

  四二八、诗得猫狗力
  卢延逊五举方登第,尝作诗云:"狐冲官道过,犬刺客门开",租庸张相每诵之。又曰:"饿猫临鼠穴,馋犬舐鱼砧",成中令激赏之。又曰:"栗爆烧毡破,猫跳触鼎翻",王中①懿爱之。卢尝谓人曰:"平生投谒公卿,不意得猫儿狗子力也。"(《总龟》前三十九)

  案:此则出《鉴诫录》。《五代诗话》四引此则作《诗话总龟》。

  ----------------
  ①《郑五代诗话》"中"作"忠"。

  四二九、梅圣俞嘲谢师直诗
  梅圣俞与谢氏世姻。师直小字锦衣奴,圣俞作诗戏之曰:"古锦裁诗句,斑衣戏坐隅。木奴今正熟,肯效陵①郎无?"师直方十岁,读诗而悟。(《总龟》前三十九)

  案:此则出《中山诗话》。

  ----------------
  ①《中山诗话》"陵"作"隆"。

  四三○、石曼卿诗
  石曼卿登第,有人讼科场,覆者落者数人,曼卿在焉。方兴国寺期集,符至追所赐敕牒,余人皆泣而起,独曼卿解靴还使人,露体带幞头,笑语终席。次日放黜例受三班借职。曼卿作诗曰:"无才且作三班借,请俸争如录事参。从此免称乡贡进,且须走马东西南。"(《总龟》前三十九)

  案:以上数则《总龟》均不注出处,然其第一条李涛《乞酒诗》,即《类说》本《第三厅》条,故疑此均《诗话》中语。

  四三一、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曲》,刘禹锡诗云:"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王建诗曰:"听风听水作《霓裳》。"乐天诗注云:"开元中,西凉府节度使杨钦远造。"郑嵎《津阳门诗注》云:"叶法善常引明皇入月宫,闻仙乐,及归,但记其半,遂以笛写之。会钦远进《婆罗门曲》,与声调相符,遂以月中所传为散序,钦远所进为腔,号《霓裳羽衣曲》矣。"(《总龟》前四十)

  四三二、弦管家语
  江南冯延己,善为歌词。晏元献善公所为歌词,不减冯也。乐府"木兰花"句,都是七言。晏诗云:"重头歌咏响璁琤,入破舞腰红乱旋。"重头入破,皆弦管家语也。(《总龟》前四十)

  案:此则出《中山诗话》。又此二则《总龟》未注出处,然其后为《古今诗话》,且其前后数节之不注出处者,或见《丛话》所引,或见《类说》本《古今诗话》,知此亦《诗话》中语。

  四三三、布衣云水客
  伪蜀辛酉岁,有隐迹于陶沙者,不知所从来,戴破帽,携铁笆竹畚,多于观寺闲处坐卧。有文谷遇之,以礼接之。忽诵谷新诗数篇,又咏自作诗曰:"九重天子人中贵,五等诸侯关外尊。争似布衣云水客,不将名字挂乾坤。"(《总龟》前四十四)

  案:《总龟》引此则未注出处,以其前为《古今诗话》,疑亦《诗话》中语。

  四三四、白衣人吟诗
  唐丞相马植〔弟固,武威太守。固弟西漂太守,二弟闻植〕①罢安南都护,又除黔南,不得意。维舟峡中古寺前,夜月如昼,见白衣人缓步堤上,吟曰:"栽竹为筒作笛吹,凤凰池上凤凰飞。劳公②更向黔南去,却是陶钧万类时。"历历可听。遣人寻访,已失之。后黔南去,再入为大理卿,迁刑部侍郎,判盐铁,遂大拜。(《总龟》前四十八)

  案:此事出《本事诗》。

  ----------------
  ①《本事诗》无此数语。
  ②《本事诗》"公"作"君"。

  四三五、献元载诗
  大历元①年,元载因早朝,有人献诗。载令左右收之,候入中书,着其人曰:"若不能读,请自诵一篇。"曰:"城东城西旧行②处,城里花飞③柳如絮。海燕衔泥欲下来,屋里无人却飞去。"吟毕不见,乃知其非人也。载后败,家破,妻被戮。(《总龟》前四十八)

  案:此事出《玄怪录》。

  ----------------
  ①《玄怪录》"元"作"九"。
  ②《玄怪录》"行"作"居"。
  ③《玄怪录》"花飞柳"作"花飞乱"。

  四三六、土偶吟诗
  冯翊夏阳县据大河,有冀河清彻可鉴。大和中,县尉赵生,一夕与同辈联步望月于冀泉上,忽有人貌甚黑,绿袍,自泉中出。徐吟曰:"夜月明皎皎,绿波空悠悠。"生且惊其水溺。明日生再游冀水,见庙中土偶人,被绿袍,视之,其貌乃昨日吟诗人也。(《总龟》前四十八)

  四三七、青箱诗
  元和中有陆乔,①家于丹阳,居有池塘亭榭。一夕,有人叩门,急视,见一人仪状秀逸,自称曰沈约:"闻公雅好诗,故来奉谒。"既而呼左右曰:"召青箱来。"有一儿年可十岁。约曰:"此吾子也。欲使绍吾学,②故名青箱,然亦能诗,从吾与范仆射过台城,曾作《感旧诗》。"令讽之,曰:"六代旧山③川,兴亡④几百年。繁华今寂寞,朝市昔喧阗。夜月琉璃水,春风柳⑤色天。伤时为⑥怀古,垂泪国门前。"忽不见。(《总龟》前四十八)

  案:此事见张读《宣室志》卷四。

  ----------------
  ①"乔",原作"桥",据《宣室志》改。
  ②"学",原怍"举",据《宣室志》改。
  ③《宣室志》"山"作"江"。
  ④"亡",原作"王",据《宣室志》改。
  ⑤《太平广记》三四三引《宣室志》"柳"作"卵"。
  ⑥《宣室地》"为"作"与"。

  四三八、吴氏鬼诗
  唐燕士,晋昌人,隐于九华,晚步山下,见一白衣少年,闲步自若。曰:"涧水潺湲①声不绝,溪垅茫茫野花发。自来自去人不知,②归③时常对空山月。"归问里人,曰:"是吴④氏子,善诗,卒数年矣。"(《总龟》前四十八)

  案:此事出《宣室志》卷六。又以上数则《总龟》均不注出处,以此数则后为《古今诗话》,又尚有一条不注出处者,即前48《湘灵鼓瑟诗》条,见《类说》本《古今诗话》,故疑此均《诗话》中文。

  ----------------
  ①《宣室志》"潺湲"作"潺潺"。
  ②《宣室志》"知"作"归"。
  ③《宣室志》"归"作"长"。
  ④《宣室志》"吴"作"胡";《太平广记》三四八引《宣室志》仍作"吴"。

  四三九、句 始
  三字句,若"鼓咽咽,醉言归"之类。四字句,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之类。五字句,若"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之类。七字句,若"交交黄鸟止于棘"之类。其句法,皆起于三百五篇也。(《历代诗话》二甲集二)

  案:王构《修辞鉴衡》一引此则作《古今总类诗话》。考《鉴衡》所引有称《古今诗话》者,有称《古今总类诗话》者,似非一书。

  四四○、吕端钓鱼诗
  案:《总龟》前集一引《诗史·吕端钓鱼诗》条注云:"《古今诗话》谓正惠已作户部侍郎平章事。时吕文穆蒙正告老甚切,因此诗遂冠合席。"又案:此例亦见《诗史》。

  四四一、僧题滕王阁诗
  案:《总龟》前十六引《雅言杂载》称:"洪州西山与滕王阁相对,过客多留诗。有僧览之,告郡守曰:'诗无佳者,何不去之?'。守愕然曰:'能作佳句乎?'因为诗曰:'洪州太白方,积翠倚穹苍。几夜碍新月,①半江无夕阳'。"注云:"《古今诗话》此陈文亮诗,亮因天下既定,作诗云:'草铺春□阔,兵偃塞垣叅'。或谓陈希夷作。"考此事亦见《中山诗话》。《古今诗话》所据当亦出《中山诗话》也。

  ----------------
  ①《中山诗话》作"万古遮新月"。

  四四二、赠米嘉荣诗
  案:《总龟》前二十六称:"韦应物为苏州太守,尝有诗赠米嘉荣曰:'吹①得凉②州意外声,旧人惟有米嘉荣。近来年少欺③前辈,好染髭须学④后生。'又尝赴本州岛司马杜鸿渐宴,醉宿驿亭,醒见二佳人在侧,惊而同之。乃曰:'郎中席上与司空诗,因令乐妓侍寝。'问记其诗否?一妓强记,乃诵之曰:'高髻云鬟⑤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⑥苏州⑦刺史肠。"注云:"《古今诗话》刘梦得诗。"考《本事诗》、《云溪友议》诸书所载亦均作刘梦得诗,《古今诗话》所据当出此。惟《本事诗》所载事实多不可信,不足据。又有以赠米诗为刘禹锡诗者,见《太平广记》二百四引《卢氏杂说》。文与此异。诗云:"三朝供奉米嘉荣,能变新声作旧声。于今后辈轻前辈,好染髭须事后生。"

  ----------------
  ①《唐纪》"吹"作"唱"。
  ②《唐纪》"凉"作"梁"。
  ③《唐纪》"欺"作"轻"。
  ④《唐纪》"学"作"事"。
  ⑤《本事诗》"高髻云鬟"作"鬟鬓梳头"。
  ⑥《丛话》后集九引《唐宋遗史》"断尽"作"恼乱"。
  ⑦《本事诗》"苏州"作"江南"。

  四四三、李习之
  案:《丛话》前二十胡仔云:"余读《传灯录》言朗州刺史李翱谒药山问如何是道?师以手指上下,曰:'会么?'翱曰:'不会。'师曰:'云在天,水在缾。'翱遂赠以诗曰:'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缾。'又药山一夜登山,经行忽云开见月,大笑一声,应澧阳东九十许里,居民尽谓东家。翱再赠诗曰:'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笑一声。'余以《唐书》翱本传考之,翱尝为朗州刺史,则《传灯录》所载是也。翱未尝为郑州刺史,《古今诗话》所载郑州刺史李翱诗非也。"是则《古今诗话》中,当亦载李翱诗。

  四四四、珠还合浦
  案:《优古堂诗话》云:"《古今诗话》美方谔上广守诗'鳄徙恶溪韩吏部,珠还合浦孟尝君',殊不知珠还合浦,乃后汉孟尝也。"则《古今诗话》中当有载此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