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藏
- 词集
- 全史宫词
全史宫词
【宫词】一斛珍珠赐却回,君王不见斗茶来。笛声犹作惊鸿舞,落尽楼东几树梅。
【简释】《梅妃传》载,梅妃姓江名采苹。性喜梅,所居栏槛悉植数株。上榜曰“梅亭”。以其所好,戏名曰“梅妃”。后上与妃斗茶,顾诸王戏曰:“此梅精也!赐白玉笛,作惊鸿舞,一座光辉。斗茶今又胜我矣!”会太真入侍,迁于上阳宫。妃以千金寿高力士,求词人拟司马相如为《长门赋》,欲邀上意。力士方奉太真,且畏其势,报曰:“无人解赋。”妃乃自作《楼东赋》。恰岭表使归。妃问左右:“何处驿使来,非梅使也!”对曰:“庶邦贡杨妃果实使。”妃悲咽泣下。上在花萼楼命封珍珠一斛,密赐妃。妃不受,以诗付使者曰:“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上览诗,怅然不乐。令乐府以新声度之,号《一斛珠》。
【宫词】上阳宫里夜沉沉,腊去春回思不禁。耒岁休祥私自祝,戏将盏水泻黄金。
【简释】《梅妃传》载,妃迁于上阳宫。《琅嬛记》载,除夕,梅妃与宫人戏熔黄金,散泻水中,视巧拙,以卜来年否泰。梅妃一泻得金凤二支。
【宫词】料峭寒风透绮疏,砚池冰结玉蟾蜍。宫嫔领敕呵牙管,递付词臣草诏书。
【简释】《开天遗事》载,李白便殿草诏时,天寒笔冻,帝敕宫嫔十人,各持牙管呵之,令白递取书字。
【宫词】玉骢蹀躞拂三花,宫女扬鞭胡帽斜。主宴宣呼花鸟使,搊弹小队竞筝琶。
【简释】《名画要录》载,开元天宝间,多爱三花饰马。三花者,剪鬉为之瓣。白乐天诗曰:“舞衣裁四叶,马鬣剪三花”是也。
《古今注》载,开元初,宫人马上著胡帽,靓妆露面。
《天中记》载,天宝中,选六宫风流艳态者,名“花鸟使”,主宴。
《教坊记》载,平人女以容色选入内者,教习琵琶、三弦、箜篌、筝等,谓“搊弹家。”
【宫词】国色天香拟正当,胜人岂只在霓裳。何来佛氏衔花鹿,消受君王一尺黄。
【简释】《龙城异人录》载,明皇问陈正己,牡丹诗谁为称首?对曰:“李正封诗云:‘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因谓妃曰:“妆镜台前饮一紫金盏,则正封之诗见矣!”
《杨妃外传》载,上在便殿,览汉成帝内传,时妃子后至,上笑曰:“飞燕身轻,欲不胜风。帝为制避风台,恐其四肢不禁也!尔则任吹多少?”盖妃微有肌,故上有此戏。妃曰:“霓裳羽衣一曲,可拼千古。”
《青琐高议》载,宫中贡一尺黄。帝未及赏,为鹿所衔。佞人奏曰:“释氏有鹿衔花,以献金仙。”后应禄山事。
【宫词】两院歌喉内伎殊,舞台分队上红珠。筵前最怕黄旛绰,当面高呼屈突姑。
【简释】《教坊记》载,戏日,内伎出舞,垂手罗、回波乐、兰陵王、春鹦半、社渠、借席、鸟夜啼之属,谓之“软舞”。阿辽柘枝、黄獐拂林、大渭州达摩之属,谓之“健舞”。凡楼下两院进杂妇女,上必召内人姊妹入内,赐食。于是,纳妓与两院歌人,更代上舞台唱歌。内妓歌则“黄旛绰”赞扬之。两院人歌则“旛绰”辄訾诟之。有肥大年长者,即呼为“屈突干阿姑”。貌稍胡者,即云“康大宾阿妹”。遂类名之,标弄百端。
【宫词】乐进清平曲调和,沉香亭北听新歌。倚妆飞燕休相拟,旁有谗人怨鞾脱。
【简释】《杨妃外传》载,开元禁中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会花方繁开,诏选梨园子弟中尤者。李龟年以歌,擅一时之名。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命。”龟年持金花笺,宣翰林学士李白,立进“清平乐”词三篇。白援笔赋之。上命梨园略约词调,抚丝竹,促黾年以歌。妃持玻璃七宝杯,酌西凉葡萄酒,笑领歌意甚厚,饮罢敛绣巾,再拜。上自是顾李翰林(白)异于他学士。会力士以脱靴为耻,异日妃重吟前词。力士戏曰:“始谓妃子怨白,深入骨髓。何翻拳拳如是耶?”妃子惊曰:“何学士能辱人如斯?”力士曰:“以飞燕指妃子贱之甚矣!”妃然之。上尝三欲命李白官,卒为宫人所捍乃止。
【宫词】勤政楼前妓乐张,应声谁咏戴竿娘。贵妃膝上施巾栉,万目争看傅粉郎。
【简释】《明皇杂录》载,元宗御勤政楼,大张乐。罗列百妓。时教坊有王大娘者,喜戴百尺竿,竿上施木山,状瀛州方丈。令小儿持绛节出入其间,歌舞不辍。时刘晏以神童为秘书正字,年方十岁。元宗召于楼中帘下,贵妃置于膝上,为施粉黛,与之中栉。令咏“王大娘戴竿”。晏应声曰:“楼前百戏竞争新,唯有长竿妙为神,谁得绮罗翻有力,犹自嫌轻更著人。”元帝与贵妃,及诸嫔御欢乐。移时,声闻于外,因命牙笏及黄文袍,以赐之。
【宫词】铁钜金毫养气雄,鸡坊也自有神童。小儿五百随銮驾,斗起胡尘入禁宫。
【简释】《东城老父传》载,老父,姓贾名昌,长安宣阳里人。元帝在藩邸时,乐民间清明节,斗鸡戏。及即位,治鸡坊于两宫间,索长安雄鸡金毫、铁钜、高冠、昂尾千数,养于鸡坊。选六军小儿五百人,使训扰教饲。帝出游,见昌弄木鸡于云龙门道旁,召人为鸡坊小儿。诏试殿庭,即日为五百小儿长,甚爱幸之。开元十三年,笼鸡三百从封东岳。十四年三月,衣斗鸡服,会元帝于温泉。当时天下号为“神鸡童”。上生于乙酉,鸡晨使人朝服斗鸡,兆乱于太平矣!
【宫词】神语频传阿马婆,东封才罢又西过。金桥图里窥天表,羽卫中间拥白骡。
【简释】《开天传言记》载,元宗东封,次华阴,见岳神数里迎谒,帝问左右,左右未见。独老巫阿马婆奏云:“在路左,朱鬒紫衣,迎侯陛下。”帝顾笑之,乃勒阿马婆敕神先归。帝至庙,见神厚鞬俯伏殿庭东南大柏之下,又召阿马婆问之,对如帝所见。帝加礼敬,命阿马婆致意而旋。寻诏先诸岳,封为“金天王”。(又)载,元帝封泰山,回车驾次上党,及过金桥,御路萦转。上见数千里间,旗纛鲜洁,羽卫齐整。上召吴道元、韦无忝、陈闳,令同制《金桥图》,及圣容与上所乘“照夜白马”。陈闳主之。(又)载,元宗将登泰山,益州进白骡至,上亲乘之。柔习安便,不知登降之劳也。
【宫词】兴庆宫中五十秋,玉环奏罢泪纷流。池龙最是通灵物,先去嘉陵侯御舟。
【简释】《次柳氏旧闻》载,兴庆宫,上潜龙之地。时天下无事,号“太平”者,垂五十年。及羯胡犯阙,上欲迁幸,复登楼置酒,回顾无人,乃命奏玉环。玉环者,睿宗所御琵琶也。上潸然泪出。(又)载,天宝中,兴庆池上,小龙尝出游宫垣南沟水中。及銮舆西幸,先一夕皆见龙乘云雨,自池中往西而去。上至嘉陵江,将乘舟,有龙翼舟而进,上泫然流涕,顾谓左右曰:“此吾兴庆池中龙也!”命以酒沃酹之。于是,龙振甲登天。
【宫词】八尺虹蜺画丽姝,马嵬人去故宫芜。艰难蜀道归来日,添得蛾眉十样图。
【简释】《杨妃外传》载,屏风名“虹蜺”,刻前代美人,乃隋文帝所造。
《妆楼记》载,明皇幸蜀,令画工作十眉图。横云、斜月……皆其名。
【宫词】水调歌残战鼓催,颇梨碑暗长莓苔。象床尚展珍珠被,不见当年罨飒来。
【简释】《郑嵎津阳门诗注》载,上止华清宫,罨飒公主,尝为上晨召,听按“新水调”。主爱起晚,遽遗珍珠被而出。及寇至,仓荒随驾出宫,及上归,再入此宫,罨飒之被宛然,而尘积矣!上犹感焉。(又)载,温泉堂碑,其石台彻见人形影,宫中号为“颇梨碑。”
【宫词】一曲淋铃欲断肠,月明两内衣偏长。牛女誓在蓬山渺,枉折金钗谢上皇。
【简释】《杨妃外传》载,上于栈道雨中,闻铃声隔山相应,上悼念贵妃,因采其声为《雨淋铃曲》,以寄恨焉。(又)载,避暑骊山宫,牛女相见之夕,上凭肩而望,因仰天感牛女事,密相盟心愿,世世为夫妻。(又)载,道士杨通幽自云:“有李少君之术,绝大海、跨蓬壶,见有洞户,署曰‘玉环太贞院’,碧衣延入,玉妃问上皇安否?取金钗钿合拆其半,授使者曰‘为我谢太上皇!’”
《纲目》载,上元二年,迁太上皇于西内,肃宗畏张后,不敢朝西内。
【宫词】灵武归来未罢兵,长安消息隔江城。一杯鸱脑君王醉,内殿唯闻打子声。
【简释】《酉阳杂俎》载,肃宗张皇后专权,每进酒,常置鸱脑酒,令人久醉健忘。
《纲鉴会纂》载,上与张良娣博“打子”,声闻于外。李泌言诸军奏报停壅,上乃潜令刻乾树鸡为子,不欲有声。良娣以是怨泌。
【宫词】绛囊犹裹上清珠,太上慈恩报得无。自选飞龙亲试过,望贤楼下手双扶。
【简释】《酉阳杂俎》载,肃宗为儿时,常为元宗所器。因命取上清珠,以绛囊裹之,系于颈。及即位,宝库中往往有神光。帝曰:“岂非上清珠也?”遂令出之。
《唐书》载,明皇自蜀还,御“望贤宫”南楼,肃宗望楼辟易下马趋进,再拜称贺。扶明皇升殿选飞龙厩。御马必先亲试,然后进御。
【宫词】籍入梨园换旧装,宜春深院斗群芳。相思暗里抛红豆,谁识韦家记曲娘。
【简释】《唐书》载,宫女数百,亦为梨园子弟,居宜春院。
《乐府杂录》载,张红红者,初,韦青纳为姬,有乐工侑歌于青。青召红红于屏后听之,以小豆数合记其拍节,乐工歌罢,即隔屏歌之,一声不失。后入宜春院。号“记曲娘”。一日吏奏青卒,一恸而绝。
【宫词】红锦弓鞾侍帝阍,归来深院闭黄昏。盂兰会近盘金线,自绣真容七圣旛。
【简释】《图画见闻记》载,唐代宗朝,令宫人侍左右者,穿红锦。
《旧唐书》载,代宗七月望日,内道场造盂兰盆,又设高祖以下七圣神座,各书尊号于靿上,以识之。舁出内庭,陈于寺观。是日,排仪杖,百僚序立于光顺门以侯之。靿花鼓舞迎呼道路。岁以为常,而识者嗤其不典。
《王建宫词》载,看得中元斋日到,自盘金线绣真容”。
【宫词】雅淡仙姿羽客裳,旧传鸦女字虫娘。赤绳新向苏家系,花烛分排换艳装。
【简释】《酉阳杂俎》载,元宗禁中,尝称阿瞒,亦称鸦寿安公主,曹野那姬所生也。以其九月而诞,遂不出降,常令衣道服,主香火。小字“虫娘”。上呼为师娘,为太上皇侍代宗起居。上曰:“汝在东宫甚有令名。”因指寿安虫娘为“鸦女”,汝后一名号。及代宗在灵武,令苏澄尚之,封寿安焉。
【宫词】瑞云高捧日光浮,国宝分呈应冕旒。内职应知蚕事重,上天新购采桑锄。
【简释】《酉阳杂俎》载,代宗即位日,庆云见黄气抱日。初,楚州献定国宝十二,乃诏上监国。初,楚州有尼真如,忽有人接去天上。天帝言,下方有灾。令此宝镇之,其数十二。楚州刺史崔先,表献焉。其第十一日,皇后采桑,钩细如著,屈其末。
【宫词】舞马盘回勤政楼,年年圣节祝千秋。老鸱随驾当檐舞,犹认先皇在上头。
【简释】《明皇杂录》载,上令教舞马四百匹。又施三层板床,乘马而上,扑转如飞。乐工数十人环立,皆衣淡黄衫,每千秋节舞于勤政殿下。《因话录》载,德宗登勤政楼,外无知者,见一绿衣乘驴至楼下,仰视久之,俯而东去。上遣京尹物色之。及至,对曰:“吾天宝教坊乐工也。上皇数登此楼,每来鸱必集楼上,号‘随驾老鸱’,今见群鸱盛集,又觉景象宛似昔时。”
【宫词】潼关西入巳逢牛,河水洋洋送御舟。梦里黄衣传好语,庆功宣赐九花虬。
【简释】《杜阳杂编》载,代宗广德元年,吐蕃犯便桥,上幸陕。及回潼关。上叹曰:“河水洋洋送我东去。”上至陕,因望铁牛,蹶然谓左右曰:“朕年十五六,宫中有尼,号‘功德山’,言事往往神验,屡抚吾背曰‘天下有灾,遇牛方回’。今见牛也,朕将回尔!”是夜,梦黄衣童子歌于帐前曰:“中午之德方峨峨,胡胡呼呼可奈何!”诘旦,上具言其梦,侍臣咸称,土德当王,胡虏破灭之兆也!是月,副元帅郭子仪,克服京师,吐蕃大溃。上还宫阙,图功臣于凌烟阁。上因谓子仪曰:“安禄山僭乱中原,是卿再安皇祚,昨朕蒙尘,卿复戮力,今日天下乃卿与我也!”因命御马九花虬,并紫玉鞭辔以赐子仪。子仪知“九花”之异,固陈让者久之。上曰:“此马高大,称卿仪质,不必让也!”
【宫词】銮舆西幸己回骖,御院春深花木酣。手把瑞鞭指神骏,笑称二绝已成三。
【简释】《杜阳杂编》载,贞观三年,中常侍自蜀使回,进瑞鞭一。其文有麟、凤、龟、龙之象,于暗中挥之,如有电光。一日,花木方春,上欲幸诸苑,内厩控马侍者,进瑞鞭。上指二骏语近臣曰:“昔朕西幸,有二骏,谓之二绝,今获此鞭,可谓三绝矣!”
【宫词】乐府编成示万方,每逢令节赐宸章。夜深宝殿频移烛,学士谈诗侍浴堂。
【简释】《全唐诗》载,贞元十四年,上御中春麟德殿,会百僚观新乐诗,令太子书示百官。中书门下谢赐诗,请颁示天下,编入乐府。(又)载,每学生言诗于浴殿堂,夜分不寐,三令节御制诗敕群臣,赓和品等优劣。
【宫词】共展蛮笺写丽词,联吟频召鲍文时。銮坡岂少才人笔,笑煞淮南准敕诗。
【简释】《负暄杂录》载,唐时,中国纸未备,多取于外。故唐诗中,多用蛮笺,字亦有为也。高丽岁贡蛮纸,书卷多用为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