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藏
- 诗话
- 古今诗话
古今诗话
案:此则出《东坡题跋》二《书黄子思诗集后》。《仕学规范》三十七引作《古今总类诗话》。
----------------
①《东坡题跋》"迈"作"然"。
②《东坡题跋》"家"作"代"。
③《东坡题跋》"之"作"今"。
④《东坡题跋》"奇"作"简"。
三七一、杜诗工拙相半
范元实云:老杜诗凡一篇皆工拙相半,古人文章类如此。皆拙固无取,使其皆工,则峭急而①无古气,如李贺之流是也。然后世学者,当先学其工者,②精神气骨皆在于此。如《望岳诗》云:"齐鲁青未了",《洞庭》云:"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语既高妙有力,而言东岳与洞庭之大,无过于此。往来文士极力道之,终有限量,益知其不可及。《望岳》第二句如此,故先云"岱宗夫如何"。洞庭先如此,后乃③云"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使〕④《洞庭诗》无前两句,而皆如后二句,语虽健,终不工。《望岳诗》无第二句,而云"岱宗夫如何",虽曰乱道可也。今人学诗先⑤得老杜平漫处,乃邻女之效颦者耳。(《鉴衡》一)
案:此则出《潜溪诗眼》。《仕学规范》三十九引作《古今总类诗话》。
----------------
①《丛话》前集九引《诗眼》无"而"字。
②《丛话》引无"者"字。
③"后仍",《丛话》引作"放后"。
④"使"字据《丛话》引补。
⑤《丛话》引"先"作"多"。
三七二、东坡评韩柳诗
东坡云: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退之诗豪放奇险则过之,而温丽精深不及也。又曰:外枯中膏,似淡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鉴衡》一)
案:此则出《东坡题跋》二《评韩柳诗》。
三七三、欧阳修论苏梅
欧公云:圣俞子美,齐名一时,而二家诗体特异。子美笔力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圣俞覃思精微,以深远间淡为意。各极其长,虽善论者不能优劣也。予尝于《水谷夜行诗》略道其一二,云:"子美气尤雄,万窍号一噫。有时肆颠狂,醉墨洒滂沛。譬如千里马,已发不可杀。盈前尽珠玑,一一难拣汰。梅翁事清切,石齿漱寒濑。作诗三十年,视我犹后辈。文词愈精新,心意虽老大。有如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近诗尤古硬,咀嚼苦难嘬。又如食橄榄,真味久犹①在。苏豪以气轹,举世徒惊骇。梅穷独我知,古货今难卖。"语虽非工,谓粗得其仿佛,然不能优劣之也。(《鉴衡》一)
案:此则出《六一诗话》。《仕学规范》三十七引此作《古今总类诗话》。
----------------
①《六一诗话》"犹"作"愈"。
三七四、郊岛贫寒
张文潜云:唐①晚年诗人类多穷士,如孟东野、贾浪仙之徒,皆以刻琢穷苦之言为工。或谓郊、岛孰贫?曰:岛为甚,②以其言③知之。郊曰:"种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岛曰:"市中有樵客,山舍寒无烟。④井底有甘泉,釜中常苦干。"⑤孟氏薪米自足,而岛家俱无,以是知之耳。然及其至也,清绝高远,殆非常人可到,唐之季⑥诗称两人为最。⑦(《鉴衡》一)
案:《渔隐丛话》前集十九引此则,不云《古今诗话》。文见《张右史文集》卷四十六。
----------------
①《张右史文集》与《丛话》"唐"下有"之"字。
②《集》与《丛话》"甚"下有"也"字;此句下又有"何以知之"句。
③《集》与《丛话》"言"作"诗"。
④《集》与《丛话》作"市中有樵山,客舍寒无烟"。案《贾集》作"市中有樵山,此舍朝无烟"。
⑤《贾集》"常苦干"作"乃空然"。
⑥《集》与《丛话》"季"作"野"。
⑦《张右史文集》"最"下有"之"字。
三七五、鲜于子骏楚词
东坡称鲜于子骏所作《九诵》,以为有屈宋之风,至八咏自谓欲作不及。(《鉴衡》一)
案:《东坡题跋》一有《书鲜于子骏楚词后》。
三七六、山谷诗
《名贤诗话》云:黄鲁直自黔南归,诗变前体。且云:"须要唐律中作活计,乃可言诗。以少陵渊蓄云萃,变态百出,虽数十百韵,格律益严。盖操制诗家法度如此。"予观鲁直,如《吴①〔余干廖明略〕②白露③亭燕集诗》:"江静明光烛,④山空响管弦。风生学士座,⑤云绕令君筵。百粤余生聚,三吴喜⑥接连。庖霜刀落鲙,执玉酒明船。叶县飞来舄,壶公谪处天。谈⑦多时屡⑧谑,舞短更成妍。而⑨我孤登览,观诗未究宣。⑩老夫看镜罢,衰白敢争先?"直可拍肩挽袂矣。(《鉴衡》一)
案:《竹庄诗话》十引此作《西清诗话》,《仕学规范》三十七引此作《古今总类诗话》,是则《古今诗话》录《西清诗话》语,而称为《名贤诗话》耳。
----------------
①《竹庄》"吴"作"和"。
②《竹庄》无此五字。案《山谷集》作"《次韵廖明略同吴明府白云亭宴集》"。
③《竹庄》"露"作"云";《集》同。
④《竹庄》"光"作"花";《集》"静"作"净","明光烛"作"明花竹"。
⑤《竹庄》"座"作"尘";《集》集作"麈"。
⑥《竹庄》"喜"作"远";《集》同。
⑦《竹庄》"谈"作"酌";《集》同。
⑧《竹庄》"屡"作"暴",《集》同。
⑨《竹庄》"而"作"唯";《集》同。
⑩《竹庄》此句下更有"空余五字赏,又似两京然。医足肱三折,官当岁九迁"四句;《集》同。《集》"又"作"文"。
三七七、诗谨布置
范元实云:古人文章必谨布置,如老杜《赠韦见素诗》云:"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此一篇立意也。故令静听而陈之。自"甫昔少年日",至"致使风俗淳",皆儒冠事业也。自"此意竞萧条",至"蹭蹬无纵鳞",言误身如此也,则意举而文备。固已有是诗矣,然必言所以见韦者,于是有厚愧真知之句。所以真知者,谓传诵其诗也。然宰相职在进贤,不当徒爱人而已。士固不能无望,故曰"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果无益①则去之可也。故曰:"焉能心怏怏,止是走踆踆。"必入海而去秦也,其于去也,人情必有迟迟不忍之意,故曰:"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所知不可以不别,故曰:"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夫如是则相忘江海之外,虽见素亦不可以得而见矣。故曰:"白鸥波②浩荡,万里谁能驯"终焉。此诗前贤录为压卷,为其布置最得正体,如官府甲第,厅堂房室,各有定处不乱也。韩文公《原道》与《书》之《尧典》,盖如此,其它虽谓之变体可也。(《鉴衡》二)
案:此则出《潜溪诗眼》。《仕学规范》三十七引作《古今总类诗话》。
----------------
①《潜溪诗眼》"无益"作"不能荐贤"。
②"波"当作"没"。
三七八、诗干友人
高言〔京师人〕,①字明道,好学有志气,②以诗干友人曰:"昨夜阴风透胆寒,地炉无火酒瓶干。男儿慷慨平生事,时复挑灯把剑看。"(《乐趣》七、《名言》六)
案:《总龟》前三引此,不言出处,但其前为《古今诗话》,知《乐趣》、《名言》所据即此。
----------------
①《名言》无"京师人"三字。
②《总龟》"气"作"义"。
三七九、壁间诗
宣和时,酒店壁间有诗云:"是非不到钓鱼处,荣辱常随骑马人。"(《名言》六)
三八○、梦妻写诗
池阳崔球在太学〔生,苦学不归,一日昼梦到其家,见〕①其妻正②写字,呼之不应,与之言不答,视其所书乃诗也。曰:"数日相望极,须知意欲③迷。梦魂不怕险,飞过大江西。"④数日书至,其妻寄是诗,一字不易,验其写诗之日,正球得梦之日也。(《乐趣》十五、《名言》八)
案:《总龟》前三十三有此则,不注出处,但其前后皆《古今诗话》,当即《诗话》中语。
----------------
①《名言》无此数语,仅有一"梦"字。
②《名言》"正"作"灯下"。
③《总龟》"欲"作"思"。
④《总龟》更有"既觉,历历记之"六字。
三八一、魏野寻隐者诗
魏野《寻隐者不遇诗》云:"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满地无人扫。"(《宋纪》十)
三八二、谢伯初诗
〔嘉祐中〕①刘讽都官致仕,夫妇徙居赖山。谢景山有诗送云:"移家尚恐青山浅,隐几唯知白日长。"朱公绰诗云;"谏草焚来应见史,橐金散尽只留书。"②(《乐趣》十一、《宋纪》十七)
案:此事出《温公续诗话》,《总龟》前十三有此则,不注出处,但其前为《古今诗话》,知亦《诗话》中语。
----------------
①《宋纪》无此三字。
②《宋纪》不引朱公绰诗。
三八三、张芸叟仪真观诗
杨州扬子县,①古白沙镇也。祥符中,丁晋公铸圣祖天尊像,遂为真州。有仪真观,观西一水萦回,南入大江,号曰胥浦,一日三潮,俗云子胥解剑②之所。观之记载,使者以像在舟,日方午,潮水忽至,今有午潮。张芸叟诗云:"闻说仙乡接③濑乡,闲进诗侣礼虚皇。三潮宝派通胥④浦,万叶灵杉避⑤蜀冈。天地杳冥供写像,江山回合助灵祥。五云送入蓬莱岛,留与人间作道场。"(《宋纪》二十四)
案:《总龟》前十六有此则,当亦《古今诗话》中语。
----------------
①《总龟》此句作"真州即扬州之杨子县"。
②《总龟》"剑"下有"渡江"二字。
③原注"接"一作"即"。
④《总龟》"胥"作"前"。
⑤《总龟》"避"作"蔽"。
三八四、次韵诗
唐人赓和诗,有次韵,依其次用韵,同在一韵中耳。有用韵,用彼之韵,亦必次之。韩吏部《和皇甫湜陆浑山火》是也。①刘长卿《余干旅舍》云:"摇落暮天逈,丹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征衣!"张籍《宿江上馆》云:"楚驿南渡日,夜深来客稀。月明见潮上,江静觉鸥飞。旅宿今已远,此行殊未归。离家久无信,又听捣寒衣。"两诗偶似次韵,皆奇作也。(《乐趣》一)
案:《总龟》前六有此节,不注出处,但其前为《古今诗话》。《乐趣》所据当即此。
----------------
①《总龟》此句后有"今人多不晓"五字。
三八五、用事如水中著盐
作诗用事要如①水中著盐,饮食乃知盐味,此说诗家秘〔密〕②藏也。杜少陵诗,如"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人徒见凌轹造化之工,不知乃用事也。《祢衡传》:"〔挝〕③渔阳掺声悲壮",《汉武故事》:"星辰影动摇",东方朔谓"民劳之应"。则善用故事者,如系风捕影,岂有迹耶?此理殆不容声,今乃显言之,已落第二矣。(《乐趣》一)
案:此则亦见《西清诗话》及《金玉诗话》。《仕学规范》三十九引作《古今总类诗话》。
----------------
①《仕学规范》引《古今总类诗话》"如"下有"释语"二字。
②《仕学规范》有"密"字。
③《仕学规范》有"挝"字。
三八六、苏黄秦南土诗
秦少游谪雷州,有诗曰:"南土四时都热,愁人日夜俱长。安得此心如石,一时忘了家乡。"黄鲁直谪宜州,作诗曰:"老色日上面,欢情日去心。今既不如昔,后当不如今。轻纱一幅巾,短簟六尺床。无客日自静,有风终夕凉。"少游钟情,故诗酸楚;鲁直学道,故诗闲暇。至东坡《南中诗》曰:"平生万事足,所欠惟一死",则英特之气不受折困。(《乐趣》七)
案:《总龟》前三引此不言出处,但其前为《古今诗话》,知《乐趣》所据即此。
三八七、魏野题河上寺柱
魏野,陕人,字仲先。少时未知名,《题河上寺柱》云:"数风离岸橹,几点别州山。"时有幕僚本江南人士,见之大惊,邀与相见,赠诗曰:"怪得名称野,元来性不群。"大为延誉,由是人始重之。①(《乐趣》七)
案:此则出《温公续诗话》。《总龟》前十二有此节,不注出处,但其前为《古今诗话》,疑此亦《诗话》中语。《乐趣》所据当即此。
----------------
①《总龟》此句后"有真宗西祀,遣中使召之,野闭户踰垣而遁"诸语。
三八八、东坡两为西湖之长
杭州有西湖,而颍亦有西湖,皆为游赏之胜,而东坡连守二州。其初得颍也,有颍人在坐云:"内翰只消游湖中,便可以了郡事。"盖言其讼简也。秦觏少章,因作一绝以献云:"十里荷花菡萏初,我公初置①有西湖。欲将公事湖中了,见说官闲事已无。"后东坡到颍。有《谢执政启》亦云:"人参两禁,每沾北扉之荣;出典二邦,辄为西湖之长。"(《乐趣》九)
案:此则见《王直方诗话》。
----------------
①《丛话》引《王直方诗话》"初置"作"所至"。
三八九、章孝标寄李绅诗
章孝标登第后,《寄淮南李绅①相诗》曰:"及第全胜十政②官,金汤镀③了出长安。马头渐入扬州路,④为报时人洗眼看。"李答曰:⑤"假金方⑥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十载长安得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乐趣》十四)
案:《诗话总龟》前集二十八卷引作蔡君谟《诗史》。又此则出《摭言》卷十三。《太平广记》二百五十一所引《摭言》与此文稍异。
----------------
①"绅",原作"伸",据《摭言》改。
②"政".原作"枚",据《摭言》改;《全唐诗》十九亦作"政",注云:"一作'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