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章句疏证

  梅伯受醢,箕子详狂。
  梅伯,纣诸侯也。言梅伯忠直,而数谏纣,纣怒,乃杀之,菹醢其身。箕子见之,则被详狂也。详一作佯。《刘考异》云:“案《礼记?王制》疏引受作菹,是也。”
  稷维元子,帝何竺之?
  元,大也。帝,谓天帝也。竺,厚也。言后稷之母姜原出,见大人之迹,怪而履之,遂有娠,而生后稷。后稷生而仁贤,天帝独何以厚之乎。竺一作笃,一云帝何竺鸟何燠,并无之字。
  投之于冰上,鸟何燠之?
  投,弃也。燠,温也。言姜原以后稷无父而生,弃之于冰上,有鸟以翼覆荐温之,以为神,乃取而养之。《诗》曰:“诞之寒冰,鸟覆翼之。”燠一作懊。
  何冯弓挟矢,殊能将之?
  冯,大也。挟,持也。言后稷长大,持大强弓,挟箭矢,桀然有殊异将相之才,冯一作凭。
  既惊帝切激,何逢长之?
  帝,谓纣也。言武王能奉承后稷之业,致天罚如诛于纣,切激而数其过,何逢后世继嗣之长也。惊一作敬,切一作功。
  伯昌号衰,秉鞭作牧。
  伯昌,谓文王也。秉,执也。鞭以喻政。言纣号令既衰,文王执鞭持政,为雍州之牧也。
  何令彻彼岐社,命有殷国?
  彻,坏也。社,土地之主也。言武王既诛纣,令坏歧之社,言而有信己受天命而有殷国,因徙以为天下之社也。一云命有殷之国。孙作云谓彻通作撤,训除去。
  迁藏就岐,何能依?
  言太王始与百姓徙其宝藏,不就歧下,何能使其民依倚而随之也。太王一作文王。
  殷有惑妇,何所讥?
  惑妇,谓妲己也。讥,谏也。言妲己惑误于纣,不可复讥谏也。
  受赐兹醢,西伯上告;
  兹,此也。西伯,文王也。言纣醢梅伯以赐诸侯,文王受之以祭,告语于上天也。
  何亲就上帝罚,殷之命以不救?
  上帝,谓天也。言天帝亲致纣之罪罚,故殷之命不可复救也。一云上帝之罚。
  师望在肆,昌何识?
  师望,谓太公也。昌,文王名也。言太公在市肆而屠,文王何以识知之乎。识一作志。
  鼓刀扬声,后何喜?
  后,谓文王也。言吕望鼓刀在列肆,文王亲往问之,吕望对曰:“下屠屠牛,上屠屠国。”文王喜载与俱归也。
  武发杀殷,何所悒?
  言武王发欲诛殷纣,何以ぉ悒而不能久忍也。
  载尸集战,何所急?
  尸,主也。集,会也。言武王伐纣,载文王木主,称太子发,急欲奉行天诛,为民除害也。
  伯林雉经,维其何故?
  伯,长也;林,君也。谓晋太子申生为后母骊姬所谮,遂雉经而自杀。
  何感天抑坠,夫谁畏惧?
  言骊姬谗杀申生,其冤感天,又谗逐群公子,当复谁畏惧也。
  皇天集命,惟何戒之?
  言皇天集禄命而与王者,王者何不常畏慎而戒惧也。
  受礼天下,又使至代之?
  言王者既已行礼义,受天命而有天下,又何为至使异姓代之乎。一无又字,郭在贻氏谓至通作周,言又使周代殷而有天下也(详《楚辞解诂》)。
  初汤臣挚,后兹承辅;
  言汤初举伊尹以为凡臣耳,后知其贤,乃以备辅翼承疑用其谋也。承一作丞。《姜校》云:“按王注‘乃以备辅翼,承疑用其谋也’。则作承是也。”
  何卒官汤,尊食宗绪?
  卒,终也。绪,业也。言伊尹佐汤命,终为天子,尊其先祖,以王者礼乐祭祀,绪业流于子孙。
  勋阖梦生,少离散亡;
  勋,功也。阖,吴王阖庐也。梦,阖庐祖父寿梦也。寿梦卒,太子诸樊立,诸樊卒,传弟馀祭,馀祭卒,传弟夷末,夷末卒,太子王僚立。阖庐,诸樊之长子也,次不得为王,少离散亡,放在外,乃使专诸刺王僚,代为吴王,子孙世盛。以伍子胥为将,大有功勋也。孙作云谓离通作罹。
  何壮武厉,能流厥严?
  壮,大也。言阖庐少小散亡,何能壮大厉其勇武,流其威严也。
  彭铿斟雉,帝何飨?
  彭铿,彭祖也。好和滋味,善斟雉羹,能事帝尧,尧美而飨食之。
  受寿永多,夫何久长?
  言彭祖进雉羹于尧,尧飨食之以寿考,彭祖至八百岁,犹自悔不寿,恨枕高而唾远也。
  中央共牧,后何怒?
  牧,草名也,有实。后,君也。言中央之州有歧首之蛇,争共食牧草之实,自相啄啮。以喻夷狄相与忿争,君上何故当怒之乎。牧,唐本作牧,注同;一作枚。又,陈直谓牧当作<白攵>,古伯字。《竹书纪年》周厉王十三年,王在彘,共伯摄行天子事。其说可参。
  蛾微命,力何固?
  言蛾有毒之,受天命负力坚固。屈原以喻蛮夷自相毒,固其常也。独当忧秦吴耳。蛾一作蜂蚁。
  惊女采薇,鹿何?
  ,福也。言昔者有女子采薇菜,有所惊而走,因获得鹿,其家遂昌炽,天乃之也。一作佑。《闻校补》谓“‘惊女’二字当互易。‘女惊采薇’者,惊读为警,戒也,言女戒之,令匆采薇也。‘女警’与‘鹿’对文见义。王注曰‘有女子采薇菜,有所惊而走’,又曰‘女子惊而北走’。所据本固尚作‘女惊’不作‘惊女’也。”
  北至回水,萃何喜?
  萃,止也。言女子惊而北走,至于回水之上,止而得鹿,遂有禧喜也。孙作云谓萃作卒,喜作饣喜,字从食。沈祖绵谓萃作谇,训谏;喜作讠喜,从言,训痛。
  兄有噬犬,弟何欲?
  兄,谓秦伯。噬犬,犬也。弟,秦伯弟针也。言秦伯有犬,弟欲请之。
  易之以百两,卒无禄?
  言秦伯不肯与弟针犬,针以百两金易之,又不听,因逐针而夺其爵禄也。
  薄暮雷电,归何忧?
  言屈原书壁所问略讫,日暮欲去时,天大雨雷电,思念复至。自解曰:归何忧乎。
  厥严不奉,帝何求?
  言楚王惑信谗佞,其威严当日堕,不可复奉成,虽从天帝求福,神无如之何。
  伏匿穴处,爰何云?
  爰,于也。吾将退于江滨,伏匿穴处耳,当复何言乎。
  荆勋作师,夫何长?
  荆,楚也,师,众也。勋,功也。初,楚边邑之处女与吴边邑之女争桑于境上,相伤,二家怒而相,攻,于是楚为此兴师,攻灭吴之边邑,而怒始有功。时屈原又谏,言我先为不直,恐不可久长也。《闻校补》谓“勋作”二字倒乙,长通作常。
  悟过改更,我又何言?
  欲使楚王觉悟引过自与,以谢于吴,不从其言,遂相攻伐。言祸起于细微也。悟一作寤。闻一多曰:“本篇,呵壁之词,所问皆自然现象与历史陈迹,初未羼入作者个人成分,故知我字必系衍文。又案此句本当移上与‘伏匿穴处’句相承。‘伏匿穴处云何爰,悟过改更又何言’,语意相偶,句法亦一律也。”其说可从。又《天问解》言作害,引一作言。
  吴光争国,久余是胜;
  光,阖庐名也。言吴与楚相伐,至于阖庐之时,吴兵入郢都,昭王出奔,故曰吴光争国,久余是胜。言大胜我也。《闻校补》云:“此句无问词,与本篇文例不合。当于‘久’上补‘何’字。‘吴光争国何久余是胜’者,言初楚屡胜吴,何以公子光弑立后,吴乃屡胜楚也。”
  何环穿自闾社丘陵,爰出子文?
  子文,楚令尹也。子文之母,郧公之女,旋穿闾社,通于丘陵以淫,而生子文。弃之梦中,有虎乳之,以为神异,乃取收养焉。楚人谓乳为,谓虎为于菟,故名斗于菟,字子文,长而有贤仁之才也。一云何环闾穿社以及丘陵是淫是荡爰出子文。
  吾告堵敖以不长;
  堵敖,楚贤人也。屈原放时,语堵敖曰:“楚国将衰,不复能久长也。”一本以下有楚子。
  何试上自予,忠名弥彰?
  屈原言我何敢尝试君上,自干忠直之名,以显彰后世乎?诚以同姓之故,中心恳恻,义不能已也。试一作诫,予一作与,彰一作章。

  ●卷四
  《九章》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放于江南之{土},思君念国,忧心罔极,故复作《九章》,章者,着也,明也。言己所陈忠信之道,甚着明也。卒(《释文》作)不见纳,委命自沈,楚人惜而哀之,世论其词以相传焉。
  ○惜诵
  惜诵以致兮,
  惜,贪也。诵,论也。致,至也。,病也。言己贪忠信之道,可以安君,论之于心,诵之于口,至于身以疾病而不能忘,一作愍(汲古阁本作闵)。徐仁甫谓惜当为昔字之形增。诵训谏。“谓昔日谏君以致愍也”。
  发愤以杼情。
  愤,懑也。杼,渫也。言己身虽疲病,犹发愤懑作此辞赋,陈列利害,渫己情思以讽谏君也。杼一作舒。
  所作忠而言之兮,
  言己所陈忠信之道,先虑于心,合于仁义,乃敢为君言之也。作一作非,一本忠下有心字。
  指苍天以为正。
  春曰苍天。正,平也。设君谓己作言非邪,愿上指苍天使平正之也。夫天明察无所阿私,惟德是辅,惟恶是去,故指之以为誓也。
  令五帝以中兮,
  五帝,谓五方神也。东方为太南方为炎帝,西方为少昊,北方为颛顼,中央为黄帝。,犹分也。言己复命五方之帝分言是与非也。一本作析中。
  戒六神与乡服;
  六神,六宗之神也。《尚书》“于六宗”。乡,对也。服,事也。言己愿复令六宗之神对听己言事可行与否也。一云以乡服。
  俾山川以备御兮,
  俾,使也。御,侍也。
  命咎繇使听直。
  咎繇,圣人也。言己复愿令山川之神备列而处,使御知己志,又使圣人咎繇听我之言忠直与否也。夫神明昭人心,圣人达人情,故屈原动以神圣自证明也。命一作会,使一作以。
  竭忠诚以事君兮,
  竭,尽。一本君下有子字。
  反离群而赘尤。
  群,众也。赘尤,过也。言己竭尽忠信以事君,若人之有赘尤之病,与众别异,以得罪谪也。
  忘儇媚以背众兮,
  儇,佞也。媚,爱也。背,违也。言己行正直,忘为佞媚之行,违亻背众人而见憎恶也。
  待明君其知之。
  须贤明之君则知己之忠也。《书》曰:“知人则哲。”秦缪公举由余,齐桓公任管仲,知人之君也。一本无明字。
  言与行其可迹兮,
  出口为言,所履为迹。
  情与貌其不变。
  志愿为情,颜色为貌变,易也。言己吐口陈辞,言与行合,诚或循迹;情貌相副,内外若一,终不变易也。
  故相臣莫若君兮,
  言相视臣下,忠之与佞,在君知之明也。
  所以证之不远。
  证,验也。言相臣动作应对,察言观行,则知其善恶,所证验之迹,近取诸身而不远也。一本之下有而字。
  吾谊先君而后身兮,
  言我执忠信仁义者,诚先安君父,然后乃及于身也。夫君安则己娄,君危则己危也。
  羌众人之所仇;
  羌,然辞也。怒耦曰仇。言在位之臣营私为家,己独先君而后身,其义相反,故为众人所仇怨。一本羌下有然字,一本仇下有也字。
  专惟君而无他兮,
  惟一作思,一作为。《姜校》谓“作思者,王逸训惟为思,因而误也;作为者,声近而误也”。
  又众兆之所雠。
  兆,众也。百万为兆,父怨为雠。言己专心思欲竭忠情以安于君,无有他志,不与众同趋,故为众所怨雠,欲杀己也。兆一作人,一本雠下有也。
  壹心而不豫兮,
  豫,犹豫也。孙诒让谓豫训诈。
  羌不可保也;
  保,知也。言己专壹忠信以事于君,虽为众人所恶,志不犹豫,顾君心不可保知,易倾移也。一本此句与下文皆无也字。
  疾亲君而无他兮,
  疾,恶。
  有招祸之道也。
  招,召也。言己疾恶谗佞欲亲近君侧,众人悉来害己,有招祸之道,将遇咎也。闻氏《校补》谓“有当为又”。
  思君其莫我忠兮,
  言众人思君皆欲自利,无若己欲尽忠信之节。引忠一作知。
  忽忘身之贱贫。
  言己忧国念君,忽忘身之贱贫,犹愿自竭。
  事君而不贰兮,
  贰,二也。而一作其。
  迷不知宠之门。
  迷,惑也。言己事君竭尽信诚,无有二心,而不见用,意中迷惑,不知得遇宠之门户,当何由之也。
  忠何罪以遇罚兮,
  罚,刑。
  亦非余心之所志。
  言己履行忠直,无有罪过,而遇放逐,亦非我本心宿营志所望于君也。一本此句末与下文皆有也字。
  行不群以巅越兮,
  巅,殒;越,坠。
  又众兆之所ㄉ。
  ㄉ,笑也。楚人谓相啁笑曰ㄉ。言己行度不合于俗语,身以巅堕,又为人之所笑也。或曰众兆之所异,言己被放而巅越,昔行与众异也。
  纷逢尤以离谤兮,
  纷,乱貌也。尤,过也。
  謇不可释。
  謇,辞也。释,解也。言己逢遇乱君而被罪过,终不可复解释而说也,一本句末有也字。
  情沈抑而不达兮,
  沈,没也。抑,按也。
  又蔽而莫之白。
  言己怀忠贞之情,沈没胸臆,不得白达,左右壅蔽,无肯白达己心也。一本句末有也字。
  心郁邑余傺兮,
  郁邑,愁貌也。,犹堂堂立貌也。傺,住也。楚人谓失志怅然住立为傺也。心一作。闻氏《校补》谓“心疑为之坏字”,《屈原集校注》谓“‘心’当作‘’”。
  又莫察余之中情。
  言己怀忠不达,心中郁邑,惆怅住立,失我本志,曾无有察我之中情也。《朱注》曰:“中情以韵叶之,当作善恶,而恶字又当去声读。由骚经一句差误。”闻氏《校补》谓疑此句上下或有脱简。