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藏
- 诗话
- 不下带编
不下带编
人知王右军舍宅为寺,在吾越郡城,而不知临沂其世居,亦曾舍宅为寺。王氏随元帝南渡时,右军纔十余龄,今沂有泽笔池、晒书台,皆其逸迹。而寺名普照,即故宅也。干夫来牧,首新右军祠,征诗名流。时西泠陈阁学缄庵恂过沂,题诗称最。干夫濒行,谓予曰:「右军祠陷,壁碑帖,多前人名迹,未及补其缺落;普照寺柳碑,久仆未复……种种不了而去,则竣之后官好古者耳!」
泲上潘氏,巨族也。其先世某翁,年八十无嗣。一日,佃人诣求谷种 【上】 ,踰时久矣,翁曰:「今何时而尚下 【去】 种耶?」一婢年十八,在旁趁口曰:「阿爷,不然,但要地力盛,下种迟也得。」佃去,翁思其言有理,入话于妪。妪亦异之,笑曰:「焉知此小妮子不堪下种耶?」遂于是夕梳饰之,置之别闼,醉翁以酒,强 【上】 令 【平】 婚焉。果产一子,且成名,迄今缨簪弗绝。泲人相传翁八十一得子诗:「婢语何心似有知,果然产得老来儿。耄夫榜样留人看,地力无妨下种迟。」此老来子,千秋佳话也。
前人谓唐人工于为诗而陋于闻道,然刘禹锡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二语,乃诗人闻道语也。夫沉舟之侧,宜片帆不过,而过千帆;病树之前,宜寸木无春,而春万木,非道乎?作诗要须有闻道语,方称得诗人。赵宫坊秋谷极爱斯联,以为白傅所推也。
顺治十四年科丁酉,京闱及江南乡试,皆被论劾。世祖章皇帝震怒,御殿亲校,可□□天仗森严,士子惊惧,多不能成文。有全椒吴公国对捧卷手战,仅书「天子独怜才」五字。御览大赏,准中举人。是科戊戌,遂赐榜眼及第。世祖之怜才如此!此五字足以传矣! 【按戊戌会场,世祖命题,御题自此始。丁酉所闱,艹榜已定,忽落卷盈堆者,自翻自动,两主司惊异,复选□□落卷内,而尽黜前定者,榜下士论称公。】
丁酉江南榜下,有无名氏题黄莺儿调一首云:「贫富命题中, 【首题「子贡问曰贫而无谄」全章。】 黜贫生,取富翁,『诗云』『子曰』全无用。切嗟未工,琢磨欠通,其斯之谓方能中。告诸公:圣门子贡,货殖旧家风。」
埴向过嘉兴,颇极暖热,今衰迈矣,偶来谋为馆客,不能得,至自餐。即寻常书卷,无从假观,旅况之恶可知。忆老学庵笔记载:「嘉兴闻人滋,老儒也。喜 【去】 留客食,然不过蔬豆而已。郡人求馆客者,多就谋之。又多蓄书,喜借人。 【借,读迹,凡假于人曰借,音子夜反。因人借而与之,子亦反。左传:「计功则借人。」韩非子:「权势不可以借人。」晋书:「顾恺之假还,殷浩以布帆借之。」已上并读迹,今但知子夜反,不知子亦反矣!】 自言作 【佐】 门客牙,充书籍行,开豆腐羹店。 【豆腐见于此。」】 予感其事,为一绝云:「谋馆多艰觅食疎,旅禾谁与借 【迹】 书娱?此乡自断闻君后,羹店牙行总绝无。」噫!独禾中也哉?恐是处皆然已。按唐人资暇录有借借书籍, 【上借子夜反,下借子亦反。】 俗言「借一痴,借与二痴,索三痴」。
钱牧斋狎一歌童,甚爱之,一日有诗送其入燕,而洒涕为别。熊侍郎文举次韵以讥之云:「金台玉峡总沧桑,细雨梨花枉断肠。惆怅虞山老宗伯,浪垂清泪送王郎。」
杭州径山寺僧至慧,铢积 【恣】 既充,复 【扶又切。】 欲归俗,乃作一诗:「少年不肯戴儒冠,强 【上】 把身心付戒坛。雪夜孤眠双足冷,霜天削发秃头寒。朱楼美酒应无分,红粉佳人不许看。死去定为惆怅鬼,西方依旧黑漫漫。」
刘原父尝言:「好个欧九,极有文章,但可惜不甚读书耳。」东坡闻之叹曰:「吾辈将如之何!」
钱塘高宫詹江邨士奇,其次君轩才美而蚤凋,宫詹痛之。昉思寄诗云:「风败丛兰休过惜,修桐已向五云深。」宫詹得诗而慰。盖其长君巽亭舆方读中秘书,兄弟均美才也。
四明姜编修西溟宸英,墨妙为世所珍。其生平翰迹本少,存时已难得之 矧身后耶!本朝书家,久推第一。有寒士迫于饥穷,其父执某怜之,慨然以姜帖一册畀之。士私喜曰:「以之易粟,吾八口可饱半载。」而忽落于袖,沿途号 【平】 泣不能归。埴友柴子上林梓廷,鄞之好义君子也。见有老兵持姜帖易酒,上林喜甚,即以家酿两瓮得之。方开卷摩玩间,忽闻有号于门者,叩之,即失帖者也。亟取帖还之。士林赋柴上林还帖诗,传为佳事。
元世祖定笞、杖、徒、流、绞五刑。笞、杖罪既定,曰天饶他一下 【去】 ,地饶他一下,我饶他一下,自是合笞五十,止笞四十七;合杖一百十,止杖一百七。天下死囚,并不加刑,皆老死于囹圄 【语】 。惟秦王伯颜始出囚一刑,故七、八十年间,老稚不覩斩戮之惨,见一尸元,辄相惊骇。若元代者,可称重民命矣!然终未有如我朝之一天下,实以不嗜杀人而享久安长治者也。自太祖至圣祖,历朝积德累 【上】 仁,轻刑薄罚。今圣天子尤不嗜杀,西曹所决罪,每岁不过三四十人或二三十人不等。上 【上】 一狱则必宸虑详审,求其可生。诏曰:某情犹可矜也,某决尚可缓也。所谓胜 【平】 残去 【上】 杀者,惟我朝为然。天下黎民,共在海涵春育之中者,近百年矣!
明太祖以张士诚拒命,归怨于吴民,竟以民间入租之数,定为输官之数,有为东南民力竭赋载一诗云:「一亩田无八斗收,先将七斗送皇州。止余一斗为婚嫁,那得农夫衣食周!」吴民受困三百年,至本朝始苏。雍正三年,今圣天子复推广圣祖仁皇帝仁恩,特减苏、松两郡粮三十万两,又赎减嘉、湖两郡粮若干万两。向之民力竭者,今渐致家给人足矣!民何幸而生逢今世耶!
王文恪修姑苏志成,杨循吉一见标签即斥去。后语 【去】 文恪曰:「志修于我朝,便当以我朝之名名之。姑苏是吴王台名也,可以此名志乎!」埴近见新修嘉兴府志,题曰嘉禾郡志,皆失检也。此如为人表墓志石而以古官名、地名施之于今,必非作者。
临海金贲亨与仙居应大猷以道义相友善,金解龟家居,而应复起用。金谓应曰:「君此出,他日回来,要将一照样应容庵还我。」两人各保晚节。埴谓今之出仕者,能照样不改其平日之操持与面目回来,方始终称得君子。
冯具区馆试前一日,阖户理旧业,屠赤水曰:「足下言宦情太薄,欲早寻仆西湖之上。仆信人也,且先诣湖漘竣君矣。今若尔英雄欺人哉!」
梁武帝谓:臧盾之饮,萧介之文,即席之美也。 【南史萧介传。】 埴谓:今称即席赋诗,当本诸此。又诗赋多用「即事」二字,见于列子, 【周之尹氏篇。】 言老役夫昼则呻呼而即事。
●不下带编卷六 【杂缀兼诗话】
越上壑门 金埴 【小郯原字苑荪】 鳏鳏子述
先大父赠公文学仲星府君 【讳木傍几字。】 雁行三人,承曾大父太常府君文德,并极隆礼。师席所延,必品学优卓之彦,少三、五年,多至九年、十年,罕一、二年更 【平】 替者。迨后辞去时,凡为 【去】 师供设帏枕衾衣,及文翫砚炉等物,悉令随师搬送。先大父晓诸父及先君子曰:「此物乃师多年服用休憩摩挱,岂可复留于家,亦敬师之一节,汝辈须知之。」至节岁,等仪之外别有馈于师,阃遣媪络绎弗绝,则大母马太君意也。以故馆师旷馆之日绝罕。而寒门前后所延硕师五、六辈,无弗登高第者。独先君子一师戴先生某未第,而其嗣君超中进士,作令有声。彼时里谚有云:「得为金氏教书,乃利市先生也。」讫今吾乡有「利市先生」语。
今寒门雁行侄辈,其力学工文,致身青云者,颇不乏人。兹第举其能破产延师,教子成名者一二,以例其余。埴兄文学亶孙坛、弟上舍望孙 【慎之,原名圻。】 皆同出于太常府君者也。兄生五子,祖产三百亩,不惜为子延师耗尽。弟亦五子,亦祖产三百亩,延师耗尽。两人教子之切,尊师之隆,近日罕有。兄尝谓予曰:「吾与嫂氏每迟明而兴 【平】 ,嫂终日为师躬亲典餐,必求丰□,值师他出,则必待归进食,然后己食。夜分儿辈课毕,吾夫妇方寝。凡延师二十年,敬勤弗辍如一日。今五子幸俱游庠,而薄产亡矣!虽遣各就一馆,然俸薄不足餬口。吾夫妇一生,精力尽于子乎?」若弟与弟妇则所遭所处 【上】 ,约略与兄嫂差同。今兄之季子龙鲛叨中雍正癸卯正科举人,弟之长子昌世, 【榜名名世。】 叨中甲辰进士,现试用为北直遵化州知州。余子皆可望其成就。谓非吾兄若弟法祖而能重师教子之明验欤!埴有慨于世人之于师道沦丧 【去】 ,欲子贵而薄于师。故详着之附于谱牒,以垂示后裔,非敢以单门家学夸人也。
明、越两州,自前明以来,凡故家巨族,其尊师重道之风,尤异于他方。幼闻之庭训曰:「吾乡陶堰村陶公某者,其敬礼师傅尤倍于他族。一日馆师课徒至宵分,谓其徒曰:「此时安得腰卵作羹,以润喉耶!」顷即闻楼外宰杀声,曰:「谁家此时杀猪耶?」而供饩僮以猪腰汤进矣!师惊曰:「吾一言之失,以口腹累主人,真贤主也。」乃题诗以勉其徒云:「课读宵分偶□尝,猪腰割取进羹汤。难酬礼敬惭贤主,忍使吾徒学业荒!」后陶氏子三人并登第有文名。此师之教也。
宋李之彦曰:「延师教子弟,正望其成人克绍,实非细事,不可忽也。中产之家,师席固不宜需索 【色】 ;富贵之家,何待师席之需索!书院中凡百自当如仪。每见富贵者,宁丰财多粟,纳好宠姬,何尝肯隆礼厚币,延好师席!宠姬办首饰则甚易,子弟买书册则甚难。闺房用度,必是周致,书院缺典,寘之弗问。气象如此,宜乎硕师去而庸师来。硕师有抱负识见,合则留,不合则去。庸师无学问以自持,惟佞谀而媚主。庸师固栖身之谋,一年复留一年;子弟乏开导之益,一日昏钝一日。及其壮盛,块然一物而已耳。」此语深中今人之病,附录之。载东谷所见。
乡先达某公者,齿爵尊矣,而古朴如寒素。一日筵聚,有少年新贵不知而略□□公,揖腰半俯而已。已而知为公,刺促逊谢不休。公徐谓之曰:「无烦谢率,但适止半揖,似乎礼未全,再还老夫半揖足矣!」其人益汗颜。人服公之雅度。「再还半揖」,语亦趣甚。此段可入今世说。 【杭州王晫丹麓着今世说行世。】
赵松雪子穆仲,善画兰。张伯雨题诗云:「滋兰九畹空多种,何似墨池三两花?近日国香零落尽,王孙芳艹遍天涯。」穆仲见此诗而愧之,遂不复作。
韦苏州诗「绿阴生昼寂,孤花表春余」。境静人闲,翛然在目。王荆公:「邻鸡生午寂,芳艹弄秋妍。」虽语出于韦,然亦工绝矣!埴美之,常絓于吻。
宣和间伶人焦德,以谐谑被遇。一日从幸艮岳,上指花竹草木以询其名,对曰:「皆芭蕉也。」上诘之,乃曰:「禁苑花竹,皆取诸四方,用于民力。在途既远,巴至上林,则已焦矣!」上大笑。亦犹「锹、浇、焦、烧」,四时之号。谓掘之以锹,取水以浇,既而焦,遂以烧。园林之中,免此者寡矣!
明天顺七年庚午会试,贡院灾,举人死于火者九十人,俱特赐进士出身。 【此载王弇州异典述。】 奚昌有诗:「回禄如何也忌才?春风散作礼闱灾。碧桃难向天边种,红杏翻从火里开。豪气满场争吐焰,壮心一夜尽成灰。曲江胜事今何在?白骨棱棱漫作堆。」
宋人上巳请客启:三月三日,长安水边多丽人;一咏一觞,会稽山阴修■〈禾契〉事。又,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平】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羣贤毕至。又贺雪表:招来众彦,无昼卧洛阳之人;激励三军,有夜入蔡州之志。
杨铁崖尝于宴中见舞妓缠足纤小者,取其鞋擎杯以劝客,号曰「金莲杯」。座客赋金莲杯诗,某一绝云:「擎来度去酒杯酖,口傍 【去】 双钩并欲含。不道金莲方解 【械】 脱,还来筵上劝沈酣。」风致如许,韵□此妓已。
冯时可云:「凡人之情,以与己同,则忘其百非。故矫驾可谓至孝,残桃可谓至忠。以与己异,则忘其百善。故曲杖诬为匕首,葬楯称为反具。此皆惑于好恶者也。」
前汉书艺文志云:小说出于稗官。谓细米为稗,王者欲知闾巷风俗细碎之事,故立稗官以记之。又韩非子冗官即技官。
陈蕃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璆,高洁之士,蕃设一榻以待之。去则悬之。及守豫章,又为徐穉设榻。人但知有徐,而知周者盖鲜 【上】 ,则以滕王阁序故耳。
仇少宰沧柱尝谓埴曰:「少陵之投诗京兆,邻于饿死;昌黎之上书宰相,迫于饥寒。两公当时不得已而姑为权宜之计,后世宜谅其苦心,不可以宋儒出处 【上】 ,深责唐人也。」少宰此言,两公知己。亦忠厚之旨也。埴按:宋齐丘与人书云:「其为诚恳万端,只为饥寒两字。」盖人即品行至高,而饥寒不可忍。古今有同叹耳。
羊祜父道,先娶孔融女,后娶蔡邕女。蔡氏子病不治 【平】 ,而治孔氏子,发贤德如此。今人但知蔡琰耶!
祜为蔡邕外孙,其母甚贤,范史不载,而载蔡琰,故后人但知文姬耳。祜感母之德,尝奏请封舅子蔡袭为侯。是伯喈非无嗣者,而世以「中郎有女能传业」一语,遂侪之伯道,又乌知有羊氏妇哉?徐文长先生路史乃云:「蔡琰一嫁卫伯道,一嫁董祀,一嫁羊道,一嫁单 【然】 于,凡历四男子。」是合二人为一人,又重诬文姬也。以文长先生而读书卤莽如此!他复 【扶又切。】 何诛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