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藏
- 诗话
- 不下带编
不下带编
咏史有见,方不为泛作。如罗隐咏西施:「西施若道亡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王安石咏西施:「但愿君王诛宰嚭,不愁宫里有西施。」又咏昭君:「自是蛾眉 【一作倾城。】 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李贽咏荆卿:「荆卿原不识燕丹,只为田光一死难。」是皆咏史之有见者。
宋方务德侍郎帅绍兴赴召,有士姚某以书投诚曰:「某以场室蹉跎,失身于倡馆马慧,根深蒂固,生育男女,恩义有不可负者。兼渠一身无倚处 【七】 ,性不能自立。万一有叛此盟,存亡或未可保。不于侍郎还朝之日,得遂脱身从良,不惟无以释儿女之恨,而某亦从此销缩。区区欲望矜怜,俾鱼鸢之属,川泳云飞,侍郎之德大矣!敢不下 【去】 拜?」方书其后云:「姚解元文词英丽,蚤以俊称。杯酒流连,遂致忘返。露由衷之恳,不愧多言;遂成家之名,何惜一妓?韩公之于戎昱,既徇所求。奇章之望,牧之更宜自爱。」能从其请,可谓盛德,且用事切当,不愧风流佳话矣!
唐末一山寺,有病僧自题于户云:「枕有思乡泪,门无问疾人。尘埋床下履,风动 【去】 架头巾。」适部使 【去】 者至,怜而疗治 【平】 之。后使者贵显,言于朝,遂命天下寺院置延寿寮,专养 【去】 病僧也。今苏州陈善人鉴雄者,本乐工也。鬻歌京师,蓄缠头金半千归,首创普济院于虎丘之野,救疗无力病人僧众,及广行一切善事。富室助之者甚伙,遂成大功德。康熙五十五年赐宸翰曰「香岩普济」四字。扁悬于院,上官贵绅多为制序题牓赠之,无不称为善人。
明有知州某,母八十矣,度 【入】 不得见其子而死,剪发一缕寄之,而某居官如故。唐公有怀 【荆川父】 时为守,闻而恶之,力请黜免。上官曰:「是素无大过。」公曰:「一缕发足矣!过孰有大于是者乎?」卒黜之。
子建诗:「沉忧令 【平】 人老。」文选:「思君令人老。」其本出「惟忧用老」耳。太白诗:「朝心不开,暮发尽白。」冯时可云:「一事逆而心憎,一言拂而心衔。树 【上】 荆棘于灵台,障云雾于天门。」嗟哉!胡其自隘而自戕乎?盖人生几何,但当快意寻绎。诸言可以送老。
清谈擅于晋,小说着于唐。本朝以来,其行世谈部说家,埴所闻见者,则周栎园书影闽小纪,汪钝翁说铃,董阆石三冈识 【志】 余,尤悔庵艮斋杂说,渔洋山人居易录、池北偶谈、分甘余话、夫于亭杂录,王任庵署窗臆说,吴青坛说铃, 【吴所载诸家说部名目甚伙,兹不具。】 褚人获坚瓠集,孔宏舆拾箨余闲,王丹麓今世说。凡此皆彰彰在人耳目者也。
疏受为广兄子,广与受言,每称父子;受称广大人。蔡邕叔父名质,邕以质为程璜所诬,上书自陈,愿身当质辜,丐质不并坐 【去】 。书中凡三称父子,皆叔侄也。可见古人虽叔侄亦称父子。
衣惟称 【去】 体,何用宽绰为?国朝服式,最超前古,如今之韦裘,全里皆毳,独余膝以下虽 【去】 地之边减短一二寸或三四寸,用帛代之,使裘之下边不露毛毳,名之曰和■〈衤罗〉。始于康熙初间,而今则盛行矣。崇俭示朴,得古人制衣之义。且裘本贵轻,尤便于趋,其盛行固宜。埴有咏和■〈衤罗〉二首:「韦袍尚华,和■〈衤罗〉若素。君子藏锋, 【又作内有修藏。】 不欲尽露。」「代缀以缯,少短其毳。适可为宜,冗长 【去】 曷贵。」按传灯录僧问大茅和尚曰:「何者是?」大茅境曰:「不露锋。」今裘之全露毛毳者,俗名为出锋裘。和■〈衤罗〉下不露毳,宜更名曰藏锋裘。亦即大茅之旨也。
从来纱宜于暑,衣之无里者也;褐宜于寒,衣之有里者也。自康熙二十余年间,忽有用纱为复,用褐为禅 【单】 ,而两衣遂相反,海内翕然服之将五十年矣。俗因以纱比人之无理而反有理,褐比人之有理而反无理者。埴题三言四语于缝人肆中, 【周礼天官有缝人,掌王宫缝线之事。按缝人之缝去声,冯贡切,缝线如字。】 曰:「有里纱,无里褐。里何常,任予夺。」列子曰:「理无常是。」即一衣可以观已。
康熙壬戌,合肥相君李公湘北天馥典会试,得士最盛。其嗣君丹壑孚青先以己未进士入翰林,时年仅一十有 【同又。】 六,乃登科之最少者。一日,公宴集诸门生,有史讲学冑司夔献诗云:「郎君馆阁称前辈,弟子门墙半列卿。」时以比之唐人「鸾掖鲤庭」之句。
颍川有姚尚书墓,其神道碑穹窿高厚,四面均焉。明初有州人某侍郎者,欲割其三分之一,以镌墓表,告之州守。守曰:「胡弗割三分之二?」问「何也?」守曰:「吾欲使后人割侍郎碑者,犹得中分耳。」遂惭而止。
有豪家筑园亭,稍侵邻人尺地而存其半以还之。客曰:「胡弗并侵之,留此以待后之侵君者,亦不过失却尺地耳。事须蚤计也。」此事与割碑意同,得古人规讽意。
杨尚书翥,德冠一时。邻家构舍,其桶溜水溢于庭,公不问,曰;「晴日多,雨日少也。」又或侵其址,公有「普天之下皆王土,再过些儿也不妨」之句。
埴先太常一生俭约,始终不渝。于庭前题柱以示后人云:「俭于己,可以不求于人;俭于官,可以不取于民。」
明曹棅尝云:「大臣体国,言官论事,当如和羹相济;言官无恩,益见大臣之有容。大臣休休,乃有言官之谔谔。」乃千古名言。
●不下带编卷五 【杂缀兼诗话】
越上耸翁 金埴 【苑荪一字小郯】 鳏鳏子述
埴曾王父太常府君, 【讳艹下门字,门内柬字,号楚畹,中天启乙丑进士,历官太常寺少卿。】 崇祯间官应天督学御史,闻命焚香,告天矢志,立誓不抑单寒,不通请谒,不徇故旧。题一联,盟于试卷之尾云:「窃国名器,以媚私交,大干国宪;违天休命,而淹寒士,必有天殃。」至今江南北传流有「金宗师不卖银秀才;富知县 【令姓富】 。专剥穷百姓」之谣,盖实录也。
贵池吴文烈 【乡人私谥。】 应箕,字次尾,为复社君子之冠 【去】 ,殉国难者。乃先太常部下诸生也。先太常独以风节相期,忧危社稷,与之畧势分 【去】 而敦道义,非特文字知己而已。阅八十年康熙再壬寅之冬,埴交其孙复古铭道于禾中,授埴以文烈致先太常尺牍一通,及自记庚、辛、壬、癸录一则,埴见之大慰,因节录于此,以留示诸弟侄并后人焉。 【尺牍云「先生大节回天,清风扇世,盖不自今日始也。即迩者持衡南国,亦耳目以来一人而已。顾箕下愚不肖,独荷殊知。此即传之书册,犹为美谈,而况不肖躬亲受之?所谓禽息之首可碎,豫让之身可漆,则不肖今日之蓄积(音恣)矣!」云云。记录云「庚辰三月,予至句容送督学楚畹金公,且合诸名士敛金作屏赠其行,亦前此未有也。金公督学以国士待予,予亦古道相成,即所校士之文,命予与刘伯宗选而梓之。然金公实知文号得士,又有执持,人不敢干以私,侮以上,骎骎有起衰还雅之风。求督学如金公者,何可多得」云云。复□又以金坛周礼部仲 【驭】 【(镳)】 与文烈手书一通见示,并节录之。书云「金□□真千古以上人,其于兄翁一节,亦真千古以上事。初从圮孺闻其端,继从眉生知其详。今日身在事中,不知其异。使千古以下见金、吴而先生一番酬对,其欷歔叹息不知如何矣!欲成一小纪,付定生刻入汇编,此亦不可缓」云云。埴按:周礼部镳为阮大铖谋杀之,其人矫矫有风节者。】
孔子作春秋,号称素王阙里者,素王之庭除也。历代之庭,曰帝阙,曰金阙,曰玉阙,曰凤阙,曰魏阙,曰阙下,皆帝庭之称也。圣人之庭曰阙里,诸弟子所以尊圣人,乃别 【鳖】 羣祀之称也。按刘熙释名:「阙,阙也。在门两傍,中央阙然为道也。」崔豹古今注:「人臣至此,则思其所阙,故谓之阙。」金埴曰:凡读孔子之书者,一至阙里,亦当思其所阙也。一说阙里始于鲁恭王,宫有双阙,故名。存考。
棂星门者,取疏通之义。凡坛壝,但有坛,无宫室,则周垣设棂星门为限域,以通神明之气也。莽荡宏阔,虽别内外,而实无内外也。天下孔庙亦用棂星,是神明孔子而与天地神祗并重也。
曲阜县令但世职而不袭。世职者,世以孔氏为之。其应替此职,则衍圣公主委□□□学诸生之贤者,主名请于朝,然后受事。或五年、七年、十年为之终其职。或不能称 【去】 则黜之,与他邑令同,而从未有得陟者,虽弦歌如武城,弗问也。夫举错赏罚,天下古今之所并行,乃有黜无陟,独施于圣人故里之官,似非所以崇先圣而劝循良也。家太守一凤刺兖,于康熙五十五年具牒台宪,请酌行之以闻于朝,而不获所请。盖虑大部之泥 【去】 循成例也。夫天下事之沮于成例之泥者,不知凡几矣!
埴客鲁最久。尝偕孔稼部东塘寻灵光殿故址,郡斋风日清融,则取王文考赋读一过,真奇文也。昔后汉刘琰在蜀,号为华侈,侍婢数十人皆能为声乐,悉教诵读灵光殿赋。琰,鲁国人,风流善谈论。其好斯赋也,至令 【平】 红颜亦熟于口,则好之至矣!埴因制美人诵灵光殿赋赋一篇,以写其声焉。东塘极推可之。
世人敬奉三元者徧天下,顾不晓三元所自。按单志:唐贞观 【去】 中,有陈子春者居于单 【善】 ,寻真采药,拯物济人,游东海之滨,龙神妻 【去】 以三女,各产一子。及长 【上】 ,皆入山学道。道成,证位三元,为天、地、水三官。子春亦得道尸解, 【音贾。】 葬于故里。单人至今称陈祖墓,建三元庙焉。又云:海州云台山,三元得道处。埴考道藏 【去】 无确指,窃思鬼神者,造化之迹。其称天、地、水三官者,体天主生,体地主成,体水主养,各有所司,故谓之官。物生于春,故以正月为上元;成于秋,故以七月为中元;水旺于冬,故以十月为下元。盖天人相感之机,神灵变化之妙,有未易以言语形容者。如道藏 【去】 所称文昌七十二化,无非出没人间,利人济物,则三元之为神,岂无化理?其托生于陈氏,或亦一化欤?
宁波史状元立斋大成,乡试杭州,占 【平】 签于万安桥西之关庙,神示签诀云:「君今庚甲未亨通,且向江头作钓翁。」心怏怏,谓一第今无分耳。是科为顺治甲午,榜发中举人。明年乙未,大魁天下,始解神言谓「亨通在甲、未」也。噫异矣!后六十年为康熙甲午,慈溪裘庶常殷玉琏,年七十有 【又仝】 一,试京兆,祷于正阳门之关庙, 【俗称前门关庙,亦甚灵应。】 亦示此诀,遂中。明年乙未联捷,读中秘书。史、裘仝郡人。 【又按:裘中三甲第一,其次则姓江名济,所谓「江头」也。抑更异矣!】
族阮一士根,辛卯元日占签于村中神祠云:「做尽平生恶,必定见阎君!」人为忧之,一士自若也。是年秋试,侨于杭,忽抱患,人更忧之,而一士□病入闱仍自若也。试毕,其严君文学又源兄宗涛见闱吏手一纸,列分校官姓名,则有诗经房长兴县知县阎姓者,喜曰:「吾儿中式于阎君矣!」果然。此一士为予言。
先伯祖文学桓,以平生孝母获免雷击。陆云士次云西湖雷院纪事载之云:「绍兴诸生金桓,孝友人也。康熙六年七月二十一日,梦长眉仙语 【去】 之曰:『尔有夙孽,明年今日,当为雷击。』桓寤,深以为忧,事母益孝。日礼大士以求忏罪。至次年七月二十一日,桓见天变,知将不免,恐惊其母,预往跪于文笔峰浮图下。顷之,风雨大作,霹雳轰鸣,家人惊泣,以为死矣!踰时天霁,往观之,讶其犹生。桓曰:『适似梦中见大士,露洒杨枝,持镜一照而醒。』」吴青坛震方说铃亦着其事。
李匡义曰:「扬州者,以其风俗轻扬,故名其州。」 【语出资暇录。】 盖唐时,每重 【平】 城向夕,倡楼饮阁之上,常有绛纱灯万数,辉罗耀烈空中。繁华靡丽之风,相延迄今,不甚悬殊也。所谓「九里十三步,街中珠翠绮罗,缤纷填咽」。以及「骡纲船埠,亦助喧腾;锁榷通津,弥增杂沓」。轻扬之辈,驰逐其间无虚日,究其所以,则皆两淮巨商 鹾业豪盛,较胜两浙、长芦、河东,以致成斯风俗。其所从来者,敻已!
流闻邗上卤贾数十家,于康熙四十余年某月日,一夕间,家家门首墙版之上,各题四大字,率多不祥之语。主人旦起见之,谓此不过小人忌妒,乘昏偷写,以快私忿耳。迨见家家题徧,玩其笔势,无弗逼肖董文敏,如悉出一腕者。且数十家居止参错,夜阑人静,为时几何?断非人力所能为。仙耶?妖耶?且惊且愕。一时传为怪事云。
四字之义,多贬少褒。各有品定,不能悉记。大约其家自题门后,善恶吉凶,无弗明验。试举一二,以例其余。闻李翁锡万者,一生乐 【效】 善好施 【试】 予,扬人多德之。其题则「为善最乐」。嗣是其家福盛倍增,羣商莫望。而富人某者,平生以财骄人,僭拟王侯,挟雄资所在行鹾,则题曰「抄家灭族」。其人素与大中丞为平交。一日,中丞密奏其罪状,诏狱按赃抄家没产。虽祸不及族,而身死非所,绝无嗣息,四字验矣!计其被逮时,去题门三载,善恶之报,弗爽毫发。既预以示人,而人不知警。天道彰明,可畏也哉!
埴先大母勅封孺人马太君,自号生生子。国初,为吾越阃秀之冠。曾外祖参议公维陛,幼课以书。后学诗于祖舅玉起隐君,太君弟也。每吟一诗,书于片纸,即揉之而密寘于墙隅版隙间。尝谓闺侣曰:「香奁翰墨,自宜韬晦,可令人见乎?」虽大父,亦未之目也。迨大母蚤世,大父偶拾得一纸,有手书「只许青山见晓妆」句,始惊异之。因与祖舅遍搜遗墨,得诗一帙。先太常序之,题曰遂闲居诗艹,刊以问世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