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集校注

  徐培均《李清照集笺注》:
  此词录自台北国家图书馆藏明抄本程敏政《天机馀锦》卷二,由黄文吉复印寄赠徐培均。
  “诉”原误作“”,径改。
  徐北文《李清照全集评注》2005年第二版增补:“未”作“来”。

  失调名(集残句)
  几日不来楼上望,
  粉红香白几争妍。
  几多深恨断人肠。
  水晶山枕象牙床。
  行人舞袖拂梨花。
  犹将歌扇向人遮。
  闲愁也似月明多。
  罗衣消尽恁时香。
  直送凄凉到画屏。
  彩云易散月长亏。
  凝眸,
  两点春山满镜愁。
  本为10则,因王仲闻本误题类收入其中“几”、“凝”2则,故只算8则。
  刘瑜《李清照全词》:
  八句中七句出于宋人胡伟《宫词》集句,唐圭璋《全宋词》收之,唐案:“胡伟所集,有诗句亦有词句。李清照以词名,且此七句依其格调,似是词句。”亦见于王仲闻本的易安诗部分,王案:“其用韵相同者是否属于同一作品,无法考定。又胡伟所集,有时割裂原句,……此七句是否俱为完整之句,亦不得而知。以各句风调观之,似是词句。传世清照诗,与之不甚相近。”
  其中“行人”句出自《古今小说》之《张古老种瓜娶文女》,亦见于王仲闻本的易安诗部分,王案:“此句未必为易安所作,为诗为词,亦不可知。”

  (五)佚词 (词目1)

  鹊桥仙·金鱼池莲
  宋人朱敦儒有和词
  附:
  鹊桥仙·和李易安金鱼池莲
  朱敦儒
  自鸥欲下,金鱼不去,圆叶低开蕙帐。轻风冷露夜深时,独自个、凌波直上。
  幽兰共挽,明珰难寄,尘世教谁将傍。会寻织女趁灵槎,泛旧路、银河万丈。

  ●易安诗全集

  说明:
  本集照王仲闻的《李清照集校注》1997年新一版录出。
  收诗18首,残句15则。

  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
  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宫柳咸阳草。
  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
  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①奸雄才。
  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
  何为②出战辄披靡,传置③荔枝多马④死。
  尧功舜德本⑤如天,安用区区纪文字。
  著碑⑥铭德⑦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
  子仪光弼不自⑧猜,天心悔祸人心开。
  夏商有鉴⑨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
  君不见当时张说最多机,虽生已被姚崇卖。
  文引《清波杂志》卷八、《寒夜录》卷下、《香祖笔记》卷五、《浯溪考》卷下、《宋诗纪事》卷八七、《绣水诗钞》卷一
  ①是:《癸巳类稿》作“自”。
  ②何为:《癸巳类稿》作“六师”。
  ③传置:《癸巳类稿》作“前致”。
  ④多马:《癸巳类稿》作“马多”。
  ⑤本:《癸巳类稿》作“诚”。
  ⑥碑:《香祖笔记》、《绣水诗钞》作“功”。
  ⑦铭德:《癸巳类稿》作“刻铭”。
  ⑧自:《宋诗纪事》作“用”。
  ⑨夏商有鉴: 此依宋本《清波杂志》。知不足各丛书本《清波杂志》、《寒夜录》等俱作“夏为殷鉴”。
  又
  君不见①惊人废兴②传③天宝,中兴碑上今生草。
  不知负国有奸雄,但说成功尊国老。
  谁令妃子天上来,虢、秦、韩国皆天④才。
  花⑤桑⑥羯鼓玉方响,春风不敢生尘埃。
  姓名谁复知安、史,健儿猛将安眠死。
  去天尺五抱瓮峰,峰头凿出开元字。
  时移势去真可哀,奸人心丑⑦深如崖。
  西蜀万里尚能返,南内一闭何时开。
  可怜孝德如天大,反使将军称好在。
  呜呼,奴辈乃⑧不能道辅国用事张后尊⑨,乃能念⑩春荠长安作斤⑾卖。
  文引《清波杂志》卷八、《寒夜录》卷下、《香祖笔记》卷五、《浯溪考》卷下、《宋诗纪事》卷八七、《癸巳类稿》卷十五、《绣水诗钞》卷一
  ①君不见:《香祖笔记》、《绣水诗钞》无此三字
  ②废兴:《香祖笔记》、《浯溪考》作“兴废”。
  ③传:《癸巳类稿》作“唐”。
  ④天:《癸巳类稿》作“仙”。
  ⑤花:《寒夜录》、《宋诗纪事》作“苑”。
  ⑥桑:《香祖笔记》、《浯溪考》、《癸巳类稿》、《绣水诗钞》作“苑天”。
  ⑦丑:《寒夜录》、《癸巳类稿》作“魄”。
  ⑧乃:《寒夜录》无此字。《香祖笔记》、《癸巳类稿》、《绣水诗钞》作“胡”。
  ⑨尊:《癸巳类稿》作“专”。
  ⑩乃能念:《香祖笔记》、《癸巳类稿》、《绣水诗钞》作“祗能道”。
  ⑾长安作斤:《寒夜录》作“作斤长安”。

  上枢密韩肖胄诗
  绍兴癸丑五月,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使虏,通两宫也。有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韩公门下,今家世沦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车尘。又贫病,但神明未衰落。见此大号令,不能忘言,作古、律诗各一章,以寄区区之意,以待采诗者云。
  三年夏六月,天子视朝久。凝旒望南云,垂衣思北狩。如闻帝若曰①,岳牧与群后。贤宁无②半千,运已遇③阳九。勿勒燕然铭,勿种金城柳。岂无纯孝臣,识此霜露④悲。何必羹舍⑤肉,便可车载⑥脂。土地非所惜,玉帛如⑦尘泥。谁当可⑧将命,币厚辞益卑。四岳佥曰俞,臣下帝所知。中朝第一人,春官有昌黎。身为百夫特,行足⑨万人师。嘉佑与建中,为政有皋夔。匈奴畏⑩王商,吐蕃⑾尊⑿子仪。夷狄⒀已⒁破胆,将命公所宜。公拜手稽首,受命白玉犀。曰臣敢辞难,此亦何等时。家人安足谋,妻子不必⒂辞。愿奉天地⒃灵,愿奉宗庙⒄威。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单于⒅定稽颡,⒆侍子当来迎。仁君方恃⒇信,(21)狂生休(22)请缨。或取犬(23)马血,与结天日盟。胡公清德人所难,谋同德协必志(24)安。脱衣已被(25)汉恩暖,离歌不道易水寒。(26)皇天久阴后土湿,雨势未回风势急。车声辚辚马萧萧,壮士懦夫俱感泣。闾阎嫠妇亦何知,沥血投书(27)干记室。夷虏从来(28)性虎狼,不虞预备庸何伤。衷甲昔时闻楚幕,乘城前日记平凉。(29)葵丘践土(30)非荒城,勿轻谈士弃儒生。露布词成马犹倚,崤函关出鸡未鸣。(31)巧匠何(32)曾弃(33)樗栎,刍荛之言(34)或有益。不乞隋珠与和壁,只(35)乞乡关新信息。灵光虽在应萧萧(36),草中翁仲今何若。遗氓岂尚(37)种桑麻,残虏(38)如闻保城郭。嫠家父祖(39)生齐鲁,位下名高人比数。当时(40)稷下纵谈时,犹记人挥汗成(41)雨。子孙南渡今几年,漂流(42)逐与流人伍。欲(43)将血泪寄山河(44),去洒东山(45)一抔土。
  文引《云麓漫钞》卷十四、《宋诗纪事》卷八七、《癸巳类稿》卷十五、《绣水诗钞》卷一。
  又
  想见皇华过二京,壶浆夹道万人迎。连昌宫里桃应在,华萼楼前鹊定惊。
  但说帝心怜赤子,须知天意念苍生。圣君大信明如日,长乱何须在屡盟。
  文引《云麓漫钞》卷十四。
  《云麓漫钞》云:《上枢密韩公诗》《宋诗纪事》题作《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并自“胡公清德人所难”句起,另为一首(《癸巳类稿》等同)。按易安词序明云:“作古、律诗各一章”,即指此诗及下七律一首而言。如依《宋诗纪事》等则共为古、律诗三首,与序不合。且此古诗分为两首,则第一首词意未完,有头无尾。第二首开首即云“谋同德协”,突如其来,俱不能单独自成一首。此二首(此首及下律一首,实以韩肖胃为主,胡松年仅附及而已。兹从《云麓漫钞》订为一首。
  《宋诗纪事》序文作:“绍兴癸丑五月,两公使金,通两宫也。易安父辈出韩公门下,见此大号令,不能忘言。作诗各一章以寄意,以待采诗者云。”殆为厉鹗所删节。序内原文“作古、律诗各一章”改为“作诗各一章”,而将古诗一首分作两首。
  ①若曰:《绣水诗钞》作“曰咨”。
  ②无:《癸巳类稿》作“违”。
  ③遇:《癸巳类稿》、《绣水诗钞》作“过”。
  ④露:《癸巳类稿》作“雪”。
  ⑤羹舍:《癸巳类稿》作“舍羹”。
  ⑥车载:《癸巳类稿》作“载车”。
  ⑦如:《癸巳类稿》作“亦”。
  ⑧当可:《癸巳类稿》作“可当”。
  ⑨足:《癸巳类稿》作“为”。
  ⑩匈奴畏:《宋诗纪事》作“汉家畏”;《癸巳类稿》作“汉家贵”。
  ⑾吐蕃:《宋诗纪事》、《癸巳类稿》作“唐室”;《绣水诗钞》作“唐时”。
  ⑿尊:《癸巳类稿》作“重”。
  ⒀夷狄:《宋诗纪事》、《绣水诗钞》作“是时”。
  ⒁夷狄已:《癸巳类稿》作“见时应”。
  ⒂必:《癸巳类稿》作“复”。
  ⒃天地:《癸巳类稿》作“宗庙”。
  ⒄宗庙:《癸巳类稿》作“天地”。
  ⒅单于:《宋诗纪事》、《绣水诗钞》作“北人”。
  ⒆单于定稽颡:《癸巳类稿》作“北人怀旧德”。
  ⒇恃:《宋诗纪事》、《绣水诗钞》作“博”。
  (21)仁君方恃信:《癸巳类稿》作“圣孝定能达”。
  (22)狂生休:《癸巳类稿》作“勿复言”。
  (23)或取犬:《癸巳类稿》作“俏持白”。
  (24)必志:《癸巳类稿》作“置器”。
  (25)脱衣已被:《癸巳类稿》作“解衣已道”。
  (26)离歌不道易水寒:《癸巳类稿》作“离诗不怯关山寒”。
  (27)书:《癸巳类稿》作“诗”。
  (28)夷虏从来:《绣水诗钞》作“天生性气”。
  (29)“性虎狼”四句:《宋诗纪事》、《癸巳类稿》俱无,殆为其所删。
  (30)践土:《癸巳类稿》作“莒文”。
  (31)“露布”两句:《癸巳类稿》作“愤王墓下马犹倚,寒号城边鸡未鸣”。
  (32)何:《癸巳类稿》作“亦”。
  (33)弃:《癸巳类稿》作“顾”。
  (34)言:《癸巳类稿》作“询”。
  (35)只:《癸巳类稿》作“但”。
  (36)萧萧:《癸巳类稿》作“萧条”。
  (37)遗氓岂尚:《癸巳类稿》作“遗民定向”。
  (38)残虏:《宋诗纪事》、《癸巳类稿》作“败将”。
  (39)父祖:《癸巳类稿》作“祖父”。
  (40)时:《癸巳类稿》作“年”。
  (41)成:《癸巳类稿》作“如”。
  (42)流:《宋诗纪事》、《癸巳类稿》作“零”。
  (43)欲:《绣水诗钞》、《癸巳类稿》作“愿”。
  (44)山河:《癸巳类稿》作“河山”。
  (45)东山:《癸巳类稿》作“青州”;《绣水诗钞》作“山东”。

  题八咏楼
  千古风流八咏楼,
  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
  气压江城十四州。
  文引《方与胜览》卷七、《事文类聚翰墨大全》后乙集、《圣朝混一方舆胜览》卷下,《彤管遗编续集》卷十七、《名媛诗归》卷十八、《古今名媛汇诗》卷十一、《名嫒玑囊》卷三、《古今女史诗集》卷六、《绣谷春容》卷一、《绣水诗钞》卷一。
  此首当作于绍兴五年,清照时在金华。

  皇帝阁端午帖子
  日月尧天①大,
  璇玑舜历长。
  侧②闻行殿帐,
  多集③上书囊。
  文引《浩然斋雅谈》卷上、《诗女史》卷十一、《彤管遗编续集》卷十七、《名媛诗归》卷十八、《古今女史诗集》卷七、《历朝名媛诗词》卷七、《癸巳类稿》卷十五、《绣水诗钞》卷一、《宋诗纪事补遗》卷九四。
  ①天:《诗女史》、《彤管遗编》、《名媛诗归》作“仁”。
  ②侧:《诗女史》、《彤管遗编》、《古今女史》、《历朝名媛诗词》、《绣水诗钞》作“或”。
  ③集:《诗女史》、《彤管遗编》、《古今女史》、《历朝名媛诗词》、《绣水诗钞》作“是”。

  皇后阁端午帖子
  意帖初宜夏,
  金驹已过蚕。
  至尊千万寿,
  行见百斯男。
  文引《浩然斋雅谈》卷上、《癸巳类稿》卷十五、《绣水诗钞》卷一、《宋诗纪事补遗》卷九四。

  夫人阁端午帖子
  三宫催解粽,
  妆罢未天明。①
  便面天题字,
  歌头御赐名。
  文引《浩然斋雅谈》卷上、《癸巳类稿》卷十五、《绣水诗钞》卷一、《宋诗纪事补遗》卷九四。
  ①“妆罢”句:《癸巳类稿》、《绣水诗钞》作“团箭采丝萦”。

  偶成
  十五年前花月底,
  相从曾赋赏花诗。
  今看花月浑相似,
  安得情怀似昔时。
  文引《永乐大典》卷八八九诗字韵。
  此首乃黄盛璋先生首先发现者,见《李清照事迹考》。

  皇帝阁春帖子
  莫进①黄金簟,
  新除玉局床。
  春风送庭燎,
  不复用沈香。
  文引《诗女史》卷十一、《彤管遗编续集》卷十七、《古今女史诗集》卷七、《名媛诗归》卷十八、《历朝名媛诗词》卷七、《绣水诗钞》卷一。
  各本载此首俱与前《皇帝阁端午帖子》(日月尧天大)一首合作一首,题作《皇帝阁》。传世宋人帖子词,或为七言四句,或为五言四句(新编《李清照集》云:“端午帖子均系五绝。”未知何据。)未见有五律或七律者。《浩然斋雅谈》载“日月尧天大”等三首,亦俱为五言四句,并不似误夺半首。《浩然斋雅谈》所载乃端午帖子,而此四句内有“春风”、“庭燎”,俱非端午事,此必春帖子也,(立春所进帖子词,名“春帖子”)。《诗女史》等殆以其同韵而误为一首,今分为两首。此首依其内容改题作《皇帝阁春帖子》。下贵妃阁一首,亦有“春”字,当亦为春帖子。亦同样改题,不另作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