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宫词

  《宋史》载,不■〈百上心下〉,嗣濮王宗晖曾孙也。孝宗嘉其忠谅,顾太子曰:“此贤家宝也!”
  《通志略》载,有本朝《仙源积庆图》一卷。

  【宫词】君臣相励诵车攻,巾帼声名达九重。大将功成缘内助,御书一轴奖张秾。
  【简释】《中兴编年》载,绍兴五年,上书《车攻诗》以赐辅臣曰:“当于卿等勉励,以修政事。”
  《雪履斋笔记》载,张俊有爱姬,乃钱塘妓张秾,颇涉书史。柘皋之役,俊发书嘱以家事。秾引“霍去病”、“赵云”事,以坚其心。俊以其书缴奏,上亲书奖谕。

  【宫词】海上弯弓护御楂,国仇未复尚堪嗟。戎装笑向官家请,臣妾前驱裹皂纱。
  【简释】《四朝闻见录》载,高宗宪圣吴后,侍高宗航海,金骑猝至,欲掠御舟。后发一矢,应弦而倒。高宗重于视师,后奏曰:“臣妾裹五尺皂纱,须一往矣!”
  《宋史》载,吴后常以戎服侍左右。

  【宫词】南内消闲日易曛,娱情偏爱说新闻。聧车志与夷坚志,尽是齐谐志怪文。
  【简释】《贵耳录》载,宪圣在南内,爱神怪幻诞等书,如郭彖《聧车志》始出,洪景卢《夷坚志》继之。

  【宫词】耕织新图进紫宸,风诗仿佛听歌。深宫披览闲题字,点画秾纤俨洛神。
  【简释】《玉海》载,绍兴中,于潜令楼瓙画《耕织二图》。高宗召对,宣示后宫。
  《太平清话》载,四明楼瓙画《耕织图》后,此图流传人间,见逐段下有“宪圣慈烈”皇后题字。皇后姓吴,配高宗,其书绝相似。
  《书史会要》载,高宗自言:“学书唯视笔法精神,朕得王献之‘洛神赋’六行,日阅数十过,自觉于书有得。”

  【宫词】又到清明改火时,攒宫满目草离离。谁知茸母烟生处,泪洒春风念赵岐。
  【简释】《梦梁录》载,寒食第三日,即清明节。每岁禁中,命小内侍于阁门,用榆木钻火。先进者,赐金盌,绢三匹。宣赐臣僚巨烛,正所谓“钻燧取火者”,即此时也。前五日,发宫人车马,往绍兴攒宫朝陵。
  《词品》载,徽宗在北,遇清明日,诗云:“茸母初生认禁烟,无家对景倍凄然,帝城春色谁为主,遥指乡关涕泪涟。”茸母,草名。
  《孤臣泣血录》载,徽庙北狩,有谍者持一黄巾单来,御书云:“赵岐註孟子,付黄潜善,诸人审思之。”盖孟即瑶华太后,赵即康王。高宗由是中兴。

  【宫词】云际瑲瑲玉佩鸣,鸽铃清脆趁天晴。北飞倘逐宾鸿去,也许传书五国城。
  【简释】《四朝闻见录》载,东南之俗,以养鹁鸽为乐,内侍尤甚。寓金铃于尾,飞而荡空,风力振铃,铿如云间之佩。绍兴中,有赋诗者,曰:“铁勒金似锦铺,暮收朝放费工夫,争如养取南来雁,沙漠能传二帝书。”

  【宫词】东观巍巍殿阁重,砚储百九重珪琮。点顶未必同顽石,准敕偏邀一字封。
  【简释】《砚笺》载,秘阁砚,高宗御押郑亨仲诗“石渠东观天尺五”,右文“储砚一百九”。今所见仅存七十五耳。
  《老学庵笔记》载,秘阁有砚“思陵”。御书一“顽”字,因谓之“准敕顽砚”。

  【宫词】江上芙蓉并蒂姿,相欢真合谪仙诗。如何倾国名花句,竟遣君王怒净师。
  【简释】《子素集》载,高宗《二刘妃图》诗云:“秋风落尽故宫槐,江上芙蓉并蒂开,留得君王不归去,凤皇山下起楼台。”
  《游名山记》载,皋亭山广岩院僧净师,绍兴初,被诏作草首书“名花倾国两相欢”。宋主不悦,赐罢。
  《朝野杂记》载,德寿刘妃,临安人。时有小刘氏者,进婕妤。皆有宠宫中号妃为“大刘娘子”,婕妤为“小刘娘子”。

  【宫词】女教场中看点操,红装小队雁翎刀。中原未返燕云地,羞著团花旧战袍。
  【简释】《词苑丛谈》载,杭州女教场,在凤皇山麓。宋南渡,嫔妃演武于此。
  《玉海》载,乾道二年,命军器所造雁翎刀,以三千柄为一料。

  【宫词】仓皇半臂南归乡,二胜交环脑后忘。江上玉孩出鱼腹,犹闻封典到厨娘。
  【简释】《三朝北盟会编》载,徽宗自燕山,密遣曹勋至,赐帝绢半臂,书其领曰“便可即真来援父母”。
  《宋稗类钞》载,杨存中在建康旗上,画“双胜连环”,谓之“二胜环”,取两宫北还之意。后得美玉,琢为帽环,以进。有一伶在旁,高宗指示之,曰:“此杨太尉所进二胜环!”伶人跪捧谛观,徐奏曰:“可惜二胜环却放在脑后!”高宗闻之,改容。
  《钱塘遗事》载,高宗宴大臣,见张循玉持一扇,有玉孩儿扇坠儿。上识是十年前,往游四明,误落于水中,屡寻不获之物。乃询于张,张对曰:“臣于清河坊铺家买得。云于候潮门外,陈宅厨娘破鱼腹得之”。上大悦,以为失物复还之兆。于是,厨娘诰封为孺人。

  【宫词】莫道钱塘胜汴梁,南屏望祭故陵荒。耳边不忍听鹦鹉,犹向承尘唤卜娘。
  【简释】《宋会要》载,南渡后,诸陵在西洛。设“望祭殿”于南屏山绝顶。
  《枫窗小牍》载,高宗在建康,有大赤鹦鹉,自江北来,集行在承尘上,比上膳行在草草无乐。鹦鹉大呼“卜尚”,乐起方响。久之曰:“卜娘子不敬万岁!”盖道君(徽宗)时,掌乐宫人以方响引乐者,故犹以旧格相呼。高宗为罢膳,泣下。

  【宫词】檀板朱弦凤掖秋,仙韶深苑动歌喉。钧容旧谱无人识,宣索当年菊部头。
  【简释】《齐东野语》载,思陵朝,有菊夫人者,善歌舞,为仙韶院之冠,号为“菊部头”。然颇以不获际幸为恨,既而称疾,告归。一日,德寿按“梁州曲”,舞不称旨,提举官奏曰:“此非菊部头不可!”遂令宣唤,再入。
  《朝野类要》载,教坊之名,唐时属太常。本朝增东西两教坊,又别有“化成殿钧容班”,中兴后,因之。

  【宫词】展卷临池到日阑,螺书龙画任意观。经筵讲罢多清宴,内侍承宣进小冠。
  【简释】《玉海》载,高宗书法断鳌玄极息马论道,龙画螺书旁纷编列。又尝书“无逸图”曰:“朕一无所好,唯阅书作字,自然无倦。”
  《播方大全文粹》载,王璧御书“无逸图”,赞绍兴改元之五年四月,皇帝陛下亲洒宸输。书《尚书·无逸篇》为图,以揭于经筵。银钩绚彩,凤辇鸾翔,而清宴之。闲于以省览研猗,此盛德事也。
  《云麓漫钞》载,高宗时,隆祐太后,遗以小冠。曰:“此祖宗燕闲之所服也!”

  【宫词】凤舄霞裳返朔方,龙绡收泪品诗章。迎銮自有文臣赋,独为将军换道装。
  【简释】《三朝北盟会编》载,车驾入临平,奉迎太后。上初瞻慈容,喜深感极,泪湿龙绡。卫军欢声动天地。太后进宫,入居于慈宁殿。文武百官上表称贺,亦有献赋颂雅歌,称美圣德者。令中书舍人程敦厚,第其高下。
  《诚斋集》载,题曹仲本出示谯国公《迎请太后图》。诗曰:“辇中似是瑶池母,凤舄霞裳剪重雾。”
  《南宋杂事诗注》载,迎銮七殿,题分为七,实只一篇。
  《七修类稿》载,韦太后北归至临平,因问:“何不见大小眼将军耶?”指问岳飞。人曰:“岳飞死狱矣”!遂怒帝,欲出家。故终身在宫中,道服也。

  【宫词】芍药花开香满庭,依稀如见待康亭。临摹禊贴同宸翰,静对雕窗写六经。
  【简释】《天中记》载,高宗吴后父尝梦至一亭,匾曰:“待康”。旁植芍药,独放一花,妍丽可爱,花下白羊一。寤而异之。及生后,年十四时,高宗为康王,被选入宫。
  《书史会要》载,高宗吴后,博习书史,妙于翰墨。帝尝书“六经”,赐国子监刊石。稍倦,即命后续写,人莫能辨。
  《兰亭考》载,一修城所得本,前有薛稷书两行,十八字。后高宗取石入德寿宫,宸翰题曰“禊帖”。
  《中兴小录》载,吴后尝临“兰亭帖”,佚在人间。

  【宫词】妙选深宫掌御书,奉华堂里碧纱厨。闭关颂酒源堪溯,宝篆亲填补衮图。

  【简释】《书史会要》载,刘夫人宇希,建炎间掌内翰文字,及写宸翰,善画。画上用“奉华堂记印”。
  《绘事备考》载,尚衣夫人刘氏,画有《宫衣填线图》、《枚卜图》、《补衮图》、《宫绣图》。
  《志雅堂杂钞》载,刘娘子有“闭关颂酒之裔”一印。此刘家事,然以妇人用之,恐不类也。

  【宫词】纱帷昼暖墨华施,宸翰淋漓玉润姿。手制御前三十帖,樗蒲锦衬紫裱制。
  【简释】《玉海》载,紫石砚屏纱帷,昼暖墨花春。
  《书画眼》载,思陵笔法,其源出于“玉润帖”。
  《玉海》载,绍兴十三年,贵妃吴氏,题御书云:“机政之暇,择钟王而下三十帖,亲御豪素,并加临写。龙蟠凤翥希伟绩也。”
  《齐东野语》载,思陵妙悟八法,访求法书名画,故绍兴内府所藏不减宣和,其装裱裁制各有紫駞尼里樗蒲锦裱。

  【宫词】万岁藤边青蒂开,曾经拂石坐苍苔。天颜独为梅岩喜,妒杀萧洲奉敕梅。
  【简释】《四朝闻见录》载,光尧亲祀南郊,因过“易安斋”,为赋梅岩。孝宗和云:“东君欲奉天颜喜,故遣融池放早花。”高宗尝问主僧云:“此梅,唤作甚梅?”僧对曰:“青蒂梅”。又曰:“梅边有藤,唤作甚?”对曰:“万岁藤。”称旨赐僧阶。上尝拂石而坐,至今谓之“御坐石”。
  《已疟编》载,画梅有名者,如宋时杨补之作梅,自负清瘦。有持入德寿者,内中颇不便于逸兴,谓曰“村梅”。因自题曰“奉敕村梅”。
  《春雨集》载,杨补之无咎,所居萧洲,有梅临之以进徽庙,戏曰“村梅”。

  【宫词】赤岸风寒雪满天,贺正人到已明年。花饧宣赐班荆馆,先遣冰篺讶北船。
  【简释】《武林旧事》载,北使到阙,先遣伴使赐御宴于赤岸之“班荆馆”中。使传宣抚司,赐龙茶一斤,银台二十两,并风药花饧。
  《云麓漫钞》载,贺正多值风雪。有司作浮筏,前用巨碓捣冰,谓之“冰篺”,以迎北使。

  【宫词】侍宴频倾金屈卮,蛮狮分列柱东西。熰鱼酒蟹盐蛇鲊,赐食青宫领御批。
  【简释】《东京梦华录》载,御宴酒盂,皆金屈卮。如菜盌,而有手把子。
  《二老堂杂志》载,殿上大宴,有蛮人控金狮子,对设柱间。
  《随隐漫录》载,每日赐太子玉食,批司膳,内人所书也。如酒醋白腰子、三鲜笋、炒鹌子、烙■〈火賛〉石首鱼、土步辣羹、海盐蛇鲊、煎卧乌、熓糊、鱼糊、酒蟹、江■〈虫兆〉、青蝦辣羹、酒醋蹄酥片、生豆腐、醋脑子、清汁杂熰、湖鱼肚辣羹之类。

  【宫词】院子非时供御羹,饔人何事拂宸情。伶官一语天颜霁,年月原推丙甲生。
  【简释】《梦梁录》载,大内进膳,有紫衣裹卷脚幞头者,谓之“院子家”。托一合黄绣龙合衣笼罩,左手携一条红罗绣手巾进入。若非时取唤名曰“汛索”。
  《霏雪录》载,宋高祖时,饔人煮馄饨不熟,下大理寺。优人扮两士人,各问其年。一曰“甲子生”,一曰“丙子生”。优人告曰:“此二人皆合下大理寺!”高祖问故。优人曰:“裌子、饼子皆生,与馄饨不熟者同罪!”高祖大笑,赦原饔人。

  【宫词】乐部风流属旧京,平康人物最关情。蔡奴小影师师传,共播芳名入禁城。
  【简释】《后村诗话》载,汴妓郜六,即蔡奴也。元丰中,命待诏崔白,图其貌,入禁中。
  《老学庵笔记》载,潘子贱题“蔡奴传”曰:“嘉祐间,风尘中人亦如此,呜呼盛哉”!则蔡奴留影正南宋事。潘子贱,绍兴中人。《敏求记》载,“李师师小传”,一卷。临安刊于榷场中。

  【宫词】红丝小铠破旗枪,雀舌光尝第一纲。韵果簇成龙凤样,绣茶原异蜡茶香。
  【简释】《陆游煎茶诗》云:“红丝小铠破旗枪。”
  《宣和北苑贡茶录》载,一旗一枪,号“拣芽”。舒王《送人官闽中》诗云“新茗斋中试一旗”。或者谓茶芽未展为枪,已展为旗。
  《武林旧事》载,仲春上旬,福建漕司,进第一纲蜡茶。此乃“雀舌”、“水芽”所造。(又)载,禁中大庆贺,则用大镀金盆,以五色韵果簇饤龙凤,谓之“绣茶”。不过悦目而已,亦有专其工者。

  【宫词】飞来峰对冷泉堂,聚远楼高助远望。移得西湖来禁院,兰桡常在水中央。
  【简释】《武林旧事》载,聚远楼,高宗雅爱湖山之胜,恐数跸烦民,乃于宫内凿大池,以象西湖。冷泉迭石作飞来峰。因取坡(苏东坡)诗“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名之。孝宗御制《冷泉堂诗》以进高宗。高宗和韵,时为盛事。(又)载,御舟有“兰桡”、“荃桡”。

  【宫词】秋千庭馆絮池塘,占断东风第一香。太上垂衣今上拜,牡丹花下进瑶觞。
  【简释】《贵耳录》载,慈宁殿赏牡丹时,椒房受册,三殿极欢。上自制曲,名“舞杨花”。命小臣赋词,俾贵人歌以侑玉卮为寿词。有云:“正秋千庭馆,风絮池塘,占东君谁比花王。”
  《杨万里德寿宫庆寿口号》云:“太上垂衣今上拜,百王曾有个家风。”

  【宫词】数声龙笛逗清凉,德寿宫中秋夜长。橘子初黄新酒热,一轩风月召秦王。
  【简释】《都城纪胜》载,淳熙间,德寿宫龙笛艺使四十名。每中秋或月夜,令独奏龙笛,声闻人间,诚清乐也。
  《齐东野语》载,秦王以元舅之尊,德寿特亲爱之。一日,以小诗召之曰:“趁此一轩风月好,橘香酒热待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