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江诗话

  
  明李空同、王弇州皆以长句得名,李之「战胜归来血洗刀,白日不动青天高」,王之「老夫兴发不可删,大海回风生紫澜」,皆属歌行中杰作。
  
  近时长沙张进士九征、吾乡万进士应馨,才气皆风发泉涌,惜尚多浮响。
  
  王新城尚书作《声调谱》,然尚书生平所作七言歌行,实受声调之累。唐宋名家,大家均不若此。「宁可枝头抱香死,不曾吹堕北风中。」「此世但除君父外,不曾别受一人恩。」此宋末郑所南思肖诗也。读之顽夫廉、懦夫立志。
  
  言情之作,至魂梦往来,可云至矣。潜山丁秀才鹏年又翻进一层云:「如何梦亦相逢少?怕我伤心未肯来。」
  
  商太守盘《秋霞曲》、杨户部芳灿《凤龄曲》,皆能叙小儿女情事,宛转关生。然淋漓尽致中,下语复极有分寸,则商为过之。
  
  诗人爱用六朝,然能出新意者亦少。惟陈布衣毅《牛首山》诗极为警策,云:「似愁人世兴亡速,不肯回头望六朝。」
  
  无锡一县,明及本朝进士第一凡三人,而皆名皋:正德九年唐皋,曾寓居无锡;万历二年孙继皋,今岁嘉庆六年辛酉恩科则顾皋。不及二百年,三人相继魁天下,而皆名皋,亦异事也。
  
  诗人用意,有不谋而合者,宋陈子高诗云:「泪眼生憎好天气,离肠偏触病心情。」而吾友汪助教端光云:「并无岐路伤离别,正是华年算死生。」虽取径各别,而用意则同。然二联亦皆前人所未道也。
  
  王新城《居易录》载鼎甲之衰,未有如康熙丁丑者:状元李蟠以科场事流徙奉天,榜眼严虞惇以子弟中式降调,探花姜宸英亦以科场事牵涉卒于请室。余谓康熙癸未亦然:状元王式丹以江南科场事牵涉卒于罪所。榜眼赵晋以辛卯江南主试贿赂狼藉,为巡抚张伯行参奏伏法;探花钱名世则以年羹尧党,世宗宪皇帝特书「名教罪人」四字赐之。乾隆乙未科一甲三人亦不利:状元吴锡龄、探花沈清藻皆及第后未一年即卒,榜眼汪镛以传胪不到,未受职先已罚俸,官编修几三十年,垂老始改御史。
  
  高东井孝廉,高才不遇,所作诗亦时有愤时嫉俗之语。尝记其《观剧》一绝云:「曲江宴上探花回,试窘师门却费才。端莫轻他由窦客,许多卿相此中来。」
  
  李太白诗「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长风沙今在安庆府怀宁县,即石牌湾也。《宋史周湛传》:「为江淮发运使,上言大江历舒州长风沙,其地最险,谓之石碑湾。湛役三千万工,凿河十里以避之。人以为利。」《水经注》:「江水径长风山南,得长风口,江浦也。」
  
  「钱唐门外卸蒲帆,小婢相扶上岸搀。一晌当风立无奈,夕阳红透紫罗衫。」此余癸巳年初到西湖作也,不复存稿。戊午冬,乞假归,薄游湖上,于春渚征君扇头见之。
  
  *罗世材,湖北人,成嘉庆四年进士,距乡试时,已十一上春官矣。其题号舍诗曰:「年年弃甲笑于思,依旧青鞋布韈来。三十三回烧画烛,可知蜡泪已成堆。」罗多髯,故以自嘲云。其房师潘学士世恩为余言之。
  
  章编修道鸿,甲午江南解元也。是科余本拟第一人,房师以制艺中数语恐犯磨勘,力言于主司,抑置副榜第一,而章遂首多士矣。张亦十一上春官,及入翰林,已为余七科后辈,功名之迟速有定如此。康熙中,粤东梁佩兰亦十二上春官,方得第,然选庶吉士未及散馆而卒。
  
  「古来才大难为用」,杜工部诗也。《新唐书隐逸孙思邈传》:「独狐信异之曰:『圣童也,顾器大难为用。』」或即工部语所本。
  
  李学士中简在上书房最久,诸皇子皆服其品学。乾隆乙酉岁秋,上偶以「鸠唤雨」命题,试内廷诸翰林,君诗最速成,中一联云:「愆阳犹可挽,拙性本无他。」
  
  应制、应试,皆例用八韵诗。八韵诗于诸体中,又若别成一格。有作家而不能作八韵诗者,有八韵诗工而实非作家者。如项郎中家达,贵主事征,虽不以诗名家,而八韵则极工。项壬子年考差题为《王道如龙首得笼字》,五六云:「讵必全身见,能令众体从。」贵己酉年朝考题为《草色遥看近却无得无字》,五六云:「绿归行马外,青入濯龙无。」可云工矣。吴祭酒锡麒,诸作外,复工此体,然庚戌考差题为《林表明霁色得寒字》,吴颈联下句云:「照破万家寒」,时阅卷者为大学士伯和坤,忽大惊曰:「此卷有破家字,断不可取。」吴卷由此斥落。足见场屋中诗文,即字句亦须检点。
  
  诗有自然超脱,虽不作富贵语,而必非酸寒人所能到者。冯相国英廉《咏雪》诗:「填平世上崎岖路,冷到人间富贵家」,毕尚书沅《喜雨》诗:「五更陡入清凉梦,万物平添欢喜心」之类是也。
  
  近人作金山诗,五言以方上舍正澍「万古不知地,全山如在舟」二语为最,七言以童山人钰「重迭楼台知地少,奔腾江海觉天忙」二语为最。
  
  余有《忆女纺孙》诗云:「不是阿耶偏爱汝,归宁无母最伤心。」及读浚县周大令遇渭诗《送女》云:「来时有母去时无」,则两层并作一层,益觉沈痛。
  
  商太守盘诗似胜于袁大令枚,以新警而不佻也。
  
  余颇不喜吾乡邵山人长蘅诗,以其作意矜情,描头画角,而又无真性情与气也。晚年,入宋商邱荦幕,则复学步邯郸,益不足观。其散体文,亦惟有古人面目,苦无独到处。
  
  原壤《狸首》之歌,已开阮籍之先,赖圣人能救正之耳。
  
  静者心多妙。体物之工,亦惟静者能之。如柳柳州「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李嘉佑「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卤莽人能体会及此否?
  
  诗家例用倒句法,方觉奇峭生动,如韩之《雉带箭》云:「将军大笑官吏贺,五色离披马前堕」。杜之《冬狩行》云:「草中狐兔尽何益?天子不在咸阳宫。」使上下句各倒转,则平率已甚。夫人能为之,不必韩、杜矣。
  
  作牡丹诗自不宜寒俭,即如前人诗:「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比体也。「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讽谕体也。外如「看到子孙能几家」,「一生能得几回看?」皆是空处着笔,能实诠题面者实少。若不得已求其次,则唐李山甫之「数苞仙艳火中出,一片异香天上来」,宋潘紫岩之「一缕暗藏金世界,千重高拥玉楼台」,尚能形容尽致。余自少至今,牡丹诗不下数十首,然实诠题面者,亦殊不多,今略附数联于后。辛酉年《三月十五日在舍间看牡丹》诗:「得天独厚开盈尺,与月同圆到十分」;壬子年《京邸国花堂看牡丹》诗:「纵教风雨无寒色,占得楼台是此花」;今岁《培园看牡丹》诗:「十里散香苏地脉,万花低首避天人」又:「当昼乍舒千尺锦,殿春仍与十分香」;及少日里中《腾光馆看牡丹》诗:「调脂金鼎俨同味,承露玉盘饶异香。」与本日所作六首,不知可有一二语能彷佛花王体格否?
  
  白牡丹诗,以唐韦端己「入门惟觉一庭香」,及开元明公「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向月中看」为最。近人诗「富贵丛中本色难」,亦其次也。余昨在宣城张司训珍席上咏白牡丹云:「三霄雨露承青帝,一朵芳菲号素王。」以花在泮池旁,或尚切题也。
  
  红牡丹诗,前人绝少。余前在同乡刘宫赞种之席上,赋牡丹诗,中二联云:「神仙队里仍耽酒,富贵丛中独赐绯。影共朝霞相激射,情于红袖最因依。」仅敷衍题字,不能工也。
  
  太仓王秀才芥子,有牡丹诗一联云:「相公自进姚黄种,妃子徧吟李白诗。」为一时所传诵。然究伤纤巧。
  
  
  北江诗话卷三
  
  藏书家有数等:得一书必推求本原,是正缺失,是谓考订家,如钱少詹大昕、戴吉士震诸人是也。次则辨其板片,注其错讹,是谓校雠家,如卢学士文弨、翁阁学方纲诸人是也。次则搜采异本,上则补石室金匮之遗亡,下可备通人博士之浏览,是谓收藏家,如鄞县范氏之天一合、钱唐吴氏之瓶花斋、昆山徐氏之传是楼诸家是也。次则第求精本,独嗜宋刻,作者之旨意纵未尽窥,而刻书之年月最所深悉,是谓赏鉴家,如吴门黄主事丕烈、邬镇鲍处士廷博诸人是也。又次则于旧家中落者,贱售其所藏,富室嗜书者,要求其善价,眼别真实,心知古今,闽本蜀本,一不得欺,宋椠元椠,见而即识,是谓掠贩家,如吴门之钱景开、陶五柳、湖州之施汉英诸书估是也。
  
  南宋之文,朱元晦大家也;南宋之诗,陆务观大家也。
  
  成亲王工诗,年四十六,发已半白。尝有《夜坐》诗曰:「事繁书慰夜,心短睡辞人。」
  
  诗人之工,未有不自识字读书始者。即以唐初四子论,年仅弱冠,而所作《孔子庙碑》,近日淹雅之士,有半不知其所出者。他可类推矣。以韩文公之俯视一切,而必谆谆曰:「凡为文辞,宜略识字。」杜工部,诗家宗匠也,亦曰「读书难字过」。可见读书又必自识字始矣。弄獐宰相,伏猎侍郎,不闻有诗文传世,职是故耳。近时士大夫,亦有读「针灸」之「灸」为「炙」,「草菅」之「菅」为「管」,呼「金日磾、万俟卨」如本字者,则「弄獐、伏猎」,又可以分谤矣。
  
  吾乡有进士起家现居要地者,人乞其一札为寒士先导,用《晋书刘宏传》「得刘公一纸书,胜于十部从事」语,此君复椷云:「刘公何人?现居何职?乞开示,以便往拜。」人传以为口实云。
  
  人但知陶渊明诗一味真淳,不填故实,而以为作诗可不读书。不知渊明所著《圣贤羣辅录》等,又考订精详,一字不苟也。
  
  道家之有真实本领者,释氏不能学。道家之祖尚元虚者,释氏始窃其绪余以名于世。大抵释氏书之精,皆庄、列之绪余也。其至粗如「道在屎橛」等,释氏亦窃之。南宋儒者,似又窃释氏绪余。此即庄子所谓「每况愈下」也。
  
  李白《扶风豪士歌》,在吴中所作,非赠人也。《泾县旧志》以为赠县人万巨所作,凿矣。
  
  今时学者,读断烂朝报,即以为通晓世事;读高头讲章,即以为沈酣经籍;何与昔人之知今知古异乎!
  
  诗句限年,往往成谶。袁大令枚丁酉元日诗:「不贺宾朋先自贺,堂前九十四龄亲。」然太夫人即于是年弃养。朱学士筠辛丑岁自福建学使任满归,岁朝作诗,有「五十三年律渐工」句,果于是年下世。乾隆中,皇五子口口王亦最工诗,于谢世之前,赋《元日》诗云:「三十九年蒙豢养。」亦不久奄忽。三诗并出无心,又并作于元日,并成诗谶,可云异矣。
  
  余最爱明张梦晋一绝云:「隐隐江城玉漏催,劝君且尽掌中杯。高楼明月清歌夜,此是人生第几回?」谓有思之惘惘、尽而不尽之致。近时桐城方世泰亦有二语云:「称心一日足千古,高会百年能几回?」便稍觉直致,然亦似《剑南集》中语。
  
  诗词之界甚严。北宋人之词,类可入诗,以清新雅正故也。南宋人之诗,类可入词,以流艳巧恻故也。至元而诗与词更无别矣。此虞伯生、吴渊颖诸人所以可贵也。
  
  李明经御,字琴夫,诗有奇气,京口词人之冠也。尝见其《读战国策书后》九首之一云:「解纷如解玉连环,一笑飘然东海还。世上共求天下士,不知东海在人间。」
  
  今岁二月中,游天台,独未及访铜壶滴漏,以为歉事。秋杪,以事至焦山,张司马铉自京口携其台、荡、黄山诗,属为订定,内有《越山至铜壶滴漏处》一篇云:「俯观绳系背,侧立仆持踵」,颇能绘涉险情事。又云:「佛以四海水,入山一毛孔」,虽用释典,亦与此题确称。张娶诗人鲍海门女,字茝香,亦能诗,有《送外游黄山台荡》一律,颇工。张答之曰:「粗成唱和今生愿,小证烟波夙世缘。」前余在京师,鲍郎中之锺屡夸其二妹皆工诗,余未之信,今茝香即其第二妹也。
  
  司马从弟上舍崟,工近体诗。画青绿山水,殊有元人笔法。曾作《万里荷戈图》见赠。余寄以二诗,末一首云:「荷戈人在夕阳边,宛马如龙不着鞭。欲貌鸿蒙万里雪,别施轻粉写祁连。」上舍时时诵之。
  
  焦山后有松、寥二小山,境极幽邃,鹰鵰鼋獭,遂各遽其一。今一山峰顶尽白,盖鹰粪所积也。余守风山后,曾久憩于此,偶得句云:「鹰同獭占东西岭,浪与人争出没舟。」荒寒奇险之景,或亦游焦山者所未及道耳。
  
  太仓苏加玉茂才游山诗,亦颇刻画尽致,如《游黄山朱砂庵至文殊院》诗云:「抱崖十指牢,垂岩一足剩。屈膝磨过腹,缩顶低触胫。」游山实有此境。辛酉冬,余过太仓,饮汪庶子学金家三日,无日不与茂才偕,饮量甚豪,一如其诗。
  
  今人以「餻」字为俗,并附会云:唐刘梦得作《九日》诗,不敢用「餻」字。此说未确。《方言》:「饵谓之餻」。《广雅》:「餻,饵也。」惟《说文》不收此字,徐铉《新附》始有之。然诗人所用字,岂能尽出《说文》耶?(《北史綦连猛传》谣云「七月刈禾太早,九月噉餻未好。」是六朝时歌谣已用餻字矣。)
  
  吾乡乾隆壬戌、乙丑二科,皆得鼎甲二人:壬戌榜眼杨述曾、探花汤大绅,乙丑状元钱维城、榜眼庄存与是也。然宋时亦有之:熙宁癸丑省元邵纲、状元余中皆毗陵人,是矣。《万青阁偶谈》载一甲三人,同时皆至八座。惟康熙癸丑状元韩菼为礼书,榜眼王鸿绪为户书,探花徐秉义为吏侍。今考乾隆乙丑亦同:状元钱维城刑侍赠尚书,榜眼庄存与礼侍,探花王际华户书,亦皆同时,又皆曾直南书房,皆曾为会试总裁,似又过癸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